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图1 上海市不同区域农用地土壤重金属累积系数
图2 上海市不同区域农用地土壤重金属单项污染指数
图3 江苏省不同区域农用地土壤重金属累积系数
图4 江苏省不同区域农用地土壤重金属单项污染指数
(三)浙江省农用地土壤典型重金属污染状况
相比于浙江省的土壤背景值,整个浙江省农用地土壤中重金属Cd的累积最为严重,其次为重金属Hg。从区域分布来看,台州市重金属Cu、As和Zn,嘉兴市和绍兴市重金属Cu,金华市重金属Cu和Pb以及杭州市重金属Zn均有较高程度的累积。然而浙江省其他区域农用地土壤中重金属Ni、Cu、As、Pb、Cr和Zn的累积情况并不明显(见图5)。根据浙江省不同区域农用地土壤典型重金属的单项污染指数(见图6),浙江省各区域农用地土壤中均未发生重金属Ni、As、Pb、Cr和Zn的污染情况;但是杭州市、宁波市、金华市农用地土壤中重金属Cd,台州市农用地土壤中重金属Cu,杭州市、台州市和绍兴市农用地土壤中重金属Hg均处于Ⅱ级轻微污染水平;台州市农用地土壤中重金属Cd达到Ⅳ级中度污染水平。台州市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较为严重,同时存在重金属Cd、Cu和Hg的复合污染问题;杭州市农用地土壤也同时存在重金属Cd和Hg的复合污染问题。应重视台州市、杭州市、绍兴市、嘉兴市和金华市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防治。
图5 浙江省不同区域农用地土壤重金属累积系数
图6 浙江省不同区域农用地土壤重金属单项污染指数
(四)安徽省农用地土壤典型重金属污染状况
相比于安徽省的土壤背景,整个安徽省农用地土壤中重金属Cd的累积程度最为严重,其次为重金属Cu和Hg。从区域分布来看,铜陵市农用地土壤中存在严重的重金属Cd和Cu的累积情况,也存在一定程度的重金属Hg、Pb和Zn的累积;芜湖市农用地土壤存在较高程度的重金属Cu、Cd、Hg和As累积情况;巢湖市农用地土壤中重金属Cd和As、合肥市农用地土壤中重金属Cd的累积程度也较高;而其他区域农用地土壤中重金属累积情况并不明显(见图7)。根据安徽省不同区域农用地土壤典型重金属的单项污染指数(见图8),安徽省各区域农用地土壤中均未发生重金属Ni、As、Hg、Cr和Zn的污染情况;但是铜陵市农用地土壤中重金属Pb处于Ⅱ级轻微污染水平,重金属Cd和Cu达到Ⅳ级中度污染水平;芜湖市农用地土壤中重金属Cu处于Ⅲ级轻度污染水平;滁州市农用地土壤中重金属Cd达到Ⅴ级重度污染水平。安徽省铜陵市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最为严重,且存在着重金属Cd、Cu和Pb的复合污染问题,应针对性加强农用地土壤重金属的污染防治力度;还应重视滁州市和芜湖市农用地土壤中单项重金属Cd和Cu的污染问题。
图7 安徽省不同地区农用地土壤重金属累积系数
图8 安徽省不同地区农用地土壤重金属单项污染指数
三、长三角地区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来源分析
课题组搜集了近20年发表的长三角地区农用地土壤重金属相关文献,对典型重金属Cd、Ni、Cu、As、Hg、Pb、Cr和Zn的变异系数(VC)进行汇总,据此获得不同重金属元素变异系数的平均值(见图9)。从区域分布来看,江苏省重金属Cd和Pb以及上海市重金属Hg的变异系数均超过100%,江苏省重金属Hg、浙江省重金属Cd和Hg以及安徽省重金属Cd、Cu和Hg的变异系数也均超过50%。这表明,长三角地区农用地土壤中重金属Cd、Pb、Hg和Cu都具有极强的空间分异性,不同区域的重金属含量差异较大;整个长三角地区的农用地土壤重金属受人为活动因素影响显著。工业“三废”(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排放,交通运输污染,化肥、农药、粪肥、农用膜等的大量使用,这些人为污染源构成了重金属进入长三角地区农用地土壤的主要途径。
(一)工业“三废”排放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生产基地,拥有钢铁、冶炼、电镀、化工、采矿、电子、纺织、印染、汽车制造等众多产业,2018年工业生产总值达104 369.51亿元(占全国的34.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近11.38万家(占全国的30.03%) [1],工业制造业主要产品产量(见表1)具有优势。
长三角地区雄厚的工业生产实力伴生了较为严峻的环境重金属污染问题,可能的原因有:工业生产不乏使用众多含有重金属Cd、Cr、Hg、Cu、As、Pb和Zn的原材料,火力发电厂、金属冶炼厂、水泥厂等燃煤产生的烟尘及工业粉尘中含有大量重金属Hg、As、Cd、Cu和Pb等,金属矿山的开采、冶炼及尾砂、废渣的堆积也会释放重金属Cd、Pb和Zn等。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9》,2017年长三角地区废气中烟(粉)尘排放量为8.72×105t,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为3.012×108t;废水排放总量为1.475×1010t,其中含重金属Pb的废水排放量为1.867×107t、含重金属 Hg 的废水排放量为 6.97×105t、含重金属Cd的废水排放量为2.121×106t、含重金属Cr的废水排放量为4.268×108t、含重金属As的废水排放量为8.729×106t [1]。因此,长三角地区工业“三废”的大量排放成为重金属进入农用地土壤的最主要途径。
(二)交通运输污染
我国是世界上汽车保有量最大的国家。汽车涂料、防腐材料、制动器、轮胎中通常含有Cd、Cu、Pb、Zn和Ni等重金属,汽车燃油和润滑油中通常含有Pb和Cu等重金属 [9],因此汽车燃油与润滑油的泄漏、汽车尾气的排放、车辆刹车时轮胎、制动系统的机械磨损、轮胎的老化等都会向周围环境中释放重金属,进而通过大气沉降在土壤中并逐渐累积。即使这些重金属含量较低,但与日俱增的汽车数量以及燃油的大量使用,仍然会导致土壤存在重金属污染的风险。研究表明 [10],汽车刹车片磨损释放的重金属Cu污染负荷最大,其次是Zn、Pb、Cr和Cd;汽车轮胎磨损释放的重金属Zn污染负荷最大,其次是Pb、Cr、Cu、Ni和Cd。
图9 长三角不同区域农用地土壤典型重金属变异系数
表1 2018年长三角地区工业产品产量
注: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19》。
