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本次会议由北京资源强制回收环保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下简称联盟)主办,中国物资再生协会、中科院过程所、浙江华友循环科技有限公司、锂++锂电池循环产业互联网平台、广东省电池回收利用专委会联合主办,厦门钨业股份有限公司协办,常州市范群干燥设备有限公司赞助。来自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科研机构、大学院校、行业协会/学会、金融机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动力电池生产企业、材料企业、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梯次利用与再生利用企业、拆解与再生处理装备制造企业、动力电池物流运输企业等单位近200名参会代表参加了线下会议。本次会议采取同步线上直播方式(联盟视频号:资源强制回收联盟、北极星、第三方直播平台等),截至发稿前,浏览量已超过5万人次。21日论坛上午分别由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曹宏斌和联盟秘书长何叶主持。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所研究员曹宏斌
联盟秘书长何叶
Ø顶层设计深化高质量发展行动指南
“我们动力电池行业才不到十年时间,回收利用工作已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这还只是小满,尚未达到大满的程度。还需要付出更加深入的探索和更加艰辛的努力。”联盟首席政策专家/国家发改委环资司原副司长马荣在致辞中表示,动力电池行业一直是国家各部委关注的重点。自2015年起,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生态环境部等各个部门先后出台了多项相关政策、制定了一系列标准和规范、开展了地方试点,引导行业完善回收体系建设、关注环境污染和安全问题,为行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本次论坛汇集了动力电池领域的专家学者、产业链相关领军企业代表,面对“碳达峰”、“碳中和”大考,让动力电池循环利用发展方式“绿”起来,需要社会生产、消费和生活方式各领域各环节同频共振、连锁反应,这也是行业共同探求的解题思路。
联盟首席政策专家/国家发改委环资司原副司长马荣
“各位嘉宾的真知灼见,各位专业的建言献策,各位同仁的所思所得,必将汇聚成我国动力电池循环利用的强大合力。”作为本届论坛联合主办方,浙江华友钴业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助理鲍伟在致辞中表示,得益于资源强制回收联盟前瞻性地预判到未来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的广袤市场,早在2016年就发起成立了废电池回收利用专委会。华友循环基于专业平台的牵线搭桥,与产业链伙伴共谋绿色低碳发展,共探循环经济产业发展新机遇。未来,华友循环将以全面贯彻国家“双碳”目标为己任,以创造客户价值、引领产业发展为使命,践行生产与生态和谐、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统一的责任理念,在履行社会责任中推动企业和社会的共同进步。
浙江华友钴业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助理鲍伟
Ø激荡思想聚力共话未来发展
“电池废料具有较大的环境污染隐患,在拆解回收过程中如果不按照环保要求处理,极易造成环境污染,甚至有可能危害身体健康。做好动力电池循环利用对于新能源车产业发展必不可少。”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总工程师韦洪莲在做“废动力锂电池回收利用及政策管理建议”报告时表示,整个行业目前尚处于初期阶段,助力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首先要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其次应从后端考虑统筹规格与标准,开展生态设计,规范回收利用流程,通过市场模式建立稳定的回收利用网络,推进绿色再生技术的研发与示范应用,建立动力电池碳足迹计算方法论,控制环境风险,促进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行业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
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总工程师韦洪莲
构建新能源车动力电池回收体系,推动退役动力电池循环利用产业可持续发展更需要法律法规的保驾护航。作为我国循环经济领域的框架法和基本法,《循环经济促进法》实施已逾14年。为适应新发展阶段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该法的修订研究工作已启动。清华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副院长么新结合我国循环经济实施情况和发达国家先进经验,建议根据时代发展变化,要把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作为立法的重要内容,以及关键品类管控问题作为专条进行描述。
