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北极星环保网获悉,4月7日,北京市生态环境局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了关于印发《北京市“十四五”时期地方生态环境标准发展规划》的通知,提出建立更加符合首都城市战略定位、与环境保护发展相匹配、与国家生态环境标准建设和体系更加衔接的先进地方生态环境标准体系。更加注重标准质量和应用,提高标准制修订的方向引领性、技术先进性、减排有效性、操作可行性。提高对生态环境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的支撑能力。探索京津冀生态环境标准协同的新路径,支持深化区域标准化协同。
北京市生态环境局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关于印发《北京市“十四五”时期地方生态环境标准发展规划》的通知
京环发〔2022〕4号
市生态环境局机关各处室、各直属单位,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有关处室、有关直属单位:
为贯彻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强本市生态环境保护标准化工作,明确“十四五”期间本市生态环境标准化工作主要任务,市生态环境局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制定了《北京市“十四五”时期地方生态环境标准发展规划》,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特此通知。
北京市生态环境局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2年3月24日
北京市“十四五”时期地方生态环境标准发展规划
标准化工作一直是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对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各项工作起到重要作用。为落实好“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作,发挥好标准化对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促进京津冀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发展,进一步支撑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工作,根据《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和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统筹落实国家和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和标准化工作部署,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
“十三五”时期,北京市地方生态环境标准化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的要求,通过不断加强生态环境标准体系建设、完善标准化工作,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大气、水、土壤污染综合治理,持续改善城乡环境提供支持。充分发挥标准先行的引领和指导作用,强化源头治理,推动资源高效利用,促进重点行业、重要领域绿色化、清洁化发展。
(一)标准体系进一步充实
“十三五”期间,紧密围绕国家和地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重点,全面部署和实施地方环境保护标准规划。在“十二五”时期标准工作的基础上,增加了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标准,制定了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有机化学品、电子工业、餐饮业等固定污染源排放标准,并配套制定了监测方法标准和监测技术规范,发布了重型汽车排放标准和第六阶段车用汽油、柴油质量标准,修订了大气综合排放标准、加油站油气排放标准等。截至2020年底,现行有效地方环保标准共97项,其中大气环境保护标准41项,水生态环境保护标准4项,土壤生态环境保护标准8项,应对气候变化标准25项,噪声污染防治标准5项,辐射安全防护标准3项,监测方法和技术规范标准7项,其他标准4项。标准体系要素基本齐全、限值严格适度,在国家标准体系框架下,逐步形成严格先进的地方环境保护标准体系。
(二)标准实施成效更加显著
生态环境标准成为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改善工作中,全市落实首都战略定位,坚持标准先行,以适用性、先进性、前瞻性为原则,以严格的标准为污染防治、环境监管提供依据,有力支撑了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十三五”期间全市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屡创历史新低,2020年首次进入“30+”;水环境质量显著改善,地表水主要污染指标年平均浓度继续降低,国控断面劣V类水体全面消除;土壤环境状况保持良好,土壤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
(三)区域标准协同实现突破
“十三五”期间,京津冀生态环境部门建立区域环保标准合作机制,成立协作机制管理小组,多次召开京津冀区域标准研讨会。2017年发布首个环保领域京津冀区域地方标准《建筑类涂料与胶粘剂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含量限值标准》,统一了建筑类涂料与胶粘剂在京津冀地区的生产、销售、使用三个重要环节的挥发性有机物含量(VOCs)限值要求,实现建筑类涂料与胶粘剂VOCs无组织排放的协同减排。北京市通州区与河北省廊坊市北三县加强协作,以改善水环境质量为目标推动流域协同共治,将保护潮白河流域水生态环境作为共同的责任,明确北三县污水处理厂出水统一执行北京市城镇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
