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近日,生态环境部会同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等联合印发了《关于公布2022年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城市名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了首批纳入试点范围的19个城市。开展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也是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创新实践,旨在着力推进污水厂达标尾水的水质净化和区域循环利用,研究破解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生态“三水统筹”治理难题,探索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的可行路径。
一、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是实现“三水统筹”系统治理的绿色低碳新路径
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是将污水厂达标排放的尾水经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等生态措施进一步改善后,就近利用天然水体、低洼地带等地形条件,因地制宜实施再生水的生态利用和自然储蓄,之后再根据实际需要作为水资源在一定区域内进行调配,统筹用于生产、生态、生活的污水资源化利用模式。我国各地区普遍面临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和水生态损害等问题,三者深度交织、相互制约,成为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制约因素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突出短板。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可为统筹解决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问题提供绿色可持续方案,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节水开源、域内循环。污水厂达标尾水经进一步净化后,作为再生水循序用于生态补给和生产生活,实现了水的串联利用,从而提高了用水效率,解决了生态生产生活“三生争水”问题。该模式实现了区域内水的“闭路”循环,在减少新水取用的同时,开辟了稳定的“第二水源”,可以显著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益和供水系统韧性,支撑社会经济的绿色低碳发展和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二是生态修复、环境营建。再生水首先用于生态补给,解决了生态基流缺乏难题,可为水生态系统修复、保育提供基本条件。在重要排污口下游、支流入干流处、河流入湖(海)口等流域关键节点或利用城市河湖池塘、景观空间,因地制宜建设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在净化水质的同时,可营建新的绿色空间,提高生态环境品质,进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实现扩绿、增长,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更重要的是,在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模式下,城市水体在景观和生态功能之外,被赋予了水源供应的新功能,从而实现了功能扩展和价值提升,对保障供水安全和水生态环境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三是品质提升、天然储配。再生水经过自然储存净化,提升了生态品质,转化为具有生态属性的“生态水”,可有效提高公众接受程度,促进再生水循环利用的健康发展。同时,天然水体、水系作为再生水的调蓄库和输送通道,可有效解决再生水利用的季节性波动问题,缓解再生水输配管网建设运维压力。
综上,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可同时实现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和水资源开源,技术可行、安全可靠、综合效益显著,是实现“三水统筹”系统治理的新路径和绿色途径。
二、统筹规划、协同推进是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系统建设运行应遵循的重要原则
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涵盖污水收集、污水处理、达标尾水净化、再生水调蓄和区域配置、再生水利用等多个环节,涉及国土规划、生态环境、供水排水、水资源调配、财税金融等多个领域,是一个跨部门、多领域协调联动的系统工程和综合举措。因此,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系统的建设完善和稳定运行,离不开试点城市党委政府统筹全局、高位推动,离不开各相关部门的沟通协作、政策协同。
在试点工作中,相关城市要将再生水纳入水资源统一配置,合理安排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相关设施建设改造项目,推动再生水生产和利用平衡、湿地净化与调蓄能力匹配。特别要重视统筹规划城镇供水设施、排水设施、污水再生利用设施的建设改造和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协同推进相关设施的一体化建设和一体化运营;要准确把握再生水在区域水资源配置和城镇供水中的角色定位,将再生水调蓄库塘作为城市“第二水源”和工业及市政杂用的“第一水源”,规划建设多水源分质供水系统,实施分质供水,提高再生水使用效益。
三、风险可控、安全可靠是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的底线要求
