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1我国碳市场发展历程及现状
我国碳市场建设从地方试点起步。2011年10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同意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湖北省、广东省及深圳市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标志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工作正式启动。2013年,深圳、上海、北京、广东和天津五个省市率先开始试点交易。2014年,重庆、湖北试点碳市场开始交易。2016年,福建省也加入试点碳市场行列。地方试点从2013年6月陆续启动交易,市场覆盖电力、钢铁、水泥等20多个行业近3000家重点排放单位,到2021年6月,试点省市碳市场累计配额成交量达4.8亿吨二氧化碳当量,成交额约114亿元。重点排放单位履约率保持很高水平,市场覆盖范围内碳排放总量和强度保持双降,促进了企业温室气体减排,强化了社会各界低碳发展的意识,为全国碳市场建设积累了经验。
伴随碳市场地方试点的初步建立,生态环境部相继印发《2019-2020 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配额总量设定与分配实施方案(发电行业)》、《纳入2019-2020 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配额管理的重点排放单位名单》等相关文件。2021年1月5日,生态环境部发布《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 (试行)》。此外,全国各试点市场也陆续发布地方政策,如《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天津市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上海市碳排放管理试行办法》、《重庆市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湖北省碳排放权管理和交易暂行办法》、《广东省碳排放管理试行办法》 等。这些文件通过政策、法律体系的建立保障了碳交易市场的正常运行,并对排放控制目标、配额分配方法、质量控制等多方面加以规定,使碳交易市场机制得以有效发挥。
为进一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我国于2021年7月正式启动了全国统一的碳排放交易市场,从试点到全国统一开市,这是我国碳市场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全国碳市场建设采用“双城”模式,即:上海负责交易系统建设,湖北武汉负责登记结算系统建设。定位于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政策下的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发展将增加传统产业碳排放成本,促使其不断通过技术进步和节能投资降低碳排放。发电行业作为首个纳入全国碳市场的行业,纳入的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超过2000家。根据生态环境部测算,纳入首批碳市场覆盖的企业碳排放量超过40亿吨二氧化碳,这意味着我国碳市场将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规模最大的市场。
2 钢铁行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为促进“双碳”目标在钢铁行业的落实,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成立“钢铁行业低碳工作推进委员会”,并已完成《钢铁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 初稿,基本明确了行业的达峰路径,并明确提出努力在“十四五”期间提前实现“碳达峰”目标。钢铁工业作为我国制造业中碳排放量最高的行业,迫切需要通过绿色低碳发展,降低碳排放量,确保上述目标的顺利实现。碳市场虽然对控排企业增加了碳排放的政策约束和减碳成本,但作为直接管控企业碳排放的政策,也为企业增加了新的资产,提供了新的融资工具,实现更灵活的低碳转型方式。因此,碳市场给企业带来的不仅是挑战,更是升级发展的机遇。
从挑战来看,首先,钢铁行业面临规范化的挑战。根据全国碳市场相关规定,控排企业每月需要上报二氧化碳排放量相关数据,每年要上报上一年度排放量数据并接受第三方核查,在核查后要向政府清缴和二氧化碳排放量数量相等的配额,对企业在合规性上提出了新的要求。其次,钢铁行业面临经营的挑战。我国钢铁行业在经过“十三五”时期化解过剩产能的改革,经营情况有所改善,但随即又面临超低排放改造,未来增加碳市场带来的履约成本或减排成本,钢铁企业的成本与收益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从成本而言,企业需要设置专门的部门和人员应对碳排放管理和交易工作,导致企业的运营成本增加。更重要的是,如不能控制在配额排放量以下,企业也将面临履约成本。随着国家碳排放控制力度不断加大,企业的履约成本将不断增加。据估算,欧盟燃煤电厂购买碳配额成本已占总成本的30%-40%,钢铁企业也将面临履约成本不断升高的可能性。再次,钢铁行业碳市场配额和相关标准尚未明确。各钢铁企业工艺路线不同、产品不同,生产条件不同,要真正做好碳交易工作,还需要进行深入细致的准备,特别是进行相关标准的统一和完善。同时,配额的制定若参考行业单工序比较先进的指标,对装备及运行成本考虑更多的民营企业可能会存在较大的压力。
从机遇来看,在全球低碳转型的浪潮下,钢铁行业面临转型升级的压力,碳市场为钢铁行业转型升级提供机遇。首先,碳市场通过赋予碳排放量一定的价格,为企业带来了灵活的履约方式,对减排成本高的企业而言,能够通过市场交易,低成本实现履约,为转型升级赢得时间。其次,除了推动企业减排外,政府分配至企业的碳配额作为企业一项资产,也可以帮助企业获利。企业通过期货、期权、置换、回购、质押等金融手段,不仅能够在碳市场实现套期保值、锁定风险,更能为企业提供额外的融资工具,推动企业长期发展。再次,碳交易将推动环保炼钢技术发展。2020 年我国粗钢产量突破10亿吨,其中,以铁矿石和焦炭作为主要原料的高炉钢约占90%,纯电炉钢仅占10%。这一数字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根据测算,生产1吨高炉钢需排放约2吨二氧化碳,而生产1吨纯电炉排放约600千克二氧化碳,碳排放差量约为2/3。因此,理论上使用全废钢电炉短流程具有显著减排优势。另外,氢能炼钢和碳捕捉也是低碳炼铁的技术发展方向。由于电解制氢成本较高,目前氢基炼铁尚未成熟到可以大规模投产的水平。碳捕集和储存技术中,如何成功、安全、长期地封存二氧化碳,并对其进行有效利用尚待深入研究。目前国内多家钢铁企业正在积极发展氢气直接还原炼铁工艺。