长三角地区的汽车保有量和车辆燃油消耗量均呈逐年上升趋势,2018年汽车保有量为8.405×107辆,交通运输消耗汽油和柴油为3.252×107t(见图10)。交通运输污染是该地区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重要成因。2013年对南京市八卦洲公路两侧农田土壤重金属含量和空间差异性进行的分析表明 [11],横跨公路两侧农田土壤中的重金属Ni、Pb、Cr和Zn含量平均值,显著高于八卦洲土壤重金属背景值。对沪宁高速句容、丹阳和苏州路段公路两侧农田土壤重金属Pb、Cd、Cr和Zn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发现 [12],公路两侧农田土壤中这4种重金属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累积以及较大的空间变异;随着车流量的增加,公路两侧农田土壤中Pb和Cd含量显著增加,说明道路交通是导致长三角地区公路两侧农田土壤重金属累积的主要原因。
(三)化肥、农药、粪肥的大量施用与农膜的使用
化肥、农药、粪肥和农膜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农业投入品,但长期大量甚至过量施用(使用)将带来严重的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主要原因有:磷肥、氮肥和复合肥等化肥中含有较高含量的As、Cd、Pb、Zn、Cr和Hg等重金属,猪粪、鸡粪、牛粪、羊粪等畜禽粪肥中含Cu、Zn、As、Cd、Cr和Ni等重金属,杀虫剂和杀菌剂等农药中含有Hg、Cu、Cd和As等重金属,农用薄膜在加工中会添加含有重金属Cd的热稳定剂。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9》,长三角地区2018 年农业生产中的化肥施用量达6.904×106t,其中氮肥和复合肥施用量最高,其次是磷肥和钾肥;农业生产中农药的使用量为2.11×105t,农用薄膜的使用量为2.985×105t(见表2) [1]。化肥、农药和农膜的高强度施用(使用)导致长三角地区农用地土壤出现了重金属累积甚至污染问题。对芜湖市三山区菜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分析表明 [13],农药、化肥和鸡粪的长期施用是当地菜地中重金属As和Zn富集的主要原因。对富阳地区不同类型农田土壤重金属变异特征研究表明 [14],有机肥的施用是导致土壤中Cu和Zn含量较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长三角地区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防治建议
(一)控制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源头
2011年《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指出,仅依靠末端治理这种单一方式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重金属污染问题。应注重“预防为主、防治源头、重视过程、末端治理”的综合防控理念,对导致长三角地区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源头实施强化控制。
严控工业“三废”源头污染
图10 不同年份长三角地区的汽车保有量及燃油消耗量
注: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11—2019)。
表2 2018年长三角地区农用品使用量
注: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19》。
长三角地区工业生产中的“三废”排放是农用地土壤中重金属的主要污染来源。2018年《关于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发布后,三省一市分别提出了“加快城市建成区重污染企业搬迁改造或关闭退出实施方案”,要求市、县行政区范围内实际建成或正在建设、相对集中分布的地区,对水泥、平板玻璃、化工、焦化、钢铁5个行业领域重污染企业进行搬迁改造或关闭退出。
①加快推进废气、废水净化处理新工艺以及固体废弃物回收再利用新工艺的开发与推广应用,减控工业“三废”排放的数量和浓度。②加强工业“三废”污染排放管控,督促各工业企业严格执行污染排放国家标准,杜绝工业“三废”超标排放现象;及时完善相关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污染防治技术规范,为工业“三废”排放监管提供重要依据。③鼓励发展清洁能源,开发环保型原材料,制定涉重金属重点工业行业清洁生产技术推行方案,推进工业企业对清洁能源、环保型原材料、清洁生产技术、先进生产工艺和设备的使用;全面整治尾矿、煤矸石、冶炼渣等固体废物的堆放场所,加强电子废物、废轮胎等工业废物的处理处置。
2. 严控交通运输源头污染
①鼓励开展车用涂料、防腐材料、制动器、轮胎固化剂和促进剂等无污染新型材料的研发与应用推广,实现汽车制造过程中含重金属原材料的减量使用,降低汽车行驶过程中刹车磨损、轮胎老化磨损带来的重金属污染强度。②加快升级燃油品质,推广使用无铅汽油等清洁燃料;升级汽车尾气污染物排放标准,逐步开展汽车尾气净化装置的强制安装,降低汽车燃油与尾气排放带来的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③研发汽车尾气污染防治配套设施,提高汽车尾气污染物的过滤、净化和防治能力。
3. 严控化肥、农药、农膜等农业源头污染
农业生产应合理安排农药化肥施用的时间和次数,提高利用率、减少使用量;妥善处理好农药化肥的废弃包装物,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生态有机肥。加强植物病虫害预警系统防治体系的研发和应用,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和缓控释肥技术,做到农业施肥、用药有据可依。严格规范含重金属兽药、饲料添加剂的使用,减少畜禽粪便施用带来的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鼓励农业生产者提高科学施肥、用药和环保的意识,规模化开展化肥农药科学使用技术培训。
