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河北省生态环境厅公布2023年全省生态环境工作情况。
2023年河北省大力实施钢铁等7个重点行业环保绩效创A,分行业制定创A标准,发布最优实用技术指南,逐企业指导编制“一企一策”创A方案。在针对行业特点制定钢铁超低排放差别电价、水泥错峰停窑天数减免、支持垃圾发电企业创A等政策基础上,出台15条进一步鼓励和支持创A政策措施。搭建部门协调会商、政银企对接平台,推动7家银行向93家创A企业发放贷款478亿元。全省新增A级企业45家,创A已成为河北全面绿色转型、加快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
2023年全省生态环境工作情况
2023年,在省委、省政府和生态环境部的正确领导下,省生态环境厅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北重要讲话精神,坚定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全国和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部署要求,解放思想、奋发进取,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扎实推进美丽河北建设,全省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人民群众优美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一、坚持政治站位,牢牢扛起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始终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忠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现实检验,高站位谋划、高质量推进、高标准落实。
(一)强化政治引领。始终坚持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生态环境工作总要求,准确认识和把握“四个重大转变”“五个重大关系”“六项重大任务”“一项重大要求”,站位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政治高度,把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作为重中之重,方向不变、力度不减,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加快推动全面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落地见效。
(二)强化组织推动。充分发挥省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办公室统筹协调作用,提请召开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省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会议,组织召开全省生态环境工作会议、“一推进两行动”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会议,对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作出安排部署。配合省人大开展环境保护“一法一条例”执法检查,推进依法治污。配合省政协做好生态环境保护相关议事协商内容办理,推动生态环境共建共治。督促各级党委、政府和职能部门,认真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有效凝聚工作合力,推动以更高水平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三)强化政策支撑。制定《美丽河北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7年)》《河北省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河北省农村黑臭水体深化排查整治工作方案》《河北省柴油车新能源替代攻坚行动方案》等文件,完成国家、省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等“十四五”规划中期评估,积极开展美丽中国河北实践。扎实开展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推动污染防治攻坚目标落实。印发《推动职能部门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职能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
二、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定不移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始终保持污染防治攻坚战略定力,全省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生态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一)蓝天保卫战取得新突破。坚持把重点城市空气质量“退后十”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作为打好蓝天保卫战的重中之重,克服不利气象条件和区域传输等影响,自我加压、主动作为,全力巩固“退后十”成果,全省PM2.5平均浓度为38.6微克/立方米,11个设区市空气质量排名保持在全国重点城市“后十”之外。强化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细化制定“1+4”工作方案,深入实施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柴油货车污染治理、城市大气污染深度治理等攻坚行动,大力推进结构优化调整、工业企业达标排放治理监管等8方面30项举措,实施工业深度治理污染项目171个,完成涉VOCs企业治理提升项目2800余个,创建扬尘污染防治“样板工地”3089个、城区“样板道路”4039条,超额完成年度目标,加大新能源重型货车推广力度,保有量位居全国前列。
(二)碧水保卫战取得新成果。坚持“三水”统筹、分区施策、分类指导、科学治理,扎实推进水生态环境保护,全省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强化地表水污染治理。加强入河排污口监管、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等源头管控,做好汛期水质监测预警、变化趋势研判、重点污染源监管等风险防范,完善跨界生态补偿金扣缴、达标通报排名、超标水质预警等保障机制,全省国考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连续两年达到80%以上。强化白洋淀全流域治理。开展城镇、工业、农业农村、内源污染“四源”同治,加快推进庭院管网雨污分流改造、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生态清淤等重点任务,有效应对严重洪涝灾害及退水过程对水质影响,白洋淀及上游有水入淀河流水质保持Ⅲ类。强化京津水源安全保障。积极推动流域联防联控,与北京签订官厅水库上游永定河流域生态补偿协议,实现京津上游重点河流流域生态补偿全覆盖,京津水源上游潮河、白河、沙河、黎河、永定河等出境国控断面水质保持优良。强化近岸海域综合治理。大力推进入海排污口整治、入海河流水质提升、沿海渔港环境整治等专项行动,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达到98.3%,46条入海河流入海口断面全部消除劣V类,唐山国际旅游岛及龙岛区域荣膺第二批全国美丽海湾典型案例。