试点城市需要按照“全程管理、预防为主,运维为要、监控预警,制度保障、立体监管”的基本思路,做好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的风险防范,确保再生水长期、稳定、安全利用。其中,“全程管理、预防为主”是指将风险防控意识、防控措施融入工程(项目)规划、建设、运行、维护和监管的全过程。全面识别和评价从污水收集、污水处理、达标尾水净化、蓄存输配到再生水利用等各个环节可能存在的风险及其来源,制定具体、可行的风险预防措施,并严格执行。“运维为要、监控预警”是指强化污水处理、达标尾水净化、再生水蓄存输配等环节的运维管理,制定完善各个环节基于循环利用的运行管理规范、指南,保障系统运行稳定。针对各个关键节点,明确简明管用、易于判断的监控指标,结合实际建设在线监测和预警系统,及时发现和化解风险。“制度保障、立体监管”是指应不断完善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管理的规章制度,构建包括政府监管、第三方监管、运营企业内部监管在内的立体监管体系,确保相关风险防控方案的科学制定、有效落实。
按照上述思路,试点城市可以从污水收集源头管控、污水处理达标保障、水质净化工程保障、蓄存输配水质保障和用户端风险防控五方面开展全过程管理,系统防范潜在环境健康风险。在污水收集源头管控方面,要明确污水来源,特别是工业污水排入市政管网的管理要求和监管方法。接纳有毒有害工业污水的污水处理厂,不得纳入试点城市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体系。在污水处理达标保障方面,要规范过程管理,强化监督考核,确保污水处理厂达标排放,重点关注消毒环节的规范操作和稳定达标,有效控制病原微生物风险;要严格末端监管,制定突发环境事故应急预案,科学及时应对出水水质异常等状况,避免影响下游水质净化工程的稳定运行。在水质净化工程保障方面,要做到合理设计、高质量施工和安全可靠运行。在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建设中,要坚持生态优先,注重选择本土植物;要以湿地净化能力为基础设计进水规模,与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再生水利用和调配能力相匹配。其他类型水质净化工程的设计建设和运行管理要符合相关标准规范要求。在蓄存输配水质保障方面,要做好再生水调蓄、输配过程中水质劣化的预防和控制,包括水华暴发、(病原)微生物增殖、无机盐和有毒有害污染物累积等;要建立长期生态环境风险监控系统,研究掌握和控制再生水长期循环利用的累积风险。在用户端风险防控方面,要明确允许和禁止使用再生水的领域,实施再生水标识、暴露控制、工程施工监管与管网错接预防等措施。
四、科技创新是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
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系统的规划建设和运行管理,涉及到再生水循环利用系统规划、人工湿地植物选育和养护管理、再生水调蓄水体富营养化控制、长期运行中无机盐和有毒有害有机污染物累积控制等前沿技术难题。解决这些技术难题,需要依靠密切的产学研用合作,在规划建设、运行管理、长期生态环境效应跟踪等方面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特别要重视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建立全链条、系统化的标准规范体系。在深入研究、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搭建涵盖污水源头管理、水质目标管理、水质评价和设施运行维护等各个环节的标准规范体系,形成工业污水纳入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体系的负面清单,严格控制工业污水排入城镇污水管网;制定再生水利用的效益评价标准和生态环境风险管控指南,确保再生水循环利用安全。
二是构建全方位、体系化的科技支撑格局。发展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系统规划理论、技术和方法,建立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系统构建和长效运维技术体系,依托试点示范,稳步推广应用。研究符合再生水特点的水质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和水质标准确定方法,开展再生水利用生态安全长期跟踪、监测评价研究。
作者: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国家环境保护环境微生物利用与安全控制重点实验室主任胡洪营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北极星环境修复网获悉,10月9日,山东省聊城市高铁新区水系修复与绿色发展EOD项目(社会投资人+EPC)中标候选人公示,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武汉广电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山东华科规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当选第一中标候选人,投标报价:股东投资年化收益率为6.8%,勘察
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生态环境质量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提出,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建立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鼓励再生水利用。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污水资源化利用的决策部署,2021年1月,发展改革委会同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污水资
水资源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开展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是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有效措施,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污水资源化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按照生态环境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的《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要求,近日,生态环境部联合发展改革委
