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适应气候变化”相关结果771

      来源:中国环境报第1版2013-11-06

      11月4日,中国社科院、中国气象局联合发布的《气候变化绿皮书》证实了这一判断。报告指出,社会化石能源消费增多造成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逐年增加,是我国近年雾霾天气增多的最主要原因。...中央开出的药方是转型发展适应中国经济增长进入第二季的现实,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2013-10-28

      从2008年开始,中国政府开始发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全面介绍中国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以及中国对此进行的体制机制建设。...2007年,国家发改委会同多部门制定《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提出了明确的温室气体排放目标,增强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并通过科技研发和社会宣传、管理,推进节能降耗。

      来源:机电商报2013-09-26

      目前应对气候变化的技术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个是减缓气候变化的技术,另一个是适应气候变化的技术。...同时,我们还在做适应气候变化技术的识别、案例以及技术成果的清单编制。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是选择国外的先进技术,还是用国内的先进技术外界的争论不一。我认为两者都要兼备。

      来源:中国电力报2013-09-23

      由于节能与污染物控制、应对气候变化等本身就是需要相关行业、相关企业共同面对、共同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更加经济、高效、科学地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协同减排或将成为电力行业应对气候变化,将环保工作纵深推进的有效途径和战略选择

      来源:中国能源报2013-04-17

      这与适应气候变化要求而推进能源转型是一致的,但不切中时弊。预计到本世纪中叶,世界和中国的一次能源构成中清洁的非化石能源,即核能和可再生能源占比将达到50%左右。

      来源:中国能源报 肖蔷2013-04-17

      洮南热力站示范项目最大的意义有两点:一是通过实践证明采用的弃风供暖技术及运营方式可行;系统运行稳定可靠,运行方式调整灵活;热量输出调整响应速度快,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强,供热效果好;储能效果明显,风电消纳稳定可靠

      来源:上海商报2013-04-08

      (作者系经济学博士,现就职于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政策法规部)...在政策实践中,可以统筹碳排放权交易和碳税的机制设计,采用混合模式扬长避短,达到应对气候变化、减少碳排放的目的。

      来源:中新网2012-11-19

      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对低碳能源的补贴政策可能有所调整,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巡视员孙桢日前表示,未来节能减排的工作重点将不在于怎样鼓励低碳,而在于惩罚高碳。...对新能源产业的补贴可以搞,但稳定性比较差,一个行业的发展,以适应长期的政策最好。而收税就是相对长期的政策,对能源生产结构、企业的结构调整具有长期的意义。

      来源:全球节能环保网2012-09-17

      从国际看,围绕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的博弈更加激烈。一方面,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部分发达国家凭借技术优势开征碳税并计划实施碳关税,绿色贸易壁垒日益突出。...为确保实现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缓解资源环境约束,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根据国务院统一部署,国家发改委同环保部等有关部门,历经两年时间

      来源:马鞍山皖江在线2012-09-12

      马鞍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魏尧主持会议,市委常委、副市长苏从勇,副市长季翔,市政府秘书长杨勇义,市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市直各有关部门负责人等参加会议。...本的方面,要走出经济发展与节能减排不相适应的怪圈,调整结构,找准突破口,集中攻坚。

      来源:国际融资2011-08-08

      气候变化和经济危机为中国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契机,对此,联合国工发组织国际环境资源监督管理机构副主任杜江认为: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前景广阔。...世界各国对可再生能源的激励政策 纵观国际社会,为有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保障能源安全,世界各国均对可再生能源发展给予高度重视,并为之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