(三)净土保卫战取得新成效。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土壤污染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加强受污染耕地和建设用地管控修复。开展农用地土壤镉等重金属污染专项整治行动,排查涉重金属行业企业834家,将825家企业纳入2023年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名录,督促落实自行监测和隐患排查措施。严格建设用地准入管理,落实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制度。稳步推进地下水污染防治。对88个国考点位水质开展月度监测预警,深入实施“双源”调查评估,积极推动唐山市国家地下水污染防治试验区建设,沧州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列为全国12个化工园区土壤及地下水污染管控修复试点之一。扎实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开展全省农村环境整治成效巩固提升活动,常态化抽查检查年度新增整治村庄,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全省新增完成2127个村庄环境整治,整治率达到41%;强力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新增完成4325个村庄治理,治理率达到50%;深入排查整治农村黑臭水体,实现遏制增量、清理存量、动态随清。
(四)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取得新提升。全面落实“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加强固体废物特别是危险废物全过程环境监管。积极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唐山市“打造钢铁行业‘固废不出厂’全量化利用模式”被列为“无废城市”年度探索创新任务,衡水市举办“无废马拉松”,组织多部门开展塑料污染治理联合专项行动,全省各地“无废细胞”建设全面启动。不断强化危险废物监管和利用处置能力改革。全省累计建成危险废物综合经营单位105家,利用处置能力达到504.2万吨/年,有效保障区域危险废物利用处置需求。全面开展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评估,制定京津冀危险废物“点对点”定向利用豁免管理机制,推动区域联防联控联治。全面启动新污染物治理。完成全省首轮化学物质基本信息调查和首批环境风险优先评估化学物质详细信息调查。建立尾矿库“一库一档”,不断提高尾矿库环境监管精细化、科学化水平。
(五)生态修复和保护取得新进步。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系统保护修复生态环境,持续提升生态系统功能。健全生态保护监管机制。强化自然保护区和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环境监管,扎实开展省级自然保护地人类活动卫星遥感监测和生态保护红线疑似生态破坏问题卫星遥感监测,实施生态保护红线专项行动,严厉打击破坏自然生态行为。推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实施。聚焦污染环境、破坏生态两类案件,指导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例实践,全年共办结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220件,确保及时修复受损生态环境。全面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在72个县域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基本摸清生物多样性资源状况。加强白洋淀鸟类栖息地保护监管,推进视频监测监控系统建设,严防非法捕捉等行为,2023年白洋淀野生鸟类增加到275种,较雄安新区设立前增加69种。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创建。承德市、承德隆化县被命名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唐山迁西县、秦皇岛北戴河区被命名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全省累计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18个。
三、坚持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全面厚植高质量发展绿色底色。深刻认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不断创新环境保护工作方式方法和手段,以高水平保护服务高质量发展,助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
(一)高标准高质量推进环保绩效创A。大力实施钢铁等7个重点行业环保绩效创A,分行业制定创A标准,发布最优实用技术指南,逐企业指导编制“一企一策”创A方案。在针对行业特点制定钢铁超低排放差别电价、水泥错峰停窑天数减免、支持垃圾发电企业创A等政策基础上,出台15条进一步鼓励和支持创A政策措施。搭建部门协调会商、政银企对接平台,推动7家银行向93家创A企业发放贷款478亿元。全省新增A级企业45家,创A已成为河北全面绿色转型、加快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
(二)着力深化排污权交易改革。统筹省级政府储备,保障秦皇岛、保定、沧州、衡水和定州市等5市8个热电联产项目落地实施。充分盘活重金属存量资源,推动排污权市场交易向重金属污染物拓展,在全国率先开展铅、汞、镉、铬、砷5项重金属排污权确权,建立排污权政府储备,发布5项重金属交易基准价格,完成首批交易2365千克、1128万元,惠及高端装备制造、战略储备资源采选等17个项目。探索实施区域排污权租赁,推动排污单位将污染减排形成富余二氧化硫47.23吨、氮氧化物50.22吨的排污权,租赁给因生产波动短期增加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其他排污单位,保障企业顺利生产。
(三)大力推进降碳产品价值实现改革。加快价值核算体系建设,从生态系统固碳、生活低碳、生产工艺减碳等多方发力,先后发布海水养殖双壳贝类、住宅建筑居住节能碳普惠、提高转炉废钢比等降碳产品方法学,方法学总量达到22个,居全国前列。加快降碳产品项目开发,进一步丰富项目种类、拓展开发区域,审核签发总规模530余万吨。8月23日,成功举办全省第四批降碳产品价值实现集中签约仪式,现场签约37.89万吨降碳产品,价值2614.42万元。推进京雄共建全国CCER交易场所取得积极进展。
