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再生水供应”相关结果211

      来源:燕赵都市报2014-07-26

      四是充分用好地表水、再生水、浅层水。要加强水利工程建设,提高污水处理利用率,开展咸淡混浇开发。平原地区可以大开洼淀,既可储水,又可作生态景观。五是坚持以水定产、以水定城。...要有长远眼光、战略眼光,一些长期靠地下水供应的耗水大的产业,要逐步转到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地方去。发改、水利、环保、住建、工信等部门要把握好城市布局和产业布局。六是把海水淡化作为大产业来抓。

      来源:温州商报2014-07-18

      供应站负责人介绍,供应站主要将滨海园区第一污水处理厂的尾水通过过滤、消毒处理再循环使用,每天设计可生产再生水3万吨。...据了解,我市投建的首个再生水的利用项目取经于江苏,计划还将再生水技术扩大使用范围和区域,比如考虑将再生水用于工业企业,目前再生水的成本大约每吨为1.3元,而工业用水一吨要4元多,这样就可以大大节省工业企业的用水成本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者:姜辰2014-04-14

      河北唐山推广利用再生水源热泵供暖。青海西宁首个再生水利用工程将于今年6月竣工。江西南昌则推广小区再生水系统。袁媛说,在西安,再生水供应的主要领域是工业,目前公司生产出来的再生水97%供给了电厂。

      来源:中国脱硝网2014-01-07

      本工程机组采用二次循环水冷却方式,年均用水量约1388万立方米,生产水源为新城水库地表水和山东博汇纸业股份有限公司污水处理厂的再生水。...项目投产后,年均需燃煤152万吨,设计煤种为山西贫煤,由山西焦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山西国阳新能股份有限公司供应,经铁路、公路联合运输至厂。所排灰渣全部综合利用,新建事故备用灰场。

      来源:中电新闻网2013-12-05

      ;建立在线自查体系,加强对计量仪表及监控系统仪表的管控,确保水量核定;从污泥计量及制度完善抓起,逐步规范污泥生产管理,确保泥量核定工作有序开展;提高应急响应能力,组织北部开展停电应急演练,确保中水稳定供应...面对新时期、新形势,该公司将继续矢志追求建设国内最好污水处理企业的梦想;下大力气推进技术进步、智能管控、管理提升、人才培养四轮驱动的三型水厂建设,努力建设标杆水厂;下大力气推进污泥处置利用、药剂、再生水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来源:东北证券研究所2013-11-05

      同时, 凭借远达水务的技术储备,相关分析师推测,公司水务运营重在市场空间更大的再生水领域,而再生水可满足烟气脱硫对水的需求,从而实现水与烟气两个特许经营领域的协同发展。...公司已涉及催化剂生产、脱硝epc、bot 等产业链主要领域,此次收购重庆普源后,公司将进一步触及催化剂主要原材料纳米二氧化钛的生产, 脱硝纵向一体化进一步完善,有利于中电远达在供不应求的催化剂市场保障供应

      来源:《制冷商情》2013-10-30

      在资源条件适宜地区,优先发展再生水源热泵(含污水、工业废水等),积极发展土壤源、地表水源(含江、河、湖泊等)热泵,适度发展地下水源热泵,提高浅层地温能在城镇建筑用能中的比例。...图书馆、宿舍)科研基地与实验室、培训及宣传基地、体育场馆、博物馆等;还有部分工业建筑也使用了此系统,包括产品生产基地与装备制造基地等,根据现有总结资料看出,几乎所有类型的建筑都可以运行地源热泵系统进行冷热供应

      来源:齐鲁晚报2013-10-17

      水再生 600大中城市400个缺水值得注意的是,条例对再生水的使用也做出了明确规定。在中国600多座大中城市中,有400多座严重缺水。而再生水供应量大、成本低,有助于缓解缺水情况,保护环境。

      来源:中国环境报2013-08-13

      这也是国内第一家利用工业园区综合污水作为水源,生产纯水级别的除盐水,并供应园区企业的再生水回用项目。...日前,江苏省在十二五城镇污水再生利用设施建设目标中提出,再生水利用率要达到12%以上,并建立健全污水再生利用产业政策和激励政策,做好相关技术储备,加大再生水用户开发。

      来源:民生证券2013-05-23

      新建热电厂效率高,项目运营前景乐观该项目主体图木舒克热电厂主要承担图市永安坝、达坂山工业园区的电力热力供应,新建电厂的效率往往较高,加上地处西北部,冬季供热时间长,初步判断其利用小时数有保障,未来运营收益情况比较乐观

      来源:福建住房和城乡建设网2013-04-25

      鼓励具备可再生能源利用的建筑,选择合适的可再生能源用于空调系统、照明和生活热水供应等,设计单位应当按照可再生能源利用的标准进行设计。...在城镇新区建设、旧城更新和棚户区改造中,以绿色、节能、环保为指导思想,建立包括绿色建筑比例、生态环保、公共交通、可再生能源利用、土地集约利用、再生水利用、废弃物回收利用等内容的指标体系,将其纳入总体规划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