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日前,河北邯郸印发《邯郸市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方案》提出,到2025年,全市减污降碳协同推进工作格局基本形成,减污降碳协同度有效提升。全市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下降完成省定目标,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比重到5%左右;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每年森林覆盖率净增0.3%以上。此外,方案还提及,开展重点行业企业绩效分级“升A晋B”行动,大力实施激励性绩效分级制度,钢铁、焦化、水泥、建筑陶瓷、火电、垃圾发电等6个重点行业企业全面提升污染治理水平和环境管理水平,企业综合绩效评定等级达到同行业领先水平,绩效等级全面创A。
全文如下:
关于印发《邯郸市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冀南新区、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直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省生态环境厅等六部门《关于印发〈河北省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的通知》(冀环综合〔2023〕17号),市生态环境局、市发展改革委等六部门联合制定了《邯郸市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经市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研究审议,现印发给你们,请抓好贯彻落实。
邯郸市生态环境局 邯郸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邯郸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邯郸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邯郸市交通运输局邯郸市农业农村局
2024年6月4日
附件
邯郸市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省、市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决策部署,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实现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推进、一体考核,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市委十届七次全会精神,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为推动源头治理、促进绿色转型的总抓手,锚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结构调整、布局优化为关键,以优化治理路径为重点,以政策协同、机制创新为手段,强化科技支撑,全面提高环境治理综合效能,实现环境效益、气候效益、经济效益多赢。
(二)工作原则
强化统筹协调。坚持系统观念,统筹碳达峰碳中和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工作,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与碳达峰碳中和、生态环境保护统一谋划、统一布置、统一实施、统一检查,协同控制二氧化碳与污染物排放,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强化源头防控。紧盯环境污染物和碳排放主要源头,突出主要领域、重点行业和关键环节,强化资源能源节约和高效利用,加快形成有利于减污降碳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优化技术路径。加强减污降碳集成技术研发应用,提升绿色低碳创新策源能力。统筹大气、水、土壤、固废、温室气体等领域减排要求,优化治理目标、治理工艺和技术路线,探索减污降碳协同技术手段,加强技术研发应用,强化多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协同控制,增强污染防治与碳排放治理的协调性,有力支撑减污降碳工作落地见效。
(三)主要目标
到2025年,全市减污降碳协同推进工作格局基本形成,减污降碳协同度有效提升。全市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下降完成省定目标,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比重到5%左右;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每年森林覆盖率净增0.3%以上。
到2030年,全市煤品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降至81%以下,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8%左右,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在2025年基础上持续大幅下降。空气环境质量显著改善,水、土壤、固体废物等污染防治领域协同治理水平显著提高。减污降碳协同管理体系更加完善,能力显著提升,有力推动碳达峰目标实现。
二、加强生态环境源头防控
(一)推动大气污染防治协同控制。巩固提升全市空气质量“退后十”成果,统筹加强减污降碳协同控制,开展重点行业资源利用效率、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对标行动,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探索开展钢铁行业ESG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加强区域敏感源筛选研究,分类、分序、分级制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源管控方案,优化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协同减排措施。一体推进重点行业大气污染深度治理与节能降碳行动,巩固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成效。全面实施低挥发性有机物含量原辅材料替代,对溶剂型涂料、油墨、胶粘剂、涂层剂、清洗剂使用企业制定低挥发性有机物含量原辅材料替代计划。实行夏季涉挥发性有机物重点行业企业分级错时生产和涉挥发性有机物市政工程错时作业,积极引导居民夜间加油。推进大气污染治理设备节能降耗,加快使用含氢氯氟烃生产线改造,逐步淘汰氢氯氟烃使用。推进移动源大气污染物排放和碳排放协同治理。(市生态环境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城管执法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商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以下均含各县<市、区>政府,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冀南新区管委会,不再列出)
