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二、主要任务
统筹全市能源发展实际和资源条件,围绕新能源开发、新型电力系统构建、发展模式创新、新兴产业升级等方面,大力实施“三行动、四保障、三示范、三提升”工程,推动全市新能源高质量发展。
(一)壮大新能源发展主体
1.实施光伏跨越发展行动
按照“分布式引领、集中式示范”的总体思路,充分挖掘光伏开发潜力,加快推进整县(区)分布式光伏规模化开发试点建设,科学推进“光伏+”集中式电站建设。到2023年,全市光伏装机达到210万千瓦,到2025年全市光伏装机达到280万千瓦。
(1)加快推进整县(区)分布式光伏规模化开发试点建设。充分利用我市丰富的党政机关建筑、公共建筑、工商业厂房和农村居民屋顶资源,倡导光伏建筑融合发展理念,积极推动建设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按照“党政机关建筑屋顶总面积可安装光伏发电比例不低于50%;学校、医院、村委会等公共建筑屋顶总面积可安装光伏发电比例不低于40%;工商业厂房屋顶总面积可安装光伏发电比例不低于30%;农村居民屋顶总面积可安装光伏发电比例不低于20%”的要求,加快推进历城区、章丘区、莱芜区、钢城区、平阴县、商河县、济南高新区等整县(区)分布式光伏规模化开发试点建设。(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农业农村局等,有关区县政府和功能区管委会)
(2)科学推进“光伏+”集中式电站建设。充分分析电网接入、资源禀赋、土地利用等条件,继续挖掘集中式光伏电站场址资源。结合我市农业、养殖业、生态治理等,在莱芜区、章丘区、平阴县、钢城区等区县,因地制宜布局农光、光伏治理等“光伏+”综合利用示范项目。(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农业农村局,有关区县政府和功能区管委会)
专栏1 光伏开发重点项目
整县(区)分布式光伏规模化开发试点:历城区(14.8万千瓦)、章丘区(33.7万千瓦)、莱芜区(23.5万千瓦)、钢城区(16.5万千瓦)、平阴县(22.3万千瓦)、商河县(44.2万千瓦)、济南高新区(4.5万千瓦)等。
集中式光伏项目:华能莱芜区北王庄35兆瓦光伏项目、中广核济南平阴玫瑰镇矿山治理光伏项目(70兆瓦)、济南能源钢城辛庄农光储一体化项目(40兆瓦)、章丘济东智造新城一期15.236兆瓦平价光伏发电项目、章丘中小企业转型发展示范园15.41兆瓦平价光伏发电项目等。
2.实施生物质能多元利用行动
以生物质资源的能源化循环利用和清洁化利用为重点,有序推进农林生物质热电联产,稳步发展垃圾(污泥)发电,探索发展生物天然气,提高生物质能利用效率和效益。
(1)有序推进农林生物质热电联产。根据生物质资源特性、分布特点、政策变化及既有项目情况,结合林业生态建设,供热、供电等需求,科学合理推进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建设,重点推动济南圣泉集团等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落地;结合用热需求和技术经济可行性,鼓励现有生物质发电项目开展供热改造,积极为周边城乡居民及工业园区企业供暖、供气,重点推进高新明科嘉阳、商河玉泉等供暖改造重点项目加快实施。鼓励现有大型热电联产机组开展耦合生物质等改造。(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农业农村局,有关区县政府和功能区管委会)
(2)稳步发展垃圾(污泥)发电。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充分考虑选址、环保等条件,合理布局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结合项目周边用热需求,研究探索现有垃圾发电厂实施供热改造的可行性。鼓励因地制宜利用垃圾填埋气、城市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沼气、农村规模化沼气工程新建或改造沼气发电项目。(责任单位:市城管局,有关区县政府和功能区管委会)
(3)探索发展生物天然气。充分利用农作物秸秆、畜禽粪污、餐厨垃圾、农副产品加工废水废渣等各类有机废弃物资源,探索规划建设生物天然气工程,引进生物天然气专业化投资、建设、运营、管理和服务体系,加快生物天然气产业化进程。探索生物天然气在城镇居民炊事取暖、城镇燃气、交通燃料、工业原料等领域的应用,形成多元化消费体系。(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城管局、市农业农村局,有关区县政府和功能区管委会)
专栏2 生物质能开发重点项目
农林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圣泉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3.7万千瓦)。
垃圾(污泥)发电项目:章丘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二期工程(4.5万千瓦)、莱芜区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二期(1万千瓦)、济南市长清马山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二期(2万千瓦)等。
3.实施新能源综合利用行动
以清洁供热和综合利用为重点,深入开展太阳能热利用,规范推进地热能多元利用,积极发展高效空气能热泵,适时推进核能小堆供热,推动新能源多元开发和综合利用。