北极星水处理网获悉,1月4日,生态环境部公布2022年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城市名单,详情如下:关于公布2022年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城市名单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生态环境厅(局)、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厅(委、管委)、水利(水务)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生态环境局、发展改革委、
再生水被誉为城市的“第二水源”,搞好循环利用可在很大程度上缓解自然水资源不足及水质污染等问题。目前,尽管我国在再生水循环利用上取得了很大成效,但仍然有提升空间。目前,一些地方再生水利用缺乏系统性谋划。例如,目前部分城市污水处理厂尚未配建再生水回用的配套设施。一些污水处理厂布局与工
污水是一个城市运转的必然产物。治理污水的下一步只是简单地达标排放吗?在有智慧的城市管理者眼里,用对方法,污水就可以为城市降碳减污带来源源不断的活水。日前,生态环境部公示了2022年全国首批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城市评审名单。大部分城市位于缺水的北方,而南方有4市入选。其中有一座城市,
11月11日,生态环境部发布2022年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评审结果,根据专家评审结果,拟将得分前19名的城市确定为试点城市,详情如下:按照《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厅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环办水体〔2021〕28号
9月2日,当阳市再生水循环利用及水环境生态治理工程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EPC)中标结果公示发布,中标人为核工业华东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下浮率5.02%,履约周期为720日历天。对沮漳河流域的两座污水处理厂污水进行再生利用并改善区域水环境。主要包括玉阳再生水循环利用工程、金桥再生水循环利用工
北极星水处理网获悉,8月29日,湖北省当阳市再生水循环利用及水环境生态治理工程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EPC)中标候选人公布,核工业华东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预中标该项目,投标报价下浮率5.02%。本项目总投资约63167.20万元,其中建安工程费用约53011.7万元(含市政部分:玉阳、金桥再生水循环利用工程
8月5日,湖北省当阳市再生水循环利用及水环境生态治理工程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EPC)招标公告发布,本项目总投资约63167.20万元,其中建安工程费用约53011.7万元(含市政部分:玉阳、金桥再生水循环利用工程约31078.06万元;水利部分:水生态修复工程约21933.64万元)。项目对沮漳河流域的两座污水处理
11月10日,包头稀土高新区污水资源化利用项目工程总承包(EPC)中标候选人公示发布,第一中标候选人为中机国际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包头市水投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华电水务工程有限公司联合体,投标报价约2.1亿元,工期为396天。项目新建工业污水处理厂1座,工业污水处理能力为1.5万立方米/日,
9月20日,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发布了丹江口市人居环境改善及污水资源化利用项目(HBDJ-202307SZ-006002001)施工类招标中标结果公告,中标人为丹江口市丹投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中标价173703104.30元,工期365天,项目建设包括排污口整治工程、集镇污水处理厂新建及改扩建工程丹江口市人居环境改善及污水
9月12日,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发布了丹江口市人居环境改善及污水资源化利用项目中标候选人公示,第一中标候选人为丹江口市丹投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投标报价173703104.3元,工期365天。项目建设包括排污口整治工程、集镇污水处理厂新建及改扩建工程,主要建设内容为:1)排污口整治工程。项目共核查、整
北极星固废网获悉,山西省发改委印发《山西省生物经济发展中长期规划(2023-2035年)》,目前,山西省生物经济发展呈现区位优势日益凸显、生物资源多样丰富、农业资源特色突出、中药材资源得天独厚、生物材料产业初具雏形、生物质资源来源稳定、生物质能利用基础坚实等特点,为生物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
近日,中建一局二公司承建的常州市江边五期及污水资源化利用工程项目开工。项目位于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建设内容包括20万吨/日污水处理厂、600吨/日污泥厌氧消化综合处理设施、厂内光伏发电、水源热泵、河道湿地、中水管线、污水管线、泵站等。该项目是江苏省太湖综合治理的源头工程,常州市委、市政
8月20日,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发布了丹江口市人居环境改善及污水资源化利用项目招标公告,项目合同估算价17563.71万元,计划工期365日历天,项目建设包括排污口整治工程、集镇污水处理厂新建及改扩建工程。丹江口市人居环境改善及污水资源化利用项目(HBDJ-202307SZ-006002001)招标公告招标编号:HBDJ-
8月10日,中建一局常州市江边五期及污水资源化利用工程项目举行开工仪式。常州市住建局党委书记、局长彭峻,党委委员、副局长刘锁龙,常州市排水管理处党委书记、处长许光明;局领导薛刚出席开工仪式,共同为项目奠基。彭峻宣布常州市江边五期及污水资源化利用工程项目正式开工。刘锁龙表示,近年来,
北极星环保网获悉,福安市人民政府发布《福安市“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实施方案》,方案要求,加快构建集污水、垃圾、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处理处置设施和监测监管能力于一体的环境基础设施体系,推动形成由城市向建制镇和乡村延伸覆盖的环境基础设施网络。实施城市更新计划,完善老城区市