清华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副院长么新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高速发展,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也成为研究领域热点。为了系统梳理,尤其是从资源、环境、安全多个维度,结合研究、产业、政府政策多个层面系统展现我国退役动力电池循环利用的产业现状和发展情况,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孙峙团队在前两版白皮书的基础上,已经启动了新版的修订工作。会上,孙老师对白皮书的主要框架和内容进行了介绍,并邀请业内专家参与白皮书的编写。白皮书将基于对行业现状的分析,从顶层设计、回收工艺、环境影响等层面,梳理整个行业的难点、痛点,描画行业技术发展路线图,为行业发展提供支撑。
浙江华友钴业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助理鲍伟向与会嘉宾分享了华友循环回收综合利用可持续先进性,通过网络建设、平台开发、安全环保和工艺研发,构建锂电池全生命周期低碳生态,以华友生态渠道为通路锁定退役电池资源,为产业链上下游伙伴增值赋能。
浙江华友钴业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助理鲍伟
Ø企业绿色低碳发展优秀实践案例
为规范发展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行业,加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溯源管理体系建设,着力推动动力电池回收行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构建动力电池回收行业新发展格局,联盟在2023年3月起即面向行业征集“废旧动力电池循环利用典型案例”及“企业绿色低碳发展优秀实践案例”,案例征集范围涵盖废旧动力电池循环利用新型商业模式、绿色低碳技术和装备,活动获得了业内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响应。我们根据企业案例的技术先进性、管理创新性、实践效益性和推广示范性等多维度,按照公平、公正的原则组织专家进行严格评定,最终评选出“企业绿色低碳发展优秀实践案例”名单:衢州华友资源再生科技有限公司、大众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广东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武汉动力电池再生技术有限公司、巴特瑞科技有限公司、天津赛德美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作为生产者责任延伸的主体,车企发挥出不可或缺的作用,大众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能源和可持续发展管理专家孙伟提到,大众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与衢州华友资源再生科技有限公司未来双方将围绕电池全生命周期打造覆盖从原材料获取到循环利用全流程、可持续的闭环价值链。
大众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能源和可持续发展管理专家孙伟
会议同期,设置了案例展区,参会代表驻足停留,交流讨论。
Ø废旧动力电池循环利用行业标准创新贡献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及《联盟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管理办法》,深入实施标准化战略,推动相关企业标准研制能力,充分调动企业参与标准编制积极性与主动性,联盟从近几年来已发布的标准中遴选了具有先进性、引领性、实施效果好的团体标准,并出版了标准精选文集,经报批联盟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同意,及企业和专家推荐,特向以下标准制定单位颁发“废旧动力电池循环利用行业标准创新贡献”:浙江华友循环科技有限公司、武汉动力电池再生技术有限公司、广东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池州西恩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贵州中伟资源循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厦门钨业股份有限公司。
联盟理事长/中国物资再生协会会长许军祥在上午会议总结中指出动力电池循环利用行业从小满到大满,任重道远,希望联盟在会后把各位嘉宾提出的建设性意见总结提升,形成政策意见,不负大家对论坛的期望。
联盟理事长/中国物资再生协会会长许军祥
Ø创新赋能探索技术新模式
下午,论坛邀请行业专家、龙头企业代表带来12个精彩纷呈的报告,聚焦于动力电池循环利用新技术、新动力、新平台、新模式、新趋势,与参会嘉宾分享企业一线的实践经验,以及对于行业未来发展的深刻思考。下午的论坛上下半场分别由中国物资再生协会秘书长于可利和联盟副秘书长郭晓玲主持。
中国物资再生协会秘书长于可利
联盟副秘书长郭晓玲
生态环境部对外与合作交流中心高级项目经理谢佳宏作题为《积极履行国际环境公约推动企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报告,详细介绍了国际环境公约机制、公约项目实践情况,特别是重点介绍了“中国再生铝、铅、锌、锂行业绿色生产与可持续发展”项目的实施安排。
生态环境部对外与合作交流中心高级项目经理谢佳宏
近年来,伴随新能源汽车的持续快速增长,我国动力电池产业也一路高歌猛进,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市场规模逐步扩大、全产业链协调发展、回收利用体系初步建立,实现了从本土走向世界的发展飞跃。资源强制回收联盟副秘书长曹国庆详细梳理了行业市场规模和技术现状,并剖析了产业发展趋势。
资源强制回收联盟副秘书长曹国庆