(1)深入开展太阳能热利用。依托我市太阳能资源和光热产业优势,大力推广太阳能与电能、空气能、地热能、生物质能、天然气等多能互补的供热利用模式,鼓励在条件适宜的小城镇、民用和公共建筑上推广太阳能供暖系统;在用热需求大且与太阳能特性匹配的行业,充分利用太阳能进行供热,推动太阳能热利用由生活热水向城市供热、制冷转变,由分散式居民应用向集中式工农业应用转变,不断扩大太阳能采暖、制冷和工农业热利用规模。(责任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有关区县政府和功能区管委会)
(2)规范推进地热能多元利用。充分利用区域内地热资源,因地制宜积极推广地热能多元利用模式。推动地热能开发利用与农业、医养健康、精品旅游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水务局等,有关区县政府和功能区管委会)
(3)积极发展高效空气能热泵。积极通过技术创新、政策支持、增加投资等举措,积极发展高效空气能热泵。因地制宜推进太阳能光伏与空气能的联合发展模式,推进太阳能光伏在城镇及建筑中分布式、一体化应用;大力发展高效空气能热泵,为我市建筑供热提供绿色、高效的解决方案。(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农业农村局,有关区县政府和功能区管委会)
(4)有序推进存量风电。统筹生态保护红线、土地资源等要求,稳妥推动商河白桥二期存量风电项目开发建设。持续关注国家、山东省有关政策调整,培育、储备一批利用小时数高、经济效益好的风电项目。到2025年,全市风电装机达106.1万千瓦。(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有关区县政府和功能区管委会)
(5)探索推进核能小堆供热。继续跟踪国内外内陆核能综合利用小堆技术研发和示范情况,积极开展核能小堆供热与其他供热能源的替代和互补关系等研究。结合煤炭消费压减和清洁供暖需要,安全有序开展核能小堆选址和技术方案研究等前期工作,通过探索推进核小堆供热,解决居民供暖热源缺口,实现工业用煤有序替代。(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有关区县政府和功能区管委会)
(二)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1.实施灵活电源保障工程
以全省打造煤电、燃机、抽水蓄能等千万千瓦级电力调节资源为契机,充分发挥电源企业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中的支撑作用,推动我市煤电整体定位优化与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坚持推行更先进能效环保标准与提升煤电灵活性并重,加强新建煤电准入控制与加快存量煤电改造升级并举,进一步提升煤电清洁高效发展水平,引导煤电由主力电源逐步向“支撑型”“调节型”电源转变。加速推动华电章丘燃机项目落地,有效提升我市调峰保供能力,进一步优化全市能源结构。积极推动莱芜船厂抽水蓄能项目进程,并综合考虑地形地质、水文气象等条件及电网调峰需求,加快谋划长清武庄、钢城葫芦山等新站点。(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有关区县政府和功能区管委会)
2.实施电网优化保障工程
优化发展输电网,侧重发展配电网,加快智能电网建设,形成结构清晰、技术先进、运行灵活、安全可靠、经济高效、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智能电网。进一步增加变电站布点,完善网架结构,强化供电区域互供能力建设,完善末端局部环网,提高电网接纳新能源能力,提高电网受电能力、输送能力和供电能力。推动“互联网+”智能电网建设。全面提升电力系统的智能化水平,提高电网接纳和优化配置多种能源的能力,满足多元用户供需互动。(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有关区县政府和功能区管委会)
专栏3电网重点项目
220千伏输变电工程:玉湖(吴家堡)、泺口、萃清(崔寨)、北起(龙湖)、甸柳、七星(曹范)、莱芜雪湖、钢城田庄220千伏输变电工程,东部220千伏电网加强工程一期(韶济线改造),南郊220千伏异地新建工程,先行500千伏变电站220千伏送出工程,西部电网加强220千伏线路工程,莱芜博山—汇河220千伏线路改造工程,莱城电厂—石马220千伏线路改造工程,莱芜孝义220千伏变电站110千伏送出工程项目(二期),西南部电网加强工程。
110千伏输变电工程:文科、钢城郭台、莱芜城南、钢城桃园110千伏输变电工程。
3.实施多元消纳保障工程
以全省构建千万千瓦级需求侧响应能力为契机,以现代信息通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为依托,以电网平台枢纽作用为基础,因地制宜推广“虚拟电厂”模式,调动我市负荷侧调节响应能力,提高用户参与调峰的积极性。在工业园区、大型生产企业和大数据中心等周边地区,推动发展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微电网、局域网和直流配电网,提高可再生能源发电终端直接应用规模。加快推进可再生能源非电利用,拓展应用领域,扩大应用规模。(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有关区县政府和功能区管委会)
4.实施储能规模化保障工程
