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大气治理脱硫脱硝烟气脱硫评论正文

山东:强力推进动能转换 推动钢铁、焦化、水泥等落后产能退出

2022-08-17 09:46来源: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关键词:新旧动能转换绿色低碳发展山东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8月12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会上,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王晓回答了记者提问并介绍近年来在淘汰落后动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等方面的具体工作及下一步措施。

宋德印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下午好!

欢迎参加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举办“走在前、开新局”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六场,邀请省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孙爱军先生,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王栋先生,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王晓先生,省能源局副局长于秀忠先生,介绍纵深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请孙爱军先生介绍有关情况。

孙爱军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山东发展,2018年初国家批复《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这是全国唯一一个以新旧动能转换为主题的区域战略。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把新旧动能转换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高点站位、精准施策,坚定落实“三个坚决”,即坚决淘汰落后动能、坚决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坚决培育壮大新动能,“十强”现代优势产业快速成长,新旧动能转换“五年取得突破”确定的主要指标基本完成,119项重点任务全面落地,综合试验区建设成效凸显。

一是产业结构提档跃升。“四新”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4年提高10个百分点、达到31.7%。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提高11.8个百分点、达到46.8%,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分别达到2.3万家和2.9万家。培育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25个,入选国家级战略性产业集群7个、数量居全国首位。

二是创新动力蓬勃迸发。2项大科学装置纳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布局,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21家、省实验室9家、省重点实验室261家。累计争取获批国家企业技术中心198家,培育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57家,数量均居全国首位。有效发明专利数量比2017年末增长102.1%。

三是数字赋能态势强劲。数字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4年提高8个百分点、达到43%,其中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6%。高标准建设国家级工业互联网示范区,先后培育出4个国家级“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和115个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济南、青岛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开通运行,累计开通5G基站14.9万个。

四是绿色低碳成效彰显。细颗粒物(PM2.5)浓度4年下降31.6%,国控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全部达到4类以上。今年上半年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达到37%、比2017年提高17.6个百分点,光伏发电、生物质发电装机稳居全国首位。

五是营商环境系统重塑。大力推进“双全双百”工程,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可网办率达90%以上,全程网办率超过80%,营商环境建设整体水平位列全国第一方阵。截至6月底,全省市场主体总量1385.4万户,较2017年底增加578.6万户、增长71.7%。

这一系列标志性、突破性的重大变化,是在外部环境复杂多变、突发疫情严重冲击、困难挑战不断增多的严峻形势下取得的,尤为不易、愈显珍贵。这些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紧紧扭住新旧动能转换这一事关山东全局长远发展的大事要事,笃定奋进、久久为功,在腾笼换鸟、凤凰涅槃上持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在于各级各部门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广大干部群众和各类市场主体万众一心、克难攻坚,汇聚起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的磅礴力量。

这五年,我们坚定不移聚焦聚力“一条主轴”,奋力蹚出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省委、省政府锚定“一年全面起势、三年初见成效、五年取得突破、十年塑成优势”目标,系统擘画各领域各方面发展蓝图,并以工程化、清单化、项目化方式,逐项破解发展难题、狠抓各项任务落实,强力推进动能转换。在这个过程中,山东经历过阵痛、遭遇过困难,但省委、省政府始终保持战略定力,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滚石上山的韧劲,引领各级跳出传统思维惯性和路径依赖,全力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从实施效果看,我省高质量发展步伐坚实,顺利实现一年全面起势、三年初见成效,正在向五年突破收官冲刺。今年以来,全省经济运行延续了稳中向好、进中提质良好态势,彰显出更强韧性、更足潜力。

这五年,我们坚定不移培育壮大“十强”产业,加快构建新动能主导的发展格局。坚持以“十强”产业为主战场,加快推动新兴产业扩容倍增、传统产业蝶变升级,谋划提出年度行动计划,273项重点任务加快落地,“十强”产业高端化、集群化发展态势凸显,143个“雁阵形”产业集群总规模达到7.2万亿元。高标准打造11条标志性产业链,省市县一体谋划实施延链、补链、强链项目451个;实施“领航型”企业培育计划,甄选领军企业217个、总规模2.6万亿元,累计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62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777家。夯实项目支撑,累计实施省级优选项目3146个、总投资4.8万亿元。今年上半年“四新”经济投资增长14.9%,占全部投资的比重达到53.4%。