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吕萍介绍了数字技术赋能构建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电池回收利用网络、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全生命周期信息管理系统、基于图像处理的自动化诊断系统、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溯源管理平台。
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吕萍
获得第三方的碳中和认证,表明一家组织正致力于减少碳排放,并已取得一定的成果,是近期的“热点”认证。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SGS)低碳领域产品经理贺晗详细介绍了动力电池碳回收利用行业的碳中和认证。
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SGS)低碳领域产品经理贺晗
去年底,由资源强制回收联盟提出并启动编制《退役动力电池资源化利用温室气体减排绩效评估技术规范》团体标准,该标准旨在建立一套科学的核算方法,帮助企业更有效地对退役动力电池资源化利用带来的碳减排量进行核算,凸显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行业的碳减排贡献。南昌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田西为大家详细介绍了该标准的编制情况。
南昌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田西
ESG作为一种综合关注企业环境、社会、治理绩效的框架体系和经营理念,具有综合协同、框架灵活、适用性强等特点,正逐渐被纳入企业规范化发展体系,德勤中国可持续发展与气候变化总监李鹏分享了动力电池行业ESG管理如何助力行业可持续发展。
德勤中国可持续发展与气候变化总监李鹏
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于2018年由科技部批复设立,是汽车行业首个国家级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致力于新能源智能汽车关键技术研发,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副总经理宗磊详细介绍了国创中心基于线上数据和线下检测的动力电池状态评估技术。
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副总经理宗磊
厦门钨业股份有限公司二次资源事业部梯次利用总监祝小明在报告中详细梳理了动力电池回收产业现状,分享了对于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和再生利用未来发展趋势的见解,剖析了行业所面临的问题以及给出了应对的策略。
厦门钨业股份有限公司二次资源事业部梯次利用总监祝小明
“锂++”产业互联网平台是由天奇股份作为主要发起方,联合京东科技、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资源强制回收联盟等四方共建,专注于以技术创新和数字化驱动促进锂电池循环利用,源锂科技有限公司CEO胡颖围绕平台“一切皆共享、一切皆合作”的理念,详细介绍了“锂++”产业互联网平台的情况。
源锂科技有限公司CEO胡颖
中国融通集团是中央管理的商业类国有独资公司,经营范围涉及房地产、农业、酒店及旅游业、商业服务、资源开发利用、科技服务、医疗健康等众多领域,中国融通资源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市场开发部经理李历铨介绍了融通集团在资源开发方面的工作。
中国融通资源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市场开发部经理李历铨
巴特瑞科技拥有国内领先的退役动力电池带电物理拆解技术,致力于建立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循环产业链闭环,聚焦电池银行+梯次利用+回收再生等环节,构建电池金融服务及回收利用生态链,形成了独特创新的发展模式,巴特瑞科技有限公司总裁付强在会上分享了巴特瑞如何“助力低碳背景下锂电行业可持续发展”。
巴特瑞科技有限公司总裁付强
电池数字护照作为欧洲《新电池法》设立的壁垒,受到国内电池产业链企业的广泛关注,艾利丹尼森思创数字化解决方案总监陆莹介绍了艾利丹尼森云平台如何应用于电池护照,助力新能源,提高电池安全性。
艾利丹尼森思创数字化解决方案总监陆莹
近年来,中欧之间的关系与未来发展备受国际社会关注,中资企业也不断加大在欧盟市场的本地化布局。中国的电池产业链相关企业“走出去”之路,前景广阔。22年2月欧洲议会通过《欧盟电池与废电池法规》,提出将电池管控方式正式由指令上升为法规,此举对中国电池相关产业链企业怎样的影响,中国企业该如何应对?圆桌论坛环节由南昌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田西带领五位优秀企业家——浙江华友循环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雄辉、无锡动力电池再生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侯龙建、格力钛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王红霞、中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回收事业部及可持续发展办公室高级经理高琨、广东省电池回收利用管理专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郑秋华——共同探讨了“欧盟新电池法来袭,中国企业该如何应对?”