在农膜使用方面,提高农业生产者对废旧农膜污染长远性和严重性的认识,提高废旧农膜回收意识和主动性。推广适期揭膜技术,运用农作物倒茬轮作制度,减少农膜使用量、提高农膜回收利用率。支持无污染可降解绿色生物地膜的研发和推广使用,实行不可降解农膜的减量使用,逐步消除农膜残留带来的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
(二)监控与治理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
1. 加强农用地土壤重金属快速动态监测
土壤污染物监测为土壤环境监管与污染防治提供支持数据,是土壤环境质量评价与土壤环境污染治理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应深入开展长三角地区农用地土壤重金属监测与调查,革新传统的“现场采样-实验室分析”的重金属检测分析模式;重点研发非入侵式、高精度、小型化、智能化的土壤重金属现场快速监测和应急监测技术与仪器设备,避免繁琐费时的现场采样及前处理过程来消除对被测土壤环境的扰动。通过新技术应用,降低土壤重金属污染调查研究的成本,提高污染快速筛查和应急监测的时效性,实现大面积农田的土壤重金属浓度数据的快速准确获取。
①为了掌握长三角地区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时间和空间分布变化情况,应实施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和高光谱遥感技术的土壤重金属污染大面积立体动态高精度监测技术应用,建立长三角地区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快速、大面积、立体动态监测系统。②引入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发挥大数据在环境监测方面的基础性作用,建立长三角地区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网络体系、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数据库。③形成长三角地区农用地土壤环境信息化管理平台,注重环境监测数据的合理共享与科学管理,全面掌握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动态变化信息,为土壤重金属污染水平和演变趋势的判断与评估提供数据支持。
2. 加强农用地分级管理
根据长三角地区农用地土壤重金属的实际污染程度,对农用地进行分级管理。①对于未受到重金属污染的清洁农用地,加强监控与管理,建立永久性保护制度,维护农用地的正常生产功能,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②对于重金属轻度和中度污染的农用地,针对性调整农作物种植布局,筛选适合种植的农作物品种,可采取边种植边修复的技术方案来实现农用地的安全利用。③对于重金属重度污染的农用地,实行严格管控(如禁止种植食用性农作物),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采用相应的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和整治方案来实施土壤保护与修复治理,力争尽快恢复区域内的农田生态环境质量。
3. 研发重金属污染农用地土壤修复新技术
对遭受重金属污染的农用地土壤开展治理,目前较多采用的农用地土壤修复技术分为物理技术、化学技术和生物技术。①物理技术,如客土法、热脱附技术和电动修复技术等,因其成本高、修复效率较低、仅适用于小面积污染区域,应用与推广具有一定的局限性。②化学修复技术,如淋洗技术、固定-稳定化技术、化学氧化技术等,由于使用化学试剂而具有农用地土壤修复的二次污染风险。③生物修复技术,如植物修复技术、微生物修复技术等,因其不改变土壤原始功能,具有成本低、效率高、操作简单、不产生环境二次污染等诸多优点而获得推广和应用;但受限于生物体自身吸附重金属的固有特性,难以快速修复与治理重金属污染农用地。
针对现有物理、化学、生物类修复技术的优缺点,长三角地区农用地土壤环境及其重金属污染特性,重点开展农用地土壤重金属修复新技术、多技术复合的农用地土壤联合修复技术的研发工作。注重修复新技术在长三角地区农业生产中的推广应用,为长三角地区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安全提供科技支撑。
(三)推进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治立法,健全法规标准体系
在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农用地土壤污染形势依然严峻、土壤环境甚至有所恶化的现状下,针对我国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治相关法律法规较为分散、不够系统等突出问题,建议在现行《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的基础上,及时开展具有针对性且操作性强的“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治法”专项立法,制定农用地土壤环境保护、监管、污染防治等方面的实施细则,明确防治监管行政责任主体和各级政府的属地职责。
根据长三角地区农用地土壤特性、生产功能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在现有《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15618—2018)国家标准的基础上,细化制定农用地土壤污染调查和监测、类别划分、风险评估、种植业结构调整、修复与治理等行业性、地方性标准与技术规范,及时出台地方性的农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办法,适时优化有关化肥、农药、畜禽养殖、灌溉用水等农业生产活动的地方专项管理规定。通过立法,为长三角地区农用地土壤环境有效监管与污染防治提供依据和保障。
五、结语
在长三角地区,农用地土壤中的重金属Cd累积与污染情况最为严重,多个区域内存在重金属Cd污染问题;重金属Hg的累积与污染问题次之,而重金属Pb和Cu在部分区域也有一定程度的累积和轻微污染。导致长三角地区农用地土壤重金属Cd、Hg、Pb和Cu等累积甚至污染的主要原因有:工业“三废”排放、交通运输污染,化肥、农药、粪肥、农膜等的大量施用(使用)。