二、新形势新要求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北京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关键时期。在新形势背景下,全市生态环境标准化工作面临着新挑战。
对标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部署,标准体系仍需完善。“十四五”时期,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关键时期。围绕碳减排目标,要以标准化建设为抓手,为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提供基础性支撑。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保障自然生态安全,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对生态保护监管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明确的要求。需要针对自然生态环境特点,构建完善的生态保护调查评估、监测监管标准体系,发挥标准化的引领作用。
对标精准、科学、依法治污要求,标准基础需夯实。随着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高科技、高精尖产业大力发展,城市运行和生活类污染排放占比升高,本地污染来源已经发生较大变化。要着力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推进污染排放总量进一步减排,对标准支撑提出了更高更细致的要求。需要紧跟产业发展的步伐和污染源管控重点的变化,充分发挥标准在精细化管理的引领指导作用。
对标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群众关切亟待回应。近年来,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获得感不断增强。但是目前的生态环境管理体系对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仍支撑不足。需要针对人民群众反映集中的油烟、噪声、异味扰民等问题加强标准建设,引导更加精准、科学开展治理,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关切,努力解决人民群众身边的环境问题。
对标京津冀生态环保协同要求,标准统一仍需加快推进。京津冀地区人口资源环境矛盾有所缓解,但区域污染物排放总量仍超过环境容量。落实“十四五”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目标,更加依赖于区域整体提升。需要在重点领域、重点区域加强标准研究,推进区域标准协同,支撑区域生态环境联保联治。
三、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实施绿色北京战略,以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以创新绿色低碳为动力,以大气、水和土壤污染防治为重点,满足环境管理需求,建立支撑适用、协同配套、科学引领、规范高效的生态环境标准体系与管理机制,为生态环境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标准支持。
(二)基本原则
1.守正创新,完善体系
在现有大气、水、土壤、固体废物等七个重点领域为框架的环境保护标准体系基础上,充实现有重点领域内标准,补充应对气候变化和自然生态保护等领域标准体系,形成结构更加丰满、内容更加完善的地方生态环境标准体系。
2.目标引领,减排为纲
落实“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任务,聚焦重点领域污染物减排和绿色低碳发展,结合污染源管控要求,制定适宜的标准项目计划,对生态环境标准体系进行动态更新、持续维护,保持标准体系高效、适用。
3.问题导向,精准提升
聚焦市民反映集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开展恶臭、噪声扰民等问题排查,着力补齐相关领域标准短板,以标准化带动环境治理能力提升。聚焦京津冀重点区域协同共治,研究区域地方标准,以“统一标准”支撑“统一管控”,实现协同发展。
4.科技支撑,技术可行
强化标准制修订过程中对行业基本情况、污染物排放情况和先进治理技术的调查研究,加强标准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成本分析,提高标准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发挥科技和人才优势,对已发布标准的实施情况和执法检查情况及时跟踪,适时对标准的科学性进行评估并及时进行修订。
(三)规划目标
建立更加符合首都城市战略定位、与环境保护发展相匹配、与国家生态环境标准建设和体系更加衔接的先进地方生态环境标准体系。更加注重标准质量和应用,提高标准制修订的方向引领性、技术先进性、减排有效性、操作可行性。提高对生态环境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的支撑能力。探索京津冀生态环境标准协同的新路径,支持深化区域标准化协同。
四、主要任务与重点项目
(一)健全生态环境标准体系
在原环境保护标准体系的基础上,开展应对气候变化标准以及自然生态保护标准体系建设工作,同时逐步完善原体系结构内容,建设结构更加完整、层次更加清晰的生态环境标准体系。
1.扩展应对气候变化标准体系
主动落实碳减排碳中和(以下简称“双碳”工作)的重大战略部署,积极谋划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标准化建设,发挥标准引领作用。通过标准化服务碳市场,明确碳排放单位核算和报告要求;开展碳中和相关标准研究,统一碳中和实施流程和声明内容等要求,指导企业、冬奥会大型活动等开展碳中和工作;充分考虑“减污降碳”与科技、能源、产业、交通、建筑等领域之间的协作关系,将绿色低碳理念融入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