(四)持续优化环评审批服务。实施园区规划环评优化提升攻坚行动,对295个产业园区规划环评进行摸底调查,对园区开展“一对一”现场帮扶,全过程做好业务指导和政策服务,完成55个产业园区规划环评文件审查,有力助推产业园区绿色高质量发展。制定《关于进一步优化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若干措施》,在全省55个园区开展环评改革试点,推行“打捆”审批、两证审批合一、优化总量指标审核等改革措施,提升环评质量和效率。持续优化建设项目环评审批服务,动态更新环评审批服务“三本台账”,对符合生态环保要求的开辟绿色通道,在严守生态环保底线的基础上加快审批,全省审批各类建设项目环评文件7124个。
(五)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认真履行省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制定印发年度要点,加强重点任务调度,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扎实推进京津冀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与京津两地生态环境部门在雄安新区召开京津冀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协调小组会议,联合印发44项措施清单,并积极推进落实。持续破解制约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行政壁垒和体制机制障碍,不断推动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治理走深走实。
四、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着力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坚持问题导向、效果导向,着眼解决生态环境保护的瓶颈制约,不断增加制度供给,强化制度执行,严格法治监督,加快构建现代化生态环境治理体系。
(一)健全完善法规标准政策体系。加快推进省噪声污染防治条例、排污许可管理办法起草制定,组织完成《河北省环境监测管理办法》实施情况评估,出台《餐饮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海水养殖尾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以及潮白河、永定河、滦河及冀东沿海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等5项标准,加快火电、石灰、砖瓦、耐火材料等4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制定,生态环境法律法规体系日趋完善,生态环境治理标准政策支撑更加有力。
(二)着力提高生态环境督察实效。深化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改革,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改革的意见》,着力提升环保督察规范性、实效性、权威性。持续推进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问题整改,实行清单化调度,协调有关部门对已完成整改的问题及时组织验收销号。完成对沧州市、衡水市省级生态环境保护例行督察,针对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组织开展暗访暗查,有效形成震慑作用。
(三)持续优化生态环境执法监管模式。深化非现场监管执法改革,建立贯通省市县三级的智慧环保执法平台,出台非现场监管执法工作规程、环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实现“线索核查、入企审批、申诉审核、自由裁量、处理处罚”的全流程线上办理,在前期7个重点行业基础上推动非现场监管执法向涉VOCs重点行业拓展,全省入企检查次数同比下降5%以上。
(四)有效防范化解生态环境领域风险。强化生态环境风险防范化解,开展防范化解生态环境领域风险专项行动,切实保障全省生态环境安全。提升应急响应能力,加快推进重点河流“南阳实践”实施,针对重点河流及饮用水源地等重要敏感目标,持续推动“一河一策一图”环境应急响应方案编制工作。深化京津冀区域联防联控,围绕大气、水、固废(危废)、移动源污染防治和打击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违法等五个方面开展联动执法,探索建立执法互认、源头追溯、队伍联建等三项机制,组织参与京津冀联合执法90余次,区域生态环境联防联控能力全面提升。严格核与辐射安全监管,高效能运转省级核安全工作协调机制,高标准建设河北省辐射安全监管系统,组织辐照、探伤等高风险领域专项监督检查,持续开展停产半停产企业及闲置、废旧放射源排查整治,收贮废旧放射源403枚,确保全省辐射环境安全。全力做好“23·7”流域性特大洪水应对和灾后重建工作,出台灾后生态修复5条政策措施,及时抢修抢通181个受损空气、水质自动监测站点,全部完成333受损或损毁农村污水处理设施修复或重建工作,推进易县对口帮扶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下一步,省生态环境厅将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着力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切实维护生态环境安全,不断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助推全省高质量发展,为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篇章贡献力量。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4月1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近日组织开展2025年国家鼓励发展的重大环保技术装备推荐工作。将聚焦工业领域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国家生态环境保护主要指标要求,强化创新驱动,突破环保装备关键核心技术工艺以及配套零部件、材料、药剂等领域的技术瓶颈,加强先进适用环保装备在冶金、
4月9日,罗甸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罗甸县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通知指出,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积极推进风电、光伏发电基地化、规模化、一体化发展,全力将我县打造成为黔南州首个百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因地制宜开发分散式风电、分布式光伏,科学布局建设新型储能。加快电网工程项
4月7日,广州市生态环境局印发《2025年广州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要点》。详情如下:2025年广州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要点2025年广州市生态环境工作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
