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碳封存”相关结果93

      来源:化化网煤化工微信2015-07-03

      延长石油碳捕集与封存项目通过国际认证2015年6月30日获悉,延长石油提交的靖边碳捕集与封存(ccs)项目通过碳封存领导人论坛(cslf)国际认证,成为中国第一个通过cslf国际认证的全流程ccs项目。

      来源:科技日报2015-05-04

      4月28日,法国农业部长斯特凡纳勒福尔与法国气候变化谈判大使洛朗斯蒂比亚纳公布一项名为千分之四的碳封存项目,拟通过将二氧化碳封存至土壤中来减缓全球温室效应。...因此,将更多的碳封存在土壤中是应对气候变化和粮食安全两项重大挑战的有效手段。

      来源:中国石化新闻网2015-04-30

      实施二氧化碳捕集回收,投资1.2亿元,建成国内外首个燃煤电厂烟气ccus全流程示范工程,驱油封存区域累计增产原油3.9万吨,注入二氧化碳16.4万吨,在实现二氧化碳封存减排的同时,有效提高原油采收率。

      来源:中国科学报2015-01-29

      大约10年前,科学家首先对这种物质产生浓厚的兴趣,随着对全球变暖担忧的加剧,作为将大量碳封存到地下的一种方法,一些人开始兜售生物炭。

      来源:山西网络广播电视台2014-11-27

      新闻观察员 李媛:专家介绍,到2020年,化石能源仍然是我国能源消费的主体,而碳捕捉和碳封存技术作为重要的低碳技术,未来将获得国家大力扶持。...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 周大地:真正的低碳能源就是要增加所谓的碳捕捉和碳封存技术,才能够真正做到低碳,但是在我们这个过渡期间,首先要解决这么几个低碳方面的问题,第一就是说要提高效率,因为转换提高效率就是节约用煤

      来源:中宜环科环保产业研究2014-11-13

      :经由中美两国主导的公私联营体在中国建立一个重大碳捕集新项目,以深入研究和监测利用工业排放二氧化碳进行碳封存,并就向深盐水层注入二氧化碳以获得淡水的提高采水率新试验项目进行合作;加强关于氢氟碳化物的合作...;成立了中美清洁能源研究中心,促进双方在碳捕集和封存技术、建筑能效和清洁汽车方面的合作;同意在二十国集团下就低效化石能源补贴进行联合同行审议。

      来源:赛默飞世尔科技2014-07-23

      技术的uri万用参考气接口,第一次将气体稳定同位素比的测定从实验室移到了野外,实现了大气co2同位素比的原位连续观测,获得了co2的13c和18o及其浓度的高测定精度和准确度,deltaray在碳储量和碳封存

      来源:中化新网2013-08-13

      既可固碳封存增值又能合成高分子材料图为2013(第七届)中国三聚氰胺及下游产业开发推进峰会代表在讨论通过co2与氨合成三聚氰酸等固体产品,实现co2高值封存利用。...该技术特别适合于在氮肥企业、新型煤化工及igcc电厂中开展co2封存利用。据了解,利用氨气和co2合成三聚氰酸或三聚氰胺产业化前景广阔。

      来源:同花顺2013-05-21

      李廷介绍:碳捕集和之后的运输,甚至是封存,技术上是可以实现的,但成本问题值得关注。首先是研发投入,之后是碳捕集、压缩、运输和封存设施的投资成本,还有碳封存后的监测投入,每个环节的投入都是巨大的。

      来源:发改委2013-05-10

      在二氧化碳排放集中地区加强二氧化碳封存潜力评价与选址工作。建立不同行业间的协调合作机制,加强二氧化碳捕集点(供应方)与封存地(需求方)的匹配和衔接。...,加强对碳捕集、利用和封存的试验示范的支持和引导,切实推动碳捕集、利用和封存的健康有序发展。

      来源:中国能源报 裴建军2013-04-17

      征收的碳税,按照取之于碳,用之于碳的原则,主要用于支持碳捕集和封存技术开发,建设碳封存基地和输送网络以及设施维护等。...碳封存是利用地下无开采价值的煤层、废弃的油田与气田和含盐水层,将co2永久储藏。西方发达国家碳捕集和封存技术开发已有多年时间,有的已经进入商业化阶段。

      来源:加拿大国家能源委员会煤电简报2012-06-12

      在加拿大多数省份均有合适的二氧化碳储存区,其中埃尔伯塔是碳封存的绝佳候选省。潜在技术的发展,大大减少了燃煤发电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这些技术能否帮助燃煤发电比核电、天然气发电等拥有成本优势,则仍有待观察。...碳捕捉与封存技术:即使技术有了改进,温室气体排放依然是燃煤发电的关键,所以碳捕捉与封存技术(ccs)将扮演重要角色。

      来源:中国能源报2012-02-29

      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也认同这种观点,他表示,就碳减排来说,碳捕捉和碳封存技术本身没什么实际的可操作性。碳捕捉和封存技术本身就要消耗大量的能源,还怎么减碳?...此外,就算把碳捕捉封存了,大量的二氧化碳用在哪儿?怎么处理?封存起来,如果外漏呢?它的安全性还存在很大的问题。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