2.构建自然生态保护标准体系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积极推进自然生态保护标准建设。落实《北京市生态涵养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条例》,通过开展生态环境评价及相关配套标准建设,更加科学、细致地掌握全市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和重点区域环境质量变化趋势;扎实推进生态空间监管工作,以标准支撑遥感监测、实地核查,提高生态空间监管时效性与准确性;积极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以标准化文件指导、服务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监测评估、监管执法等工作。
3.构建“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标准新体系
在“十三五”时期环保标准体系基础上,扩展应对气候变化和自然生态保护两个领域。最终建立“两个层次、九个重点领域”(见图1)的北京市生态环境标准体系。
“两个层次”分别为强制性标准和非强制性(推荐性)标准。其中强制性标准以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为主体;非强制性标准包括监测方法标准、污染防治技术规范、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等管理标准。
图1 北京市生态环境标准体系框架图
(二)制修订一批重点领域标准
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根本出发点,按照法律法规授权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需要,逐步精准开展地方生态环境标准的制修订工作,科学规划、加强研究、补齐短板,逐步提高地方生态环境标准体系质量。按照标准体系框架九个重点领域,分别开展相应领域地方生态环境标准制修订工作。
1.推进应对气候变化标准制修订
构建以碳中和目标为导向的标准支撑体系,推动应对气候变化、节约能源、可再生能源利用和建筑绿色发展等方面的标准研究。发挥标准约束引领作用,对标国际先进标准,完善行业碳排放限额和先进值、碳排放核算评价标准体系,逐步形成完善的低碳先进标准体系。以标准支撑碳排放控制管理制度,开展行业碳排放核算指南研究,配套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研究制定《碳排放单位二氧化碳排放核算和报告指南 民用航空运输企业》指导碳排放企业开展碳排放核算;强化标准对碳排放的约束引导作用,发布《企事业单位碳中和指南》《大型活动碳中和指南》《电子信息产品碳足迹核算指南》,指导企业、大型活动碳中和相关工作。
表1“十四五”时期应对气候变化领域标准重点项目
备注: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可适当调整标准项目
2.推进大气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
以持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为目标,重点控制颗粒物(PM2.5和PM10)、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VOCs)等主要污染物;按照管理对象将大气环境保护标准化工作分为固定源、移动源、产品环保、技术规范等四个方面。
固定源方面,针对率先发布实施的部分工业行业排放地方标准,结合国家新发布相关标准,进行提标研究,逐步完善VOCs系列重点标准修订,根据行业生产工艺和污染治理技术发展情况,结合国家《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标准》和系列产品VOCs含量限值标准最新要求,开展《汽车制造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印刷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汽车维修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工业涂装工序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修订研究,引导企业采用低VOCs含量原料、更先进的生产工艺、更高效的污染防治设施。针对恶臭投诉较多的城镇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等,开展排放标准研究制定工作,重点控制恶臭等主要污染物的排放。
移动源方面,按照国家对移动源排放统一管理的思路,重点落实国家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相关排放标准,逐步废止部分将被国家标准适用替代的地方标准,修订《在用汽油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遥感检测法)》。研究修订《储油库油气排放控制和限值》《加油站油气排放控制和限值》《油罐车油气排放控制和限值》,严格油气排放管理。
产品环保方面,进一步加严油品中的主要环保指标,制定发布《车用汽油环保技术要求》《车用柴油环保技术要求》。修订《建筑类涂料与胶粘剂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含量限值标准》,并在全市范围内严格实施,落实源头管控,有效减少无组织VOCs。开展消费品VOCs含量限值研究、车用汽油清净性研究等。
技术规范方面,研究固定源污染防治控制技术规范;研究在用机动车排放检验联网技术规范等。
表2 “十四五”时期大气领域标准重点项目
备注: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可适当调整标准项目
3.推进水生态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
以持续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推进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三水统筹”。以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城镇污水处理厂和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排放标准为基准,强化各行业、各领域水污染物排放管控,开展相关涉水生态环境标准实施成效评估。根据实际需要,开展标准更新修订,确保标准的适用性、科学性、先进性,指导推进科学、合理、可行的水污染防治技术应用,保障首都水生态环境质量。
