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全球气温”相关结果93

      来源:金融界2015-10-10

      碳减排成全球共识目前,对于由人类活动引起的大量碳排放造成全球气候变暖这一结论,科学界已达成共识,而按照当前的碳排放量水平,将全球气温升高控制在2℃以内这一在哥本哈根协议中达成的共识将难以实现,节能减排已是刻不容缓

      来源:和讯网2015-09-09

      对于今年底巴黎气候大会目标能否实现的问题, 吴昌华表示,已经有50个国家提交了承诺,大的经济体都已包含,但本世纪末限制全球气温升高2度的目标恐将落空,不过也不会达到4度。

      来源:IWA微信2015-07-20

      根据气候物理学,一般来讲随着全球气温上升,大气持水能力明显加强,降雨强度短时变化也会因而会增多。...气候变化会对降水与气温造成不确定性的影响。由世界气象组织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共同成立的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第四份评估报告中称,20世纪末全球极端暴雨频发最有可能是由气候变暖引起的。

      来源:永清环保微信2015-07-16

      各种排放方式都有可能导致增加全球气温和海平面的上升,而高排放量模式极有可能造成全球气温到2100年增加5摄氏度(其变化区间为3摄氏度至7摄氏度)。...全球气温上升4摄氏度以上将给全球食品安全带来极大风险;人体忍耐高温和高湿度并存的条件也有极限,如果全球气温上升5摄氏度至7摄氏度,将有可能导致人类在炎热地区难以生活;到本世纪中叶,生活在极度缺水临界值之下的人口数量将会增加一倍

      来源:英国《金融时报》2015-07-01

      尽管如此,联合国表示,为巴黎会议做出的这些承诺可能不足以阻止全球气温从工业化时代以前的水平上升2摄氏度以上。科学家们表示,要避免气候变化失控,就不应超出这一升温限度。...另外,全球最大碳排放国家中国以及韩国正式向联合国12月巴黎大会递交气候变化计划,各国将在此次会议上敲定一项国际全球变暖协议。

      来源:环球网2015-02-05

      ipcc最新报告预测,到21世纪末,全球气温将上升0.3至4.8摄氏度。全球气候变暖会带来更多极端天气,引发严重水资源短缺以及影响农产品和食品安全的干旱,而印度等国家则可能受到重创。

      来源:中国网2014-12-25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上个月公布了一项规定, 要在本世纪末把全球气温升值控制在2℃以内(和工业化前相比)。...将近200个国家已经将2℃作为全球温度升幅的上限,以防止由全球变暖引发特大干旱、洪水、热浪、海平面上升等问题。科学家认为这些灾害都是全球变暖造成的恶果。

      来源:中国青年报2014-11-27

      全球一半以上的物种会面临灭绝,如果全球气温上升6摄氏度,地球上的生命将遭遇毁灭性的打击。...要看到我国gdp逐年上升背后的环境代价,我们东部地区有严重的雾霾,我们的一些河流水质坏了如果全球气温上升5摄氏度的话,风暴、干旱等天气会增加,海平面可能要上升10米,大海中的岛屿、沿海地带一些城市可能会被淹没

      来源:中国能源报2014-11-19

      他们所发表的声明给全球带来了一次为实现气候安全而奋斗的机会毫无疑问也是最后一次机会。全球气温在升高,气候谈判的热度同样也在升高。...《纽约时报》称,中美领导人在中美减排方面达成的历史性协议从根本上改变了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全球政治,给2015年全球气候变化谈判注入了新的乐观情绪。中美的减排目标也将是新的全球气候条约的核心部分。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14-11-05

      从国际看,国际社会已就控制全球气温升高不超过2℃达成政治共识,并将进一步强化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安排。同时,绿色低碳发展逐渐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方向和潮流,成为产业和科技竞争的关键领域。

      来源:能源网-中国能源报2014-09-16

      为了履行《议定书》的承诺,应对全球气温升高的挑战,欧盟国家通过立法,制定了本国或区域的排放权指标的分配计划,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目前所运用的碳排放指标分配方式是两阶位的交易方式。

      来源:中国暖通网2014-06-25

      近100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两次波动,总得看为上升趋势。进入八十年代后,全球气温明显上升。1981~1990年全球平均气温比100年前上升了0.48℃。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者:辛华2014-05-16

      若要阻止全球气温升高到比工业化之前时期高出2摄氏度的水平,成本效益最好的办法是让中国排放量在2020年后不久见顶。...超过美国和欧盟总和,占全球总排放的近l/3。尽管拥有13亿人口,但中国人均排放量仍高于法国、意大剩和西班牙,几乎等于欧盟平均水平。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