这五年,我们坚定不移严控“两高”优化其他,不断拓展发展空间。创新提出“四个区分”“五个减量替代”,紧盯16个“两高”行业,实行闭环管理,摸清底数、强化监管,分类推进、限时整改。累计治理“散乱污”企业11万多家,化工园区由199个压减至84个,化工企业入园率由不足20%提升至38%,整合退出地炼产能2352万吨,压减焦化产能1866万吨。对符合政策和标准的非“两高”行业,精准制定具体措施,加强规范、系统优化,集中能耗、煤耗等要素重点支持低能耗、低排放的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宽、越走越实。

这五年,我们坚定不移激活塑强“三大动力”,高效释放发展潜能。强化创新引领,省级财政科技专项资金年均增长10%以上,集中支持重大科技平台和技术攻关项目建设,取得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悬浮交通系统、国密算法高抗冲突物联网安全芯片等一批标志性成果。全面深化改革,高起点推进济南起步区建设,谋划打造4个省级新区,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加快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国企改革、信用体系建设、“放管服”等重点领域改革走在全国前列。扩大对外开放,搭建自贸试验区、上合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等重大开放合作平台,积极拓展“一带一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市场;成功举办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儒商大会等重大活动,高标准建设济青烟国际招商产业园,累计推出产业净地50.7平方公里,招引重点项目130个、总投资2172.5亿元。

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按照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的部署,锚定“走在前、开新局”,加快实施“三个十大”行动计划,切实提升五年突破质量成色,谋划落实“十年塑成优势”创新举措,乘势而上、砥砺前行,在高质量发展上蹚出一条新路,奋力跑出新旧动能转换加速度,开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局面。

宋德印

现在回答记者提问,记者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新闻机构名称。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山东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营造优良产业生态,请问省委、省政府对营造优良产业生态有哪些重点举措?

王栋

营造优良产业生态是我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全力实施包括产业生态创新在内的“十大创新”行动,紧密衔接“十强产业”发展,统筹谋划落实举措,着力营造新生态、打造硬实力。

一是加快营造创新驱动的产业生态。坚持把创新作为发展的第一动力源,实施科技研发、人才引育两大创新行动计划,全力推进创新驱动“四个一批”建设。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突出产业技术创新,聚焦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开展100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施重大产业攻关行动,对突破“卡脖子”技术并大规模产业化的项目,进行全要素赋能支持。加快建设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吸引国内外一流大学、科研院所、跨国公司设立研发机构, 建设央企研发中心聚集地,推动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建设实现全面起势。

二是加快营造集群带动的产业生态。聚焦“十强产业”,实施标志性产业链突破工程,优选做强11条标志性、战略性、全局性产业链。扩大动力装备、轨道交通装备、智能家居等领先优势,建设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强化143个“雁阵形”产业集群集聚带动能力,预计年内产业规模突破7.2万亿元。强化龙头引领,加快培育壮大217家“十强产业”领军企业,预计年内营业收入突破2.6万亿元;靶向世界500强及全球行业领军企业精准招商,落地一批产业链引擎性项目。梯次培育一批专精特新、“瞪羚”“独角兽”“小巨人”和“单项冠军”企业,促进大中小企业紧密协同、集约集聚发展。实施要素精准匹配、高效赋能,全力推进省市县三级15300个重点项目建设。

三是加快营造数字赋能的产业生态。积极融入数字文明新时代,实施数字变革创新、数字赋能增效、技改提级增效三大行动,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全省生产、生活和治理方式深度变革。突出塑强工业互联网优势,扎实推进山东半岛国家级工业互联网示范区建设,实施“云行齐鲁·工赋山东”专项行动,支持海尔卡奥斯、浪潮云洲与龙头企业共建行业子平台,分行业重点打造100个典型应用场景。推动链主企业建设产业链赋能平台,打造5G全连接工厂和全场景数字经济园区,探索全链条、整园区赋能增效路径,累计培育150个以上工业互联网平台、15个工业互联网园区,构建协同共生的数字经济创新生态。

中宏网记者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中指出“全省动能转换强势突破,落后动能加速淘汰,传统动能提档升级,动能转换强势突破,取得显著成效”。请问省工信厅近年来在淘汰落后动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等方面做了哪些工作?下步将如何取得进一步突破?

