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近零排放工艺”相关结果306
      新型SCR脱硝催化剂在低温烟气脱硝领域的应用

      来源:安徽晨晰洁净科技有限公司2021-06-04

      同时可通过降低催化剂应用空速,增加催化剂用量来进一步提高脱硝效率,达到超低或近零排放要求。...1、背景scr脱硝作为大气环保治理的重要一环,其工艺已成熟,但scr脱硝的核心——催化剂,还存在诸多不足。

      中晶环境承建青岛特钢2号热风炉项目正式进入运营期

      来源:中晶环境2021-05-25

      中晶环境青岛特钢2号热风炉项目正式进入运营阶段中晶环境青岛特钢项目采用中晶环境的专利技术——m系列脱硫脱硝剂,利用干式固定床工艺结构实现近零排放

      来源:北极星环保会展网2021-05-21

      “到2025年建成若干国家高新区工业废水近零排放科技创新试点工程”。随着环保政策不断趋严,废水零排放的热度节节攀升,零排放项目持续上马。...《指导意见》提出,“实施污水收集及资源化利用设施建设、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工业废水循环利用、农业农村污水以用促治、污水近零排放科技创新试点、污水资源化利用试点示范等重点工程”。

      来源:中国冶金报2021-05-17

      5月13日,2021中国钢铁工业绿色低碳发展专题研讨会暨低碳技术与绿色工艺交流会在迁安举行。...从中长期看,确保碳排放强度降低,短流程炼钢需要合理引导和规划,同时近零排放技术,如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氢能等将起到关键作用。“绿色生产一定是未来产业发展的主流,越早行动,越能占得先机!”

      粤丰环保:垃圾发电“黄金赛道”提速 “十四五”全产业链发展布局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21-04-25

      业内人士郭云高认为,“超速提标”迫使垃圾焚烧发电行业进入“夺命赛道”,高标准意味着高投入,胡乱提标将导致垃圾焚烧发电企业只能尝试各种技术工艺,甚至把工厂变成了实验室。...张超同样表示,业内出现的“超低排放”甚至“近零排放”的声音,无疑对垃圾发电企业提出更高要求,合理提标对行业会产生积极促进作用,提标的关键条件在于要与所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匹配。

      新苏环保:精准布局 多点发力 打造专业化全产业链环保集团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21-04-25

      新苏环保将凭借丰富的设计、建设、运营管理经验,对无锡江丰危废污泥资源化综合利用项目进行技术改造,快速高效提升项目自动化水平,扩大危废处置产能,实现污染物近零排放,这也是无锡市首家采用“干燥机+逆流焙烧炉...新苏环保在生活污泥、工业污泥资源化和建筑装潢垃圾资源化进行了深入而有效的探索,胡建民对这三个方面进行了重点介绍:为从根本上解决污泥处置问题,新苏环保投资6.35亿元,引进国内首个“搅拌式滚筒干燥机+回旋式机械焚烧炉”工艺

      来源:国家能源招标网2021-04-21

      【3】业绩要求:投标人须具有(2013年至投标截止日)至少1个工业废水近零排放的类似项目业绩。...项目概况、招标范围及标段(包)划分:为集团示范一套5m/h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脱硫废水常温结晶分盐浓缩技术工艺,可实现电厂脱硫废水的减量化处理,同时从脱硫废水中回收高纯度硫酸钙副产品。

      300MW机组氧化脱硝技术分析及工程应用

      来源:节能与环保2021-04-13

      脱硝系统采用液氨工艺scr脱硝技术,配以“2+1”模式布置蜂窝式催化剂,设计脱硝效率为80%。机组发电机功率随全年运行小时数的变化分别参见图2所示。...通过减少喷氨量或减少现有催化剂数量等方式,适当调高scr出口nox浓度,既能实现nox深度减排,符合国家节能减排政策,又能减轻现有脱硝系统的负荷出力和脱除氨逃逸造成的空预器堵塞等问题,并通过预留扩展空间为后续实现nox近零排放做铺垫

      来源:人民政协报2021-03-24

      解振华指出,目前,我国煤炭消费占比仍超过50%,一些低碳、零碳、负碳技术的关键设备和工艺等仍需要进口,技术综合集成、产业化与技术转移推广能力不足。建立低碳、零碳能源体系,需要付出艰苦努力。...第一阶段是2030年前尽早达峰,2025年电力率先实现碳达峰,峰值45亿吨,2028年能源和全社会实现碳达峰,峰值分别为102亿吨、109亿吨;第二阶段是2030-2050年加速脱碳,2050年电力实现近零排放

      来源:科技部2021-02-02

      加快传统制造业绿色技术改造升级,鼓励使用绿色低碳能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淘汰落后设备工艺,从源头减少污染物产生。...要求国家高新区率先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工业废水近零排放、碳达峰、园区绿色发展治理能力现代化等目标,部分高新区率先实现碳中和.科技部关于印发《国家高新区绿色发展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国科发火

