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治污费”相关结果712

      来源:《经济参考报》2013-07-17

      在环保监管的缺位之处,企业的治污设备或者拒不安装,或者装而不用,尤其是治污企业和排污企业基于减排成本最小化的利益共识,盲目追求低价招投标,导致减排设备的质量堪忧。...上述企业因脱硫设施不正常运行、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而受到通报,被环保部挂牌督办,责令限期整改,追缴二氧化硫排污费,并予以经济处罚。

      来源:经济参考报2013-07-17

      在环保监管的缺位之处,企业的治污设备或者拒不安装,或者装而不用,尤其是治污企业和排污企业基于减排成本最小化的利益共识,盲目追求低价招投标,导致减排设备的质量堪忧。...上述企业因脱硫设施不正常运行、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而受到通报,被环保部挂牌督办,责令限期整改,追缴二氧化硫排污费,并予以经济处罚。

      来源:华夏时报2013-07-09

      恐怕河北钢铁和攀钢钒钛的业务招待费只是冰山一角。在钢铁企业的字典里,业务招待费的投入有大产出,必不可少,而环保投入则是有投入几乎没产出。张强如是说,换言之,企业宁愿把钱用来吃喝也不进行环保投入。

      来源:气候组织网站2013-07-01

      六是推行激励与约束并举的节能减排新机制,加大排污费征收力度。加大对大气污染防治的信贷支持。加强国际合作,大力培育环保、新能源产业。七是用法律、标准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十是树立全社会同呼吸、共奋斗的行为准则,地方政府对当地空气质量负总责,落实企业治污主体责任,国务院有关部门协调联动,倡导节约、绿色消费方式和生活习惯,动员全民参与环境保护和监督。如何解读这十大举措?

      来源:北京晚报2013-06-17

      6.推行激励与约束并举的节能减排新机制,加大排污费征收力度。加大对大气污染防治的信贷支持。加强国际合作,大力培育环保、新能源产业。7.用法律、标准倒逼产业转型升级。...10.树立全社会同呼吸、共奋斗的行为准则,地方政府对当地空气质量负总责,落实企业治污主体责任,国务院有关部门协调联动,倡导节约、绿色消费方式和生活习惯,动员全民参与环境保护和监督。

      来源:每经网2013-06-17

      会议提出,要推行激励与约束并举的节能减排新机制,加大排污费征收力度;加大对大气污染防治的信贷支持;加强国际合作,大力培育环保、新能源产业。用法律、标准倒逼产业转型升级。...会议提出了十条治污举措,包括提高重点行业排放标准、推进区域联防联控,以实现重点行业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强度到2017年底下降30%以上等。

      来源:东方今报2013-06-17

      是地方政府对当地空气质量负总责,落实企业治污主体责任。...是推行激励与约束并举的节能减排新机制,加大排污费征收力度是用法律、标准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制定、修订重点行业排放标准,建议修订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强制公开重污染行业企业环境信息。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2013-05-10

      扣除企业针对炉渣、飞灰等排放物的治污成本,企业可实现70-80元/吨的净利润,全年净利润约为2500万-2600万元。...垃圾处理费补贴和上网电价收入是垃圾发电厂成本补偿和利润的主要来源。所谓垃圾处理费补贴,是指每处理一吨垃圾,政府就给予一定金额的补贴。

      来源:新华网2013-04-15

      王鸣义说,目前启元污水日排放量达6000吨,泰瑞的日排放量也超过3000吨,以3元/吨处理费计算,两家企业每年污水处理要花近千万元,恶臭的处理费用更高。...公司近两年在治污硬件设施上已投资2亿多元,对恶臭除了末端治理,还加强对源头和生产过程的治理,不管是气还是水都能做到达标排放。泰瑞环保总监邢佳枫说。

      来源:中国能源报 贾科华2013-01-23

      中国现有的大气污染物排污费大大低于企业治理污染物成本,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治污的积极主动性,也使得排污合法的边界模糊。

      来源:中国环境报第6版2012-04-25

      面对越绷越紧的约束性指标,如何提高除尘效率并降低能耗,已成为火电行业治污领域的工作重点。30毫克/立方米,是一个令企业焦虑的数字。...为此,国内用户只能购买国外的高频电源,并支付高额的后期维护费。为了打破国外公司的技术垄断,南环公司在国家发改委、国电集团公司和江苏省科技厅的大力支持下,从2006年开始进行大功率高频电源研制。

      来源:中国环境部2012-02-16

      《方案》提出,加强治污设施运行监管。...进一步完善污水处理费政策,研究将污泥处理费用逐步纳入污水处理成本。《方案》同时提出,改革垃圾处理收费方式,加大征收力度。加大省级节能减排投入力度,加快重点工程实施和能力建设。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