(二)强化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统筹考虑碳排放控制要求,健全主体功能区制度,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加强对县(市、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指导,将碳达峰碳中和要求与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相衔接,纳入“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分区管控体系。加强“三线一单”在政策制定、环境准入、园区管理、执法监管等方面的应用,筑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底线。建立“三线一单”动态更新与定期调整相结合的更新调整机制,确保生态功能不降低、环境质量不下降、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不突破。构建差异化空间布局,优化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生态功能区三大空间格局,逐步形成中部都市圈功能集聚区、东部特色经济发展区、西部太行山生态保护区三大空间布局。加大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力度,加快推动重点区域、重点流域落后和过剩产能退出。落实以区域环境质量改善和碳达峰目标为导向的产业准入及退出清单制度。(市生态环境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水利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加强生态环境准入管理。新建、改建、扩建“两高”项目要严格落实产能置换规定,严格核准备案、节能审查、环境影响评价等审批,严禁违规新增钢铁、焦化、水泥熟料、平板玻璃产能。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加快发展新材料产业,推动新能源产业规模化发展,构建新的增长引擎。健全以环评制度为主体的源头预防体系,严格规划环评审查和项目环评准入,落实规划环评和项目环评联动机制。(市生态环境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水利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加快形成绿色生活方式。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和碳排放。强力推动绿色低碳引领与节约型机关创建、能效领跑者等示范创建活动融合。深入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出行等创建。深入开展全社会反对浪费行动,大力倡导“光盘行动”。推动生态文明教育教学和课程体系建设。发挥公共机构特别是机关节能减排引领示范作用,科学推进各类公共机构加强食品节约减损管理,严格执行节能环保产品优先采购和强制采购制度,推动公共机构采购更多节能、低碳、循环再生等绿色产品。引导公众优先选择公共交通、自行车、步行等绿色低碳出行方式。开展绿色生活绿色消费统计,建立完善绿色消费激励回馈机制。(市生态环境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市城管执法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教育局、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机关事务局、市统计局、市邮政管理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推动大气污染防治与碳减排协同增效
(一)推动能源领域协同增效。统筹能源安全和绿色低碳发展,实施终端用能清洁化替代,建设产业集群集中供气供热或清洁低碳能源中心,推动锅炉和工业炉窑清洁能源替代。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严格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因地制宜发展生物质能、地热能。积极推动可再生能源制氢,拓展氢能应用领域,完善产供储销配套设施。推动实施一批规模化储能、智能电网、分布式可再生能源、氢能及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净零排放和碳中和示范工程。坚持“增气减煤”同步,加强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扩大管道气覆盖范围。加大规划建设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力度,提高现有输电通道可再生能源电量占比。严格落实煤炭减(等)量替代政策,严控新改扩建耗煤项目,煤炭消费量持续降低。推动自备燃煤机组实施清洁能源替代,鼓励自备电厂转为公用电厂。巩固农村地区清洁取暖改造成果,基本完成种植养殖业及农副产品加工业燃煤设施清洁能源替代。积极推进清洁能源,有效补充热源供应,提高城市发展供热承载力。因地制宜开发集中式光伏发电,到2025年,技术可开发容量达到290万千瓦。(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城管执法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水利局、市市场监管局、市财政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推动工业领域协同增效。实施绿色制造工程,推进园区低碳化、循环化改造,加快工业领域源头减排、过程控制、末端治理、综合利用全流程绿色发展,创建一批绿色工厂、绿色园区,支持有条件的行业、县(市、区)开展碳中和创建工作。严格执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加强节能审查事中事后监管。引导重点行业深入实施清洁生产改造,依法开展自愿性清洁生产评价认证。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化、集群化发展。开展重点行业企业绩效分级“升A晋B”行动,大力实施激励性绩效分级制度,钢铁、焦化、水泥、建筑陶瓷、火电、垃圾发电等6个重点行业企业全面提升污染治理水平和环境管理水平,企业综合绩效评定等级达到同行业领先水平,绩效等级全面创A。水泥行业加快原燃料替代,石化行业加快推动减油增化,推广高效低碳技术,加快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发展。推动冶炼副产能源资源与建材、石化、化工行业深度耦合发展。