以全省建设千万千瓦级新型储能设施为契机,加快发展储能设施建设,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为新能源电力消纳提供基础保障。鼓励结合源、网、荷不同需求,探索储能电网侧、电源侧、用户侧多元化发展模式,培育电化学储能、氢能储能等多类型储能形式,在莱芜区等地利用废弃矿井开展压缩空气储能研究,支持工业园、产业园等建设用户侧分布式储能。加快推进华能莱芜一期、华电莱城等省级储能示范项目建设,加快布局一批新型储能电站项目。到2025年,我市新型储能规模力争达到100万千瓦。(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有关区县政府和功能区管委会)
专栏4储能重点项目
电化学储能项目:华电国际莱城发电厂磷酸铁锂与铁铬液流电池长时储能电站项目(101兆瓦/206兆瓦时)、华能莱芜储能电站一期项目(100兆瓦/200兆瓦时)、中广核济南党家储能电站(50兆瓦/100兆瓦时)、济南能源鹊山独立储能电站一期项目(100兆瓦/200兆瓦时)、济南长清区星亿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共享储能电站项目(200兆瓦/400兆瓦时)、山东蓝海领航智慧能源中心(100兆瓦/200兆瓦时)、中电莱芜独立储能电站项目(100兆瓦/200兆瓦时)、济南山高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储能电站项目(200兆瓦/400兆瓦时)、济南钢城区鲁财 新能源储能项目(200兆瓦/400兆瓦时)、国家电投集团钢城储能示范项目(100兆瓦/200兆瓦时)、中广核济南平阴储能电站项目(200兆瓦/400兆瓦时)、济南市商河县商河共享集中储能示范项目(150兆瓦/300兆瓦时)。
蓄热储能项目:华能济南黄台发电有限公司200兆瓦/800兆瓦时冷热双蓄储能智慧能源项目。
氢能储能项目:赛克赛斯光伏发电制氢储能项目。
(三)创新新能源发展方式
1.加快氢能产业化示范
以高水平氢能科技创新平台为依托,加快集聚各类科技创新要素和资源,加速氢能产业化示范。重点在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济南高新区、莱芜区、钢城区、章丘区打造“一核引领、四区联动”的产业格局,创建黄河流域氢能综合应用示范区。发挥工业副产氢资源优势,开展氢纯化技术研发,促进氢资源高值化利用。运用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技术,开展可再生能源制氢和低谷电力制氢试点示范,探索“风光发电+氢储能”一体化应用新模式。推进氢能示范应用,在交通领域,重点推进氢能渣土车、物流车示范工作开展,推广氢燃料电池汽车;在工业领域,重点推动氢热电联供系统应用项目,推进5G基站氢备电、数据中心氢备电示范项目,打造“制、储、输、加、用”氢能产业链体系。(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交通运输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有关区县政府和功能区管委会)
专栏5 氢能重点项目
黄河流域氢能产业基地崔寨产业园一期项目:建设车用燃料电池电堆及系统生产线、石墨双极板生产线、发电装置装配调试区、产品活化标定线、供能燃料电池研发实验室、空冷燃料电池研发实验室和储加氢站。
赛克赛斯绿氢产业园项目:建设PEM(质子交换膜)制氢设备研发生产区、光伏发电制氢储能示范产业园及其他附属设施。
泰钢新能源(氢能)产业园项目:建设氢源和氢检测基地、清洁运输示范基地,开展涉氢材料研究、氢冶金技术储备研究。
中国重汽燃料电池整车开发项目:完成燃料电池环卫车、燃料电池自卸车、燃料电池轻卡等系列化车型开发与性能优化升级,实现整车批量化生产与示范运行。
2.打造综合智慧能源示范区
以满足一定区域内各类市场主体的综合能源服务需求为目的,以现代信息通讯、大数据、人工智能、储能等新技术为支撑,以工业园区、公共机构、城市商业区、综合体、居民小区等为重点,建设以智能电网为基础,与热力管网、天然气管网等多种类型能源网络互联互通,多种能源形态协同转化、集中式与分布式能源协调运行的综合能源网络。重点推进槐荫区、历城区、济南高新区等开展一批多能互补综合智慧能源示范项目建设,推动能源汇集、传输、转换、运行等智能化控制,实现“电热冷气水”高效供应和能源梯级利用,推动万物互联、智能高效的智慧城市建设。(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住房城乡建设局,有关区县政府和功能区管委会)
3.推动新能源融合发展示范
以工业、交通、建筑等领域为重点,积极推动新能源在各领域应用与融合发展。在工业领域,推动具备条件的工业企业、工业园区加快发展分布式光伏等新能源项目,积极推进工业绿色微电网、源网荷储一体化、新能源直供电等模式创新;在交通领域,加快推进公交、出租、环卫、城市配送、建筑垃圾运输等公共领域车辆新能源化,积极推动砼搅拌、物料运输等重型载货车辆、工程车辆新能源替代;在建筑领域,推动太阳能与既有和新建建筑深度融合发展,完善光伏建筑一体化技术体系,显著扩大光伏安装覆盖率,提高终端用能的新能源电力比重;在居民生活领域,促进新能源开发利用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推动章丘区、历城区、莱芜区、商河县等区县(功能区)镇街、乡村创建山东省绿色能源发展行动标杆乡、标杆村。(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交通运输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农业农村局,有关区县政府和功能区管委会)
(四)创新驱动新能源装备产业提升
把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以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开发为契机,以各产业园区为载体,以“对内本土培育、对外招商引资”为主要抓手,以“补链、延链、强链”为发展目标,打造新能源装备、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促进战略新兴产业加速崛起。