3 未来发展的建议
日前,生态环境部发布 《关于开展重点行业建设项目碳排放环境影响评价试点的通知》,开启碳排放环评试点,涉及钢铁行业。这一工作有助于为钢铁行业进一步碳减排提供科学决策依据。面对即将到来的碳市场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建议开展以下工作,在确保合规的基础上,通过碳市场这一重要政策工具,实现绿色低碳发展转型。
一是开展碳管理体系建设。企业应当建立相应的低碳发展管理制度体系,支持碳管理工作。从制度和战略层面开展碳管理工作,建立低碳发展领导小组,培养一批专业化的碳市场相关人才,能够充分贯彻落实国家及政府有关部门在低碳发展方面的工作部署,对企业系统的低碳发展工作进行统一领导。
二是开展碳数据信息化建设。针对碳交易市场中多元化的数据要求,企业应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通过梳理碳排放数据统计口径,对企业历史年份的碳排放数据进行有效整理。并针对数据采集、核算统计等进行全链条管理,从而有效提高数据管理效率,给企业减少管理成本。同时,信息化管理系统可对碳交易政策进行实时追踪,对市场变化进行有效分析,支持企业制定交易策略,降低交易成本。
三是开展碳资产管理及开发。如果简单按照国家履约要求,忽视碳金融的作用,可能增加巨额履约成本,将“资产”变为“负债”,成为低碳发展中的绊脚石。因此,企业应结合自身碳资产情况,积极使用减排信用降低履约成本,并通过金融创新盘活碳资产,助力节能降碳项目的实施。
四是构建长期低碳战略。在碳市场的背景下,企业应当重视低碳战略的建设和实施,在制定未来的投资计划和制定降碳措施时,需要将碳价纳入量化分析的范围,以保证企业利益最大化。根据碳价对企业影响,企业可以设置合理的减碳目标和长期减排措施,指导其长期低碳转型。
五是加强科技创新,推进产业升级。强化全行业的节能意识,鼓励节能技术、设备的推广和应用,注重科技创新,对氢冶炼工艺、氧气高炉及非高炉冶炼和碳捕集、利用和封存等技术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和推广,加快建设绿色物流。优化产业结构,加速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建立和形成强制淘汰落后生产工艺、技术、设备和产品的机制。转变依靠产品规模取胜的传统发展方式,优化各生产要素配置,着力推广全生命周期绿色产品,做强高附加值产品,以科技提升品质,引领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本文为部分内容,全文请参阅《世界金属导报》36期A07。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我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要求公司推动构建多层次统一电力市场体系,促进能源电力资源和相关要素市场化配置,助力畅通国内大循环,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发展格局下全国统一大市场需要加快建设。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要求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加快全国统
在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背景下,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发电正崛起成为我国电力系统的主力电源。2025年以来,新能源全面入市步伐加快,灵活调节能力强的新型经营主体也纷纷入市,电力市场竞争格局发生变化,电力市场步入“3.0”全新时代!2025年4月24日-25日,由中关村华电能源电力产业联盟、
您了解“双碳吗”?,关于“双碳”名词有很多很多,看看您见过的还有哪些,欢迎评论留言,共同探讨新名词。一、政策与目标类1.双碳碳达峰指国家或地区在某一年度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值后逐步下降,标志着经济增长与碳排放脱钩。中国承诺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指通过植树造林、碳捕集等技
碳金融是指以碳排放权为核心标的物,通过市场化机制设计和金融工具创新,促进温室气体减排和气候资金流动的专项金融活动。广义碳金融涵盖了所有以碳排放权及其衍生产品为中心的金融活动,包括投融资,交易,咨询,管理等诸多碳排放领域的活动;狭义碳金融专指金融机构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实施的相关投资
4月21日,国网宁波供电公司用能精算师专业服务团队走进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热电公司开展能效诊断和碳资产核算专项服务行动。在热电公司中控室,团队专家通过企业生产调度管理平台调取历史运行数据,结合现场勘查情况,针对企业现有热力系统进行能效评估,并对输配电网络进行“全链条体检”。此前,国网
作为国家能源战略的核心载体,“西电东送”南通道工程历经三十余年发展,其战略定位已实现三重跨越:从传统能源输送转向低碳枢纽,从区域互补升级为国家能源网络整合,从国内资源配置延伸至国际能源合作;其功能从区域能源电力调配演进为服务“双碳”目标、推动全球能源电力治理系统性工程,成为支撑经
日前,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省生态环境厅、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联合印发《安徽省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试点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启动锂电池、光伏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试点。《方案》明确,试点工作将分阶段推进,到2025年底完成10个以上锂电池、光伏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同