鼓励重点行业企业探索采用多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协同控制技术工艺,开展协同创新。加快碳捕集、利用与封存试点示范工程建设,加大工业领域推广应用力度。(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生态环境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推动交通运输协同增效。加快大型工矿企业和物流园区铁路专用线建设,打通铁路进厂、进园“最后一公里”,全市新建或迁建大宗货物运输量150万吨以上的企业,原则上同步规划建设铁路专用线。到2025年,邯郸国际陆港、武安市裕华钢铁有限公司、河北龙凤山铸业有限公司和河北永洋特钢集团有限公司等铁路专用线建设完成。建设高效集约绿色物流体系,推动“公铁联运+短途新能源汽车”的多式联运项目建设,支持物流企业开展“互联网+货运”运营模式,推进网络货运与多式联运高效融合。发展城市绿色配送体系,推广节能低碳交通工具和配套设施建设。全面推进和深入实施“公交优先”战略,引导公众优先选择绿色低碳出行方式。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开展移动源“零排放”试点创建,逐步推动公共领域用车电动化,有序推动老旧车辆替换为新能源车辆、非道路移动机械使用新能源清洁能源动力,打造无处不在、无所不及的新能源应用场景。到2025年,城市公交、城市物流配送等公共领域新增和更新车辆中新能源汽车比例不低于80%。加强充电桩、换电站、加气站、加氢站等配套设施规划及建设,保障新能源或清洁能源车辆用电用气需求。(市交通运输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城管执法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推动城乡建设协同增效。优化城镇布局,合理控制城镇建筑总规模,实施城镇绿色节能改造工程。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建筑,实施全过程绿色低碳建造,大力推广绿色建材,推行装配式建筑。到2025年,城镇竣工绿色建筑占当年竣工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100%,星级绿色建筑占比达到50%,累计建设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面积约76万平方米以上。加快绿色城镇、绿色社区建设,推进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大力发展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推进建筑废弃物再生利用,构建建筑垃圾全过程管理和资源化利用体系。推动节能绿色改造与清洁取暖同步实施,支持利用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满足建筑供热、制冷及生活热水等用能需求。合理控制城市照明能耗。开展乡村生态振兴示范村创建,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中统筹考虑减污降碳要求,整体提升乡村绿色建设水平。(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城管执法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发展改革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推动水环境治理与碳减排协同增效
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实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实施流域生态资源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管理。持续削减化学需氧量和氨氮等主要水污染排放总量,设置总磷、总氮等控制因子,加强总磷、总氮排放控制。到2025年,全市万元生产总值用水量比2020年下降15.4%。严格实施含有毒有害水污染物的工业废水分类收集和处理,严禁稀释排放。实施差别化环境准入政策,推进涉水工业企业全面入园进区。新设立和升级的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工业园区同步规划和建设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加快完善工业园区配套管网、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和自动监控系统,推进“清污分流、雨污分流”,实现废水全收集、全处理、全达标。实施城镇污水处理厂提质增效,加强污水处理除磷、脱氮,推广人工湿地水质净化等生物脱氮除磷工艺,鼓励厂区建设太阳能发电设施,推行污泥沼气热电联产及水源热泵等热能利用技术,鼓励生活垃圾焚烧设施等协同处置污泥,提高污泥处置和综合利用水平。开展城镇污水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碳排放测算,优化污水处理设施能耗和碳排放管理。实施农村生活污水差异化治理,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市生态环境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林业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城管执法局、市水利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推动土壤污染治理与碳减排协同增效
严格建设用地准入管理,从严管控农药、化工等行业中的重度污染地块规划用途,确需开发利用的,鼓励用于拓展生态空间。强化建设用地土壤环境管理与土地储备、供应、用途变更等环节衔接,鼓励适当提前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以用途变更为住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的地块为重点,依法开展土地污染状况调查和风险管控,未完成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的地块,不得进入供地程序。推动严格管控类受污染耕地植树造林增汇,采取农艺调控、替代种植等措施,推进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加强严格管控类耕地监管,因地制宜采取种植结构调整等措施。以节能降耗为导向,鼓励绿色低碳修复,优化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技术路线。(市生态环境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林业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推动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与碳减排协同增效