针对长三角地区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以及具体的污染来源,建议从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源头控制、农用地土壤重金属快速动态监测、农用地土壤分级管理、重金属污染农用地土壤修复新技术研发、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治立法等方面着手,加强污染防治,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农业用地安全生产,促进地区农业的优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北极星环保网获悉,新华社授权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意见指出,要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深入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建设美丽乡村。健全农村改厕实施机制,完善社会化管护和服务体系。因地制宜选择农村生活污
近日,《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美丽陕西建设的实施意见》正式发布,明确了未来一段时期内陕西省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目标、重点任务和具体举措。到2027年,美丽陕西建设成效显著;到2035年,建设目标基本实现。详情如下: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美丽陕西建设的实施意见
2月10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印发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美丽陕西建设的实施意见。意见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推进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深化煤电、建材、化工等重点行业领域节能降碳,加强煤炭等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关中地区继续实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完善可再生能
日前,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联合发布《关于全面推进美丽四川建设的实施意见》。其中提出,到2027年,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提升,绿色低碳经济持续壮大,城乡环境更加宜居,多彩人文之韵充分彰显,巴山蜀水更加秀美安澜,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更加牢固,美丽四川建设成效显著。到2035年,美丽四川基
近日,生态环境部与相关部门联合印发了《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提出,到2027年,美丽乡村整县建成比例达到40%。农业绿色发展进展明显,重点区域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遏制,新增完成6万个行政村环境整治,有条件的设区的市或者县(市、区)率先全域基本消除较大
浙江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全面深化美丽浙江建设的实施意见》,深入实施“八八战略”,推进“811”生态文明先行示范行动,奋力打造生态文明绿色发展标杆之地,目标到2035年,绿色发展的空间格局和生产生活方式全面形成,省域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全面实现,率先建成美丽浙江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
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发布2024年土壤、地下水污染防治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要点,目标2024年,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优先监管地块基本实现污染管控;地下水国控点位Ⅴ类水比例控制在27.5%左右,“双源”点位水质保持稳定;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37%以上,新增完成1600个以上农村黑臭水体治
北极星环境修复网获悉,六安市生态环境局发布《2024年六安市土壤、地下水污染防治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要点》,主要目标是到2024年,全市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优先监管地块基本实现污染管控;地下水国控点位水质达到考核要求;“双源”点位水质保持稳定;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35%以
5月11日,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发布加快建设天蓝、地绿、水秀的美丽河北以实际行动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实施意见,文件指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严格落实国家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政策要求。大力削减煤炭消费,积极发展非化石能源。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
