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环境破坏行为”相关结果94

      来源:中国环境报2020-05-22

      保护修复次级河流生态环境,推进生态治理项目建设至关重要,做好次级河流日常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同样关键,这是充分发挥生态保护修复项目作用、防止次级河流生态环境破坏行为反弹的抓手。

      来源:黄冈日报2020-05-13

      据悉,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是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引领,在特定范围内整体开展农用地整治、建设用地整治和生态保护修复,对闲置低效、生态退化及环境破坏的区域实施国土空间综合治理的行为

      来源:四川生态环境2020-03-26

      加强生态状况和遥感监测工作做好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红线区等自然保护地人类开发建设活动、保护修复活动状况及生态环境破坏情况的遥感监测。...为确保监测数据真准全,我省将继续推进“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防范和惩治体系建设行动”,防范和惩治干预环境监测活动,严肃查处指使篡改、伪造环境监测数据的行为

      来源:中国矿业网2020-02-14

      2、矿产资源利用率高,优用,没有采富弃贫、浪费和破坏资源及环境的行为,产品结构优化合理,废弃资源回收利用率高,达全省同类矿山水平。...2、制定与当地社区磋商的计划,并贯穿生产全过程,与社区建立联络关系,及时调整影响社区的采矿作业,共同应对意外事故和涉及人的安全和环境破坏的事件。

      来源:中新网2019-12-25

      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主任委员高虎城说,该草案围绕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破坏这一突出问题。据悉,该草案若获得审议通过,将成为中国第一部流域法律。...对行为的适用范围,草案主要从生态系统保护的基本要素行为和威胁破坏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的行为确定了八个方面。

      来源:上海环境2019-05-24

      对不认真组织自查和排查工作,以及弄虚作假、整改不及时、未严肃追责的行为,予以通报批评。问题突出、长期管理不力、整改不彻底的,对负有责任的有关单位和部门进行公开约谈或重点督办。...一、总体思路和工作目标以实地自查为主,重点核查生态环境部下发的卫星遥感监测报告,聚焦采矿(石)、采砂、设立码头等8类对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的问题,建立问题台账,制定每个自然保护区的问题整改方案。

      来源:中国环境报2019-04-16

      对危险废物的监管是贯穿全过程的,要求每个环节都严格受控,防止出现中途随意倾倒、抛撒等行为,造成环境破坏。...收集和贮存危险废物的公司在两者之间穿针引线,但往往行为不规范,甚至出现互相倒卖危险废物的现象,乱象丛生。因此,需要建设必要的交易平台,方便企业之间就近达成联合,降低长途运输风险。

      来源:京津冀大气环境监测治理技术论坛2019-01-22

      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手段, 有利于对环境破坏的监测, 对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主要对环境监测技术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分析。...其中特定监测是一种应急性的监测形式, 指的是具有目的性和目标性的监测行为, 比如如果某地区发生水污染情况, 需要对污染的扩散以及污染物的性质和程度等进行监测, 这种监测形式即为特定监测;监视性监测主要针对的是污染源以及环境质量的监测

      来源:北极星大气网2018-12-25

      6.将第六十八条改为第七十二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排污单位有前款第一项、第三项规定行为,受到罚款处罚,经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作出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自责令改正之日的次日起,按照原处罚数额按日连续处罚...将第十二条改为第十四条,将第一款修改为:“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应当严格遵守生态保护红线,符合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海洋功能区划、海洋环境保护规划、重点海域环境保护专项规划和有关环境保护标准,不得造成海洋生态环境破坏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2018-11-24

      有人说,环保领域“一刀切”是对环境破坏行为“眼里容不得沙子”,对相关单位的严管就是对环保事业的厚爱;而禁止环保“一刀切”是环境保护从严格转向宽松的风向标,会让大批污染企业有了寻求保护的借口。

