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各有关单位: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上海市促进智能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贯彻执行。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上海市财政局
上海市统计局
2023年10月19日
上海市促进智能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
智能机器人是具备感知、认知、决策等功能,在非结构化或动态环境下具有一定自主作业能力的机器人。按应用场景可以分为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和通用机器人等。智能机器人将成为全方位赋能百业,助力生产生活和社会治理等各领域提质增效的重要驱动力。为贯彻落实国家《“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和《上海市促进智能终端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2-2025年)》等政策,加快推动上海机器人产业集聚和高质量发展,特制订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抓机器人智能化、集成化、类人化、服务化发展趋势,布局机器人产业新赛道,坚持创新驱动、需求牵引、基础支撑,以技术攻关、产品迭代、场景落地为着力点,点燃科技创新引擎,加快推进机器人自主化进程,打造世界级机器人产业集群和应用生态圈,为上海塑造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重要支撑。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整零协同。推动智能机器人本体与核心零部件集成研发,以整机应用打磨核心零部件,以核心技术突破提升机器整机的智能化、可靠性水平,全面推动实施智能机器人分级分类评价认证体系,推动工业机器人规模化。
2、坚持创新驱动。加强人工智能基础理论研究和前沿技术探索,以构建产业创新体系和推广应用新模式为重点,发挥上海多元科研主体优势,搭建先进智能机器人平台机构,推动核心技术攻关和技术成果转化,解决市场化难以满足的产业急需,推动通用机器人工程化。
3、坚持场景落地。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以及经济社会数字化发展需要,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机器人的感知、认知、交互和协作能力,以产品创新和应用推广为着力点,扩大场景开放,深入推动工业机器人进工厂、服务机器人进生活,加快产品迭代,不断拓展机器人应用的深度和广度,推动服务机器人场景化。
4、坚持生态保障。完善机器人全产业链生态体系和产业集群建设,打造产学研用创新联合体,推进核心技术协同攻关和成果转化,构建开放共享的人工智能资源平台服务体系,分级分类培育优质企业,强化人才梯队保障,健全检测认证体系,打造机器人特色产业集群。
(三)主要目标
到2025年,明确一个总体目标,即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机器人产业创新高地;促进三个突破,在品牌、应用场景和产业规模方面实现“十百千”突破——打造10家行业一流的机器人头部品牌、100个标杆示范的机器人应用场景、1000亿元机器人关联产业规模;建设三个公共服务平台,智能机器人检测与中试验证创新中心、人形机器人制造业创新中心、通用机器人产业研究院等;推动制造业重点产业工业机器人密度达500台/万人,机器人行业应用深度和广度显著提升。
二、主要任务
(一)推动终端带动,打造产业品牌
1、推动工业机器人规模化。聚焦上海重点应用领域,研制面向电子信息、生命健康、汽车、高端装备、先进材料、时尚消费品等产业的切割、焊接、切削、磨抛、装配、喷涂等复杂工艺机器人,以需求牵引带动量能提升,打造10个行业一流的机器人“上海品牌”。(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
2、促进服务机器人场景化。完善服务机器人全产业链生态体系,聚焦机器人的智能水平提升,支持企业布局智能机器人新赛道,引入语言通用大模型、视觉通用大模型、多模态通用大模型等前沿技术,赋予服务机器人更强的人机交互能力。扩大服务机器人多场景应用,打造100个标杆示范的应用场景。(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商务委)
3、加快通用机器人工程化。围绕通用机器人研发、测试、生产制造、落地应用全过程,培育提升涵盖工程化实践全过程的一体化服务能力,聚焦以大模型、具身智能等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通用机器人关键领域攻关,推进关键共性技术的标准研制及落地推广,加快通用机器人特别是人形机器人工程化应用,提升上海在通用机器人领域的影响力。(市经济信息化委、市科委)
(二)聚焦技术突破,攻关核心部件
4、重点攻关具身智能等先进技术。通过模仿学习和强化学习训练构建机器人运动控制大模型,实现小脑能力。以通用多模态大模型为基础,构建多模态感知规划大模型,实现大脑能力。搭建包含机器人动作库、物体知识库和数据采集平台的具身数据中心,建立模拟机器人运行环境与机器人感知、运动信息的验证仿真中心和具身算力中心。通过合作开发、开源共享的方式,训练多模态大模型,打造具身智能开源开放平台。开发通用人形机器人原型机,实现人形机器人面向场景应用的优化迭代,促进类脑智能等前沿技术与机器人融合创新,进一步提高智能水平。(市经济信息化委、市科委)