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办公室5月11日发布《2024年安徽省生态环境工作要点》,其中提出,持续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持续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持续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等措施,持续推进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继续推动更多工作争先创优。2024年安徽省生态环境工作要点一、总体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日前,四川省生态环境厅等部门联合印发《四川省农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办法》的通知,在四川省行政区域内从事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治相关活动及其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本办法自2024年2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关于印发《四川省农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办法》的通知各市(州)生态环境局、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农业
4月7日,上海环境举办FAST新工艺采风活动暨上海环境无废建设宣讲会,上海环境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瑟澜,副总裁邹庐泉出席并致辞,董事会秘书董政兵主持会议。会上,上海环境正式宣布,公司联合同济大学共同研发的“飞灰炉内低碳协同减量和无害化处理工艺”(以下简称“FAST工艺”)获得生态环境部复
日前,河北省生态环境厅发布2024年全省生态环境工作情况。其中提及,出台国内最严、国际领先的标准体系,建立每家企业一个包联小组、一本任务台账、每周一次通报的“三个一”机制,在全国率先实施钢铁行业转型金融工作指引,集中举办3次政银企对接,推动全省55家在产钢铁企业环保绩效全部达到A级。详情
北极星环保网获悉,新华社授权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意见指出,要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深入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建设美丽乡村。健全农村改厕实施机制,完善社会化管护和服务体系。因地制宜选择农村生活污
近日,《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美丽陕西建设的实施意见》正式发布,明确了未来一段时期内陕西省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目标、重点任务和具体举措。到2027年,美丽陕西建设成效显著;到2035年,建设目标基本实现。详情如下: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美丽陕西建设的实施意见
2月10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印发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美丽陕西建设的实施意见。意见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推进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深化煤电、建材、化工等重点行业领域节能降碳,加强煤炭等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关中地区继续实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完善可再生能
日前,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联合发布《关于全面推进美丽四川建设的实施意见》。其中提出,到2027年,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提升,绿色低碳经济持续壮大,城乡环境更加宜居,多彩人文之韵充分彰显,巴山蜀水更加秀美安澜,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更加牢固,美丽四川建设成效显著。到2035年,美丽四川基
近日,生态环境部与相关部门联合印发了《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提出,到2027年,美丽乡村整县建成比例达到40%。农业绿色发展进展明显,重点区域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遏制,新增完成6万个行政村环境整治,有条件的设区的市或者县(市、区)率先全域基本消除较大
一、项目简况展览日期:2025年9月17-18日展览地点:英国,伯明翰主办单位:ROAR展会规模:60000平米展会周期:一年一届二、项目背景英国环保展(也称英国环博会)是英国关于环保行业大展览盛典,它连续50年每年都提供了一次独特的机会来影响我们看待环保的方式,持续至今。因此,它拥有近50年的传统,是
近日,赛恩斯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发布2024年半年度业绩预告,预计2024年半年度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35000.00万元至36000.00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增加8168.23万元至9168.23万元,同比增加30.44%至34.17%。本期业绩变化的主要原因营业收入增长主要系公司优化资源配置,营销变革成果凸显,今年上半年产品销
近日,黑龙江省发布关于开展北方寒冷地区先进适用生态环境技术征集的通知,征集范围包括水污染防治与水生态修复、大气污染治理、土壤污染防治及地下水修复与管控、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及资源化、生态环境监测、碳达峰碳中和、生物环保等相关技术,详情如下:关于开展北方寒冷地区先进适用生态环境技术征集