积极开展“无废城市”建设。以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建设为抓手,全面推动固废利用由“低效、低值、分散”向“高效、高值、规模”转变,实现大宗工业固废贮存处置总量趋零增长。加强综合利用集聚区建设,打造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的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基地,提高钢渣、矿渣、煤矸石、脱硫石膏、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等固废的综合利用率。加快发展再制造产业,推广应用再制造共性关键技术,培育专业化再制造旧件回收企业,支持建设再制造产品交易平台。加快构建新型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强化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监管。推进建筑垃圾源头减量,提升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水平。合理设置生活垃圾分类设施,推进生活垃圾焚烧处理等设施建设和改造提升,优化处理工艺,加强可回收物和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加快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全域覆盖,实现全市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加强生活垃圾填埋场垃圾渗滤液、恶臭和温室气体协同控制,推动垃圾填埋场填埋气收集和利用设施建设。有序开展已满填埋设施就地封场治理,推动填埋处理设施向新型功能区转变。禁止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添汞产品的非法生产,从源头减少含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固体废物产生。(市生态环境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城管执法局、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七、推动农业农村污染治理与碳减排协同增效
推行农业绿色生产方式,协同推进种植业、养殖业节能减排与污染治理。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在粮食主产区推进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替代化肥,降低化肥农药使用量,推进农业绿色转型。到2025年,主要粮食作物农药利用率达到43%以上。加快老旧农机报废更新。深入实施农膜回收行动,积极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与利用,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与资源化利用示范县建设。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有效控制农田、畜禽养殖等农业活动温室气体排放。推进种植业、养殖业大气氨减排。健全畜禽养殖场(户)粪污收集贮存配套设施,推进畜禽规模养殖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到2025年,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5%。在农业领域大力推广生物质能、太阳能等绿色用能模式。(市农业农村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发改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八、推动生态建设与碳减排协同增效
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科学推进国土绿化,加强太行山绿化和邯西生态示范区建设,巩固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成果。持续增加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全面加强天然林保护修复,保持总量不减,质量持续提高,不断提升生态系统碳汇与净化功能。强化生态保护监管,推进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科学划定自然保护地保护范围及功能分区,严格管控自然保护地范围内非生态活动,稳妥推进核心保护区内居民、耕地、矿权有序退出。开展河湖生态修复,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实施坡耕地水土流失、小流域综合治理等项目建设,推进耕地休养生息,健全耕地休耕轮作制度。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加强城市生态建设,完善城市绿色生态网络,优化城市绿化树种,优先选择乡土树种,增加防风固土、吸滞粉尘、吸收有害气体能力强的树种使用比例。开展生态改善、环境扩容、碳汇提升等实施效果综合评估,不断提升生态系统碳汇与净化功能。(市林业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水利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城管执法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九、开展模式创新
立足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强与京津减污降碳协同联动,助力实现区域绿色低碳发展目标。鼓励各类产业园区积极探索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大力推广使用新能源,建设集中供气供热或清洁低碳能源中心,支持发展光伏建筑一体化、多元储能、高效热泵、余热余压利用、智慧能源管控系统等,促进园区能源系统优化和梯级利用。推广建设涉VOCs“绿岛”项目,提升园区污染治理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鼓励企业采取工艺改进、能源替代、节能提效、综合治理等措施实施绿色改造工程,推动污染物和碳排放均达到行业先进水平。优选一批具备条件的企业开展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行动,打造“双近零”排放标杆企业。(市生态环境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商务局、市城管执法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水利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强化支撑保障
