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建筑废弃物处置”相关结果2112

      来源:招商证券2014-05-19

      2、江苏省工业废物处置市场规模全国领先根据《中国环境统计年鉴2013》,2012年江苏省产生的工业废弃物占全国工业废弃物总量的3%,产生的危险废弃物占全国总量的6%。

      来源:南方报网—南方日报 作者:刘阳2014-05-07

      其工业污泥可由多个行业(包括纺织、造纸及食品制造)的工业污水处理设施产生,而工业固体废弃物包括但不限于废弃陶瓷、陶瓷抛光渣、金属冶炼废渣、粉煤灰及建筑废物。...根据相关规定,到2015年,将按照无害化、资源化要求,加强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建设,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到70%左右。

      来源:中国改革报-陈雪芹2014-05-05

      此外,广东还积极推广水泥窑协同处置废弃物技术、工作仿真等研究示范工作。高污染企业的转型正在进行中。...调整产业结构、推进节能降耗、发展低碳建筑及交通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做法,吹响了广东绿色发展的集结号。

      来源:中国科学报2014-04-15

      徐旭常院士起初带领我们做,主要是为了解决脱硫石膏的处置问题。陈昌和说。脱硫石膏是电厂脱硫后的废弃物,主要成分为硫酸钙,还含有一定量的水分。...工业废弃物进入耕地,是否会带来安全隐患?脱硫废弃物中重金属和微量元素的含量远低于它们在土壤中的本底值,也没有累积效应。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14-01-14

      (节能墙体材料及设备、屋面系统材料、采暖、供热设备及通风系统、节能门窗及钢结构、建筑节水产品);3、环卫及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及设备:废弃物处理设备:生化处理机、焚烧设备、水处理系统设备、大件垃圾破碎机、

      来源:中国联合商报 郭安丽2013-12-09

      鼓励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利用,推动产业循环式组合,鼓励构建跨行业、跨企业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体系,促进原材料、能量梯级利用和高效产出。...到2020年,工业固体废弃物(不包括尾矿)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积极开展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以采矿、冶炼、化学原料及其制品等行业为重点,严格控制汞、铬、镉、铅和类金属砷等重金属排放总量。

      来源:中国固废网2013-11-19

      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可持续的资源,一直以来,光大国际通过投资、建设、运营高标准的环保与新能源项目,不断践行着对生活、工业废弃物、污水的无害化处理及综合利用,这既是集团的经营理念,也是发展动力。...光大国际凭借在科技研发、工程建设、运营管理、设备制造的经验,将为镇江新区就污水处理、中水回用、餐厨垃圾处理、建筑垃圾处理、土壤修复等提供环境咨询、评估等一系列环境服务,并在同等条件下享有对有关环保项目的优先投资权

      来源:《中国科学报》2013-09-25

      固废污染严重固废包括生活垃圾、工业垃圾和农业废弃物等,是在一定时间和地点无法使用而被丢弃的污染环境的固体和半固体废弃物质。城镇居民的生活垃圾便是固废的主要来源之一。...而这只是中国大量固体废弃物(以下简称固废)处理不当的冰山一角。由于目前管理体制等方面的问题,固废给环境带来的恶劣影响正日渐凸显。

      来源:中国有色网2013-08-16

      增加清扫保洁作业1次以上;土石方施工工地减少土方开挖规模;停止建筑拆除工程。禁止露天直接焚烧树叶、垃圾等废弃物;严格控制城市餐饮服务业油烟排放,严禁明火烧烤。...南方日报记者留意到,强制措施主要针对高排放车辆、燃煤电厂、工业锅炉、建筑工地等城市污染的主要来源。

      来源:新疆网2013-07-09

      据悉,去年乌鲁木齐市首个关于垃圾处理及循环利用的总体规划出台大浦沟固体废物综合处理场将被打造成固废循环经济示范园区,这将为乌鲁木齐市未来垃圾处理提供科学的发展处理依据,确保城市各类固体废弃物得到妥善处理...自2003年投入运行以来,大浦沟固体废物综合处理场共计处置生活垃圾600余万吨,日均处置超3000吨。

      来源: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2013-05-06

      本年度重点支持:高效电机、余热余压利用装备等节能技术与装备;废旧电子电器规模化处理处置、废旧机电产品与汽车再制造等技术与装备;粉煤灰、脱硫石膏、污泥、生活垃圾、建筑废弃物等大宗固体废弃物深度资源利用工艺与装备

      来源:北京市发改委2013-04-10

      农业(包括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置领域减少甲烷、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新产品,以及生物或工程固碳技术。(三)节能低碳典型案例征集。1.节能低碳典型案例。...城市垃圾处理处置、污水高效处理、污泥处置利用、污染土壤修复、节材及材料回收或再利用技术、资源综合利用、循环经济、大气污染治理、有毒有害原料替代或无害化等新技术、新产品。6.其他。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