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近日,中共江西省委办公厅、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江西省打造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高地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要求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现将计划予以公开发布。
江西省打造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高地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
打造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高地,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全面深化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加快实施发展方式绿色转型、重点领域碳达峰、生态环境质量提升、重要生态系统保护、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深化、生态文化培育等七大行动,努力在生态环境质量提升、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上走在全国前列,更高标准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
到2026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稳中向好,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初步形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制度全面建立,形成不同类型区域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样板,探索一批在全国范围内可学习借鉴、可复制推广的首创性标志性制度成果,打造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高地取得显著成效。
一、实施发展方式绿色转型行动
到2026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9%以上,新能源产业链营业收入力争达到7000亿元,废钢铁、废铜等9种再生资源循环利用量力争达到4600万吨。
(一)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深入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1269”行动计划,促进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和未来产业超前布局建设,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完善绿色制造体系,推动开展铜、稀土等特色优势产业产品碳足迹核算。培育绿色服务机构,做大做强省级生态环保领域投资运营平台,大力推广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环境托管服务和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
(二)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循环高效利用。全面加强资源节约,统筹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矿、节粮、节材。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促进先进产能比重持续提升。深化重点领域节能增效、节水控水,强化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加大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力度,加强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保护,建设绿色矿山。推动有竹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的地方发展“以竹代塑”产业,建设“以竹代塑”应用推广基地。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鼓励电机等具备条件的设备实施再制造。
(三)加强绿色低碳科技攻关和推广应用。实施有色金属、新能源等产业链协同创新工程,加快绿色低碳领域创新平台建设,组织实施一批关键共性技术攻关,促进重大技术创新成果产业化。探索建立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工程项目清单,完善江西省网上常设技术市场平台,推动绿色低碳先进技术成果转化应用。到2026年,绿色低碳技术合同交易额占比达到15%。
二、实施重点领域碳达峰行动
到2026年,新能源装机容量力争达到3400万千瓦以上,铁路、水路货运量增速力争保持全国领先,城镇新建星级绿色建筑占比达到30%以上。
(四)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深入推进现役煤电机组“三改联动”,完善天然气省级管网输送体系。优化屋顶等分布式光伏项目管理流程,有序试点“千乡万村驭风行动”,完成国家下达的可再生能源消纳责任权重指标。加快推进洪屏二期、奉新、铅山、寻乌、赣县、遂川等抽水蓄能项目,实施新型储能发展规划(2024-2030年),2026年储能装机容量达到270万千瓦。推进内蒙古腾格里沙漠基地送电江西工程、闽赣灵活互济联网工程前期和建设工作,争取更多省外绿电输入。加快建设电力市场,有序推动统调新能源和新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交易。
(五)扎实推进工业领域碳达峰。全面落实工业领域和钢铁、建材、石化化工、有色金属等重点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推进全产业链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有序发展电炉钢、短流程炼钢,2026年短流程炼钢产能提高至460万吨。支持有色金属、石化化工、建材、电子信息、新能源等行业耦合发展。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
(六)着力建设低碳交通运输体系。推进赣粤、浙赣运河前期工作,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加快赣江高等级航道提升及袁河、昌江等支线航道建设,2026年全省三级以上航道里程达到1100公里。推广新能源车船,实施新一轮充电基础设施规划(2024-2030年),加快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替代,推进纯电动中重型货车、新能源船舶示范应用,到2026年,中重型新能源营运货车达到800辆以上。推广高效运输组织模式。加快建设城市智慧交通管理系统,全面提升城市主干道交通组织水平。
(七)推进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严格落实城乡规划空间布局,推动形成绿色规划建设方式,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实施10个以上绿色建造智能建造示范项目。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鼓励政府投资的公益性建筑、大型公共建筑开展超低能耗建筑示范,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建设“光储直柔”建筑。
三、实施生态环境质量提升行动
到2026年,全省PM2.5平均浓度在29微克/立方米的基础上巩固改善,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在94%的基础上巩固提升,长江干流江西段和赣江干流保持Ⅱ类水质,跨省出境断面水质力争达到Ⅱ类水质。
(八)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持续推进“八大标志性战役、30个专项行动”,打好蓝天、碧水、净土提升攻坚战,扎实推进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实施区域联防联控和跨区域联动,强化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持续落实长江共抓大保护,大力实施鄱阳湖总磷污染控制与削减专项行动,鄱阳湖总磷浓度持续下降。深入推进畜禽粪污、水产养殖污染防治。推动含锂瓷土矿尾矿无害化、资源化综合利用,2025年底建成运行7个尾矿消纳场。实施生态环境科技创新重大行动。
(九)强化城乡环境治理。一体化推进设区市城市体检和城市更新工作,深入实施城乡环境基础设施提升行动,加快完善乡镇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构建集污水、垃圾、固体废弃物、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处理处置设施和监测监管能力于一体的环境基础设施体系。持续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因地制宜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2024年底实现纳入国家监管清单的农村黑臭水体动态清零。推进生活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