      涉多个环保法规|天津市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部分地方性法规的决定

      来源:天津市人大2018-10-10

      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应当根据海洋功能区划合理布局,严格遵守生态保护红线,不得造成海洋生态环境破坏。”...8.将第八十七条修改为:“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机关责令改正,按照以下规定处罚:(一)露天焚烧沥青、油毡、橡胶、塑料、皮革、垃圾等产生有毒有害的物质的,对单位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来源:华夏时报2018-09-27

      “西双版纳自治州和景洪、勐腊等市县政府及有关部门对自然保护区监督管理不到位,查处不力,导致保护区内违规开发建设行为持续存在,整改敷衍应对。...通报显示,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破坏问题突出,违法违规开发矿产资源问题严重,部分水电设施违法建设、违规运行,周边企业偷排偷放问题突出,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不力。

      解读|生态环境部“三定方案”新旧对比

      来源:阳光时代律师事务所2018-08-21

      此类改变体现了将企业作为防治污染环境职能的责任主体的思路,将生态环境部门的职能更多定位为监督管理污染防控行为。4.添加对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的监督指导职能。...3.管理和监督管理职能的区分,如生态环境部将承担落实国家减排目标的责任改为负责监督管理国家减排目标的落实,将第(五)项承担从源头上预防、控制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的责任的标题删除,多处将组织实施变为监督管理等

      山东省打好自然保护区等突出生态问题整治攻坚战作战方案(2018—2020年)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18-08-08

      3.管控能力不足,侵占自然保护区行为突出。违法违规侵占保护区现象依然存在,有的甚至位于核心区和缓冲区内。全省7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原环境保护部通报和我省自查发现的突出问题723个。...(三)生态环境破坏严重,自然生态系统修复工作难度大。煤炭、石灰石等矿产资源的开采,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但是也导致了矿区地面塌陷、山体崩塌滑坡、地下含水层破坏、周边环境污染等诸多问题。

      来源:中国新闻网2018-06-20

      15.99万名党政领导干部担任河长、湖长;沿江省市共开展各类专项行动665次,查处非法倾倒、偷排偷放、乱占滥用、乱砍滥伐等违法案件9.78万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4147件、2635人,较好地遏制了生态环境破坏行为

      2018年第3号公告: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审计结果(附结果全文及解读)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18-06-19

      293项,15.99万名党政领导干部担任河长、湖长;开展各类专项行动665次,查处非法倾倒、偷排偷放、乱占滥用、乱砍滥伐等违法案件9.78万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4147件、2635人,较好地遏制了生态环境破坏行为

      来源:河北新闻网2018-06-07

      从现实和长远看,环境公益诉讼的意义和作用,在于更好地做到对环境破坏行为和破坏事件零容忍,更在于传递出消除环保领域公地悲剧的坚定决心和鲜明信号,更加有效地减少环境破坏行为和破坏事件的出现。

      来源:经济参考报2018-06-05

      约谈指出,近期环境部专项督查发现,3市(县)针对督查发现的环保问题整改不力、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突出。今年5月中旬,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表示,针对污染防治,环境部要打几场标志性重大战役。...长江保护修复、水源地保护、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等7个重大战役;以及限制进口类固体废物加工利用企业环境违法行为整治、垃圾焚烧发电行业达标排放、绿盾行动自然保护区监督检查、打击固体废物及危险废物非法转移和倾倒行为

      德国污染防治工作怎么做?晋盛节能董事长赵引德谈德国之行带给我们的启迪

      来源:晋盛节能2018-04-24

      德国为此专门设立了政策性银行为新能源发展提供优惠贷款。当然,在积极推广发展新能源的同时,他们也很注意防止新能源开发利用带来的环境破坏。...此外,德国法律也赋予公众对污染空气的行为提起诉讼的权利。公众有权要求污染企业按法律规定整改,如果整改不力,相关部门有权让企业停业。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18-04-20

      依据有关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结合汉中市环境保护大排查大整治大提升严问责百日会战行动、自然资源资产审计问题整改工作及省委环保督察整改方案,集中6个月时间通过全面排查、彻底整治秦岭地区存在的破坏生态环境问题,坚决遏制各类环境破坏行为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