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大气治理碳交易评论正文

全球脱碳进行时 碳交易市场迅增

2021-07-28 10:53来源:中国对外贸易杂志关键词:碳交易碳排放碳中和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2020年12月,国际非政府组织“全球碳计划”发布《地球系统科学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向大气中排放340亿吨二氧化碳,与2019年相比减少24亿吨。

根据《巴黎协议》,全球必须在2030年前将碳排放量迅速降至25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距离这一目标剩余10年,未来,全球每年的碳排放量下降需大于3%才能在2030年完成目标。

全球对于碳排放、气候变化的关注和重视程度逐渐提高,大国均提出近5—10年碳排放目标,带动全球向碳中和方向迈进。

中国承诺给世界惊喜

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作为一种新型环保形式,碳中和能够推动绿色的生活、生产,实现全社会绿色发展。

2020年9月22日,中国向世界宣布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下称碳中和目标)。这是中国在《巴黎协定》之后第一个长期气候目标,也是第一次提到碳中和。碳排放占全世界总量28%的中国,设定了雄心勃勃的减排目标。达到这一目标殊为不易,却势在必行。

1909年以来,中国的平均气温升高了1.5摄氏度。1980—2012年间,华东地区海平面上升了93毫米。上世纪70年代至今,冰川融化了10%。如果排放保持现在的水平,那么到2030年,酷热和致命热浪将波及中国1000—4500万人口。

听到中国在气候议题方面的重大承诺,国际社会格外关注。

美国《纽约时报》称,中国若实现该承诺,将对减缓全球变暖做出重大贡献。

英国《卫报》在肯定中国积极贡献的同时,不忘提及:“现阶段‘失踪’的最重要参与者是美国。”

不少国际政要也对中国提出的碳中和目标表示欢迎。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发表推特称:“欢迎中国实现碳中和的雄心壮志!”

美国前气候谈判特使斯特恩表示,中国将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一个重要的大新闻,是非常鼓舞人心的一步。

制定《巴黎协定》的关键人士、法国外交官图比亚娜表示,中国这一承诺极受欢迎,各国领导人都应提振人类信心,为2021年的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做准备。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也对此大加赞赏:“中国理念与联合国所倡导的多边主义等原则高度契合,与和平与安全、发展、人权三大支柱方向一致。”

作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和能源消费主体,中国的碳中和目标给世界带来了惊喜,也将对全球能源经济带来深远影响。

全球碳交易市场增加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近日发布《2020年排放差距报告》显示,已有许多国家在疫情后经济恢复措施中加入低碳转型要求。碳市场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工具,正在全球范围内进一步发展,发挥其促进减排的作用。目前,全球已有31个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和30项碳税机制。这些碳定价机制覆盖46个国家和32个地区近12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的碳排放,约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22%。经过多年发展,碳定价制度渐趋成熟,参与国地理范围不断扩展,市场结构向多层次深化。

2021年第一季度,中国、德国和英国的国家碳排放权交易体系陆续启动,其中英国碳市场覆盖的是以往纳入欧盟碳市场的排放量,而德国和中国碳市场的建立则扩大了全球碳市场规模。墨西哥于2020年正式进入全国碳市场试点运行阶段,标志着拉丁美洲第一个碳排放交易体系的诞生。

近年来,中国多次提及碳中和目标。2020年12月,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被列入2021年8项重点任务之一,而加快建设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也被列为实现该重点任务的主要途径之一。

2021年1月5日,生态环境部正式发布《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下称《办法》),对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及相关活动进行规定,包括碳排放配额分配和清缴,碳排放权登记、交易、结算,温室气体排放报告与核查等。《办法》于2月1日起正式施行。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中国绿色能源(清洁能源)产业市场前瞻报告》(下称《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碳交易市场成交量或将达到2.5亿吨,成交金额将达60亿元。

随着《办法》的出台实施,中国碳市场覆盖范围将逐步扩大,最终覆盖发电、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金属、造纸和国内民用航空等八大行业,排放总量将超50亿吨。

《报告》预计,“十四五”时期,中国碳排放交易量有望在“十三五”时期的基础上增加3—4倍。到2030年,累计交易额或将超过1000亿元。

碳排放欲“归零”,城市需先行

日前,生态环境部国家气候战略中心战略规划部主任柴麒敏透露,全国已开展了3批共计87个低碳省市试点,共有82个试点省市研究提出达峰目标,其中提出在2020年和2025年前达峰的各有18个和42个。这些低碳试点城市中,既有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也有新一线城市重庆、杭州、武汉,也有石家庄、晋城、呼伦贝尔等城市。

种种迹象表明,中国正在迎来更为严苛的“低碳约束”,众多城市正面临着紧迫的能源、产业、交通等结构调整形势。在低碳时代,中国的城市竞争力格局或将迎来新一轮洗牌。

中国地域辽阔,各地产业结构、资源禀赋、发展阶段不同,低碳发展的路径及工作重点也不一样,以试点推动低碳发展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

《深圳市碳排放达峰、空气质量达标、经济高质量增长协同“三达”研究报告》显示,全市核电、气电、可再生能源等清洁电源装机在全市总装机中的占比达到85.4%;率先全面实施绿色建筑标准,绿色建筑面积居全国首位;是全球新能源汽车推广规模最大的城市之一;持续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深圳碳排放交易市场是全球最活跃的交易市场之一。

深受雾霾困扰的北京,2017年最后一座大型燃煤电厂停机备用。由此,北京成为全国首个告别煤电、实现清洁能源发电的城市。

早在《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中,上海就提出,全市碳排放总量与人均碳排放量预计于2025年前达到峰值。上海也是全国首个将碳达峰目标写进总体规划的城市。

城市在中国脱碳化进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全国15座城市贡献了三分之一的GDP,城市既是经济增长,又是温室气体排放的源泉。同时,城市也具备了行动的条件。这里有主要决策者、大规模投资基金、一流大学和智库,不断壮大的高收入人群,和逐渐提高的民众环保意识。通过不断开发和普及气候解决方案、调动投资、支持国际合作,中国的城市能够有力推动区域乃至全球脱碳进程。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碳交易查看更多>碳排放查看更多>碳中和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