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大气治理碳交易评论正文

实现“双碳”目标 重庆有哪些硬核力量?

2022-06-20 08:44来源:中国环境报作者:余常海关键词:碳市场减污降碳碳排放权交易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近年来,重庆市明确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任务,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优化培育碳市场、低碳试点示范、低碳技术创新及应用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全国低碳日”之际,本报记者采访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卫,了解了重庆推动实现“双碳”目标的硬核力量。

碳强度和能耗强度双下降

从“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加速转型

碳强度和能耗强度是衡量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成效的两个关键指标。陈卫向记者介绍,“十三五”期间,重庆的碳强度累计下降了21.9%,能耗强度累计下降了19.4%,超额完成了国家下达的目标任务。

而“双下降”的背后是重庆产业结构发生的深刻变化——从“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加速转型。据统计,“十三五”以来,重庆服务业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新模式、新业态百花齐放,新旧动能加快释放,规模效应多点显现,托举起经济发展的半壁江山。

“这是重庆实现节能降耗的关键点之一。”陈卫告诉记者,重庆三次产业结构由2015年的6.7∶44.9∶48.4优化为2020年的7.2∶40.0∶52.8。值得注意的是,重庆高技术和战略性新兴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了17.6%和18.0%,增速分别高于规模以上工业11.2和11.6个百分点。

截至去年,重庆高速路网已建成投运充电站109座,充电桩436个,基本满足了重庆市民驾驶电动汽车跨区、跨省绿色出行,为重庆节能降耗提供了强大的助力。

“重庆能源产品也从原煤为主的单一格局向原煤、天然气、水电、风电等多元化格局发展。”陈卫介绍说,重庆煤炭消费占比从2015年的49.1%降低至2020年的45.8%,清洁能源比重进一步提高。

此外,“十三五”期间,重庆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重提高到57.2%,公共机构单位建筑面积能耗累计下降11.8%。截至2021年底,全市林地面积达到7166万亩,森林覆盖率54.5%,首次进入全国前十位,森林蓄积量达2.41亿立方米,低碳发展“底气”十足。

主动融入全国碳市场

去年年度碳交易额从全国排名靠后跃升至第二位

早在2014年,重庆就成为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省市之一。

陈卫说,作为西部唯一省市出资参与全国碳市场联建,重庆主动融入全国碳市场,抓好全国碳市场控排单位履约工作,优化培育地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推进修订《重庆市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

“‘控碳’只是约束手段,真正目的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陈卫表示,通过不断完善制度规范、严把数据关口、狠抓履约管理、强化改革创新等一系列有效手段,重庆碳减排效应逐步显现。

重庆开州水泥有限公司是重庆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弄潮儿。近年来,企业通过篦冷机节能改造及煤粉燃烧器改造,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还控制了碳排放总量,富余的碳排放指标通过碳市场进行交易,获得了不错的收益。

2021年还是重庆碳交易市场的突破年,重庆年度碳交易额从全国排名靠后跃升至第二位,年度履约率由60%提高至95%。陈卫表示,企业履约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实施自愿减排愿望也越来越强。

推动绿色金融和产业深度融合

成立区域性气候投融资促进中心,提升投资效率

“为兼顾企业发展与减排,重庆还与金融机构开展合作,探索推出以碳排放权配额为质押的绿色信贷项目,对信用好的企业加大财税、金融支持力度。”陈卫介绍,2022年一季度,重庆新发放碳减排贷款共计34 笔、总额达8.65 亿元,支持企业16家。

事实上,近年来,绿色金融在重庆蓬勃发展,点“绿”成金的故事越来越多。重庆在全国提出了建设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目标的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编制了《重庆市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总体方案》。

在全国较早推动气候投融资试点,成立了区域性气候投融资促进中心——重庆市西部气候投融资产业促进中心。这个中心一方面要为包括金融机构在内的社会资本“供给侧”找项目,引导资本等资源要素向绿色低碳领域流动,发挥好引流、导流、分流作用;另一方面,为减碳、低碳类产业、项目和技术等资本“需求侧”找资金,提升投资效率,促进全社会绿色低碳加快转型。

目前,各金融机构对中心推荐项目已放款16个,放款金额12.34亿元,带动碳减排量35万吨,跟进项目90个,融资金额400亿元。

据了解,重庆还通过“长江绿融通”大数据系统促进绿色债券融资项目对接。重庆康达环保产业( 集团) 公司成功发行重庆市首单民营企业绿色债务融资工具,发行规模3亿元,募集资金将全部用于污水处理等绿色产业项目。债券的发行将更好地支持绿色产业发展,推动重庆绿色金融和绿色产业深度融合。

打通“两山”转化通道

倡导“谁低碳谁受益”,大力促进自愿减排项目开发

“2019年,重庆启动建立集‘碳履约、碳中和、碳普惠’于一体的‘碳惠通’互联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平台,正式打通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价值转化通道。”陈卫告诉记者,平台倡导“谁低碳谁受益”,建成“2+3+N”的功能体系。其中,“2”即连通供给、消纳两个端口,“3”指关联“碳履约、碳中和、碳普惠”这三大功能,“N”就是开发打造N个项目化低碳场景。

“这是公众分享低碳红利、获得普惠价值的‘储蓄罐’。”陈卫表示,在这个平台上,低碳行为被量化成碳积分储蓄起来,可兑换商品、享受权益。同时,这也是企事业单位开发减排量、参与碳交易的“助推器”,减排量有序流入碳市场,丰富履约方式、实现增值变现。此外,这还是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抵消碳排放、实现碳中和的“供应站”,为活动、会议碳中和提供资源。

陈卫进一步介绍,在企业端,“碳惠通”平台大力促进了重庆自愿减排项目的开发,包括以风力、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发电为代表的清洁能源项目,通过植树造林、森林抚育等项目开发林业碳汇以及其他农业、交通等领域的减排项目。经过相应认证备案与登记程序后,项目形成的二氧化碳减排量能够有序实施交易,并转化为经济收益,实现生态价值的转化。

“碳惠通”平台自2021年10月上线以来,已登记注册企业50余家,登记备案“碳惠通”项目8个,减排量约155万吨,纳入重庆碳市场的排放单位进行履约清缴16笔,碳中和登记4次,累计实现交易2843吨、交易额6222万元。

同时在个人端,“碳惠通”平台根据公众践行绿色出行、低碳电子政务、资源节约等低碳行为的相关数据,并参照相应的行为减碳标准,授予用户相应积分,积分可以兑换平台的各项奖品或者福利,激励用户践行低碳行为。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碳市场查看更多>减污降碳查看更多>碳排放权交易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