会议期间,与会代表还参观了华友衢州基地。华友衢州产业园,是华友走出桐乡总部在国内打造的第一个生产基地,经过十年的建设,投资逾450亿元,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钴化学品生产基地。
本次论坛通过现场研讨与成果展示,总结经验、完善行业技术发展路线、构建标准体系、加强顶层设计,探索双碳目标引领下,动力电池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此次大会召开之际正值中国二十四节气的小满,恰如动力电池行业的现状,未来之路,道阻且长,行则将至,相信以中国企业的勇气与干劲,必能达成行业的大满。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近日,蚌埠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对安徽城瑞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废旧锂电池综合利用项目环评进行公示,标志着安徽在电池回收领域又迈出了一步。项目位于蚌埠市经开区智能制造产业园,租赁厂房约42000m²,分三期建设。一期为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处理规模为7000t/a;二期为废旧电池及极片拆解利用,处理
7月23日,孚能科技宣布收到广汽集团《定点开发通知书》,将为广汽某全新车型开发和供应电池组箱总成,并于2025年内启动批量供货。此次定点不仅是对孚能SPS超级软包动力电池解决方案的再度认可,也标志着双方战略合作进入新阶段。据了解,该项目车型采用基于SPS超级软包动力电池解决方案设计的磷酸铁锂
今年以来,全固态电池产业化进展持续加速。包括宁德时代、亿纬锂能、欣旺达、国轩高科等在内的众多电池厂商,纷纷发布全固态电池产品或宣布量产时间表。比亚迪、长安、上汽、广汽、东风、丰田、本田、奔驰、日产、通用等国内外车企,都在大力筹划全固态电池在3-5年内装车。全固态电池的能量密度优势极
北极星储能网讯:7月16日,工信部开展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公告申报和加强已公告企业监督管理工作,启动第九批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公告申报等工作。其中,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本)明确,储能型电池单体电池能量密度≥155Wh/kg,电池组能量密度≥110Wh/kg。单体电池循环寿命≥6000次且容量保持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7月22日,格力电器在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表示,格力钛研发的钛酸锂电池系列产品,具有长寿命、高安全、耐宽温、大倍率、快充放等特征,被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以及工商业园区、通讯基站、电网调频、轨道交通、船舶岸电、家庭住宅等储能领域,尤其在高寒、高海拔等极端工况下以及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7月22日,三孚新科在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表示,公司3D复合铜箔目前正处于下游电池厂商的送样测试阶段,具体量产时间将根据客户各轮测试反馈及生产规划确定。该产品可应用于高端消费电子领域、低空经济领域、高端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固态电池等领域。
从倾斜到破局的转型之路——解码全球能源投资十年变迁近期,国际能源署(IEA)发布《2025世界能源投资报告》,此时距该报告首次发布已整整十年。十年间,全球能源版图经历了深刻重构,投资天平发生了历史性倾斜——2025年全球能源总投资达3.3万亿美元,其中可再生能源、电网、储能等领域占比达2.2万亿
中新网广州7月21日电(记者蔡敏婕)广东省新能源循环经济零碳智慧产业园广州总部项目21日在广州花都奠基,预计2027年6月前投产,预计为大湾区提供不少于40%的动力电池再生材料。该项目由中恒源集团与花都汽车城发展有限公司合资成立的中恒智联(广州)能源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是广东省2025年重点建设项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7月17日,申能股份有限公司与丰田汽车公司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作为应用最广泛的新型储能技术之一,电池储能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手段。公司聚焦储能各类应用场景的开发和应用,在电源侧、电网侧和用户侧储能均有连续运营的案例和成熟的经验。此次双方战略合作,旨在共同探索
人形机器人实际订单频繁出现,近期,智元、宇树中标中国移动1.24亿元人形机器人订单,优必选天工行者机器人累计订单超300台。2025人形机器人规模起势,此前FigureAI、优必选机器人WalkerS1走进工厂“打工”,开启人形机器人工业级商用探索。特斯拉Optimus早在年初设定2025年产5000台的目标。而小鹏、小