4月21日,国家能源局发布了《中国绿色电力证书发展报告(2024)》(以下简称《发展报告》)。《发展报告》全面诠释了我国绿证事业发展脉络,介绍了2024年我国绿证核发交易、市场培育、应用场景拓展、国际互认等方面的主要进展和成效,阐明了绿证与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能耗双控、碳排放核算等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4月15日,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浦东新区2025年碳达峰碳中和及节能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通知指出,推进交通领域低碳转型,加快推进区属公交、出租服务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计划新能源公交车辆更新456辆,2025年底基本实现营运公交车全部新能源化。逐步推进货运车辆、垃
近期,我国主要新能源基地频繁遭遇极端天气挑战:4月中旬,华北出现历史罕见12级以上大风;西北部分地区PM10浓度突破5000微克/立方米;南方局部地区出现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这些极端天气不仅大幅降低新能源发电设备运行效率,更导致发电量骤降,直接威胁电力交易履约安全。与此同时,国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近日,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关于印发《上海市促进检验检测认证行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方案》指出,推行涉碳类认证。推动重点产品国家碳足迹标识认证试点工作,率先在钢铁、电机等行业编制国际通行的碳足迹认证规则,完成20个与国际接轨
4月27日,由晶澳智慧能源投建的重庆奥博铝材制造有限公司5MW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正式并网投运,通过绿色能源与工业场景的深度融合,为传统制造业低碳转型按下“加速键”。此项目依托重庆奥博铝材园区3万平方米厂房彩钢瓦屋顶,采用BIPV一体化建设方案,通过专用一体夹具固定与防水支架安装技术,在屋顶
为贯彻落实国家工信部和省经信厅关于2025年节能降碳诊断服务工作要求,加快重点行业领域节能降碳改造,持续推动工业能效提升和碳排放降低,现组织开展全市2025年度工业节能降碳诊断服务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工作要求(一)诊断范围。聚焦高能耗行业且年耗能1000吨标煤(含1000吨)以上的工业企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4月26日,山西美锦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美锦能源”)和中通快递集团在中通总部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双方将在氢燃料电池车辆推广、绿色物流体系构建、氢能产业链整合等方面开展战略合作。美锦能源董事长姚锦龙,中通快递集团董事长赖梅松出席签约仪式。美锦能源与中通快递在共
近日,蜀南公司5辆31T氢燃料电池自卸车在成渝扩容项目、德阳昊华清平磷矿2个点位投入试运营。此次试运营的5辆氢车共测试行驶2474.7km,重点围绕碎石短倒、磷矿石和磷石膏运输场景开展。通过为期5日的试跑,主要验证氢燃料自卸车在高速、市区、项目施工现场、复杂山区等综合路况下的载重、续航、爬坡能
2025年4月25日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就气候变化问题进行提问。法新社记者:法国政府昨天表示,希望中国和欧盟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建立统一战线。法方表示这样可以弥补美方退出《巴黎协定》的损失。中方是否愿意在气候变化问题上与欧盟站在一起?郭嘉昆:中方多次强调,应对气候变化
4月25日,《工业副产氢碳排放核算方法》标准发布暨氢贸易研讨会在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隆重召开,活动由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中石化碳产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办,上海市节能环保服务业协会、山西美锦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为支持单位。会上举行《工业副产氢碳排放核算方法》(T/SEESA025-2025)团体标准首批项
2025年4月21日16时15分,成都市第六再生水厂一期分布式光伏项目成功并网发电。作为成都市中心城区首个“光伏+再生水厂”示范项目,通过“水上发电、水下治污”的立体化布局,实现空间资源集约利用与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标志着成都环境集团在绿色低碳转型和环保产业创新领域迈出重要一步。为何投资“光伏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数据中心作为数字经济的核心引擎,其重要性日益凸显。科士达携手杭州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杭钢集团”)合力打造杭钢云计算数据中心(以下简称“杭钢云”),以绿色节能、安全可信的数字经济基础设施,服务于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政务云、金融科技等领域,提供云计算