      来源:环保尖兵2021-01-25

      如青岛,全市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1.35%,2019年全市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45%以上,广泛应用于工业冷却、工艺、绿化、保洁、冲厕、基建、河道景观、水源热泵等领域。...指导意见中也明确,要实施污水收集及资源化利用设施建设工程、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工程、工业废水循环利用工程、农业农村污水以用促治工程、污水近零排放科技创新试点工程、污水资源化利用试点示范,以此来推动再生水资源化的进程

      来源:中国宁波网2020-12-08

      此外,通过该项目,制药污泥热解产生的残渣还可以进一步制成混凝土砌块,用于市政道路建设,真正实现了处置过程的“近零排放”。...据介绍,传统的制药污泥处置采用的是高温干化─焚烧的工艺,不仅存在处置成本高和能耗高的问题,还伴随着二次污染,是困扰制药厂的一个棘手问题。

      燃煤电厂工业废水零排放技术研究

      来源:《现代化工》2020-12-08

      随着国家对火电行业清洁生产、超低排放和近零排放的要求,以及工业用水价格的不断攀升,燃煤电厂对各类废水进行处理并回收利用已经迫在眉睫。...原水预处理排水主要特点是泥沙含量大,应首先进行泥水分离,然后通过絮凝沉淀的方法进行处理,回用至预处理系统入口;锅炉排污水采用“中和+混凝+澄清+过滤”工艺进行处理,磷酸盐含量较高时,使用 ro 或者离子交换工艺进行除盐

      管式膜技术是市场新宠儿?

      来源:膜法水处理札记2020-12-04

      在目前很多中水回用、废水减排/近零排放等废水处理应用系统中,膜的污染问题比较常见。当我们对这些膜污染进行有效地分析和整合,了解了其污染的本质,就可以更加有效地找到针对性的解决办法。...管式膜作为预处理配套工艺时,在除硬、除悬浮物、除硅等方面,确实能给后续ro、ed、dtro、mvr等工艺系统带来更好、更稳定性的进水水质。

      来源:中国建设报2020-12-02

      园区集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节能环保产业聚集、环保宣教于一身,成为基础设施共建共享、资源循环利用、污染物“近零排放”的森林式循环经济生态产业园,可确保福州市今后20年~30年的生活垃圾能得到无害化、减量化...在确定项目的可研过程中,该市进行了广泛的考察和调研,针对国内外相关项目的技术、工艺进行认真比选,最终选定技术成熟、工艺可靠、环保高效的方案。

      来源:中创碳投2020-11-30

      目前许多促进减排的技术还未商业化,大规模转向近零排放技术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未来10年的加速创新对中长期近零排放技术的部署至关重要,加快配套设施和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也十分关键。...不同工艺路线的能源投入结构存在较大区别。

      煤制烯烃含盐废水<mark>近零排放</mark>技术的应用

      来源:化工进展2020-11-30

      (3)蒸发结晶近零排放装置系统实际工程运行情况良好,其生产能力,原料、燃料及动力消耗,主要工艺指标和产品水质量均符合设计要求,厂区实现真正废水近零排放。...常规处理工艺难以实现废水达标排放和资源回用目标,需通过特定的近零排放技术工艺,将浓盐水进一步浓缩至盐结晶,产水全部回用,结晶盐外排作为固废处置。

      来源:洁净煤技术2020-11-06

      若能有效解决湿法脱硫后饱和湿烟气排放形成的白色烟羽问题,不仅能实现电厂近零排放,加速推进灰霾治理,而且还能回收烟气中的水分,预计年节水量可达几十亿t 。...该工艺通过石灰石浆液喷淋方式,使石灰石浆液与烟气中的so2直接接触反应,从而脱除烟气中的so2。由于石灰石湿法脱硫过程为放热反应,故浆液中的部分液态水受热蒸发为水蒸汽,导致烟气湿度接近饱和甚至过饱和。

      电渗析技术助力化工园区废水处理

      来源:膜法水处理札记2020-11-03

      其中深度处理环节中,中水回用循环利用、浓盐水近零排放或资源化等思路在应用中越来越普及。园区作为工业集聚地,企业排放的生产废水是园区的主要污水来源。...中水回用循环利用、浓盐水近零排放或资源化等深度处理环节,一直是核心膜技术的应用战场,而且多样化、功能化的膜技术确实可以给园区带来不同的处理效果。

      来源:清洁高效燃煤发电技术中心2020-09-29

      总之臭氧脱硝技术不仅设备成熟、施工周期短,而且扩容性好,为后续nox的近零排放做铺垫。...3 臭氧脱硝系统设备臭氧脱硝系统主要由制氧分系统、臭氧发生系统、臭氧喷射系统、工艺水系统、吸收塔系统、辅助系统和dcs控制系统(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组成。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