王晓

近年来,全省工信系统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把新旧动能转换作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坚决淘汰落后动能,坚决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坚决培育壮大新动能,取得阶段性进展和成效。

在淘汰落后动能方面:我们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综合运行法律、经济、技术及必要的行政手段,持续推进低端低效产能压减。2018年以来,累计压减粗钢产能928万吨,整合转移和淘汰炼油产能2900万吨以上,压减炭化室高度4.3米及以下焦化产能1686万吨,压减合成氨产能169万吨,退出轮胎产能折标胎1732余万条。完成水泥熟料退出产能1927.5万吨;完成86家粉磨企业、111条产线产能整合退出,淘汰低效落后产能6030万吨。化工园区由199家压减到84家,入园率由不足20%提升至38%,高端化工产值占化工产业比重超过45%。依托腾出的产能发展空间,裕龙岛炼化一体化基地、世界高端铝业基地、日照精品钢铁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取得积极进展。

在改造提升传统动能方面:我们充分发挥技术改造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的优势,大力实施“万项技改、万企转型”,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老树发新枝”。在全国率先完成企业技术改造地方性立法,配套实施“零增地”项目审批改革,创新推出技改专项贷、技术改造设备奖补等支持政策。2018年以来,累计实施投资500万元以上工业技改项目突破5万余个。今年上半年,全省完成500万元以上技改项目9501个,技改投资同比增长9%。比如,在现代轻工纺织领域,我们加快推动数字赋能产业升级,启动“新轻纺 享生活”现代轻工纺织“三品”消费季,供给质量不断提升。上半年,纺织服装服饰业、食品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18.1%、26%,分别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3.3、21.2百分点;比如,我们加快优化完善绿色制造体系,列入工信部绿色制造名单项目567个,占全国数量的10%,认定省级绿色工厂202家;再比如,我们加快推行智能制造模式,积极打造示范标杆,培育143家省级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61个标杆企业,33个项目入围首批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和优秀场景,排名全国第一。

下一步,我们将聚焦高质量发展主题,以更大力度推进低效产业的转调优化和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争取实现新的更大突破。

在转调优化低效产业方面,坚持决心、目标、思路、要求和方法“五个不变”,严格落实“四个区分”和“五个减量替代”,进一步为先进产能发展腾出空间。当前,重点推进化工园区对标提升,抓好第二批29家化工园区综合考核,坚决完成740万吨地炼产能整合转移,推动单厂区装置产能100万吨以下独立焦化企业115万吨产能整合转移退出,严格把全年粗钢产量控制在7600.3万吨以内、焦炭产量控制在3200万吨左右,并按时序推动焦化产能整合转移、传输通道城市钢铁企业产能应退尽退,做好化肥、氯碱、轮胎等节能降耗改造。

在改造升级传统产业方面,聚焦钢铁、化工、建材、有色、纺织服装、食品、造纸等特色优势产业,牢牢把握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主攻方向,深入实施工业技改提级行动,“一县一策”开展技改服务供需对接,引领重点行业“智改数转”。加紧编制完成工业碳达峰“1+N” 政策体系,以更大力度培育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示范企业和绿色设计产品。用好“亩产效益”评价指挥棒,切实发挥领跑者示范作用,引领企业提高全要素生产效率,促进工业企业提质增效。

大众日报记者

请问我省在推进能源领域新旧动能转换中取得哪些成效?下步有哪些打算?

于秀忠

近年来,我们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锚定双碳战略目标,围绕“发展绿色能源、助力动能转换”核心任务,大力实施“四增、两减、一提升”工程,坚定不移推进能源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截至今年6月底,全省煤电装机1.05亿千瓦,占电力总装机比重59%,同比下降6.3个百分点;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到6580万千瓦,占电力总装机比重达到37%、同比提高5.2个百分点,其中,光伏、生物质发电装机分别达到3715万千瓦、410万千瓦,持续保持全国第一。同时,聚焦风电、核能、氢能、储能等重点领域,持续推进产业创新,培育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全省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势头强劲。2021年,全省规模以上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37万亿元、利润1079.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4.8%和49.2%。今年1-6月,全省规模以上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实现营业收入6747.4亿元,利润564.71亿元。