4月8日,中国华电召开党组会,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在贵州和云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结合集团公司实际,研究贯彻落实举措。党组书记、董事长江毅主持会议并讲话。公司领导叶向东、祖斌、吴敬凯、李旭红、赵晋山、曹海东、蒋方帅参加会议。会议指出,要认真学习中央政治局会
以规模扩张为特征的存量时代落幕,环保产业正经历着深度重构的“结构性变革期”:一边是污水处理、固废处理等传统领域增速放缓,一边是资源化、碳捕集、智慧监测等新兴赛道资本扎堆;一边是中小企业举步维艰,一边是头部企业加速并购整合;一边是技术同质化企业面临系统性出清,一边是跨界资本强势入局
近日,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印发《2025年全省生态环境工作要点》,文件明确,要持续深入推进蓝天保卫战。深入实施空气质量改善提升行动,扎实推进皖北空气质量提升攻坚。开展涉气工业企业污染专项治理行动,推进实施钢铁、水泥、焦化等行业超低排放改造以及火电超净改造、燃煤锅炉淘汰等十大工程项目,推动
近日,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印发《2025年全省生态环境工作要点》,文件明确,要持续深入推进蓝天保卫战。深入实施空气质量改善提升行动,扎实推进皖北空气质量提升攻坚。开展涉气工业企业污染专项治理行动,推进实施钢铁、水泥、焦化等行业超低排放改造以及火电超净改造、燃煤锅炉淘汰等十大工程项目,推动
近日,湖北省环境厅印发《2025年度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要点》。文件提出,加快实施超低排放改造。2025年底前,完成14家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完成3家企业锅炉超低排放改造,推动36家水泥企业实施超低排放改造。详情如下: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印发《2025年度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要点》的通知鄂环办〔2025〕10号
近日,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印发《山东省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2025年工作要点》。详情如下:关于印发《山东省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2025年工作要点》的通知鲁环字〔2025〕18号各市生态环境局、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局、自然资源和林业主管部门、住房城乡建设局、水利(水务)局、农业农村局:现将《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3月24日,财政部发布2024年中国财政政策执行情况报告,其中提出:2025年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持续用力、更加给力。稳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强对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研发和推广运用的支持,推动重点行业领域绿色低碳转型,大力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继续推广新能源汽车。报告显示,2024
近日,中国环保产业协会发布《2024年生态环境保护实用技术装备和示范工程名录》。其中生态环境保护实用技术41项,生态环境保护实用装备16项,生态环境保护示范工程59项。详情如下:关于发布《2024年生态环境保护实用技术装备和示范工程名录》的公告中环协〔2025〕14号为加快生态环境保护先进、实用、绿
在“双碳”战略纵深推进与全球能源革命浪潮交汇之际,一场重塑中国能源版图的战略性布局在黄河“几字弯”腹地拉开帷幕。4月15日上午,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人民政府与浙江星辰新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星辰新能”)正式签署总投资30亿元的新能源产业合作协议,共同打造全球首个“双技术路线+智
日前,上海电建二公司翁源县循环经济环保园项目汽轮机冲转一次成功,达到额定转速并成功定速,10时17分汽轮发电机组顺利并网发电,标志着项目又一重要里程碑节点的实现。翁源县循环经济环保园项目位于广东省韶关市翁源县官渡镇龙船村线洞小组,主要负责处理翁源县和新丰县两地生活垃圾,总处理规模为40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时代号角声中,国家“双碳”战略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奋进蓝图正徐徐展开。作为全球综合性能源企业的领航者,国家能源集团以“无废集团”建设试点为笔墨,在这幅壮阔画卷上挥毫泼墨,书写着能源行业绿色转型的崭新篇章。一年来,从黄土高原到东海之滨,从井下采掘到云端数据,
2025年4月3日,经济南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及山东环保集团批准,山东省环保发展集团循环资源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山东省环保发展集团资源循环有限公司”,简称“山东资环”。此次更名将“资源循环”明确写入公司名称,不仅是企业标识和品牌势能的升级,更是企业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深度融入国家循环经济产
4月10日,由中冶重工唐山公司承建的北安象屿锅炉烟气超低排放改造项目迎来关键节点——2#脱硫塔最后一段烟囱精准吊装就位,标志着项目两座脱硫塔主体结构全面封顶。该项目高效推进工程建设,为2025年整体竣工奠定坚实基础。项目建成后,将显著提升锅炉烟气处理能力,助力企业实现超低排放目标。项目概
4月9日,罗甸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罗甸县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通知指出,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积极推进风电、光伏发电基地化、规模化、一体化发展,全力将我县打造成为黔南州首个百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因地制宜开发分散式风电、分布式光伏,科学布局建设新型储能。加快电网工程项
近日,国务院发布关于《黄河流域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规划提到,充分利用沙漠、戈壁、荒漠等建设重要清洁能源走廊;实施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调蓄和战略储备,坚决遏制挖湖造景。在黄河下游地区,增强山东半岛、中原城市群与京津冀、长三角等城市群之间的区域联系和融合发展;实施滩区差