1.加速科技创新提升
培育高端能源创新平台。充分发挥我市已有平台作用,创建新能源领域的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以及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等高水平研发平台和高层次人才创新平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步伐。强化前沿技术攻关。瞄准新型电力系统、氢能、储能、新能源产业等重点领域,依托重点园区、重点项目等,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排头兵企业,支持开展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突出重要人才引进培养。聚焦新能源重点领域,依托省市重点人才工程,通过“领军人才+创新团队+优质项目”模式,力争引进一个高层次人才、聚聚一个高层次团队、推动一个高科技项目,带动一个新兴产业。(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等,有关区县政府和功能区管委会)
2.推动新能源装备产业提升
(1)光伏装备。以我省打造千万千瓦级海上光伏、鲁西南采煤沉陷区“光伏+”基地等为契机,培育山东力诺阳光电力科技有限公司、山东奥太电气有限公司等企业,做大做强高效太阳能组件、太阳能逆变器等项目;重点围绕爱旭太阳能高效电池组件项目,积极引进行业上下游及配套领军企业,形成包含电池片、光伏玻璃、光伏组件封装用EVA(乙烯酯共聚物)胶膜、背板、组件、逆变器等光伏产业制造格局。支持有关企业参与光伏勘查设计、运行维护等综合服务产业,推动实现产业配套企业集聚,打造光伏装备产业集群。(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投资促进局,有关区县政府和功能区管委会)
(2)风电装备。以我省打造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鲁北盐碱滩涂地风光基地为契机,培育金雷科技、中车风电、伊莱特等风电企业,巩固壮大风电轴承、主轴、塔筒、大型锻件等产业。积极引进风电整机制造先进企业,支持有关企业参与风电勘察设计、检测认证、运输安装、运行维护等综合服务产业,着力推动配套企业集聚,打造高度融合的风电装备产业联合体,实现产业深度集聚、高度协同。(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投资促进局,有关区县政府和功能区管委会)
(3)核电装备。以我省打造千万千瓦级核电基地为契机,支持美核电气、华凌电缆、伊莱特、宏达科技、山东北辰等企业,巩固做好核电仪控、核级压力容器、核级电机冷却器设备、核电电缆、核电锻件等核电配套产业,做好本土企业培育工作。积极引进行业内代表性企业,发展壮大核电装备制造等中游产业。围绕核电仪控设备、后处理和核级鉴定的高质量发展需求,建设核电装备技术研究院、国家级核电装备鉴定中心,培育上游企业和项目,为三代、四代核电机组提供技术研发和鉴定、分析服务。(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投资促进局,有关区县政府和功能区管委会)
(4)储能装备。以我省建设千万千瓦级新型储能设施为契机,培育壮大山东电工时代、亿恩新动力等储能系统集成企业。积极引进行业头部企业,开发适用于不同应用场景需求的长时间大容量、短时间大容量、分布式以及高功率等模式应用。鼓励多元化发展锂离子、钠离子、液流等储能电池技术,支持高安全、低成本、长寿命的储能电池技术研发。集中攻关规模化储能系统集群智能协同技术,支持企业和科研院所开展储能电站本质安全控制与智能检测、储能系统安全预警及系统多级防护结构等关键技术研究。针对储能电池在工作过程中出现容量衰减、循环寿命缩短及热失控等问题,探究储能器件老化失效机制,开发多维度储能电池故障诊断技术与安全高效储能集成系统,结合电极材料失效特性,构建关键材料高值化低碳绿色再生技术体系。重点打造储能电池评测和材料研发于一体的综合性电池储能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开展相变储能技术、储能系统整体设计及核心部件等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投资促进局,有关区县政府和功能区管委会)
专栏6 新能源装备重点项目
光伏装备项目:30吉瓦高效背接触(BC)电池组件项目(一期)。
风电装备项目:金雷科技股份公司绿色能源装备高性能轻量化核心零部件智造项目,山东华东风机有限公司磁悬浮智能制造项目,高端风机智造、环保节能装置产业升级项目。
核电装备项目:中电建核电装备智造基地项目,山东章鼓数字化改造和核电风机制造基地建设项目。
储能装备项目:山东洁源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新能源动力电池组装加工项目,动力科技储能电池项目,汇能电力(山东)有限公司新能源全产业链制造产业园项目。
3.加速新能源汽车产业提升
(1)整车制造。支持整车企业发展新能源汽车,打造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济南高新区、章丘区、莱芜区、钢城区等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鼓励生产企业高标准、高起点发展,针对不同目标市场建立层次分明的品牌梯队。鼓励国内外技术领先、实力雄厚的企业在济投资建设整车制造、研发项目。(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有关区县政府和功能区管委会)