衔接国家医疗污水等行业标准,指导开展全市重点行业污染防治工作,确保国家及本市要求落实到位;研究基于光谱法的水质自动监测及溯源预警评价技术规范,提升水环境精细化监管水平。
建立水生态环境状况监测评价体系,对标国家人工湿地、生态缓冲带建设等生态修复技术指南,推进重点流域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研究水生态状况评价、河湖生态修复工程实施成效评价等,为流域水生态改善提供标准支持。
表3“十四五”时期水领域标准重点项目
备注: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可适当调整标准项目
4.推进土壤生态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
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有效管控土壤环境风险。按照土壤性质、用途分别进行风险管控和修复,切实保障土壤环境安全。按照土壤污染防治工作阶段,分为调查监测、风险管控和修复两个方面。
调查监测方面,随着全市工业企业入园进程持续深入,需结合产业布局特点,完善工业园区土壤污染防治措施,研究重点工业园区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指南。为提高监管效率,规范遥感监测技术手段在土壤污染防治中的应用,研究编制重点建设用地遥感监测技术指南。
风险管控和修复方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和国家已有的修复技术导则,结合实际,修订已出台的地方土壤修复方案编制导则;对于短期内没有再开发利用计划的受污染地块,研究暂不开发利用受污染建设用地风险管控指南。
表4“十四五”时期土壤领域标准重点项目
备注: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可适当调整标准项目
5.推进自然生态保护标准制修订
以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为目标,围绕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强化生态监管体系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重点工作,将自然生态保护标准化工作分为生态环境质量评估、生态空间监管、生物多样性保护等三个方面。
生态环境质量评估方面,制定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技术规范,深入开展全市及各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探索开展集中建成区、生态保护红线及其他生态空间、重点生态工程等专题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建设生态质量监测网络,探索运用新技术,研究常态化监测技术规范。
生态监管方面,研究编制生态保护红线人类活动监测预警标准的可行性,严守生态保护红线。
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研究编制生物多样性调查技术规范,开展鸟类、高等植物、哺乳动物等调查,为夯实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表5“十四五”时期生态领域标准重点项目
备注: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可适当调整标准项目
6.推进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标准制修订
坚持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原则,着力提升固体废物环境监管、风险防控和利用处置能力。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标准规范,加强全过程管理,确保固体废物及时、妥善和无害化处置。结合新冠疫情防控实际需求和医疗废物远期处置规划,创新开展生活垃圾焚烧协同处置医疗废物技术研究评价工作,制定《生活垃圾协同处置医疗废物技术规范》,切实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安全。
表6 “十四五”时期固体废物领域标准重点项目
备注: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可适当调整标准项目
7.推进噪声污染防治标准制修订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理念,着力解决公众反映强烈的交通噪声、施工噪声等问题。提升噪声防治监管能力,严格执行国家声环境质量标准、工业企业和社会噪声排放等标准,探索建立适合地方实际的噪声评价指标体系。将噪声污染防治理念融入建筑物规划、建设和交通干线防护,推动在建筑设计、施工等相关领域标准中增加振动和噪声防治措施,提高敏感建筑物选址和建设要求,强化轨道交通选线设计,尽量避让已建敏感建筑物。开展轨道交通噪声污染防治实用技术指南研究,以及地铁(地下段)振动源强等环境噪声、振动监测评价相关标准研究。
8.推进核与电磁辐射标准制修订
严格防控核与辐射环境安全风险,提升监管能力。按照国家相关标准统一管理,严格源头管控、全过程监管,按照风险源将辐射标准化工作分为核与辐射、电磁辐射两个方面。
核与辐射方面,以严格的标准加强放射源进口、射线装置生产等源头单位的管理,结合本市核技术利用行业发展特点,进一步完善射线探伤等移动高风险源使用单位管理,研究医疗系统核医学科标准管理要求,规范放射性废物(源)分类收集、暂存处置等工作。
电磁辐射方面,加强广播电视发射台站、高压输变电设施、5G基站等大型、新型电磁设施周边环境监测,研究提出地方输变电建设项目相关电磁辐射环境管理要求,研究制定电磁辐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制定输变电项目审评技术规范,开展自验收项目技术评估。
表7 “十四五”时期核与电磁辐射领域标准重点项目
备注: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可适当调整标准项目
9.推进其他标准制修订
配套污染物排放标准实施,服务于排放标准中污染物项目监测,规范监测点位设置及要求,是排放标准有效实施的主要保障。统一规范的监测方法和技术规范,也是保障监测数据有效性、检测公平性的主要依据。按照管理需求,将其他领域标准分为监测方法标准、环境影响评价标准、清洁生产标准等三个主要方面。