充分发挥武安市工业园区、复兴经济开发区作为全国第一批产业园区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引领作用,积极探索试点创建经验,推动多领域、多层次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加强协同技术研发应用,建设一批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研发平台。开展烟气超低排放与碳减排协同技术创新等研究。实施生态环境科技帮扶行动,提升减污降碳科技成果转化力度和效率。加快重点领域绿色低碳共性技术示范、制造、系统集成和产业化。探索碳排放等计量技术研究,建立健全计量测试服务体系。落实减污降碳法规标准。加强减污降碳协同管理,积极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科学分配碳排放配额。推动污染物和碳排放量大的企业开展环境信息依法披露。落实减污降碳经济政策,加大对绿色低碳投资项目和协同技术应用的财政政策支持,做好减污降碳相关必要经费保障。大力发展绿色金融,用好气候投融资和EOD开发模式,引导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加大对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碳减排以及三个领域协同的支持力度。加强清洁生产审核和评价认证结果应用。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完善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推进降碳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改革。提升减污降碳基础能力,拓展完善天地一体监测网络。实行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清单管理。审慎稳妥推进统计核算工作,不断完善核算制度方法。根据生态环境部发布的第一批CCER方法学,结合邯郸实际情况,鼓励企事业单位及个人开发林业碳汇项目。(市科技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市城管执法局、市水利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市场监管局、人民银行邯郸市分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邯郸监管分局、市统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一、有序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减污降碳协同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抓好贯彻落实。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合力,统筹推进相关工作。各县(市、区)要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明确时间目标,细化工作任务,确保各项重点举措落地见效。(市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各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加强宣传教育。将绿色低碳发展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持续开展“六五环境日”“全国低碳日”等生态文明教育实践活动。组织开展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业务培训。加强宣传引导,选树减污降碳先进典型,发挥榜样示范和价值引领作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科普。鼓励和推动大型活动实施碳中和,对典型案例宣传推广。加大信息公开力度,提高环境决策公众参与水平。(市生态环境局、市发展改革委、市教育局、市科技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加强评价考核。按照试点先行、逐步推进的原则,探索开展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现状、政策、效果评估,强化评估结果应用,持续完善减污降碳工作体系。统筹减污降碳工作要求,将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目标完成情况纳入生态环境相关考核,逐步形成体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要求的生态环境考核体系。(市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各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在2023年度“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推进中,鞍山市政污泥资源化处置项目以其显著成效与创新实践,成功入选首批“无废城市”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典型推荐案例,标志着该项目在推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也为全国范围内“无废城市”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与示范引领。使命担当创新发展为落实《
深圳市生态环境局11月13日印发《深圳市减污降碳协同控制标杆项目建设实施方案》,项目建设包含大气环境治理领域减污降碳协同控制标杆项目、污水治理领域减污降碳协同控制标杆项目、固废综合治理领域减污降碳协同控制标杆项目、建筑领域减污降碳协同控制标杆项目、能源领域减污降碳协同控制标杆项目、交
北极星固废网获悉,生态环境部公示2023年“无废城市”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典型案例首批推荐名单,共评选出36个案例作为首批“无废城市”建设减污降碳推荐案例,包括工业固体废物领域6个、危险废物领域5个、农业固体废物领域5个、生活垃圾(包含厨余垃圾)领域9个、再生资源领域6个,建筑垃圾和其他固体废
9月25日(星期三)上午10时,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生态环境部副部长郭芳,生态环境部副部长、国家核安全局局长董保同出席介绍情况,并答记者问。全文实录如下:新闻发布会现场(刘健摄)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局长
天津市生态环境局8月26日发文,征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典型案例,聚焦能源、工业、交通运输、城乡建设、农业、生态建设等领域,涵盖大气、水、土壤、固废等各类污染要素,征集区域、产业园区、企业、公共机构等减污降碳实践以及专业机构减污降碳技术解决方案等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典型案例。市生态环境局关