(2)关键零部件制造。推进招大引强,加大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领域精准招商力度,加快培育和引进燃料电池、动力电池、驱动电机及控制系统等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配套项目,推动产业链优势企业协同发展。支持本市企业积极开展国内外合作并购,实现产业链补强。通过“引入一批、培育一批”,打造若干“瞪羚”“专精特新”零部件企业。(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有关区县政府和功能区管委会)
(3)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按照“规划引领、市场主导、布局均衡、智能高效”的原则,积极布局“智能有序慢充为主、应急快充”为辅的居民区充电应用场景,在公共停车场、商业配建停车场、物流园区、独立充换电站等公用充换电区域,加快形成“主导快充、兼顾慢充、引导换电”的城市充换电服务网络和沿高速公路的城际快速充换电服务网络。(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住房城乡建设局,有关区县政府和功能区管委会)
三、保障措施
(一)增强培育招引力度。一是加强对内培育扶持力度,持续加大本土新能源装备及关键核心零部件项目培育和支持力度,推动企业研发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培育产业发展新优势、新动能。二是加强对外招引力度,引进一批新能源装备龙头企业,推动新能源产业链式发展,扎实推进新能源装备产业链“链长制”,加快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三是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通过链主企业吸引建设产业链项目,通过补链延链强链,推动建立新能源产业联盟,助推装备产业集聚,加速崛起提高本地产业链配套。(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投资促进局,有关区县政府和功能区管委会)
(二)加强组织保障。构建有关部门和各区县政府(功能区管委会)共同参与的高效推进机制,形成分工明确、运行顺畅、执行有力的管理格局。市有关部门要切实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协调,立足职能、主动担当,抓好重大事项推进落实,及时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各区县政府(功能区管委会)要聚焦行动计划重点任务,抓好重点项目,落实工作责任,加强要素保障,推动行动计划各项任务落实落地。(责任单位:市有关部门,有关区县政府和功能区管委会)
(三)完善政策保障。强化资金要素保障,全面落实国家、省新能源财政、税收、贷款等方面的优惠政策,积极争取中央、省级资金支持,加强市级财政资金对新能源、新能源科技创新、新能源装备科研成果转化及新技术应用的引导。引导开发性、政策性银行支持新能源重大项目建设,积极发展绿色金融,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新能源行业的贷款发放力度,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支持绿色债券等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新能源项目建设。强化用地要素保障,对确定的重大新能源建设项目,在建设用地指标方面给予重点支持,指导区县政府(功能区管委会)按照有关规定合理利用荒山荒坡等土地资源建设新能源项目。(责任单位:市有关部门,有关区县政府和功能区管委会)
(四)优化管理机制。规范新能源开发市场秩序,优化新能源项目及电力接网工程审批程序,积极落实保障性并网、市场化并网等并网消纳多元保障机制。简化电网接入业务环节,优化接网流程,提高服务效率,优化发展环境,调动各类市场主体投资积极性,促进我市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高质量发展。加强对纳入计划的重点项目监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新能源管理信息系统,提高新能源管理现代化水平。(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国网济南供电公司、国网莱芜供电公司,有关区县政府和功能区管委会)
(五)强化安全生产。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加强新能源发电行业的安全管理。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加强安全应急管理,健全安全制度体系,推动企业双重预防体系建设与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全过程融合。