(十)守牢生态环境安全底线。加强基础设施与重大工程气候风险管理,全面推进水网先导区建设。加强核与辐射安全管理,强化1,2-二氯乙烷和甲醛、二氯甲烷等新污染物管控。实施生态环境监管能力提升行动,强化“事前、事中、事后”全周期生态环境风险防范。加大化工园区、矿山开采、涉危涉重企业、受污染地块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风险管控力度,及时妥善科学处置各类突发环境事件。到2026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3%以上。
四、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行动
到2026年,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3.1%以上,湿地保护率、水土保持率分别达到62%、86.7%,自然保护地面积达到2760.7万亩。
(十一)加强生态修复治理。强化国土空间用途管控,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大力实施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推进长江最美岸线生态修复工程建设,持续开展赣江源、东江源等江河源头区保护,巩固提升“一江双心、五河三屏”的生态安全格局。加大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力度,系统推进重点区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实施耕地质量提升工程,稳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到2026年,高标准农田面积达到3079万亩以上。
(十二)健全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立健全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和自然公园分类管理机制,深入推进国家公园建设,加快创建庐山国家植物园。构建就地保护与迁地保护相结合的生物多样性综合保护体系,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巩固提升长江和鄱阳湖流域重点水域禁捕退捕成果。适时更新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名录,建设长江中游地区种质资源库。到2026年,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率达到95%以上。
(十三)优化提升森林生态系统功能。分级分类实施林地用途管制,实行建设项目永久占用林地占补平衡管理,严厉打击违规占用林地、采伐林木等各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行为。加强天然林和生态公益林保护,深入推进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重点省建设,加快森林城市建设和乡村绿化美化,扩大森林资源总量,提升森林碳汇增量。2024-2026年,新增人工造林面积150万亩、封山育林130万亩,新增退化林修复(低产低效林改造)460万亩。
五、实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行动
到2026年,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生态资产价值评估及其结果应用制度更加完善,全省生态资源环境要素成交额累计超过100亿元,林业总产值稳定在7000亿元以上。
(十四)持续完善生态价值制度化评价。稳步推进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持续完善自然生态资源监测评价体系。全面开展生态产品总值(GEP)定期核算,拓展GEP核算结果应用场景。健全生态资产价值评估机制,培育第三方评估机构和专业评估人才,推动生态资产价值评估结果多元化应用。到2026年,生态产品调查监测体系常态运行,生态产品底数基本清晰。
(十五)不断提升生态资源市场化运营。加强各级各类交易平台建设运营,稳步推进生态资源环境要素交易增量扩面。探索建立省市县三级生态资源储蓄运营机制,全面开展自然资源、湿地资源、林业要素等储备运营。深入推进林业碳汇试点建设,支持九江市深化排污权储备交易试点。鼓励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开展生态资产专业化运营。
(十六)加快推进生态产业规模化发展。深化省部共建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试点省建设,加快建设区域性优质农副产品生产和供应基地。深入推进现代林业产业示范省建设,做大做强油茶、毛竹和林下经济特色产业,到2026年,山茶油线上销售额比2022年翻两番,竹产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林下经济利用林地总规模达到4000万亩以上。推进旅游、文化、体育、科研、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实施“生态鄱阳湖·绿色农产品”品牌战略,积极推广应用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价服务,开展绿色产品认证与标识宣传活动。
六、实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深化行动
到2026年,生态文明制度系统集成明显增强,生态文明建设法治保障进一步健全,制定发布“江西绿色生态”认证标准60项以上。
(十七)完善法规标准。推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地方性法规制定修订工作。深入推进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江西绿色生态)建设,鼓励开展生态产品相关团体标准制定。到2026年,新增出台促进减污降碳、节能增效、生态保护修复和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地方标准40项左右。
(十八)健全生态制度。完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机制,全面实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和责任追究制度。深化生态保护执法和司法改革,健全生态环境领域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检察公益诉讼机制。深化生态环境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做好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制度衔接。加强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健全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深入推进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改革,建设全国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行区。完善流域生态补偿资金分配方式方法,健全生态保护补偿制度。
(十九)强化政策支持。完善生态文明建设财政支持政策,落实环境保护、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等领域税收优惠政策,加强重大工程项目资金、用能、用地等要素保障。深化绿色金融改革创新,支持申报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金融支持机制,研究支持碳密集型行业向低碳过渡的转型金融政策。加快数字赋能,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深入推进碳达峰试点、减污降碳试点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积极探索绿色低碳发展有效模式。
七、实施生态文化培育行动
到2026年,基本形成结构多元、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生态文化,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广泛推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取得更大成效。
(二十)打造生态文化品牌。实施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行动,构建多层次、多维度、多领域的赣鄱特色生态文化。持续实施生态道德培育行动。提升生态文化普及宣教能力,力争将江西生态文明展示馆打造成品牌生态展示场馆。推进赣鄱绿色文化品牌建设行动,举办鄱阳湖观鸟等特色活动,持续推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江西段)建设。推动以多种艺术形式打造以自然山水、生态名人、生态故事为主题的文化精品。开发生态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建设工矿文明、农业文明、森林文化等生态文化景区。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创建,一体开展美丽蓝天、美丽河湖、美丽山川、美丽城市、美丽乡村等“美丽系列”建设。
(二十一)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深入实施绿色低碳全民行动,鼓励各行业各领域制定绿色行为规范,推广碳普惠机制。扩大绿色低碳产品供给,大力促进绿色消费,逐步将节能节水、环保产品政府采购规模提升至同类产品采购规模的90%以上,推动国有企业加大绿色低碳项目投资和产品采购。深入开展生态文明、环境保护等主题宣传活动,营造绿色生活新风尚。