5、加大机器人核心部件攻关。提升RV减速器和谐波减速器的先进工艺制程,研制新型精密减速器;优化伺服驱动控制,提升机器人伺服电机及高性能制动器的精度和能量密度;研发高实时性、高可靠性、多处理器并行工作的控制器硬件系统,突破多关节高精度运动控制;重点攻关研制高性能传感器,实现国产高端传感器在机器人上大规模应用;加快智能芯片自主攻关,前瞻布局类脑神经元计算芯片。(市经济信息化委、市科委)
6、推动系统集成部署能力提升。推动传感硬件标准化集成、系统软件接口和中间件标准化体系建设;构建基于多机器人运营管理及多样化服务供给的云端大脑;引导智能机器人企业向“5G网络+边缘计算+分布算力”算力网络转型;鼓励打造云边端智算云中心、大规模智能算力集群;构筑赋能多领域的“安全数智云”,提供“联接+感知+计算+智能”的算网一体化安全服务;推进机器人行业数据、知识库建设,推广算法交易。(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
(三)实施“机器人+”,加快应用推广
7、推动工业机器人进工厂。围绕电子信息、生命健康、汽车、高端装备、先进材料、时尚消费品等六大重点产业,“一业一策”“分级分类”“一厂多景”推进工业企业智能制造转型。全面实施智能工厂领航计划,通过“机器人+智能工厂”,推动机器人在上下料、加工、焊接、打磨、装配、物流、码垛、分拣、检验检测等各类垂直细分环节中加速应用,带动工业机器人应用量新增20000台。(市经济信息化委)
8、推动服务机器人进生活。创新商业模式,加大智能机器人在园区和商业中心等场景的展示力度;鼓励软件集成商针对不同类机器人搭建多种类机器人生命周期管理平台;拓展服务机器人应用场景,推动服务机器人进入医疗、养老陪护、家用服务等各民生领域,惠及千家万户。持续遴选发布智能机器人标杆企业与应用场景推荐目录。(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商务委)
9、创新商业服务模式。鼓励机器人企业与银行、融资租赁等金融机构和地方金融组织开展新机制新模式创新,鼓励电信运营商、地方国资、金融机构等第三方平台和智能机器人企业开展业务合作,加速推广应用。以场景应用驱动金融助力模式创新落地。探索RaaS(Robot as a Service机器人即服务)模式,培育智能机器人系统集成商,推广“服务租赁+系统集成”的商业模式,降低用户使用门槛和成本,面向企业用户试点“免购即享”。(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地方金融监管局)
(四)融通多方资源,构建生态体系
10、分级分类培育优质企业。鼓励骨干企业加强兼并重组以及合资合作,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行业影响力、生态主导力的机器人骨干企业。引导优质中小企业注重专业化、差异化发展,在机器人整机、零部件和系统集成等细分领域深耕发展,形成由专精特新“小巨人”、单项冠军、独角兽等优质企业组成的企业方阵。支持优质企业拓展海外市场,通过“走出去”扩大企业规模,树立企业品牌,提升企业能级。(市经济信息化委)
11、建立智能机器人分级分类评价体系。优化行业标准生态,推进标准和检测认证联动。发挥国家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总部)等第三方机构和行业组织力量,建立智能机器人L1-L5分级体系以及结合应用场景的工业、服务、通用三类智能机器人的分类评价体系。构建技术发展型指标等级,推动场景需求牵引的机器人分级认证体系的应用,提供多元化质量提升路径,助推机器人行业高质量发展。(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市场监管局)
12、全面提升平台服务能力。采用“制造业创新中心+重点企业”方式布局人形机器人制造业创新中心,加快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人形机器人产品和通用人工智能大模型;打造智能机器人检测与中试验证创新中心,形成含共性技术研发、检测与评定、中试验证的综合技术服务平台,加速机器人在典型场景中的应用与推广;推动通用机器人研究院建设,建立通用机器人领域关键共性技术标准及落地推广,加快通用机器人工程化应用。(市经济信息化委、市科委)
(五)拓展空间维度,打造产业集群
13、推动“工业上楼”、打造“智造空间”。优化机器人产业空间布局,拓展空间维度,高效利用土地资源,推动“工业上楼”、打造“智造空间”,促进机器人产业链上下游紧密衔接,实现研发与制造共楼,提高产业链效率,推动机器人产业高质量聚合发展。(市经济信息化委)
14、打造机器人特色集群。依托浦东、宝山、闵行等重点区域结合产业特色,形成3个国家级智能机器人特色产业园区。打造机器人产业三条辐射带,建设浦东、临港全场景机器人辐射带;宝山、嘉定工业机器人及零部件辐射带;闵行、青浦、松江、金山等工业和服务机器人辐射带,推动产业集聚。进一步筑牢全长三角造机器人行业引领地位。(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
三、保障措施
15、强化机制保障。建立本市机器人产业协同推进机制,加大整体推进和综合协调力度,实现跨区域、跨部门、跨层级协同联动,多措并举引导拓展机器人应用的“横”与“纵”,支持本市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建立企业联系制度,加强机器人产业运行监测和统计分析。各区政府结合区域特点,保障项目实施要素供给,形成市、区合力推动发展的良好局面。(市经济信息化委、市统计局)