加强安全培训,提高行业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落实安全监管属地责任,加强安全监管,不定期组织开展分布式光伏等新能源行业风险隐患排查,全面防范化解安全风险,遏制坍塌、火灾、触电、高处坠落、物体打击等事故发生,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应急局,有关区县政府和功能区管委会)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4月9日,由上海市水务局、上海交易集团、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牵头举办的水权交易品牌发布暨“水善流”取水权行政管理服务信托启动仪式在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举行。该信托为全国首创的绿色金融产品,上海环境下属天马再生能源项目2025年度70万方取水权被纳入首批信托。取水权信托是指拥有富余额度的取水权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4月9日,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办公室发布关于做好《工业企业和园区数字化能碳管理中心建设指南》贯彻落实工作的通知。文件包括,工业企业和园区数字化能碳管理中心建设指南。指南明确,工业企业和园区通过数字化能碳管理中心建设运行,实现对能耗和碳排放的精准化计量、精细化管控、
北极星垃圾发电网获悉,国网新能源云发布2025年第一~三批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项目清单,本次纳入清单的生物质发电项目有16个。其中纳入第1批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项目清单的生物质发电项目有2个,纳入第二批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项目清单的生物质发电项目有6个,纳入第三批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项目清单的生物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4月7日,南网能源公告称,已向法院申请孙公司阳山南电生物质发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阳山南电公司”)和广西南能昌菱清洁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能昌菱公司”)破产。近日,公司收到广东省清远市中级人民法院出具的《民事裁定书》[(2025)粤18破申5号],清远中院认为公司提供
由市城建集团所属环境集团运营的江北废弃物综合处置中心餐厨垃圾产沼发电项目成功通过国家可再生能源信息管理中心审核,获得222.244MWh绿色电力证书(以下简称“绿证”),成为全国首批获得绿证的餐厨生物质发电项目之一。Q什么是绿证?绿色电力证书(GEC),是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的电子“身份证”,是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3月31日,辽宁沈阳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沈阳市促进民间投资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举措的通知。文件明确,引导民间投资参与清洁能源及绿色低碳领域建设。鼓励民间投资加大对生物质发电、风电、新型储能、氢能、源网荷储一体化等清洁能源领域的投资力度。支持民营企业参与氢能装备、先
江苏能源监管办严格执行《电力业务许可证管理规定》,加强电力业务许可管理,进一步规范许可流程,不断提高服务水平,缩短审批时间,为申请许可企业提供便利。2025年3月份电力业务许可情况如下:一、3月份电力业务许可情况3月份,全省办理电力业务许可证(发电类)共计30件,其中新申请4件,登记事项变
由南京环境集团运营的江北废弃物综合处置中心餐厨垃圾产沼发电项目成功通过国家可再生能源信息管理中心审核,获得222.244MWh绿色电力证书(以下简称“绿证”),成为全国首批获得绿证的餐厨生物质发电项目之一。什么是绿证?绿色电力证书(GEC),是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的电子“身份证”,是中国可再生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绿电、绿证市场作为推动能源低碳转型的关键机制,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发展绿电、绿证市场,不仅是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降低碳排放的重要路径,更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核心抓手。然而,当前我国绿电、绿证市场仍面临政策不完善、供需不匹配、交易规模有
3月31日,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昆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昆政发〔2025〕8号)。其中指出,为确保昆明市电力负荷增长需求,优化电网整体布局,有效减少过载等安全隐患,形成以草铺等7座现状500千伏变电站以及富民、安宁、城南3座规划500千伏变电站为依托的市级主干电网站点