省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要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加强政策一致性评估,统筹推进行动计划有序实施。各地各部门按照本行动计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细化落实举措,强化协同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加强宣传引导,及时总结推广生态文明建设制度经验、有效模式和典型做法。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南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10月30日印发《南宁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规划(2023—2030年)》,力争用8年的时间,南宁市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完善,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优化合理,经济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城乡人居环境和谐共融,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在全市得到
四川省巴中市生态环境局10月31日发布关于公开征求《美丽巴中建设规划(2023—2035年)(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目标生态空间格局逐步形成,生态保护和修复稳步推进,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到2027年,巴城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7%,重污染天气基本消除,国省考断面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
崇明区人民政府10月10日印发《上海市崇明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规划(2024—2035年)》,立足多重战略的叠加优势和东海瀛洲、长江门户的区位优势,按照“补短板、强弱项、扬优势、固根基”的总体思路,聚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新名片”“长三角绿色发展新标杆”“上海生态宜居新典范”的战略定位,力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中国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等部门制定了《关于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支持首都绿色低碳发展的意见》,已经北京市政府常务会议、北京市委金融委员会全体会议审议通过,现予以印发。关于做好绿色金
10月29日,上海崇明印发《上海市崇明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规划(2024—2035年)》(沪崇府发〔2024〕41号),同时发布《上海市崇明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规划(2024—2035年)》重点工程项目清单(请看文末),共42个项目,投资估算共计60.52亿元。其中指出,推动内河混合动力船舶、纯电动船舶
为保护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众健康,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高水平建设绿色龙江,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黑龙江省生态环境厅10月12日发布关于公开征求《黑龙江省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征求意见稿)》修改意见的公告,详情如下:关于公开征求《黑龙江省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征求意见稿)》修改
2023年11月22日至12月22日,中央第二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对河南省开展了第三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并于2024年2月27日向河南省委、省政府反馈了《河南省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报告》。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经深入研究、征求意见、会议审议,制定上报了《河南省贯彻
2023年11月21日至12月21日,中央第三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对海南省开展了第三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并于2024年2月26日向海南省反馈督察报告。海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根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规定》《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办法》等有关要求,制定了《海南省贯彻落实第三轮中央生态环境
为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管理,保障生态安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河南省自然资源厅9月30日发布《河南省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办法(试行)》,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河南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公开征求《河南省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办法(试行)》意见建议的公告按照自然资源部工作部署,我厅组织编制了《河南省生态保护
《云南省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经由2024年9月26日云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现予以发布,该条例适用于云南省行政区域内的生态环境保护及其监督管理活动。云南省生态环境保护条例(2024年9月26日云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
近年来,全国公安机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公安部党委部署要求,持续组织开展了“昆仑”等一系列专项行动,依法严厉打击各类破坏生态环境犯罪活动,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坚实法治保障。今年上半年,公安部挂牌督办60起破坏生态环境犯罪重大案件
阿塞拜疆当地时间11月15日下午,“节能降碳中国行动”主题边会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九次缔约方大会(COP29)中国角成功举办。本场边会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节能中心主办、国际合作中心协办,100余名来自中外相关机构、社会组织和企业界代表参会。博奇环保作为国内在环保领域成绩显著的企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广州从化“零碳”国际赛车场利用“光储充一体化”,整合欧版充电桩、车棚光伏、BIPV幕墙和储能系统,通过自给自足的绿色电力,助力赛事场馆达到100%绿电,该项目将成为国内首个“零碳”国际体育赛事赛场,为全国探索碳达峰路径提供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关于开展2024年度节能降碳标准制修订工作的通知,2024年节能降碳标准制修订工作重点方向为:(一)完善基础通用标准建设,进一步加强绿色低碳评价。开展《民用建筑节能审查项目碳排放评价指标》《绿色电力消费评价规范》《绿色电力消费核算和溯源技术导
近日,扬州市政府印发《扬州市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方案提出,积极发展非化石能源。到2025年底全市生物质发电装机规模达到16.2万千瓦。完善可再生能源消纳保障机制,推进可再生能源在大数据、制氢等产业和清洁供暖、公共交通领域应用,实施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发展。健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机制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近日,山西运城市绛县人民政府印发绛县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提出,按照集约化、规模化原则,重点建设晋南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基地。加快绛县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开工建设,积极推进绛县抽水蓄能电站开工前征地移民手续办理、对外公路、施工供电工程等准备。积极推进新型储能试点示
