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气候变化政策”相关结果2387

      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2013-11-25

      当前全球及中国正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和低碳发展,这为我国企业供了一个重大的历史机遇。...国内政策和经济形势的转好,为冷柜行业创造了有利发展条件,其上升的空间也非常的巨大,预计在未来几年的时间里都会有一个较大的提升。

      来源:新华网2013-11-25

      面对十八届三中全会带来的良好机遇,面对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巨大挑战,面对有关部门和广大会员单位的殷切期望,我们必须增强全局意识、危机意识、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齐心协力、扎实工作,为建设天蓝地绿山青水静的美丽中国作出更大贡献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2013-11-21

      加快节能、节水、循环经济、环境保护、应对气候变化、生态补偿方面法律的制订、修订工作。...货币政策在保持币值稳定和总量平衡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要优化货币政策目标体系和工具组合,健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积极发挥产业、价格等政策手段对经济的引导作用。

      来源:中国网2013-11-20

      国家发改委气候变化司国内政策与履约处处长蒋兆理说,在以上试点城市证明碳排放市场行之有效之后,中国将会根据实际情况,在十三五期间逐步推进全国的碳排放交易体系的建设。...记者从正在华沙举办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获悉,11月26日和28日,上海和北京的碳排放交易市场将会上线交易;今年年底前,天津和广东的碳排放交易市场将开始交易。

      来源:中新网2013-11-20

      他透露,目前官方正在研究2030年前的减排目标以及需要采取的政策措施。几天前,在此间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日本政府宣布,2020将在2005年基础上减排3.8%。...中国将在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等方面下更大力气,确保既发展经济,又消除贫困、改善民生、保护环境、应对气候变化

      来源:新华网2013-11-20

      图斯克说,气候变化问题需世界各国通力合作才能得到有效解决。如果此次华沙峰会未能取得进展,将会影响气候大会下一步的工作。图斯克呼吁各方为达成共识做出最大的努力。气候变化无疑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挑战之一。

      来源:中国科学报2013-11-20

      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召开的前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于近日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政策与行动2013年度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商情报网产业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陈杰对《中国科学报》记者指出,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采取的措施和行动上,已不再局限于短期单独应对政策,而是着眼于长远、纳入国家发展管理体系当中进行统筹,并从全局建立相应机制应对气候变化

      来源:新华日报2013-11-20

      30年环境经济关系是三高三山三大:高经济增长、高资源消耗、高环境代价;环境污染大山、生态破坏大山、气候变化大山;排放最大国、压力最大国、受害最大国。...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气候变化是压在中国头上的三座环境大山。先污染后治理是不是一个环境经济学普遍的规律?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一个拦路虎。

      来源:华尔街见闻2013-11-19

      该战略要求各地方和部门要调整完善现行政策和制度安排,建立健全保障适应行动的体制机制、资金来源、技术支撑和国际合作体系。谢振华提到,应对气候变化,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政策行动,并取得了积极成效。

      来源:中国网2013-11-19

      这对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指明了方向,中国代表团团长、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18日参加在华沙举办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中国角应对气候变化高级别论坛上如是说。...中国政府把应对气候变化提到如此重要的程度,让一些发达国家的代表们汗颜。美国环境保护基金副总裁德里克沃克说,听到这一消息,他想到,要是想让美国政府也作出这样的承诺和政策举动,简直就是白日做梦。

      来源:中国环境报第8版2013-11-19

      北上广碳交易市场有望年底启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日前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政策与行动2013年度报告》,全面介绍了中国为减缓、适应气候变化采取的重大政策措施。

      来源:中国企业报2013-11-19

      专家进入国资委节能减排阵容日前发布的《气候变化绿皮书: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13)》显示,今年以来全国平均雾霾天数为29.9天,较常年同期多10.3天,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如何能够形成一个公平有效的政策法规环境,让环保绩效好的企业获得更好的利润,让污染的企业面对巨大的污染成本而进行快速整改或者被彻底淘汰,将成为制胜关键。

      来源:北京日报2013-11-18

      展会期间,结合全国低碳日将组织低碳中国行、应对气候变化主题展览等活动,集中释放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和推进低碳发展的政策信息,普及气候变化科学知识。

      来源:中国环境报第8版2013-11-18

      让我们携手并肩,共同应对生态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共同开创绿色美好未来。这对中国和太平洋岛国都具有十分重要和深远的意义。...与会代表一致认为,中国与太平洋岛国之间的环保合作,有利于共同应对生态环境挑战、推动可持续发展;中国和太平洋岛国在生态环境保护、适应气候变化、污水治理、大气污染防治、固废管理、新能源开发以及环境监测预警等方面有潜在的合作空间

      来源:中国广播网2013-11-15

      中国代表团副团长、国家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苏伟:实际上我们今年的中国角主要也是为了更好地让国际社会了解中国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方面所采取的积极的政策和实实在在的行动。

      来源:《能源评论》2013-11-13

      很有价值的突破性进展ipcc分成三个工作组,分别负责评估气候变化的科学事实、气候变化的影响、脆弱性和适应以及减缓气候变化。...此次发布的第一工作组报告,重点回答气候变化有没有发生,气候变化是由什么因素引起,未来气候变化趋势以及在实现气候稳定目标下如何确定全球未来累积碳排放量这四个问题。

      来源:新华网广东频道2013-11-13

      提高能效对于中国非常关键全球为应对气候变化,推动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刺激了世界绿色节能创新技术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但能效问题是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问题,提高能效对于中国尤为关键。...提高能效对于中国是非常关键的,世界银行副行长axelvantrotsenburg在展会期间举行的节能服务产业发展和能效融资国际研讨会上表示,中国发展速度快,是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之一,减缓气候变化对于中国乃至世界都非常重要

      来源:中国行业研究网2013-11-12

      11月3日发布的《气候变化绿皮书: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13)》显示,华北、长江中下游和华南地区呈增加趋势,其中珠三角地区和长三角地区增加最快,广东深圳和江苏南京平均每年增加4.1天和3.9天。

      来源:日经能源环境网2013-11-08

      稍有不同的是在中国,气候变化由其他机构负责。除了这一点之外,差别并不算大。问题归根于社会...中国调整方针的速度很快,很多条件都会不断变化。或许会在比20年、30年还要短的期间内发生变化,而且,优先度也有可能从经济转移到环境。原来如此。

      来源:中国节能服务网2013-11-08

      未来节能减排的工作重点将不在于怎样鼓励低碳,而在于惩罚高碳,这是国家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司巡视员孙桢,在谈论我国未来一段时间内对低碳能源补贴政策调整时发表的言论。...当今世界面临的一个最大的环境问题就是全球气候变暖,而其原因正是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现在人们已充分认识到这个问题,并且已开始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进程。工业正是二氧化碳排放的一个重要来源。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