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大气治理脱硫脱硝烟气脱硫评论正文

工业园区污染物排放限值限量管理来了!江苏为何要推进这一重大环保创新举措?

2021-08-30 09:57来源:交汇点作者:许海燕关键词:污染物排放工业园区污染防治攻坚战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起步之年。江苏治污攻坚将向何处发力?今年7月,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指挥部办公室出台《工业园区(集中区)污染物排放限值限量管理工作方案(试行)》(以下简称《“方案》”)。省生态环境厅环评处处长戴明忠表示,实施工业园区限值限量管理,是江苏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源头治理的重大创新举措,目前全国还没有先例可循。

江苏为何要推进这项工作?限值限量管理将给园区带来什么变化?各方还有哪些建议?

环境管理迈向深水区,让“环境美”与“经济强”并驾齐驱

工业园区污染物排放限值限量管理,指的是通过开展工业园区及周边大气、水环境质量监测以及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测算,有效实施以环境质量为核心、以污染物排放总量为主要控制手段的环境管理制度体系。

《方案》明确,所谓“限值”,是根据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制定园区环境质量目标,明确主要污染物排放浓度值;所谓“限量”,是根据园区环境质量考核目标和实际排放情况,确认园区主要污染物允许排放总量。

记者了解到,过去由于监测监控能力不足,对企业、工业园区的排污总量无法进行实质性的监测和控制,即便是开展污染源普查,也不能实现排污总量的实时监控、动态管理,企业在一定时间内到底排放多少污染物无法说清楚。

按照排污许可制度设计,企业应依照排污许可证许可的排放浓度和总量排放污染物,超浓度、超总量排放就应受到处罚;而事实上,目前起主导作用的仍是排污浓度控制,几乎没有企业因为排污超量被处罚。“排污总量测算是一个普遍难题,是精细化环境监管的能力短板,也是改革破题之处。”戴明忠告诉记者,从方案设计上来说,我们希望通过测值计量先将园区的环境质量和排污总量说清楚,然后再去确定园区的允许排放量,这个量不可突破。

“江苏是园区经济,工业园区既是全省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又是治污攻坚的主战场、主阵地。江苏工业园区较多而环境容量又特别小。在工业园区开展限值限量管理,就是抓住了全省工业污染防治的主要矛盾。”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朱晓东介绍,近日他参与了多地的“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编制和评审,发现各地普遍认为,未来环境质量提升的空间在逐渐收窄,持续改善难度加大,需要向精准管控、源头治理要持续改善空间。在这样的背景下,江苏要实现“环境美”与“经济强”并驾齐驱,开展工业园区限值限量管理可谓恰逢其时。

管理精细化,对园区是挑战更是机遇

工业园区限值限量管理工作任务重、难度大。据悉,江苏将分批推进全省工业园区限值限量管理工作,2021年底前全面开展全省172个省级以上工业园区以及化工园区(集中区)污染物排放限值限量管理;2022年底前,全面开展全省市级及以下工业园区(集中区)污染物排放限值限量管理。目前,部分试点园区已在积极行动。

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国家级开发区,也是试点园区之一。“限值限量管理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但园区的产业结构、环境基础设施和运营管理都有很好的基础,我们有信心做好!”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环保局局长朱永强介绍,“目前,园区限值限量管理实施方案已进入编制阶段。在监测监控能力建设方面,园区建有环境安全防控平台、空气连续自动监测站及大气热点监测监控网格,共联网接入34家企业62个监控点位、布设25台微站,配套设施比较完备。下一步,将根据‘方案’的布点要求,补齐监测设备,完善监控系统。”

在朱永强看来,政策的出台对园区来说是挑战,更是宝贵的发展契机。“环境治理得好,为未来发展留下空间,不管是实现‘二次创业’还是引进重大项目,都更有底气。”

“对园区来说,限值限量管理将环境管理从定性到定量,原来更多都是人的感性认识,现在靠设备、数据说话;将对园区的污染源和环境质量形成持续性监控,破除原来的突击应付。”泰兴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白学军认为,这也倒逼园区环境管理更加精细化。

目前,泰兴经济开发区正在深入调查、核算园区污染物许可排放量、实际排放量,争取摸清底数;同时强化监测监控能力,填平补齐、更新改造园区及企业现有监控设施。此外,园区探索建立排污权收储机制、企业差别化管理制度,实现“高耗能、高污染者付费”“节能治污者受益”,促进园区高质量发展。

“这项创新工作的重要意义还体现在,把排污总量说清楚了,就具备了排污权市场交易的条件,通过优化资源配置,能把环境要素市场价值有效发挥出来,激发园区和企业改善环境质量的内生动力。”朱晓东强调,“因此,这对园区来说,是推进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契机。”

政策落地落实,园区盼更多支持

“为了让园区深入了解政策,我们已经与位于南京的15家省级以上工业园区进行了‘一对一’的视频会,每家一个多小时,大家单聊。”南京市生态环境局审批处处长毕晓玲坦言,对于限值限量管理,部分园区还持观望态度,与园区一家家开会宣讲,就是想让园区尽快熟悉这项工作。目前,南京大部分园区已经“动起来”。

联系实际工作,毕晓玲建议,一是园区环境质量目标、允许排放总量和实际排污总量测算怎么确定,是各方关注的焦点问题,希望省级层面能够尽快研究出台具体指导文件;此外,目前省级方案是将全省1900多家工业园区(集中区)全部纳入,能否让范围划定更精准?譬如,对于没有工业用地或是工业用地面积极小的高新区以及一些规模很小、几乎没有污染物排放的工业园区,是否可以考虑不纳入限值限量管理。

对于未来工作,朱永强有也有不少期盼冀。“完善监测监控能力,园区投入较大。可否根据园区绿色发展情况,对于较好的园区给予一定资金补助?此外,对于限值限量考核,希望在评价园区大气质量时能综合考虑区域的环境状况。”

白学军告诉记者,基层的人员、资金、技术相对匮乏,难以对园区污染物排放限值限量管控体系形成长期稳定支撑,盼望上级部门进一步统筹各类资源,建立常态化指导服务机制,助推园区绿色发展。

“目前江苏工业园区环境监测的各方面基础较好,工业园区是一个相对独立而集中的高强度开发区域,环境质量监管相对容易,这是政策落地的优势条件。”但朱晓东也坦言,要做好这项工作,难度不小,需要先将园区污染物排放的家底摸清楚。如果园区的排放量已经到顶了,那就要积极削减,想办法将存量降下来,腾出容量给未来发展。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污染物排放查看更多>工业园区查看更多>污染防治攻坚战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