16、加强政策支持。统筹利用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专项等资金,聚焦支持优质项目、重点技术、重要平台、应用示范等领域;依托市属国资平台,联合社会资本加大对机器人产业链相关研制单位投资;开展智能机器人评级认证;支持符合条件的机器人企业依法依规在境内外上市。(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
17、强化人才梯队保障。引进培养双向发力,重点引进和培养一批智能机器人大师级人才;推荐重点机器人企业纳入本市人才引进重点机构,鼓励企业申报本市重点产业领域产业菁英、领军人才、人才专项奖励等。打造高校、培训机构、实训基地等构成的机器人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体系,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打造一支多层次、复合型的产业人才队伍。(市经济信息化委、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4月15日-19日,第137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第一期在广州举行。作为“机器人+”国际化产教融合型领军企业,汇博机器人携机器人关键零部件、光伏智能清洁机器人以及人工智能教学设备等产品亮相服务机器人专区,展示中国智能制造前沿技术,为全球产业数智化升级提供综合解决方案。汇博机器人展
4月18日,国新办举行经济数据例行新闻发布会。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陶青表示,下一步将出台机械、汽车、电力装备等三个行业新一轮的稳增长工作方案,推动重点行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从供需两侧协同发力,全方位扩大有效需求。陶青介绍,今年一季度,在提振消费专项行动、“
3月18日,遂宁市政务服务和数据局关于开展人工智能试点应用的函。聚焦政务服务、产业升级、城市治理、民生服务四大方向,征集人工智能应用场景需求,组织开展试点应用,推动建立知识库体系和细分领域AI智能体,实现业务流程智能化、工作便捷化。在城市治理方面包括智慧能源管理。智能电网优化(负荷预
2月2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349084亿元,比上年增长5.0%。全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95749元,比上年增长5.1%。国民总收入1339672亿元,比上年增长5.1%。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73898元/人,比上年提高4.9%。其中提出,全年规模以上工
中华人民共和国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国家统计局2025年2月28日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严峻形势,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过年期间,电网头条发布了一篇题为《国家电网机器人给您拜年啦!》的文章。文章中提到,截至目前,国网在运变电站智能巡检机器人共计5094台。其中,3034台室外轮式机器人已在国网所有27家省公司广泛应用,2060台室内轨道巡检机器人主要在国网北京、浙江电力等20多家省公司应用。此
2024年,全省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化拓展“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全年全省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7761.02亿元,比上年增长5.5%,实现全年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0月15日,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发布公告,公示四川省2024年产业新赛道拟认定名单,共25个,包括新型储能、固态电池、绿色氢能等。关于四川省2024年产业新赛道拟认定名单的公示为深入贯彻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和省委十二届三次、四次、五次、六次全会精神,大力实施六大优势产业提
202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75周年华诞。国家统计局9月9日发布新中国75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报告指出,新中国成立75年来,我国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丰硕成果,逐步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工农业生产和能源供给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之大、速度之快
8月15日,国家统计局工业司统计师孙晓解读工业企业利润数据称,7月份,新能源产业链增势良好,上游原材料和装备产品多晶硅、太阳能工业用超白玻璃、风力发电机组产量分别增长27.3%、23.1%、39.6%。原文见下:工业生产总体平稳新动能加快培育——国家统计局工业司统计师孙晓解读7月份工业生产数据7月份