在全球气候变化日益严峻的背景下,绿色低碳转型已形成全球共识和一致行动。为了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在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基础上,我国政府明确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的宏伟战略目标。作为社会发展的核心要素性部门和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来源,能源部门的高质量发展成为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1月5日,河南省获嘉县人民政府印发《获嘉县“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和碳达峰碳中和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通知。《规划》指出,加快壮大新型储能产业体系:1.积极布局发展新型储能产业。依托新乡市电池研究院等技术研发优势,着力推动我县新型储能多元化技术和装备研发,培育
11月6日,陕西省工信厅发布《关于开展第二批工业领域碳达峰试点示范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试点示范项目共包含七类,分别为工业领域绿色低碳技术试点示范项目、重点行业低碳技术改造试点示范项目、产业低碳协同试点示范项目、工业资源综合利用试点示范项目、工业绿色微电网试点示范项目、“零碳或近零
近日,吉林省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吉林省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编号为JL/TC55,主要负责开展省内碳达峰碳中和领域标准体系研究,承担省内碳达峰碳中和领域标准化技术支撑工作。与全国碳排放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48)工作领域相对应。第一届吉林省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技术
11日,吉林省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委员大会在长春举行。会议选举产生了标委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秘书长、副秘书长,表决通过了吉林省“双碳”标委会章程、工作细则及年度工作计划。会议指出,吉林省“双碳”标委会的成立,既是吉林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加快生态强省建设的
11月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这部法律共九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能源规划、能源开发利用、能源市场体系、能源储备和应急、能源科技创新、监督管理、法律责任、附则等,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能源法规定,为了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根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规定》《上海市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规定》有关要求,经市委、市政府批准,上海市第二轮第三批市级生态环境保护例行督察工作正式启动。本次督察是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党中央、国务院及市委、市政府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的重要决策部署,是督促各级党委、
11月16日至18日,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昌吉回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昌吉州)、和田地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以下简称巴州)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第六师调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黄润秋强调,要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疆发展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新时代党的治
南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10月30日印发《南宁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规划(2023—2030年)》,力争用8年的时间,南宁市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完善,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优化合理,经济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城乡人居环境和谐共融,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在全市得到
山东省人民政府网站11月15日发布《中共山东省委办公厅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实施意见》,提出坚持分级分类全域覆盖,构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强化生态环境源头预防,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施精准科学依法治污,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提升生态环
11月7日,生态环境部印发《土壤污染源头防控行动计划》。《计划》提出,到2027年,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取得明显成效,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隐患排查整改合格率达到90%以上,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4%以上,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到2030年,各项指标进一步提升。全文如下:关于印发《土壤污染
10月27日,苏州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全面推进美丽苏州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其中提出,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推动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积极发展新质生产力等16项主要工作举措,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深入推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美丽苏
贵州省生态环境厅发布关于公开征求《贵州省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的函,目标到2025年,全省建成全域覆盖、精准科学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保持优良。到2035年,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全面建立,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取得重大进展,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贵州篇
11月1日,中共河北省委办公厅、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实施意见》。全文如下:中共河北省委办公厅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实施意见(二〇二四年十月二十九日)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要
贵州省生态环境厅就《贵州省地方生态环境标准建设规划(2025-2029)》公开征求意见,截至2024年9月,贵州省已发布实施14项现行有效的地方生态环境标准,其中1项为地方生态环境质量标准,4项为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9项为其他地方生态环境标准。贵州省将进一步完善地方生态环境标准体系建设基本构建支撑
松原市生态环境局发文,对《松原市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实施方案》公开征求意见,该方案用于强化松原市生态环境分区精细化管控,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详情如下:关于对《松原市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实施方案》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为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
宜宾市人民政府10月12日发布《宜宾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通知》,本轮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一是生态环境管控单元分为优先保护单元、重点管控单元和一般管控单元三类,更新后,全市生态环境管控单元总数由62个调整为60个,减少了1个城镇重点管控单元和1个要素重点管控单元。调整后优先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