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主办单位:中国环境科学学会联办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上海交通大学、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四川大学、中南大学、西安理工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日本东北大学、成都理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中国水利发电工程学会、中国疏浚协会、成都市环境应急指挥保障中心承办单位: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水环境分会、上海市环境科学学会协办单位: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水处理与回用专业委员会
碳中和是一个使全球污水处理厂均实现可持续性的重要议题。欧洲和北美多年前便已已开始向着各自污水处理碳中和运行迈进,且已制定至2030年实现各自碳中和运行的目标。例如,荷兰应用水研究基金会(STOWA)在2008年已制定从污水处理厂回收资源与能源的路线图,并为未来污水处理厂勾勒出一种全新的概念:NEWs(Nutrient++EnergytWaterfactories)。许多研究与尝试已经被用于探索从污水中回收能源,以原位弥补运行能耗,从而实现能量中和之可行;这些举动实际上是支持污水处理厂全生命周期内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确实,一些能量中和运行的污水处理厂在
摘要:市政污水处理行业在探索能源节约、产热制冷、光伏发电方面取得初步成效,低碳发展的综合潜力大。为了推进行业低碳转型,需摸清全国市政污水处理行业低碳发展的底数和潜力,制定转型目标、阶段任务和考核机制,建立健全低碳标准体系,基于碳减排贡献和能源转化效果建立污水处理价格调整和运营补贴机制,设立行业低碳发展国家科技专项。为利用污水能源,需从规划层面促进区域联动。为利用沼气和污泥热能,需重视厂网系统化治理,提高进水有机物浓度,支持污泥的跨区域及与其他有机质的协同处置,将污泥处置成本纳入污水处理价格。
2021年可谓中国“碳中和”元年。为缓解全球变暖趋势,控制CO2等温室气体排放已成为国际组织、各国政府、乃至全社会的共识。与此同时,中国已经下定决心并正迈着坚定步伐奔向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之伟大目标。污水处理虽然是国民经济中规模较小的行业,但却属于能源密集型高能耗行业,其碳排放量约占全社会总排放量的1~3%。《巴黎协定》正式生效后,污水处理厂碳减排亦受到相当重视,“碳中和”也将成为污水处理厂运行所追求的终极目标。因此,碳减排将是污水处理行业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污水处理行业今后无疑也应该纳入碳交易市场。
对于污水处理厂来说,尽管国外已经存在完全实现“能量平衡”或“碳中和”运行的污水处理厂实际案例,但国内依然存在对污水处理厂能否实现“碳中和”的担忧和质疑。从技术角度讲,通过能量回收直接反哺或间接补偿污水厂的碳排量是实现“碳中和”的主要方式,而这些担忧和质疑大多聚焦于“污水处理厂真的有那么多可回收能量去实现‘碳中和’吗?”
最近一直思考污水厂“碳中和”的环保意义与经济意义,了解和估算碳中和的投入与产出。
“碳中和”相关背景和最新进展2020年12月1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纪念《巴黎协定》签订5周年的气候雄心峰会上发表“继往开来,开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新征程”的重要讲话,承诺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中国致力于自身生态
7月9日,正泰智能电气(华南)科创产业园开工仪式在佛山市南海区丹灶镇举行。基地总投资50亿元,占地面积约100亩,以“科创智造标杆”“绿质生态典范”“数智卓越运营”为核心定位,聚焦新型电力装备、新能源、通信与智算中心三大领域,全力打造“研发、制造、服务”一体化全产业链平台。该项目不仅是
7月5日,中国中煤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树东在甘肃兰州与中国工程院院士、兰州大学校长杨勇平举行工作会谈。双方围绕加强校企合作,促进产学研协同发展进行了深入交流。兰州大学副校长陈熙萌,集团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倪嘉宇参加会谈。王树东介绍了中国中煤的发展历程、业务布局和近年来转型发展的主要
7月4日,唐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布《2024年度唐山工业年鉴综述》。绿色制造体系方面,在钢铁、水泥、化工等重点高能耗行业,开展节能诊断,引导企业应用绿色低碳技术、改造高能耗设备,打造绿色制造体系。全年22家企业、2家园区入围国家级绿色工厂、绿色园区,乐亭经开区获评省节水型园区,3家企业入选
6月30日,河北雄安新区启动区首座独立220千伏变电站——220千伏复兴变电站建成投运。该站是雄安新区220千伏分区环网的枢纽变电站,承担着为启动区部分核心区域供电,保障入驻的企业、高校电力供应的任务。当前,雄安新区已经进入大规模建设和承接非首都功能并重的阶段,供电保障需求不断增长。复兴变电
“AI的尽头是算力,算力的尽头是电力”已成行业流行语。近年来,在国家“东数西算”工程和AI大模型技术应用的双重驱动下,全国算力产业的用电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随着以阿里和杭州六小龙等为代表的一批人工智能产业的不断升温,据统计,今年以来,浙江算力产业带来的用电增长已超过20%。算力“吃电”
最近《人民日报》通过专访任正非对外释放了重要信号。其中也讲到了,AI竞争的背后,是要有充足的电力、发达的信息网络,而中国有这样的优势。可以说,AI的尽头是算力,算力的尽头是电力,这已成为科技行业的共识。本期「电网深谈」邀请了阿里云能源行业首席架构师黄振、浙江省电力负荷管理中心孙钢、浙
指导单位:粤港澳大湾区洗涤商业联合会主办单位:广州加贝斯展览有限公司时间:2026年3月18日-20日地点:澳门威尼斯人金光会展A、B馆前言在全球化和可持续发展的浪潮下,清洁行业已成为城市现代化进程的核心驱动力。中国作为全球清洁产品的生产与出口大国,持续引领技术创新与市场拓展,国际竞争力日益
日前,宁夏印发《宁夏回族自治区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工作方案》。《方案》提出,宁夏到2027年,自治区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初步建立。聚焦有机化学品、机电产品、农产品等出口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出台相关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积极开展产品碳足迹核算。制定自治区碳足迹管理制度和评价通则,持续完善产品
北京市碳市场已平稳运行11个履约周期,碳排放配额线上成交均价保持稳中有升趋势,从开市之初的50元/吨左右逐步上涨至2024年的111元/吨。碳市场有效驱动了企业减排行为——配额短缺单位通过购买配额完成碳排放控制任务,配额富余单位可出售盈余配额获取收益。这是记者25日从“全国低碳日”北京主场活动
在全球气候变化日益严峻的背景下,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20年在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了我国的“3060”目标,明确了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的内涵、基本路径和重点任务,“双碳”工作正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作为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性工作,碳排放核算体系的构建和完善尤为重要。碳排放核算是碳管理、
AI赋能电力产业:变革、挑战与对策中国海油集团能源经济研究院韩广忠王建明近年来,人工智能(AI)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各行各业,全球电力产业无疑成为获得益处与遭受冲击最为明显的领域之一。从能源生产、输配到消费管理,AI正在全方位推动产业升级,促进数字化转型,并为实现低碳发展和可持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