在连云港市,污水处理厂穿上了“光伏”外衣,“光伏+污水处理厂”模式的出现,为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提供了新思路。据了解,光伏发电已经成为最具有经济性的发电能源之一,污水处理厂本身也具有相应的应用优势,光伏发电项目利用污水处理厂的屋顶、沉淀池、生化池等,在其上方加装光伏板有得天独厚的空间
甘肃省生态环境厅印发《关于加强甘肃秦岭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见》,提出以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抓手,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推动秦岭地区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关于加强甘肃秦岭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见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省
葫芦岛市生态环境局等部门印发《葫芦岛市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目标到2030年,减污降碳协同能力显著提升,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取得显著成效,助力实现碳达峰目标。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持续下降,生态环境质量大幅改善,空间布局更加合理,生态系统功能显著提升,为实现碳
近日,沈阳市印发《沈阳市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其中指出:到2025年,减污降碳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基本形成;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下降,单位GDP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5%以上,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5%。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碳排放增长趋势得到控制,为实现
淄博市生态环境局等6部门印发《淄博市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提出把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总抓手,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调推进,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全面提高环境治理综合效能,实现环境效益、气候效益、经济效益多赢。
10月31日,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其中提出全面完成重点行业提标改造。生物质锅炉采用专用锅炉,配套布袋等高效除尘设施,禁止掺烧煤炭、生活垃圾等其它物料。棋盘井蒙西地区严格执行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要求。除长期停产和在建企业外,2025年底
近日,邯郸市生态环境局印发《邯郸市绿色低碳发展典范城市建设方案(征求意见稿)》。方案提出,全面推进环保绩效创A创优。2025年全部完成焦化、水泥等重点行业创A;分步推进铸造、炭素等其他重点行业创A创优,力争到2026年全市47个行业重点涉气企业全部完成。全文如下:关于《邯郸市绿色低碳发展典范
11月19日,天津市人民政府印发天津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津政办发〔2024〕37号)。其中指出,持续加强电网建设,推动构建本市“三通道两落点”特高压受电格局。持续扩大外电入津规模,稳步提升净外受电比例。同时提到,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持续提升新能源占比,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占
为进一步完善重污染天气应急机制,做好全市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工作,提高重污染天气预警预报、应急响应能力和环境精细化管理水平,减轻重污染天气对公众生产生活的影响程度,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江西省新余市生态环境局11月1日发布关于公开征求《新余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征求意见稿)》意
11月19日,天津市政府印发《天津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实施方案》。方案要求,到2025年,全市PM2.5浓度控制在37微克/立方米以内,优良天数比率达到72.6%,全市及各区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率控制在1%以内;NOx和VOCs排放总量相比2020年分别下降12%以上。方案提出,推进重点行业和区域环保绩效“创A”行
黔南州人民政府办公室10月31日发布《黔南州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实施方案》,《方案》在严格落实国家、省要求的基础上,按照美丽中国建设以及美丽贵州建设中持续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的工作要求,明确了强化VOCs综合治理,高质量推进水泥等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等任务;按照“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中
延安市人民政府11月13日印发《延安市深化大气污染治理推进实现“十四五”空气质量目标实施方案》,进一步深化全市大气污染治理,持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其中提出大力培育环保产业。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在环境监测、环保装备、环境咨询、深度治理等领域培育若干龙头企业。详情如下:延安市深化大气污染治
近日,威海市政府印发《威海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暨第三轮“四减四增”行动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全市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达到24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0.9%,全面消除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气,NOx、VOCs重点工程减排量分别不低于0.44万吨、0.23万吨。《实施方案》