8月15日上午,2024年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生态文明重要成果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赵辰昕发布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重要成果。发布内容如下:国家发展改革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经济思想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将推动经济社会发
【导语】2025年4月15日,江苏国信滨海港2×1000MW高效清洁燃煤发电项目(以下简称“江苏滨海港项目”)4号机组圆满完成168小时满负荷试运行,标志着这一江苏省“十四五”期间规划建设的重点能源项目(即2024年江苏省能源电力保供“头号工程”)全面实现“双投”目标,是今年江苏省内首台竣工投产的百万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人类社会快速迈入人工智能时代。当人工智能技术为千行百业深度赋能,既有的工作模式、生产流程、劳动效率都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广泛应用的人工智能技术正在快速重构行业生态,劳动力市场首当其冲受到波及。一方面,重复性、机械性的大量劳动岗位可能很快被
全面推行光伏建筑一体化,光伏发电自发自用,还有余电上网;利用5G、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提高智能管理水平,降低综合能耗……近年来,江西吉安市峡江县积极策应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战略,探索零碳数智发展模式,推进物流园区光伏建设、物流车辆电动化、数字化赋能降碳等,打造全省首个零碳物流
为庆祝“五四”青年节,发挥青年智库作用,搭建互学互鉴、展现风采的平台,引领广大青年在经研院高质量发展、支撑公司争创“两个标杆”征程中贡献青春智慧,4月27日下午,国网冀北经研院举办“争标杆·当先锋”青年论坛。来自国网冀北经研院各部门中心的7位青年职工结合自身岗位实践,围绕电网未来发展
截至4月24日,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广核”)AI大模型已完成DeepSeek的全面接入,实现了DeepSeek模型的本地化部署。中广核AI、“云中锦书”等大模型构建稳步推进,核电智慧运维水平显著提升,“智慧工地”系统建设精准升级,一批高价值的“AI+”典型场景应用在中广核清洁能源发展各关键领
近几年,以ChatGPT、DeepSeek等为代表的大模型取得显著进展,人工智能逐渐从感知向认知、从分析判断向生成式、从专用向通用转变,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当人工智能发展进入热潮,我们或许也需要一些观察与思考,关于人工智能+电网,也关于电网转型发展。浪潮之下的起与落1897年爱迪生“点燃了”世界上
为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公司业务中的落地,提升经营管理质效,最近,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组织召开发展专业人工智能大模型研究应用项目启动会,明确提出把“电力经济关系智能研判”作为国网公司级唯一研究培育类场景,并委托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总体牵头开展攻关工作。读来笔者生出许多感慨来。今年以来,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2025年信息化项目提升数字技术创新能力框架采购(第一批)招标公告(项目编号:CG0300022002028825)1.招标条件本招标项目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2025年信息化项目提升数字技术创新能力框架采购(第一批),招标人为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项目资金来自自筹资金,出资比例为100%,资
4月16日,新奥集团能源研究院对外称,其球形环氢硼聚变装置“玄龙-50U”取得重大技术突破,在国际上首次实现氢硼聚变等离子体100万安培放电。而在不久前,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也传来好消息,新一代“人造太阳”装置——中国环流三号首次实现了原子核温度1.17亿度、电子温度1.6亿度的“双亿度
“双碳”目标大背景下,分布式新能源作为清洁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模式和市场机制创新备受关注。近年来国家及地方层面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分布式电源聚合交易的政策,保碧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智慧能源事业部副总监吴静文在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北极星储能网日前举办的“2025分布式光伏创新论坛(江苏