监测方法标准方面,地方标准中监测方法标准以补充国家尚未制定的标准为主,针对国家暂无方法标准,但地方排放标准中须进行监测的污染物项目,适时进行配套调整。
环境影响评价标准方面,选择建设数量多、环境污染显著、环评文件编制质量有待提高的行业,开展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要点研究,包括:集成电路、医疗机构、汽车维修、汽车制造等,同时开展将碳排放纳入环境影响评价体系可行性研究。
清洁生产标准方面,修订发布工业清洁生产审核技术通则,研究修订汽车、家具、印刷、医药等行业清洁生产指标体系标准,提高首都环境治理能力建设水平。
除上述领域外,结合科技发展和管理需求转变,不断创新扩充标准体系中的标准领域,开展生态环境领域大数据相关研究,提升生态环境大数据获取、应用等方面的规范化水平。
表8 “十四五”时期其他领域标准重点项目
备注: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可适当调整标准项目
(三)不断夯实标准效果追踪
标准发布实施后,更加注重标准落实情况和实施效果,以及对标准先进性、适用性的追踪管理,适时开展标准评估和复审工作,提升标准体系科学有效性。
1.定期开展标准实施评估
对发布实施满1年的地方标准,开展标准实施情况评估,重点评估标准实施后各项污染物减排的环境效益和对群众生活质量改善的社会效益,评估标准实施所投入的经费情况,评估企业达标执行情况,根据标准所进行的监督检查实施效果,为标准落实和标准制修订提供决策依据。
2.及时开展标准复审
关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其他领域的地方标准的制定发布情况,对比标准中的排放限值和其他管理要求,及时提出复审建议,提高标准复审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对发布实施满5年的标准定期开展标准复审工作,结合相关法律法规变化情况、国家政策调整情况、科学技术发展和环境管理需求变化情况等,审查标准的适用性、有效性,提出标准继续有效、修订或废止的复审结论建议。
(四)持续提高标准制修订水平
以严谨的制度规范标准制修订各项工作流程,保证标准编制路线正确、流程规范、内容科学,为标准制修订工作顺利开展提供制度保障。
1.严格执行分类管理制度
严把标准立项关,对研究基础较高且符合申报要求的及时申报一类项目;对研究基础尚不充分的,设立标准项目储备库,适时申报二类研究项目,避免因研究不充分影响标准编制进度和编制质量。
2.完善标准全过程责任体系
严格落实《北京市地方标准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标准制修订过程中的责任,按照谁提出谁论证、谁立项谁归口、谁归口谁负责的原则,突出地方标准服务政府管理职责的公益类属性,确保标准紧密贴合管理需求,在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方面发挥应有的技术支撑作用。
3.进一步规范制修订流程
结合标准体系的发展和标准制修订工作的变化,修订北京市地方生态环境标准管理规定,进一步规范生态环境标准制修订流程和相关标准化工作要求,包括标准立项、公开征求意见、审查、报批、发布、废止、评估和复审等,确保标准编制质量。
(五)加强生态环境标准宣传贯彻
落实普法责任制,切实加强标准宣传。对标准应用部门进行标准宣贯,阐明标准内容和应用场景;对公众和企业进行宣传,扩大标准的影响范围;坚持“谁执法,谁普法”的原则,将标准与法律结合共同开展宣传。
1.加强生态环境标准贯彻实施业务培训
以讲授培训、现场培训为主要方法,加强有关国家排放标准、地方排放标准及相关配套的环境监测规范、技术规范的贯彻实施业务培训,提高市区两级生态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有关行业主管部门、企事业单位对生态环境标准的监督管理、组织实施、落实执行能力和水平。
2.广泛开展生态环境标准宣传
为方便公众获取标准相关信息,所有地方生态环境标准文本在市生态环境局网站上全文公布,并链接国家生态环境标准文本。充分利用报纸期刊等平面媒体、网站微信等新媒体的传播渠道,加强标准的适用相关方、公众宣传工作。加强地方排放标准解读,鼓励出版标准实施技术指南等环保标准类书籍,支持社会机构开展生态环境标准公众宣传科学普及。
3.执法检查中进行针对性宣传
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将标准与法律相结合,在标准的执法和检查过程中开展标准宣贯,对企业达标工作开展指导,提升标准宣传效果。鼓励开展生态环境标准化试点示范,推动企业提升标准执行能力。
(六)促进京津冀生态环境标准协同突破
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探索推进京津冀生态环境标准体系在重点区域、重点领域的协同,支撑京津冀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
1.完善标准协同会商机制
针对生态环境标准制修订工作,由标准化管理部门牵头,不定期召开标准交流会议,交流各自地方标准申报、制定以及发布情况,推进资料共享。鼓励相关领域业务部门开展业务层面交流分享,研究转化为区域地方标准的可行性。鼓励三地科研单位进行研究成果交流,从体系建立、管理需求、科研成果转化等多方面探索标准协同突破的重点领域和可行性。
2.逐步实现京津冀标准体系一体化
开展京津冀三地排放标准对比分析,结合现有国家标准,在京津冀三地现有生态环境标准分析结果基础上,吸取经验和亮点,以排放标准为体系的核心,在自然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等新领域,在技术规范类标准层次寻求突破,力争实现京津冀标准体系一体化。
3.重点区域、重点领域实现突破
结合京津冀三地社会经济发展特点、产业分布、重点行业污染物排放情况以及现行环境治理措施,在各行业优先执行国家特别排放限值的基础上,聚焦通州、北三县等重点区域的协同发展要求,研究重点区域率先突破的路径和方式。同时在环境应急、生态调查、绿色低碳发展等重点领域,开展技术对接和标准化研究,力争实现标准统一新突破。
五、实施保障
“十四五”时期,要把地方生态环境标准体系发展和建设工作摆到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建设的重要高度,在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管理制度、加强能力建设、深化合作交流等方面做好安排,组织实施好本规划。
