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碳捕捉”相关结果183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22-04-25

      全力抢占绿色产业制高点,打造视觉智能、集成电路等九大标志性产业链,推动纤维新材料、智能网联汽车等千亿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谋划布局碳捕捉和封存等未来产业。

      来源:中国铁建投资集团2022-04-24

      该公司经营范围包含碳减排、碳转化、碳捕捉、碳封存技术研发;资源再生利用技术研发;信息技术咨询服务;互联网数据服务;软件开发;电力行业高效节能技术研发;节能管理服务等。中国铁建整体控股70%。

      湖北省生态环保有限公司授牌成立

      来源:长江产业投资集团2022-04-08

      省级生态环保重大战略规划实施平台,省级生态环保技术研发及数据集成重要平台,致力于成为全省领先、全国一流的绿色发展标杆企业湖北省新能源有限公司以新能源项目投资和新能源装备制造业投资为主业,加快布局储能、氢能、碳捕捉产业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22-03-28

      积极跟进节能降碳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颠覆性技术研发进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鼓励类及《绿色技术推广目录》等明确的先进成熟绿色低碳技术装备推广应用,鼓励企业适时采用氢还原、惰性阳极、碳捕捉等工艺技术实施改造

      来源:中晶环境2022-03-08

      对于负碳技术的组成,其主要包括二氧化碳制成化学品、二氧化碳制成燃料、微藻的生产、混凝土碳捕集、提高原油采集率、生物能源的碳捕捉和存储、硅酸盐岩石的风化和矿物碳化、植树造林、土壤有机碳和土壤无机碳、农作物的秸秆烧成木炭还田等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2-01-26

      为此,二氧化碳捕捉与封存设备的应用已成为了垃圾制氢项目中的关键一环。2021年12月,美国初创公司mote宣布,将在2024年前建成一座利用木质废料、配备有碳捕捉与封存装置的制氢工厂。...这也意味着,要让垃圾制氢变得真正环保低碳,合理的气体处理提纯工艺和二氧化碳捕捉与封存设备都不可或缺。

      向“领头羊”看齐:中国环境企业50强的业务布局重点

      来源:辰于公司2022-01-17

      前4者根据传统环保概念进行定义;双碳则包含了与碳相关性更强的清洁能源、节能、碳捕捉等领域;绿色金融与科技包含了工程咨询、装备制造、智慧环保、环境监测、绿色金融等领域,对企业而言多为辅助性业务。

      双碳政策下 企业的为与不为!

      来源:辰于公司2022-01-16

      (2)生态碳汇等“碳吸收”工程同步推进碳吸收路径主要包括提高生态碳汇能力和研发碳捕捉技术,目前主要以前者为主要落脚点。

      来源:新华社2021-12-30

      新科技新平台不断涌现 久久为功才能收获成熟的果实上海外高桥第三发电厂正在与华东理工大学开展碳捕捉技术的开发研究,尝试将二氧化碳捕捉之后与氢气反应生产甲醇,目前该项目已进入年产1万吨的中试阶段;中国石化在拥有

      垃圾焚烧发电行业低碳绿色发展高峰论坛圆满落幕!

      来源:北极星垃圾发电网2021-12-23

      首先确定本集团碳中和实施目标和行动方案;发展清洁能源替代,提供低碳电力、热能、生物柴油等;围绕固废处置核心,建设动静脉产业园,在处置废弃物的同时提供新能源充电设施;统筹碳资产管理,包括ccer和绿证交易;开展碳捕捉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1-12-08

      在业内专家看来,碳达峰、碳中和不等于不发展煤电,煤电机组经碳捕捉、利用和封存(ccus)改造后即可成为“近零脱碳机组”,也相当于“清洁能源”。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1-11-05

      与森林碳汇、碳捕捉封存利用技术结合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手段。在农村地区因地制宜利用生物质资源,为开展农村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农村清洁能源体系、推进农村地区降碳减排,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重要支撑。

      来源:中国网2021-10-02

      iea认为全球要实现近零排放或者碳中和,ccus(碳捕捉利用封存)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和封存要占到15%-30%。

      【碳战役】这场全球洗牌 中国已率先行动

      来源:长安街知事2021-09-30

      比如碳捕捉碳封存技术也逐渐在铺展开来,但是现在的一个难点是成本比较高。...中国碳市场的价格目前是50元/吨左右,但通过碳捕捉碳封存,每吨减排的成本远远地高于50元/吨,意味着更多的是企业要出于责任,而非市场的推动来进行。

      来源:壹行研2021-09-28

      ccus是碳中和产业链上不可或缺的一环。降低二氧化碳处理、转化成本是未来ccus获得大规模应用的关键。中国提出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宏伟目标。要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必须从两方面入手。一是从工业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1-09-26

      近日,由从事碳捕捉技术应用的瑞士climeworks公司和冰岛carbfix公司共同设计建设的二氧化碳捕捉设备正式投入使用。...根据项目设计,该装置预计每年能够从空气中吸收4000吨二氧化碳,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直接从空气中捕捉二氧化碳并进行封存的碳捕捉及封存(ccs)项目。

      “双碳”目标下的碳资产管理模式探索

      来源:中国发展观察2021-09-22

      从长期而言,稳定的碳价预期为企业投资碳减排技术提供盈利预期,促进电能替代、碳捕捉、氢能等高成本节能技术的研发推广。

      全国各省市碳中和产业“十四五”发展思路汇总分析

      来源:中商情报网2021-09-09

      、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主要的方法有采用新能源替代传统的能源、节能减排、实现碳捕捉...一、碳中和产业发展现状1、碳中和产业链完善目前,我国碳中和产业链核心产业架构从碳排放到碳吸收大致可划分为三部分,前端为碳排放;中端提升节能减排水平、碳捕捉、碳吸收等;后端加强生态碳汇,包括使用新能源发电

      来源: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21-08-30

      欧盟碳市场推出了创新基金,主要来源于2020~2030年配额拍卖收入及欧盟ner300项目未使用的资金,为创新低碳技术商业化试点提供资金支持,支持项目主要有能源密集行业创新低碳技术和工艺,包括碳密集产品的替代品;碳捕捉及利用

      来源:36氪2021-08-30

      实现碳中和的常见思路就是两条,要么减少排放,用低碳或者零碳能源也就是可再生能源;要么就是增加碳补偿,通过植树造林吸收碳,还有碳捕捉技术把二氧化碳封起来。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