2025年7月21日下午2点左右,蜂巢能源金坛基地一期停产工厂屋顶光伏板起火,火势已扑灭,无人员伤亡,厂房未受影响。蜂巢能源于2025年7月21日回应称,其位于江苏常州的金坛基地一期停产工厂屋顶光伏板当日下午发生火情,消防部门迅速处置后火势被扑灭。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厂房及生产设施未受波及,具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日前,上海市发改委发布人大代表“关于进一步加强新能源汽车废旧锂电池回收体系的建议”的答复,上海发改委表示,将加大对符合条件的动力电池循环利用以及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等项目的支持力度,引导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规范化、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强化梯次利用储能
5月29日,宁德时代与兰州市人民政府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重点围绕新能源电池后市场建设、全域交通电动化升级及零碳城市生态构建三大领域深化合作,致力于将兰州打造成西北地区零碳转型的样板城市。兰州市市委常委、副市长魏永辉,副市长阮强,与宁德时代监事会主席、区域管理总裁吴映明,华南
近日,百思凯新能源(上海)有限公司正式签署总投资32亿元的“动力电池高值化利用零碳工厂项目”,项目落地江苏淮安工业园区,标志着长三角新能源产业协同发展迈入新阶段。本项目总占地面积380亩,建成后将实现年处理30万吨退役动力电池、年产2万吨电池级碳酸锂、10万吨再生电池级磷酸铁的战略目标,同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8日,晋景新能集团与中资环国际开发(深圳)有限公司、广东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正式签署谅解备忘录,达成全球电池循环经济战略合作。此次合作三方将构建“采购-拆解-再生-销售”闭环体系,推动动力电池回收技术标准化与产业化,加速粤港澳大湾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建设,推动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近日,安徽省合肥市生态环境局发布了合肥融捷动力电池循环利用有限公司动力电池循环利用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公示(征求意见稿公示),目前已编制完成。据相关报道项目位于安徽巢湖经济开发区项目名称:动力电池循环利用。项目总投资36.2097亿元,规划新建电池包拆解车间、电芯拆
芳源股份17日公告,决定终止投资不超过30亿元的“电池级碳酸锂生产及废旧磷酸铁锂电池综合利用项目”,并将在股东大会审议通过本次终止投资事项后办理后续芳源锂业注销等有关事项。公告称,该决定旨在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经营风险,提高公司运营效率,不会对公司业务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历时两年,战略性
日前,安徽省2025年重点项目清单公布,共1581个项目。北极星汇总环保项目如下:庐江县流域水环境治理及文旅开发项目合肥张洼净水厂及配套管网工程项目安徽省合庐产业新城水环境生态修复工程项目肥东巡鹰年回收20吨新能源动力电池材料循环利用项目庐江浩悦生态资源循环利用项目巢湖市部分河流流域水环境
4月7日上午,辰致安奇(重庆)循环科技有限公司产能建设项目(一期)开工仪式在重庆潼南高新区举行。项目总规划建成7万吨电池破碎打粉,7万吨湿法再生,2.1GWH电池梯次利用年处理能力,计划于2025年底完成项目交付竣工验收,2026年3月投产。项目采用智能化、数字化工艺,发挥公司优势建设“绿色环保智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4月8日,广东佛山生态环境发布有关于佛山降碳减污之路的报道,绿色制造与产业转型以及重塑工业DNA。据不完全统计,佛山市共有3个绿色工业园区、91个绿色工厂、30个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总数位居广东省前列。其中,蒙娜丽莎陶瓷通过技术创新,投产了全球首条陶瓷工业氨氢零碳燃烧技术
宁德时代手中的磷酸铁锂产能进入爆发阶段。日前,宜昌市2025年二季度全市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暨邦普新一代电池正极材料项目开工活动举行。据介绍,邦普新一代电池正极材料项目总投资56亿元,采用行业领先的第四代磷酸铁锂技术,拟建设3条国内单体产能最大的磷酸铁锂车间,全部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145亿元,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2日,四川省商务厅等9部门正式对外发布《四川省推动汽车后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文件指出,为主动顺应汽车消费新趋势,着力破除限制汽车后市场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促进汽车后市场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消费者多样化汽车消费需求,力争到2027年实现全省汽车保有量突破1850
近日,蚌埠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对安徽城瑞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废旧锂电池综合利用项目环评进行公示,标志着安徽在电池回收领域又迈出了一步。项目位于蚌埠市经开区智能制造产业园,租赁厂房约42000m²,分三期建设。一期为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处理规模为7000t/a;二期为废旧电池及极片拆解利用,处理
