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科学家”相关结果1169

      来源:科技日报2014-04-21

      你是怎么制定出来的,用什么方法,什么过程,让科学家在内的各方来质疑、讨论。这样才能让标准更科学,最...这一次布什政府又没有理会科学家的意见。铅标准的修订再一次证实了白宫对新标准的影响。环境标准就是这样一个科学界、产业界和政府互相博弈、妥协的过程。胡建英说。

      来源:新华网 作者:赖雨晨 吴涛2014-04-17

      我国科学家正在致力于加快土壤修复技术的研发,以拯救全球1/6人口赖以生存的农田。根据一项最新成果,利用粘土矿物研制出的修复材料可减少土壤中的重金属进入农作物,或有望在未来两年大面积推广。

      来源:《光明日报》2014-04-15

      近日,在中国科协举办的第39期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活动现场,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科技委副主任叶奇蓁院士、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长周大地等专家称中国核电有相当大的提升空间,将迎来发展的春天。

      来源:河北新闻网 作者:王成果2014-03-27

      科学家反复试验研究,消减暖雾主要有三种方法:吸湿法,在雾中播撒盐粉等湿性催化物质,以消除雾中的水汽;加热法,在雾区安装能喷射高温气体的发动机系统,加热空气蒸发雾滴;扰动混合法,利用飞机螺旋桨搅拌,使雾顶以上干燥空气下沉

      来源:中国上海2014-03-21

      上海环科院科学家已经发现,燃煤、燃油、涂料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无组织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既能生成臭氧,也是生成pm2.5的重要前体物。

      来源:中国水网作者:贡玮2014-03-12

      目前一些科学家提出中国治理雾霾需要几十年的时间,依据是伦敦和洛杉矶的治霾案例,我不同意这种说法。首先,中国政府的职能和执政能力要强大得多;其次,现在的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都是当年伦敦和洛杉矶不能相比的。

      来源:广东卫视2014-03-03

      贺泓表示,如果能得到批复,并得以建成系统,到时候会向全世界科学家开放,不光是我国科学家,也欢迎全世界科学家都来做实验。...若建成将向各国科学家开放在当前研究大气污染的科学界,基本有两种研究方式,一种是直接对现实中的大气污染进行研究,如2008年期间,因为减排措施而污染物骤然下降的这个过程,成为了全球大气物理科学家重点研究的天然实验室

      来源:北京日报2014-02-26

      1950年,加州理工学院的科学家哈根-斯米特发现,汽车尾气和炼油厂、加油站的挥发物是雾霾的重要成因。但是,当时很少有人相信他的说法。不少人认为,与工厂的烟囱相比,小小的汽车排气管算得了什么呢?

      来源:北京日报2014-02-24

      用声音驱动摩擦电纳米发电机,居然可以点亮20个led灯。昨天,记者从中国科学院获悉,由王中林院士等科研人员组成的研究小组日前首次实现利用摩擦效应的高效能声音发电。我们的生活中,声波无处不在,但人们往往只认为那是噪音

      来源:中国化工报2014-02-17

      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华东理工大学教授王辅臣指出,煤的燃烧以利用其热量为主,污染控制困难;煤气化则是利用其中的碳、氢等元素,实现能量梯级利用,污染控制相对容易。

      来源:慧聪清洁网2014-02-10

      据美国每日科学网报道,来自维也纳大学的科学家最近在《环境科学与技术》杂志上发表的一项新的研究成果表明,碳纳米管具有独特的电子、机械和化学性能,可用来清洁污水。

      来源:科技日报2014-02-07

      老问题遇到新情况,每当发生快速成霾且污染很重的时候,我们的预报就不够准确,这也是科学家一直想解决的问题。贺泓分析一种可能的原因是二次颗粒物在pm2.5中占比增加,导致pm2.5

      来源:新华网浙江频道2014-01-23

      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朱利中教授团队一项研究提出受重金属、有机物污染土壤的生物、化学修复方法,这项持续十余年的研究令受污染土地的修复技术更为高效、低价,也为全方位保障农产品安全提出新思路。这项研究已入选

      来源:科技日报2014-01-20

      城要一座一座攻在pm2.5溯源研究中,科学家用了不少高新技术。像移动文件柜一样的质谱仪,能给...我国科学家对pm2.5的源解析从1990年代开始。可公开查阅的论文中,就有北京和上海1999年的pm2.5解析报告,之后十几年全国大城市陆续展开研究。但这些研究只针对一时一地,取样数量不大。

      来源:科技日报2014-01-17

      目前科学家正在应用多种动态源解析、同位素源解析等方法,力求搞清雾霾成因及各种来源所占的比例等基础问题。中国已有各种机动车1亿辆,机动车污染主要在大城市。

      来源:解放日报2014-01-17

      日前在沪举行的中国能源科学家论坛上,以中国能源学会会长、清华大学倪维斗院士为首的4名院士向大会提交报告称,由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氮氧化物,从气体向颗粒物转化,生成二次颗粒物,是大气灰霾的元凶。

      来源:北极星电力网2014-01-16

      科学家必须发展相关技术来处理这些核废料,这些方法必须让人们感到安心。这些问题都很困难,但是都可以解决,所以我们需要继续努力。...首先是安全问题,科学家必须发展出相关技术,让核电站运行得更加安全,真正杜绝核事故的发生。同时,我们还要确保核燃料不会被用于武器制造,防止核扩散。第三个问题是核废料处理的问题。

      来源:国金证券2014-01-10

      与顾国彪院士合作将加强隆华节能电厂复合冷技术:中国工程院院士,首席科学家,博士生导师,中科院电工所研究员,1958年开始,顾国彪一直从事大型发电机新型蒸发冷却技术的创新和产业化工作,实现了一项国际创新技术从研究到产业化的全过程

      来源:中国脱硝网2014-01-07

      2013年11月21日,经淄博市市专利奖评审委员会评审,该公司首席科学家、新型高效无毒稀土基烟气脱硝催化剂发明人祝社民教获得淄博市重大专利奖100万元。

      来源:环球网2013-12-23

      忧思科学家联盟清洁汽车项目政策分析师josh goldman指出,司机可能对于电动车能否满足他们的驾驶需求和习惯这一看法有些偏见,而这次调查显示,对于许多人来说是可以满足的。...调查:虽销量滞后 美国人仍中意电动车据忧思科学家联盟(usc)发起的调查显示,65%的美国车主认为驾驶电动汽车是使国家在未来的交通中减少石油用量、减缓全球变暖的有效方式,而有60%的人说他们会考虑去购买一辆属于自己的电动汽车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