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发布2024年土壤、地下水污染防治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要点,目标2024年,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优先监管地块基本实现污染管控;地下水国控点位Ⅴ类水比例控制在27.5%左右,“双源”点位水质保持稳定;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37%以上,新增完成1600个以上农村黑臭水体治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4月23日,浙江省舟山市嵊泗县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2025年版)的通知,《通知》指出,推进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培育。努力打造县域百万千瓦级新能源供应基地,重点培育清洁能源产业,全力保障海上风电、高端氢能装备、中能建产业园等项目建设投产。突破海岛交
近日,国家能源局对外发布了《中国绿色电力证书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2024年全国核发绿证47.34亿个,同比增长28.36倍,其中可交易绿证31.58亿个。2024年全国绿证交易4.46亿个,同比增长3.64倍,其中绿证单独交易2.77亿个、绿色电力交易绿证1.69亿个。此前文件指出,钢铁、石化、数据
最近,中国行业报协会、英大传媒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主办,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承办的以“激发新动能潮涌长三角”为主题的联合主题采访活动在江苏南京举办。来自《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媒体的20余名记者,走进国网江苏电力、国网电科院(南瑞集团),深入挖掘科技创新、服务民生等方面的创新探索和实践
近日,上海电建二公司承建的华电望亭2×66万千瓦机组扩建项目顺利开工。该项目位于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望亭镇东北,地处苏州与无锡之间,厂址西靠京杭大运河,北依望虞河,两河在厂址西北方向交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本期工程计划建设2×66万千瓦超超临界二次再热燃煤机组(#8机组主体及部分公用
从钙钛矿光链官微获悉,4月11日,浙江绍兴柯桥区招商引资工作会议召开。会上,举行了重大产业链项目集中签约仪式,共有43个项目签约,其中24个项目现场签约,计划总投资达317亿元,项目主要涉及光电信息、新型复合材料等领域。杭绍临空示范区共有13个项目签约,计划总投资达110亿元。其中,新一代光伏
4月2日,国家能源局召开长三角电力市场建设首次月度推进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总结长三角电力市场建设成效,谋划2025年重点任务。国家能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宋宏坤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指出,自长三角电力市场启动以来,已常态化开展省市间电力互济交易,
4月2日,国家能源局召开长三角电力市场建设首次月度推进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总结长三角电力市场建设成效,谋划2025年重点任务。国家能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宋宏坤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指出,自长三角电力市场启动以来,已常态化开展省市间电力互济交易,
2025年11月4-6日南京国际博览中心立足长三角辐射全国搭建供需桥梁深化交流合作制药产业链的“一站式”商贸采购平台长三角地区制药机械品牌化、专业化行业盛会市场概况制药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全球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及国内政策持续优化的背景下,呈现出既有机遇又有挑战的发展态势
时间:2025年11月4日-6日地点:南京国际博览中心相约长三角共享新机遇搭建交流桥梁开拓国际合作平台化工行业的风向标共同探索行业未来扎根长三角化工热土把握市场无限商机市场概况长三角地区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前沿阵地,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基础、卓越的科研实力和完善的产业配套,已然成为化工产业的核心
近日,国务院发布关于《黄河流域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规划提到,充分利用沙漠、戈壁、荒漠等建设重要清洁能源走廊;实施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调蓄和战略储备,坚决遏制挖湖造景。在黄河下游地区,增强山东半岛、中原城市群与京津冀、长三角等城市群之间的区域联系和融合发展;实施滩区差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国务院近日发布关于《黄河流域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指出:充分利用沙漠、戈壁、荒漠等建设重要清洁能源走廊;强化对水利、交通、能源、农业、信息、市政等基础设施以及公共服务设施、军事设施、生态环境保护、文物保护、林业草原等专项规划的指导约束,在国土空间规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