中新网广州7月21日电(记者蔡敏婕)广东省新能源循环经济零碳智慧产业园广州总部项目21日在广州花都奠基,预计2027年6月前投产,预计为大湾区提供不少于40%的动力电池再生材料。该项目由中恒源集团与花都汽车城发展有限公司合资成立的中恒智联(广州)能源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是广东省2025年重点建设项
磷酸铁锂材料“大化工”特点凸显。近期,钛白粉行业因房地产等终端需求疲软导致开工率持续下滑,其副产品硫酸亚铁供应同步紧缩,推动价格快速上行。这一看似来自化工领域的边际变化,却正传导至电池材料领域,给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生产企业带来原料成本结构的冲击。相关数据显示,2025年6月钛白粉行业开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7月17日消息,近日,通用汽车与电池回收企业RedwoodMaterials达成合作,将为其提供新旧动力电池,后者则将这些电池重新用于储能系统。此前,通用汽车的动力电池已成功应用于Redwood位于内华达州斯帕克斯总部的12MW/63MWh微电网项目中,为附近拥有2000个GPU的数据中心供电。今年6月,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7月17日消息,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征求《重庆市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渝链智擎”行动计划(2025—2027)》的意见。推动车路云一体化建设。制定《重庆市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工作方案》,构建全域覆盖、技术多元、标准统一、服务可靠的路侧基础设施体系。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7月16日,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正式对外发布重庆市培育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产业工作方案(2025—2027年)》。根据方案,到2027年,全市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产业体系基本健全,产业生态持续优化,初步建成西部领先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产业基地。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
7月10日,青岛市人民政府印发《青岛市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施方案》。文件提出,积极稳妥发展非化石能源。积极布局海洋新能源,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即墨区海域集中开发海上风电,加快深远海海上风电项目和即墨区海上光伏项目建设,谋划储备远海漂浮式光伏项目,力争2030年建成千万千瓦级海上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7月14日,安徽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2025年度第一批安徽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拟评定名单公示,包括基于混合储能的直线电机驱动用脉冲电源装置、废旧电池回收热解设备、新能源重卡底盘换电站、基于AI的火电厂沉浸式智能管理系统。原文如下:2025年度第一批安徽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拟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7月14日,大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布对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第0110号提案的答复,提到加强人才培养。大连理工大学2024年新增储能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实施本硕博贯通长周期培养模式。在电化学储能、液流电池、固态电池、压缩空气储能、氢能、储能装备与安全、能源互联网等关键技术及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7月10日,山东青岛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青岛市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方案》指出,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统筹本地电网结构优化和互联输电通道建设,推进琅琊、寨里等500千伏骨干电网工程。加快微电网、虚拟电厂、源网荷储一体化
近日,宁德时代与全球领先的综合性资源公司必和必拓(BHP)签署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在采矿设备电动化、快充基础设施建设、储能与电池回收等领域展开合作,以一体化、全景式解决方案推动矿山运营电气化转型,为全球采矿业打造可复制的绿色转型样本。现场,宁德时代执行总裁朱威与必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