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空气质量预测预报”相关结果614

      来源:中国环境报2014-07-14

      协助环保部门更好地预测未来走向 大数据分析最重要的应用领域之一就是预测性分析,从大数据中挖掘出独有特点,通过建立评估和预测预报模型,预测未来发展趋势。

      来源:财新-无所不能2014-07-09

      7日,ibm宣布将与北京合作来解决空气污染问题,ibm准备通过全新的计算机科技来预测和控制北京的空气质量。据ibm称,此次与中国的合作项目还将包括帮助电力公司预测可用于电网传输和储存的可再生能源供应。

      来源: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2014-06-27

      点开杭州市灰霾预警专题图,将会看到杭州市的空气质量状况,点击后弹出了出行建议,系统还可以预测未来24小时、48小时、72小时的空气质量状况,为城市的灰霾预警提供决策依据。

      来源:仪器信息网2014-06-10

      ,提升预报预测准确度。...环境监测技术新思想万学平讲到,我国城市空气污染状况主要由近地面空气质量监测网提供,目前的空气质量评价指标仅包括so2、no2、co、o3、pm2.5和pm10最基本的污染表征数据,监测方法除常规点式空气质量监测技术外

      来源:法制网2014-06-10

      5月27日下午,在环保部长三角区域空气质量预测预报中心,伴随区域预报首席对长三角区域空气质量实况进行回顾以及预报关注重点,一场预测预报会商正在进行中。

      来源:南通网2014-06-06

      主要做法包括:修订完善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加快大气超级站建设,年内建成空气质量预报预警平台,明年形成重污染天气预测预报能力。进一步优化大气监测站,新建3个空气自动站(1个已经建成)。

      来源:新华网2014-04-22

      据了解,2014年将基本建成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预测预报中心和各分中心(一期),整合三省一市资源和需求,按照一个区域中心+四个分中心的构架,上海市为主体,三省协助,环保部支持,发挥长三角区域空气质量预测预报的数据中心

      来源:中国上海2014-03-21

      pm2.5前体已有发现另悉,为承担好长三角地区大气污染研判和长三角区域空气质量预测预报中心的重要角色,上海环保部门正在进行更深入研究。...而实验室的复合型大气污染预测预报及决策支持平台则是由上海市环保局和上海市科委资助,包括雾霾几时来,逗留多久,何时彻底消散等都有预报,且细化到每小时的本地污染、外地输送的升降、大企业排放和高污染排放区域的分布等

      来源:深圳市体育中心官方网站2014-03-11

      根据本市各区空气质量状况及污染源分布情况,将本市划分为2个预警与应急响应分区,按照不同分区的空气质量预报情况,启动不同的应急措施。...建立健全大气污染预报预警应急体系,对潜在污染做到早预报、早报告、早处置,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不断促进环境空气质量改善。(三)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发生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大气污染预警与应急响应工作。

      来源:中国环境报 周迎久2014-01-20

      依托空气质量预测预报模型,河北省将建立空气质量集成预报系统,形成pm10、pm2.5、臭氧、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等常规污染物的预报能力。

      来源:北京晨报2013-12-05

      监测显示,南京市pm2.5指数达300已持续12小时以上,预测未来24小时内仍将持续重度污染。...预报东部和南方大部仍有雾霾5日,我国东部和南方大部地区仍有轻雾,其中四川盆地、贵州东部、云南中部、安徽东北部、江苏大部、福建西北部以及新疆沿天山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大雾,局部地区有能见度不足500米的浓雾

      来源:中国资本证券网2013-12-04

      ,明年1月1日起开始启动空气质量预测预报,完成全市58家市控及以上重点企业在线监测,明年4月底前建立大气污染物快速源解析系统,及时解析每次污染成因,为科学治气提供依据。

      来源:中证网2013-11-22

      北京周末再度面临雾霾考验上周末起连刮3天的北风让京城持续了近一周,然而昨天开始北京市空气质量明显转差。据气象台预报,今明两天北京市受弱气压场的影响,没有明显的冷空气救场,可能出现中度到重度污染。

      来源:中国环境报2013-11-08

      在理论研究方面,我国对臭氧污染的基础性研究成果还不丰富,关于臭氧的形成机理、传输机制、危害机制及预测预报机制的研究都不够深入和成熟。这就导致无法为政策的制定和标准的建立提供理论支持。...环保部门应加大科研投入和科研力量,对地面臭氧的形成机制、传输机制、危害机制以及预测预报机制等进行分析研究,为后续政策的制定和臭氧的防控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持。第三,有效开展臭氧前体物的防治工作。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