4月2日,国家能源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邹磊主持召开党组会,传达学习3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研究贯彻落实措施。集团公司党组副书记王敏,党组成员傅振邦、杨鹏、冯来法、徐新福、王益民参加会议。会议指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集团公司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国务院近日发布关于《黄河流域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指出:充分利用沙漠、戈壁、荒漠等建设重要清洁能源走廊;强化对水利、交通、能源、农业、信息、市政等基础设施以及公共服务设施、军事设施、生态环境保护、文物保护、林业草原等专项规划的指导约束,在国土空间规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4月8日,北京市怀柔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北京市怀柔区绿电交易补贴措施(征求意见稿)》公开征集意见,其中提到,鼓励各用电单位主动参与绿色电力交易,对2025年6月1日后,购买绿色电力(以下简称“绿电”)的单位,按照怀柔区域内参与绿色电力交易的电力用户,给予每千瓦时0.01元
近日,海南水发琼中水务公司传来捷报——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黎母山镇腰子片区等14个污水处理设施特许经营项目协议正式签订,并同步启动第一季度预付款申请工作,标志着该项目成功实现“开门红”,为推进琼中县水务一体化建设迈出关键一步,更将为区域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能。此次项目以特许
4月10日,贵州省生态环境厅、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印发了《全省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常态化监管机制》,并发出通知,要求各相关部门抓好贯彻落实。《全省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常态化监管机制》全文如下。一、提升监管效能。对全省生活污水处理厂实行全覆盖、全流程、全方位监管,切实提升监管效能。全覆
4月9日至11日,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孙金龙赴湖北省武汉市、随州市、襄阳市调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钢铁行业是大气污染物和二氧化碳排放的重点行业。4月9日下午,孙金龙来到武汉钢铁有限公司,调研企业转型升级情况。他走进管控中心,查看智慧生态环保管控平台,现场了解环保设施运行状态,听取企业推进绿
4月1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近日组织开展2025年国家鼓励发展的重大环保技术装备推荐工作。将聚焦工业领域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国家生态环境保护主要指标要求,强化创新驱动,突破环保装备关键核心技术工艺以及配套零部件、材料、药剂等领域的技术瓶颈,加强先进适用环保装备在冶金、
4月14日,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召开2025年一季度经济活动分析会。会议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聚焦公司全年目标任务,总结一季度工作,分析研判形势,部署下阶段重点任务。集团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温枢刚,总经理、党组副书记张文峰出席会议并
近日,山东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委员会发布关于印发《美丽山东建设规划纲要(2025—2035年)》的通知。通知指出,大力发展新能源。以渤中、半岛南、半岛北三大片区为重点,加快打造山东半岛海上风电基地。稳妥有序推进陆上风电开发建设,推动陆上风电改造升级。积极参与国家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开发,打造鲁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近期,辽宁省发改委、农业厅、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联合发布《关于开展“千乡万村驭风行动”助力辽宁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要统筹风能资源、接入能力、乡村基础条件,按照“能建则建、试点先行、条件成熟一个就实施一个,不一窝蜂、不一哄而上”的基本原则
4月3日至7日,光大环境受邀参加中亚气候论坛,期间,与乌兹别克斯坦投资和工业贸易部、生态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部、能源部磋商,成功落地费尔干纳州、纳曼干州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乌兹别克斯坦费尔干纳州、纳曼干州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是光大环境在中亚投资的首两个项目,设计规模均为1500吨/日,总投资约
4月11日,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吕军主持召开党组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文章、重要论述精神,研究贯彻落实措施。集团公司领导张传江、余波、曲波、王海腾参加会议。会议传达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
4月10日,备受瞩目的第二十三届中国国际环保展览会(CIEPEC2025)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朝阳馆)隆重举行。本届大会以“践行‘两山’理念服务‘双碳’战略创新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为主题,一大批环保产业的新产品、新技术、新装备在展会亮相。湖南航天副总经理、航天凯天环保党委书记、董事长郑
4月9日,罗甸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罗甸县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通知指出,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积极推进风电、光伏发电基地化、规模化、一体化发展,全力将我县打造成为黔南州首个百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因地制宜开发分散式风电、分布式光伏,科学布局建设新型储能。加快电网工程项
4月7日,广州市生态环境局印发《2025年广州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要点》。详情如下:2025年广州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要点2025年广州市生态环境工作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