一棵棵小葱嫩绿笔直,一株株茄子长势良好,一垄垄豆角枝蔓茂盛,一畦畦韭菜翠绿欲滴,村民们正在菜园里开心地打理着。这是记者日前在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金岭二村的“金岭开心菜园”看到的场景。要不是写有“高负荷渗滤池”“格栅池”“预沉淀池”的标识牌,谁能想到,菜地下面运行着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
7月14日,常州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发布了常州市江边五期及污水资源化利用工程-厂区污水处理工程中标结果公告,中标人为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中标价为51095万元,工期为780天。项目选址于江边污水处理厂既有用地及厂区周边河道水系等区域。建设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污水处理厂内20万吨/日污水处
为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十部委《关于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的指导意见》(发改环资〔2021〕13号)要求,促进污水资源化利用,平稳推进放开再生水政府定价,北京市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研究起草了《关于本市再生水价格有关问题的通知》(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欢迎社会各界提出意见建议。公开
10月25日,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发布了金桥工业污水厂高品质再生水及资源化利用工程EPC总承包中标结果公示,中标人为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标价约4.15亿元,工期380日历天。建设地点:金桥开发区金桥污水处理厂西侧。建设规模:建设3.0万m3/d高品质再生水厂一座,主要由预处理+双膜
为进一步促进污水处理厂能源结构升级,助力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中节能国祯积极布局“光伏+污水厂”运营新模式,以推动水务行业能源绿色升级。近日,中节能国祯自主投资建设的首例分布式光伏试点项目在安徽亳州成功并网发电。皖北区域公司下属两座污水厂本期试点建设分布式光伏总装机容量
9月26日,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发布了金桥工业污水厂高品质再生水及资源化利用工程EPC总承包招标公告,项目计划投资46526万元,项目建设3.0万m3/d高品质再生水厂一座,主要由预处理+双膜处理(超滤及反渗透)+浓盐水分盐蒸发结晶处理三大工艺板块组成,主要包括:预处理系统、双膜车间、臭氧氧化系统、
北极星环保网获悉,9月19日,广东省江门市生态环境局印发《江门市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规划》提出,到2025年,基本消除城中村、老旧城区和城乡结合部生活污水收集管网空白区,污水收集处理系统短板基本补齐,推进城镇生活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75%以上或比2020
9月19日,嘉兴市联合污水厂光伏发电项目工程总承包(重新招标)中标候选公示发布,第一中标候选单位为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东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体,投标报价90957222.78元,工期150日历天(含设计、施工等承包人工作范围内的所有工期)。建设地点:位于海盐县嘉兴市联合
研究背景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及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生活污水排放总量迅速提高。为了改善水环境质量,保护自然水资源,我国对于城市污水处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城市污水处理厂中,污水中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通常采用生物处理与化学处理法去除,其中化学处理是指向污水中投加混凝剂、絮凝
近日,位于苏州市相城区的一泓污水处理厂1053.25千瓦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正式进场,做好开工准备。这是江苏省首个集多种光伏组件安装形式于一体的污水处理厂光伏项目,也是相城区首个“光伏+污水处理厂”项目。光伏+污水处理厂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324.5吨一泓污水处理厂1053.25千瓦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总
9月1日,泰港运营公司南港工业区污水厂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并网发电。据悉,该项目主体方为泰港运营公司,项目装机容量为339.9kW,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项目于6月下旬开工,历时2个月,顺利并网发电。项目建成后,预计年平均发电量为34.7万千瓦时,25年运营期总发电量为867.53万千瓦时
以下为中项网发布的9月第一周最新生活污水项目汇总,包括山东公司污水处理厂提升改造项目、江苏公司污水处理厂迁建项目、江苏公司循环经济产业园发展服务中心污水厂扩建项目、江西公司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等。山东公司污水处理厂提升改造项目预算投资总额:8000万元进展阶段:设计招标项目所在地:山
近日,由遂宁康佳投资建设的遂宁PCB基地工业废水处理厂二期(康佳工业污水厂)项目一期工程完成联合验收,土建工程、污水处理设备安装、工艺电气安装、自动控制安装等工作已按计划完成建设目标,作为电路产业园投产的重要配套工程,污水处理厂竣工验收合格标志着项目建设已经全面完成,达到预定的可以
2023年8月18日上午,由相城区人民政府主办的相城区智能建造创新绿色发展大会在苏州高铁金科大酒店举行,赋能建筑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加快形成“建造—制造—智造”的全产业链体系。此次会议上,吴都能源控股子公司苏州城泽新能源有限公司成功签约了漕湖污水厂分布式光伏项目、城西污水厂分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