我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要求公司推动构建多层次统一电力市场体系,促进能源电力资源和相关要素市场化配置,助力畅通国内大循环,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发展格局下全国统一大市场需要加快建设。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要求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加快全国统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23日,上海发改委印发《上海市2025年碳达峰碳中和及节能减排重点工作安排》,其中提出:深入推进工业通信业领域碳达峰,加快布局和培育绿色低碳新赛道产业发展,推动新型储能、绿色燃料等产业高质量发展。另外在附件重点工作任务上,还提出:充分发挥科技创新核心支撑作用,依托
近日,上海市发改委印发《上海市2025年碳达峰碳中和及节能减排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其中提出,加快吴泾等重点区域整体转型,推动漕泾综合能源二期等重大项目建设,推动化工产业集聚。实施落后产能调整项目450项。加快布局和培育绿色低碳新赛道产业发展,推动新型储能、绿色燃料等产业高质量发展。加
2025年4月,山东瀚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参加并成功中标新疆大安特种钢有限责任公司轧钢、高炉煤气脱硫超低排放技改项目。此次中标项目涵盖轧钢加热炉与炼铁热风炉两大系统改造工程,采用先进的钙基干法脱硫与布袋除尘相结合的工艺路线,这一工艺能够高效去除烟气中的污染物,确保净化后的烟气达到超低排
4月21日,邯郸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印发《2025年全市生态环境工作要点》的通知,通知指出,扎实推进塑料污染治理,积极推进退役风电叶片、光伏组件等新型废弃物循环利用。原文如下:邯环〔2025〕1号邯郸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印发《2025年全市生态环境工作要点》的通知各县(市、区)分局,局机关各科室、局属各
北极星碳管家网获悉,4月23日,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发布2024年度和2025年度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钢铁行业重点排放单位名录,名单如下:安徽省2024年度和2025年度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钢铁行业重点排放单位名录公示根据《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和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5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
4月24日,中天钢铁集团(南通)有限公司的10MW/20MWh储能电站项目并网仪式在中天钢铁南通园区内举行。中天钢铁(南通)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张俊杰,中天钢铁(南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能控中心分管领导臧雪松,能控中心主任方神州;远东股份资深合伙人、客户官田旭,远东股份高级合伙人、高级客户经理程
为响应国家环保政策要求,推进企业绿色低碳发展,陕钢集团龙钢公司于2025年年初完成450㎡烧结脱硫脱硝系统技术升级项目,于2月底投运,目前系统运行稳定,出口氮氧化物数据达标,通过对中温催化剂低温活化相比更换新催化剂费用降低230余万元,煤气消耗每日降低30000立方米,年可降低运行费用100万元以
日前,雪浪环境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该公司营业收入为6亿元,同比减少52.5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为4.64亿元,同比扩大892.6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亏损为4.69亿元,同比扩大474.10%。基本每股亏损为1.3938元。公司在2024年度报告中指出,受垃圾焚烧发电行业市场萎缩和
当ChatGPT的对话刷新速度越来越快,当自动驾驶汽车在街头穿梭,当元宇宙世界构建起数字文明,很少有人意识到——全球数据中心的耗电量正在悄然改写能源版图。根据BloombergNEF最新发布的《2025新能源展望》,人工智能革命正以惊人的速度重塑人类能源命运:2024年可能成为全球碳排放的峰值拐点,但数据
峰会背景从2021年开始,中国启动了碳排放交易体系,CBAM也将于2026年全面落实。以碳中和为目标的法律法规将会持续出台,对传统工艺的钢铁企业造成越来越高的碳成本。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钢铁生产国,也在不断引入国家碳定价机制。国际贸易环境复杂多变,受到贸易政策、关税壁垒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同时
项目概述敬业营口中板有限公司炼铁厂2#烧结机(180m)原配套有氧化镁湿法脱硫系统,根据国家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政策要求,烧结烟气需达到颗粒物≤10mg/m、SO≤35mg/m、NOx≤50mg/m的排放标准,经检测评估,原有系统在颗粒物、SO及NOx三项关键指标均无法满足新规要求。为此,企业决定实施烟气治理系统升级
近日,全联冶金商会三届十次会长办公会在京召开,博奇环保作为商会副会长成员单位,其董事长兼行政总裁曾之俊携公司副总裁王慧及新能源市场部总经理蒲如海共同出席会议。本次会议以深入学习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为核心,旨在落实全国两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和工作部署,并研究规
2025年4月15日,为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德国经济和气候保护部签署的《关于成立中德工业减碳工作组的联合意向声明》,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德国经济和气候保护部工业政策司共同召开2025年度中德工业减碳工作组司长级视频会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中国电子信息产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