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大气治理碳交易评论正文

周德文:碳交易市场 通过价格信号推动碳减排

2021-08-18 08:52来源:中和正道视角作者:周德文关键词:碳市场碳交易碳减排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上线交易。发电行业成为首个纳入全国碳市场的行业,纳入重点排放单位超过2000家。“十四五”期间,八大高耗能行业余下的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造纸、电力和航空等或将全部被纳入全国碳交易市场。我国碳市场将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规模最大的市场。

碳市场是具有深远意义的里程碑

研究表明,2019年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比工业化前水平增加48%。2020年,全球气候系统变暖趋势进一步持续,全球平均温度比工业化前水平高出约1.2℃。《巴黎协定》提出一项长期目标,即将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时期上升幅度控制在2℃以内,并努力将升温幅度控制在1.5℃以内。

如果不采取切实行动控制全球气候变化,将对世界生态系统、经济社会发展等方方面面造成诸多影响。如何走在低碳时代的前沿,是每个行业、每个企业必须未雨绸缪、仔细思考的问题。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下简称全国碳市场)通过碳的价格信号来实现资源的重新优化配置,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政策工具,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进程中具有深远意义的里程碑。目前,中国的碳市场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需要不断完善和发展。

发电行业优先纳入全国碳市场交易

发电行业成为首个纳入全国碳市场的行业,为何首选电力行业?一是发电行业直接烧煤,数据基础较好,且二氧化碳排放量比较大。包括自备电厂在内的全国2000家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年排放二氧化碳超40亿吨,因此首先把发电行业作为首批启动行业,能够充分发挥碳市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积极作用。二是发电行业的管理制度相对健全,产品相对单一,排放数据的计量设施完备,整个行业的自动化管理程度高,数据管理规范,而且便于进行核查核实,配额分配方法也较为成熟。从国际经验看,发电行业都是各国碳市场优先选择纳入的行业。

目前,全国碳市场虽然只覆盖了发电行业,但仅这一行业的排放量就已经占到全国碳排放总量的40%。电力行业率先纳入全国碳市场,为其他行业打下基础,其先进的经验也将被借鉴用于其他行业进入碳市场的运行。

通过价格信号推动全国碳减排的进程

值得关注的是,碳配额初期以免费为主,逐步增加为有偿比例。配额分配是按照行业基准和企业的实际供电供热来进行,强度低的先进企业将存在配额富余,强度高的相对落后企业将存在配额缺口。

以电力行业为例,全国碳市场将助力真实的碳价发现引导传统火电行业的低碳转型,从而进一步推动火力发电清洁化和高效化;此外,碳市场将促进电力行业整体的结构优化,推动水电、风电等零碳发电装机比例提升;同时,电网结构和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也将进一步与低碳清洁能源高速发展相适应,实现整个发电行业企业向绿色低碳发展方式变革。

全国碳市场的正式启动,将推动全国碳减排的进程。碳市场可通过价格信号,推动其管控的高排放行业逐步走向产业绿色低碳化道路。同时,碳市场为碳减排释放价格信号,将资金引导至减排潜力大的行业企业,推动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以及高排放行业的绿色低碳转型。

在某种程度上,依靠碳市场手段来实现减排目标,比行政手段的管制更可持续。一方面,市场倒逼一部分高碳排放的企业转型升级,提升技术以降低碳排放量。另一方面,碳配额交易市场决定着碳排放权的价值,当碳排放权交易价格高于各种减排单位的价格时,市场参与者就会在二级市场上购入已发行的减排单位,来进行套利或满足监管需要。这种价差越大,市场对各种减排单位的需求量也会增强,这将进一步促进绿色项目的开发和应用。

全国碳市场将引导企业自发转向低碳的生产发展方式

碳交易赋予二氧化碳价格,必然影响企业资产价值及运营成本,企业可能需要重新进行资产评估。以前企业追求利润,减排不是首要考虑的因素。随着碳市场的开启,企业排放要付出成本,企业自然会积极合理调配资源以及推动减排技术的研发落地,转向低碳的生产发展方式。

从投融资角度来看,全国碳市场将推动真实碳价的发现并提供长期稳定的价格信号,进而推动中国绿色金融的发展,从而推动社会绿色投融资,助力产业升级和低碳转型,这也是“双碳”目标达成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双碳”目标的硬杠杆下,我国经济结构、企业生产方式甚至社会生活方式都面临改变和优化,这种倒逼也蕴含重大发展机遇。有关企业特别是配额短缺的企业,要正确看待碳价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碳价的高低是市场信号,企业顺应绿色低碳转型的大趋势,就会在发展当中占得有利先机。

未来的展望与建议1、尽快出台碳市场管理条例,并进一步加强数据质量保障。关于碳市场稳定运行的基本制度保障、条例需尽快出台。同时,数据质量的稳定和一致性保障是碳市场稳定运行的基石,建议进一步加强对碳排放数据报送以及核查的管理,开展相关的制度建设。

2、逐步改进配额分配方法、完善价格稳定机制、尽早引入拍卖机制和覆盖更多行业,助力真实碳价发现。建议尽快出台国家层面的法律文件及配套的文件,同时鼓励社会多层次机构参与碳市场交易,提高碳市场的流动性和社会资本的参与度。

3、“碳中和”和“一带一路”相结合。2018年由中国绿金委和伦敦金融城共同发起了“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旨在推动全球的金融机构在“一带一路”更多地投资绿色和低碳项目,来减少这些国家的高碳,污染性的投资,现在已经有了38家全球大型机构参与。在碳中和方面,一带一路国家的碳排放普遍没有中国这么高,所以我们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下,其实能够联合起来,共享绿色理念,共同进行绿色投资、绿色建设、绿色合作,分享绿色收益。

4、防止过度金融化。碳配额交易市场决定了碳排放权的价值,碳交易本身可成为投融资渠道。要防范碳交易过程的“过度金融化”,应明确金融机构以及个人的准入条件,避免在出现“全民炒碳”的局面,让全国碳市场真正发挥出节能减排的最大效用。

(作者系经济学家、民进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浙江省人民政府特约研究员、师董会智库首席经济学家、国家发改委中国发展50人、中和正道集团主席)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碳市场查看更多>碳交易查看更多>碳减排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