(一)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生态环境标准化工作协调推进机制,对生态环境标准化工作定期调度,强化部门协同、上下联动。加强与生态环境部等相关部门的沟通交流,做好地方生态环境标准体系与国家生态环境标准体系的衔接与补充工作;加强对基层生态环境部门的指导,做好生态环境标准的应用和实践反馈。进一步完善京津冀区域标准协调会商机制,推进生态环境领域区域标准协同。
(二)加强能力建设
加强生态环境领域标准化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通过定期组织开展标准化理论和应用培训,提升科研人员标准化研究能力,鼓励科研人员将标准化与创新科研相结合,提高生态环境科研成果在标准化工作中的支撑作用。提升标准化技术支撑水平,开展欧盟、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国内先进生态环境标准调查研究,包括重点领域重点项目调查以及标准体系研究,加强与其他领域专业标准化技术组织间的沟通学习,吸取国内外各领域先进标准化工作经验,提升标准研究和编制能力。
(三)深化合作交流
积极与大城市和周边省市开展地方生态环境标准交流与合作,借鉴长三角、珠三角区域生态环境标准交流机制和制定路径经验,探索京津冀区域标准协同重点方向和重点项目。推进生态环境标准在科技、产业、能源、建筑、交通等领域的交流合作,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中绿色元素融入科技创新、产业发展、能源节约、建筑设计和交通疏导等各领域。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8月30日,青海省生态环境厅发布关于公开征求《2024年青海省地方生态环境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通知对通过立项审查的9项地方生态环境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公开征求意见,涉及废水排放、农村生活污水、土壤污染等环境标准。全文如下:关于公开征求《2024年青海省地方生态环境标准
近年来,随着新型研究堆的不断涌现,国内外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的不断更新,核与辐射安全和环境保护法规的日益完善,对研究堆的环境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经过30多年研究堆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实践,对于研究堆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格式和内容的要求逐步完善。研究堆具有类型多样、技术先进、运行灵
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公开征求国家生态环境标准《生态环境信息分类与代码(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本标准按照综合政务、综合业务、科技支撑、自然生态保护、水生态环境、海洋生态环境、大气环境、应对气候变化、土壤生态环境、固体废物与化学品、核与辐射安全、环评与排污许可、环境监测、环境执法、
5月16日,生态环境部关于国家生态环境标准《重点行业大气污染防治绩效分级及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措施技术指南水泥工业(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本标准规定了水泥工业企业的绩效分级与重污染天气减排措施,属于重点行业绩效分级和重污染天气应急系列标准。
生态环境部发布国家生态环境标准《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站选址与基础设施建设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本标准规定了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站选址、站房与采水单元等基础设施建设和验收等技术要求。适用于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站站址选择、基础设施建设和验收工作。
山西省生态环境厅印发《省级地方生态环境标准制修订管理办法(试行)》。本办法所称省级地方生态环境标准,是指由山西省生态环境厅提出并管理的各类地方生态环境标准,主要包括地方强制性生态环境标准和地方推荐性生态环境标准。本办法规定了标准制修订工作的基本原则、程序、内容和其他要求,适用于标
生态环境部就生态环境标准《环境空气气态污染物(氨、硫化氢)连续自动监测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公开开征求意见,本标准规定了环境空气气态污染物(氨、硫化氢)连续自动监测系统的原理与组成、安装、调试、试运行、验收、日常运行维护、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数据有效性判断等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范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生态环境部近日发布国家生态环境标准《水质水温的测定传感器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均可提出意见和建议。请于2024年4月22日前将意见建议书面反馈生态环境部,并注明联系人及联系方式,电子文档请同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排污许可管理条例》,进一步完善排污许可技术支撑体系,指导和规范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工作,近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公开征求《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锅炉(征求意见稿))》等国家生态环境标准意见的通知,征求意见截止时间为2024年4月15日。