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全省能源行业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能源安全新战略,紧紧围绕“走在前、开新局”,织密织牢安全可靠、清洁低碳的能源保障网,助力全省新旧动能转换,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方面,坚持先立后破,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加快能源结构调整步伐,全力推进“五基地两示范”建设,“五基地”即重点推进海上风电、海上光伏、鲁北盐碱滩涂地风光储输一体化、鲁西南采煤沉陷区“光伏+”、胶东半岛核电“五大清洁能源基地”。“两示范”即重点推进整县分布式光伏规模化开发和“百乡千村”绿色能源发展“两大清洁能源示范”。到年底,全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突破7000万千瓦,占电力总装机比重提高到38%左右。

另一方面,坚持创新引领,持续推进能源产业科技革命。聚焦新能源装备制造强省建设,着力打造核心竞争力强、产业层级高、产业链条全、产业特色优的新能源产业聚集区。一是聚焦风电、核电、氢能等重点产业链,精准绘制图谱,列出系列清单,开辟“1张图谱+N张清单”产业发展路径,推动产业发展规模质量效益全面提升。二是创新“领航+骨干”企业合作模式,引领带动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联动发展。三是加快推动山东能源研究院、国家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中心建设。依托高等院校,建设先进核能、新型电力系统等研发创新平台。全力争创国家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一批新技术、新产品和新装备。到年底,育成1个千亿级产业集群,5-6个百亿级产业集群,打造一批具有全国乃至全球影响力的知名品牌和骨干企业,全省新能源产业“雁阵形”集群年营业收入力争达到3500亿元。

齐鲁晚报记者

我们从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上了解到“我省新动能不断壮大,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四新”经济增加值占比提高10个百分点,数字经济规模增长40%以上”。请问省工信厅近年来在培育壮大新动能等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下步将如何培育提升新动能的规模优势?

王晓

近年来,我们深入推进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在调整优化存量的同时,注重做好增量的文章,加快构建以新动能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今年上半年,全省新动能潜力持续释放,新兴产业快速发展。高技术制造业增势良好,同比增长15.5%,高于规模以上工业10.7个百分点;“四新”经济投资增长14.9%,高于全部投资增速7.4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53.4%,同比提升3.5个百分点。

一是做强重点产业。编制实施了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等“十强”产业突破行动计划,新动能蓬勃发展。比如,上半年,新一代信息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2%,高于规模以上工业8.4个百分点;集成电路、单晶硅、光电子器件等产品产量分别增长18.2%、79.3%、86.8%。比如,上半年,高端装备制造业中的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分别增长261%、33.1%;成功研制“国信1号”养殖工船、国内首台雪蜡车、高热效率柴油机等一批具有突破的重大装备。再比如,新材料领域培育2个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16个“雁阵形”集群、8个省级特色产业集群,建成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37个、省级创新创业共同体7个。二是推动数字赋能。实施“云行齐鲁、工赋山东”专项行动,持续推动数字化转型。济南、青岛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正式开通运行,成为全国唯一“双枢纽”省份。开展5G“百城万站”深度覆盖行动,截至7月底累计开通5G基站14.9万个。建设完成5600公里全国首张确定性骨干网络,性能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培育出海尔卡奥斯、浪潮云洲、橙色云、蓝海4个国家级“双跨”平台,18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型平台,数量均居全国前列。三是创新产业生态。大力推行“链长制”,聚焦制造业9大产业领域43条重点产业链配套建立“链主”企业牵头主导、产业链联盟合作等4项工作机制,精准绘制“1张图谱+N张清单”。今年以来,提级推进11条标志性产业链,由省领导牵头挂帅担任“链长”,省市县一体化策划产业链重点项目451个,已完工投产三分之一以上,为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产业生态。四是激发市场活力。扎实开展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十大行动,深入开展“一起益企”行动,扎实推动金融惠企,持续深化清欠成效,累计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企业5777家、瞪羚企业1666家、独角兽企业24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45家,民营市场主体总数达到1369.3万家。