4月2日,天能重工发布公告称,为进一步提高公司整体管理效率及经营质量,降低经营管理成本,公司全资子公司德州启明新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德州启明”)、庆云天能重工新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庆云天能”)已于近日完成工商注销登记手续。德州启明新能源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元,于2017年1月
在全球能源转型的浪潮中,绿电直连正逐渐成为能源领域的热门话题。对于行业从业人员来说,深入理解绿电直连的内涵、参与主体、实施原因、实现方式以及成功案例,对于把握行业发展趋势、挖掘投资机会至关重要。本文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来源:微信公众号“能源电力公社”)01什么是绿电直连绿电,通常
国际能源署日前发布的2025电力报告指出,2025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比重预计超过三分之一,超越煤电。截至2024年年底,我国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达14.5亿千瓦,首次超过火电装机规模,以风、光为主的新能源进入快速发展新阶段。新能源具有高装机、低电量、弱保障特性,与同容量火电相比,可发电量约为四分
4月8日,安徽宿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宿州市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5年计划草案的报告。报告指出,2025年有序规划风电、光伏发电项目,加快“乡村振兴风电”、皖能褚兰风电等项目建设进度,力争到2025年底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量达到570万千瓦。大力引育新能源产业“链主”企
近日,安徽省能源局数据公布1—2月全省能源运行情况。1—2月,全省用能需求总体平稳,电力、天然气供应较为充裕,迎峰度冬能源保供工作顺利完成,能源运行实现良好开局。电力消费增速同比放缓。1—2月,全社会累计用电量560亿千瓦时、同比下降1.5%,增速较去年同期放缓19.3个百分点。电力装机规模稳步
2025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做好服务保障。江西省能源局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领会全国能源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能源安全新战略,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西篇章提供坚强能源保障
4月8日,湖南省怀化市会同县发展和改革局发布关于向社会公开征求《会同县碳达峰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方案提出,积极探索开展微风发电落地试点,启动前期测风等研究。推动水电与风电、太阳能发电协同互补,统筹水电开发和生态保护。以整县户用光伏开发、绿电转化、新能源产业发展和零碳乡村建设为
What|什么是“绿电直连”?“绿电直连”在我国并非新概念,从《“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发改能源〔2021〕1445号)提出的“新能源直供电”,到《关于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的指导意见》(发改能源〔2024〕1537号)提出的“绿电直供”,再到《关于支持电力领域新型经营主体创新发展的指导
引言能源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必须从国家发展和安全的战略高度,审时度势,借势而为,找到顺应能源大势之道。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指引下,我国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能源发展实现新突破、开创新局面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4月8日,安徽省能源局发布1—2月全省能源运行情况。文件明确,1—2月,全省用能需求总体平稳,电力、天然气供应较为充裕,迎峰度冬能源保供工作顺利完成,能源运行实现良好开局。电力消费增速同比放缓。1—2月,全社会累计用电量560亿千瓦时、同比下降1.5%,增速较去年同期放缓19.3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4月7日,安徽省政府印发《安徽省有效投资专项行动方案(2025)》指出:加大新型能源体系投资力度。加快陕电入皖特高压输电工程建设,建成投运钱营孜电厂二期等项目,新增支撑性电源装机496万千瓦。加快宁国、石台、岳西等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新增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600万千瓦以上。开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安徽能源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安徽省能源局局长汪振宇2024年以来,安徽省能源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坚定践行“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安全保障取得新成效,绿色转型取得新进步,改革创