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范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生态环境部近日就《固定污染源废气一氧化碳和氯化氢连续监测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均可提出意见和建议。请于2024年4月22日前将意见建议书面反馈生态环境部,并注明联系人及联系方式,电子文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排污许可管理条例》,进一步完善排污许可技术支撑体系,指导和规范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工作,近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公开征求《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汽车制造业(征求意见稿)》等国家生态环境标准意见的通知,征求意见截止时间为2024年4月15日。
云南省临沧市人民政府8月30日发布《临沧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实施方案》,目标明确,到2025年,临沧市政府所在地(临翔区)城市PM2.5浓度控制在25微克/立方米以内,不出现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气;县级城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完成省级下达的氮氧化物、VOCs减排量达到国家要求。临沧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生态环境厅9月4日发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关于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并公开征求意见,新疆自治区将实施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环境质量改善。强化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实施,形成问题识别、精准溯源、分区施策的工作闭环,推动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防范结构
泰州市人民政府8月21日印发《美丽泰州建设行动方案》,实施绿色低碳发展行动等八大行动,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美丽泰州建设行动方案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美丽中国建设的决策部署,全面落实全国、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
日前,黑龙江省第三轮第一批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全面进入下沉工作阶段。经省委、省政府批准,第三轮第一批5个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于8月25日至27日陆续进驻牡丹江市、佳木斯市、伊春市、黑河市、大兴安岭地区,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截至目前,各督察组已全面进入下沉工作阶段。各督察组深入
202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五批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典型案例发布,其中包含打击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案例2件、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违法犯罪案例3件和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案例3件。为统筹经济社会发展、民生保障和生态环境保护职责,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引导和促进企业自觉守法,现
近日,福建省印发《福建省美丽园区建设工作方案》。工作方案由福建省生态环境厅、福建省科技厅、福建省商务厅联合发布。美丽园区分为“节能减排型”(初级版)、“低碳循环型”(中级版)和“人产和谐型”(高级版)三种类型,鼓励全省各产业园区,重点是省级及以上开发区积极参与美丽园区建设,打造美
为提升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大连市生态环境局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秉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的工作标准,坚持“全年、全员、全过程”练兵,不断优化执法方式,持续提高执法效能。同时,为形成有力震慑环境违法犯罪行为的氛围,有效压实行政相对人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通过“以案说法
8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生态环境部、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和国家外汇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金融支持长江经济带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统筹推进生态环境保
8月21日,生态环境部发布2024年“一带一路”环保合作项目承担单位公示。详情如下:2024年“一带一路”环保合作项目承担单位公示为推动绿色丝绸之路建设,生态环境部国际合作司于2024年6月24日,在生态环境部网站发布了“关于公开征集2024年‘一带一路’环保合作相关项目承担单位的公告”。按照公开、公
武汉市科技创新局发布关于《2024年武汉市生态环境保护先进适用技术指导目录》的公示,该目录中共包含57项生态环境保护技术,详情如下:市科技创新局关于《2024年武汉市生态环境保护先进适用技术指导目录》的公示为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先进适用技术在我市推广应用,经公开征集、单位申报和专家评审等程序,