下一步,我们将围绕培育提升新动能规模优势,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大技术攻关力度。支持省内有实力、有条件的生产企业、科研机构、应用单位等联合开展“卡脖子”技术攻关,实施重点产业“揭榜挂帅”行动,“小批量”“精细化”组织产学研专题对接,加快解决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持续完善示范推广、首购采购、保险补偿等政策体系,推动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首批次新材料、首版次高端软件市场化应用,让创新投入尽快形成营业收入。二是加快重点项目实施。落实好“链长制”工作机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的困难问题,发挥好大项目的带动示范作用,加快推动济南比亚迪高功率半导体项目、重汽智能网联(新能源)重卡项目、烟台万隆真空先进特铜合金产业园项目建设,促进早投产、早达效。三是抓好载体建设。深入实施产业集群培优培强工程,高标准培育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持续壮大特色产业集群,培育3-4家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深化先进印染技术、高端智能家电2个国创中心建设,推动更好发挥效益效能。发挥好国家级“双跨”平台作用,运营好省工业互联网企业综合服务平台,进一步扩大行业覆盖面、提高资源集聚度。

山东综合广播记者

去年4月25日,国务院批复同意《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实施方案》。请问一年来,围绕加快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主要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什么成效?下一步的思路和打算是什么?

王栋

起步区《建设实施方案》获批以来,我们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各项工作实现良好开局。主要做了四方面工作:

一是构建多规合一规划体系。坚持未来眼光、国际标准、黄河特色,按照“新时代现代化田园城市”理念,加快提升完善“1+4+16+N”规划体系,其中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等4个综合性规划已经省领导小组会议审议并原则同意,综合交通、市政基础设施等16个专项规划已形成成果,园林绿化、夜景照明、城市设计等专题研究也同步开展。

二是增强城市发展承载能力。坚持交通先行,累计开工市政道路约150公里、“四桥四隧”8条跨河通道,系统推进水电气热污等市政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优质公共服务项目导入,市民中心、城市展厅正式启用,山大二院北院区、省实验中学鹊华校区、黄河体育中心等项目加快推进,省实验小学绿地国博城学校签约落地。

三是壮大高端高质产业集群。研究确定以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体,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3+1”产业发展方向,累计签约高端优质项目117个、总投资3023.5亿元。加快建设园区平台,中科新经济科创园实施项目总建筑面积约53万平方米、总投资约52亿元,济南先进动力研究所投入运营并完成20MW燃机首台套销售,智能制造产业园落地新能源乘用车及零部件产业园项目,数字经济产业园落地京东智能电商运营中心、中通山东结算中心等项目。

四是筑牢绿色低碳发展基础。认真落实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要求,大力推进生态修复,去年累计新增绿地面积87.5万平方米,扎实推进污染防治,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主要河道市级考核断面全部达标。积极探索绿色城市发展路径,统筹布局氢能、天然气等清洁能源体系,开展“零碳未来生活社区”试点,有序推进绿色安置区、被动式厂房建设,率先建设“碳中和”现代绿色智慧城区。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落实《起步区建设实施方案》,务实笃行,真抓实干,推动起步区加快建设、全面起势。一是聚力推进规划实施,尽快印发《发展规划》,根据国家部署,尽快明确国土空间等规划,加快完善各专项规划,为下一步建设发展提供遵循和支撑。二是聚力打造生态样板,统筹保护水系、岸线、湿地、林地等自然资源,全面推进绿色城市试点示范及全国节水典范城市引领区建设,提升起步区自然本色。三是聚力汇集高端产业,聚焦“3+1”产业发展方向,积极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和央企、跨国公司产业外溢,建设省属企业新动能项目总部集群,持续加大与中科院等科研院所对接合作力度,全力打造现代产业体系。四是聚力提升承载能力,大力推进“三隧一桥”及市区至济阳有轨电车等交通网络建设,加快水电气热污等市政场站和医疗、教育、养老、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打造绿色智慧宜居的幸福之城。五是聚力深化改革开放,系统复制“四区”经验政策,用好用活改革权、试验权、先行权,积极推动系统集成改革,不断激发高质量发展活力。

宋德印

记者提问就到这里。大家如有其他需要采访的内容,请联系省发展改革委办公室苏世光,联系电话:51782958。

本次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新旧动能转换查看更多>绿色低碳发展查看更多>山东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