近日,由国网信通股份继远软件研发的无计划作业核查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在国网安徽电力全省16个地市实现全覆盖,有效提升安全管理工作智能化水平。国网信通股份继远软件通过深入分析无计划作业产生机理,基于各专业信息系统现有成果,以安全风险管控监督平台为载体,深化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应用,聚焦输电
近期,多座储能电站获最新进展,北极星储能网特将2025年4月27日-2025年4月30日期间发布的储能项目动态整理如下:65MW/100MWh!广东韶关市浈江区首个电网侧独立储能站开工4月25日上午,广东韶关浈江独立储能项目开工奠基仪式在国粤(韶关)电力有限公司举行。该项目由广东电网能源投资有限公司与国粤(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4月30日上午在上海主持召开部分省区市“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要在加紧落实规划目标任务的同时,适应形势变化,把握战略重点,科学谋划好“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
4月30日,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开展2025年度“AI+制造”专业服务商申报工作的通知(沪经信软〔2025〕263号)。聚焦人工智能在制造业垂类领域的发展应用,为制造业智能化的研发和应用提供第三方专业服务的服务商,包括语料数据、智算云、模型平台、智能体和应用、具身智能五大类,各申报单位至
2025煤矿与煤化工环保产业大会暨第四届鄂尔多斯能源化工环保技术装备展示对接会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和关于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指示,推动煤矿与煤化工产业绿色健康发展,中国煤炭加工利用协会联合鄂尔多斯市环保投资有限公司等单位定于2025年6月20-22日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联合
4月30日,浙江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化工集聚区临港板块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EPC总承包中标候选人公示。经评标委员会评审,确定中标候选人为:中标候选人一: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诚通凯胜生态建设有限公司,中标价:144078105元;中标候选人二: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5月份各地代理购电价格表已发布,一起来看看有哪些变化。(来源:微信公众号“黄师傅说电”)山西辅助服务自2022年11月起,山西在公布代理购电价格表的同时会随附一张自动发电控制(AGC)辅助服务补偿费用价格表。此举延续至2025年5月,该部分补偿费用现已在系统运行费中的辅助服务费中体现。在电力现
4月30日,耀皮玻璃发布第十一届监事会第七次会议决议公告。公告显示,耀皮玻璃发布第十一届监事会第七次会议决议审议通过关于上海工玻四银低碳高技术特种玻璃创新示范线项目的议案。根据议案,耀皮玻璃控股孙公司上海耀皮工程玻璃有限公司(简称“上海工玻”)计划在原厂投资28422万元人民币,新增建筑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近日,江苏海力风电设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报告披露,2024年,海力风电实现营业收入13.55亿元,同比下降19.6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611.20万元,同比上升175.0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5772.97万元,同比上升14
4月27日,上海梓涅新能源在太仓投资建设的1.075MWh用户侧储能项目并网运行。该项目采用低充高放的储能策略,最大限度地弥补了光伏发电不足的部分,确保了电力的全面消纳与高效利用,并大大提升了绿色能源使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第54个世界地球日来临之际,肖特集团作为ChinaESGAlliance成员,在上海气候周2025期间宣布对可持续发展的承诺:正式发布特种玻璃行业首个经独立认证的产品碳足迹(PCF)计算指南,为行业树立量化碳排放的新基准。
4月29日,梅钢焦炉煤气精脱硫能力提升项目-EPC中标候选人公示。第一中标候选人:上海梅山工业民用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投标报价:26099900元;第二中标候选人:江西新钢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投标报价:26762600元;第三中标候选人:广东韶钢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投标报价:27152849.54元。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