鞍山市人民政府印发《鞍山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实施方案》,进一步落实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目标到2025年,全市PM2.5平均浓度降至35微克/立方米以下,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8.8%以上,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率控制在0.8%以内,氮氧化物和VOCs排放总量比2020年分别下降18963吨(1
江苏省昆山市人民政府11月5日印发《昆山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深入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能源结构清洁低碳发展、交通结构绿色运输体系建设、面源精准化管理提升、多污染物协同减排、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监测和执法能力建设,政策标准激励提升等八大方面48项重点任务。昆山市空气质量
11月12日,江苏太仓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太仓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其中提出强化VOCs全流程、全环节综合治理。鼓励储罐使用低泄漏的呼吸阀、紧急泄压阀,定期开展密封性检测。化工园区建立分环节、分物种管控清单,实施高排放关键活性物种“指纹化”监测监控和靶向治理。参
近日,邯郸市生态环境局印发《邯郸市绿色低碳发展典范城市建设方案(征求意见稿)》。方案提出,全面推进环保绩效创A创优。2025年全部完成焦化、水泥等重点行业创A;分步推进铸造、炭素等其他重点行业创A创优,力争到2026年全市47个行业重点涉气企业全部完成。全文如下:关于《邯郸市绿色低碳发展典范
“今日电网作业区域晴转多云,温湿度、风速等均在正常范围,预计无延期或取消气象风险。”11月12日,河北武安市供电公司调控中心员工通过主配协同调度一体化指挥辅助平台完成当日电网作业、运行情况梳理及评估。5月,邯郸供电公司组织调控中心、数字化部共同启动研发主配协同调度一体化指挥辅助平台工
邯郸市人民政府办公室11月6日发布《邯郸市开展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评价推进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聚焦全市钢铁、焦化、建材、煤炭洗选、炭素、紧固件、电力等7个行业企业,其他行业国有企业、上市公司,推动企业ESG试点评价工作,2025年底前,完成7个重点行业企业ESG评价。邯郸市开展环境、社
近日,邯郸发改委发布关于对未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的钢铁企业执行差别化电价的公告。公告显示,对河北新武安钢铁集团烘熔钢铁有限公司等3家未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的钢铁企业执行差别化电价。公告如下:关于对未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的钢铁企业执行差别化电价的公告按照《河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河北省生态环境厅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近日,国网邯郸供电公司牵头建设的虚拟电厂投运。据了解,该电厂将中央空调、充电桩、分布式光伏、用户侧储能等灵活性资源进行精细化管理和调控,通过实现电源侧的多能互补与负荷侧的柔性互动,促进源网荷储的清洁发展,提升电力能源的利用率。目前该公司虚拟电厂电源端已成功聚合50
中国招标投标公共服务平台发布邯郸市丛台区共享VOCs“绿岛”集群建设项目-催化燃烧设备采购招标公告,项目资金来源为自筹资金2211.6万元,招标人为河北联企致合项目管理有限公司。主要内容为购置6套催化燃烧设备,其中一标段购置2套120000风量(预处理设备、预热设备、催化燃烧设备、防爆设备、设备控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11月6日,河北邯郸市发改委发布关于对河北新武安钢铁集团烘熔钢铁有限公司执行差别化电价的公告。公告显示,经邯郸市生态环境局确认,截至10月19日,河北新武安钢铁集团烘熔钢铁有限公司“无组织排放、清洁方式运输”完成了超低排放改造。“有组织排放”仍未完成(达到)超低排放要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0月24日,磁县采煤沉陷区风光储氢一体化基地项目一期(200MW保障性风电)储能设备采购中标候选人公示,储能系统采购规模为30MW/60MWh。运达能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位列第一中标候选人,投标报价4236万元,折合单价0.706元/Wh;中创新航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位列第二中标候选人,
10月15日,河北峰行售电有限公司10MW/20MWh用户侧储能系统设备采购招标公告发布,项目招标人为冀中能源旗下河北峰行售电有限公司,项目位于河北邯郸,储能系统采用单体容量为314Ah及以上的磷酸铁锂电芯。河北峰行售电有限公司10MW/20MWh用户侧储能系统设备采购招标公告1.招标条件本招标项目河北峰行售
原文如下:邯郸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邯郸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24—2035年)的通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冀南新区管委会,市对口有关单位,市政府有关部门:现将《邯郸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24—2035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邯郸市人民政府2024年9月28日
邯郸市生态环境局9月9日发布关于《邯郸市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实施方案》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及方案,邯郸市将率先推动钢铁产品碳足迹核算,以邯郸钢铁、新兴铸管等龙头企业引领示范,全面推进全市所有钢铁企业开展产品碳足迹核算,到2024年底前完成钢铁产品碳足迹核算,2025年开展钢铁制品碳足迹核算;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