从一季度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中标情况来看,今年垃圾焚烧发电市场仍是“老样子”,稍有些亮点。从统计数据来看,第一季度共开标+签约9个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平均垃圾焚烧处理单价为146.38元/吨,从表里也能看出,除昆明市东川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处理单价在80元/吨外,其余项目的处理单价均在100元/吨以
2025年4月10日10点58分,随着主控室并网指令的发出,由长江产业投资集团下属湖北省生态环保有限公司所投资的京山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顺利点火并成功并网发电,正式进入投产试运行阶段。发电机组的成功并网标志着京山市垃圾无害化处理、资料化利用及绿色能源可持续发展领域迈出里程碑式的一步。京山
当前,垃圾焚烧发电行业的数智化技术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该技术通过大数据分析、机器深度学习和人工智能管理,可以实现垃圾焚烧的精准预测、智能控制、稳定运行和高效燃烧。在大数据飞速发展的今天,垃圾焚烧发电行业与数智化结合越来越紧密,以上海环境为代表的垃圾焚烧发电龙头企业肩负起助力行业高
北极星垃圾发电网获悉,甘肃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队招标项目的潜在投标人应在临夏州公共资源交易网社会公众可通过甘肃省公共资源交易网免费下载或查阅招标文件。获取招标文件,并于2025-04-3015:00:00(北京时间)前递交投标文件。一、项目基本情况招标编号:LXZC217202
4月9日,由上海市水务局、上海交易集团、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牵头举办的水权交易品牌发布暨“水善流”取水权行政管理服务信托启动仪式在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举行。该信托为全国首创的绿色金融产品,上海环境下属天马再生能源项目2025年度70万方取水权被纳入首批信托。取水权信托是指拥有富余额度的取水权
4月7日,广东清远市北部能源生态园项目(一期)特许经营权项目招标。总投资为48831万元。建设内容:本项目建设内容主要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主厂房等建(构)筑物、处理系统、配套设施设备及附属工程的建设。本项目建设规模为800t/d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配置1台800t/d焚烧炉及其配套辅助设施,配置1台20M
北极星垃圾发电网获悉,山西省和顺县人民政府公示和顺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社会影响调查,项目总投资32115.58万元,建设一座日处理生活垃圾500吨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对服务范围内的生活垃圾进行处置,实现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处理目标,服务区范围为和顺县、昔阳县、左权县及榆社县各县
4月8日上午,禄劝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开工仪式在禄劝产业园区标准化厂房东侧、新兴职业学院东南2公里处盛大举行,这一仪式标志着该项目正式进入建设阶段。项目开工仪式现场气氛热烈。各级领导、项目相关负责人、建设单位代表以及众多关心该项目的群众齐聚一堂。出席仪式的领导在致辞中强调了禄劝县
近日,高能环境在投资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环保运营服务板块以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为主,目前在手运营13个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合计日处理能力超过每日万吨级别,2024年度发电量13.57亿度,全部并入国家电网。
近年来,垃圾焚烧烟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不断提高,这对垃圾发电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第六届全国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运营管理与创新应用研讨会上,北京予知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予知环保”)总经理助理张运表示,垃圾焚烧烟气提标改造已成为行业必然趋势,而予知环保研发的高活性氢氧化钙脱酸材料,为
北极星垃圾发电网获悉,贵州省大方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设备安装工程施工招标,招标人为光大环保能源(大方)有限公司,项目处理规模为日处理生活垃圾500吨,装设1台日处理量为500吨/天的垃圾焚烧炉排炉,相应配套1台中温中压余热锅炉(无锡华光)和1台10MW汽轮发电机组(杭州中能一体机),烟气采用:SNC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