内蒙古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厅8月15日发布《内蒙古自治区生态环境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办法》的通知,鼓励公众积极参与环境监督管理,解决人民群众身边的生态环境突出问题,依法惩处生态环境违法行为。对于举报建设单位未依法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报告表,或应当重新报批建设项目环
9月5日,关于共筑新时代全天候中非命运共同体的北京宣言(全文)发布。其中涉及能源提到,中方将支持非洲国家更好利用光伏、水电、风能等可再生能源,进一步扩大在节能技术、高新技术产业、绿色低碳产业等低排放项目的对非投资规模,助力非洲国家优化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发展,发展绿氢和核能。全文如下
导读:垃圾焚烧发电行业已从“快速发展阶段”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在现阶段行业向“新”求“质”的过程中,面对双碳目标企业运营管理的绿色低碳转型、盈利空间压缩下企业如何降本增效、企业数智化运营管理都是目前行业关注的问题,北极星启动“垃圾焚烧向‘新’求‘质’调研行”主题活动,走进垃圾
8月30日,安徽宣城盛鸿建筑科技有限公司一期5MW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正式开工。作为国家电投北京新能源公司在安徽省的第二个分布式基地项目,标志着公司在拓展安徽区域布局和推进清洁能源发展方面又迈出了重要一步。该项目位于安徽省宣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充分利用了当地约5.04万平方米的屋顶资源,
北极星环境修复网获悉,南京六合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及生态修复工程项目工程总承包评标结果公示,共5家社会资本入围定标候选人名单,如下所示:1.杰瑞环境治理有限公司,投标报价为6617.057896万元;2.北京建工环境修复股份有限公司,投标报价为6666.465192万元;3.江苏苏美达成套设备工程有限公司、宏
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公示2024年第一批通过清洁生产审核评估单位,共包含润嘉物业管理(北京)有限公司等27家公司。关于对2024年第一批通过清洁生产审核评估单位进行公示的通知京发改〔2024〕1290号各有关单位:按照《北京市清洁生产管理办法》(京发改规〔2013〕6号)相关规定,市发
8月28日,北京市顺义区人民政府印发《顺义区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通知指出,坚持高水平设计、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应用原则,巩固深化“阳光惠民、阳光园区、阳光商业、阳光乡村、阳光基础设施、阳光公共机构”六大阳光工程,挖潜屋顶光伏资源,全面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高质量发展。有序实施光伏发电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8月28日,北京市顺义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顺义区碳达峰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方案》指出,强化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围绕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技术需求,强化绿色技术方向引导,争取布局能源领域国家级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和科研平台。围绕新能源利用、智慧能源互
8月26日,国家电投北京公司重庆市南川区基地10.08兆瓦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并网发电。该项目利用屋顶约9.45万平方米空间铺设太阳能组件,选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电量消纳模式。项目开工以来,各参建单位与当地政府、电网公司及合作方积极沟通、紧密协同,认真分析研究工程建设难点,充分发挥各
近日,由中建七局承建的北京市稻香湖再生水厂二期工程完成环保验收工作,正式投入运营。项目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是北京市重点民生建设项目之一,也是我国北方地区首座全地下式再生水厂,一期工程于2017年3月正式投入商业运营,二期工程每日可处理污水8万立方米,投用后可极大提升苏家坨镇、温泉镇、上庄
8月27日,通辽市能源集团副董事长张景昱、副总经理常国林一行赴北京与华能长江环保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及北京众诚永信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签署合作意向协议。市能源集团副董事长张景昱、长江环保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继瑞、北京众诚永信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关健代表各方签署协议。长江环保科技研究院
8月30日,北京市朝阳区生态环境局发布《北京市朝阳区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其中提到,推广光储直柔、可再生能源与建筑一体化、智慧交通、交通能源融合技术。主要目标到2024年底,减污降碳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初见雏形,基本构建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政策体系,制定并出台减污降碳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