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再生能源利用”相关结果394
      双碳助推生物质发电发展 行业未来可期

      来源:湘财证券2021-09-30

      生物质能发电的地 位不断上升,反映生物质能发电正逐渐成为我国可再生能源利用中的新生力 量。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中垃圾焚烧发电和农林生物质发电合计贡献 96%。...农林生物质发电项目利用小时数从 2018 年开始逐年走低,主要原因是可 再生能源补贴拖欠对农林生物质发电项目影响较大。

      宏观点评:能耗双控的几个常见问题

      来源:天风证券2021-09-30

      二是新能源对电力的短期消耗大于替代。近年来我国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平持续提升,但...9 月11 日出台的《完善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方案》明确指出,要将能源要素优先保障高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同时提出要鼓励地方增加可再生能源消费,如果地方超额完成激励性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超出的消纳量不纳入总量考核

      来源:文汇2021-09-23

      老港再生能源利用中心项目,也就是俗称的“垃圾焚烧厂”,为实现上海生活垃圾“零填埋”提供了设施保障。该项目位于老港基地东南角,分一期和二期,由上海城投集团投资建设。...残余炉渣经综合利用后,变成建材原料。据了解,包括老港再生能源利用中心项目在内,上海城投建成运营生活垃圾焚烧厂10座,生活垃圾焚烧能力达1.75万吨/日,占全市生活垃圾总焚烧能力的80%。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21-09-12

      加大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加快电力设备改造,增加稳定天然气源供应,构建清洁低碳型能源消费结构。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占比达到20%以上。

      来源:华龙网2021-08-23

      一是加快调整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加大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二是加强节能评估审查与监察,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推动产业结构逐步优化;三是实施重点节能工程,推进重点产业能效改造提升,着力提高工业、

      上海垃圾分类的10个事实

      来源:环境问题观察2021-08-20

      以上海老港再生能源利用中心(老港垃圾焚烧厂二期)为例,这座最近新建设的垃圾焚烧厂处理能力是6000吨/日,工艺技术高大上,厂房装修有气派,以可回收物为主材的设计呈现效果,甚至堪比北京王府井的一些大型商场

      来源:国资研2021-08-18

      2.日本2020年10月,日本首相宣布将在2050年前实现碳中和,并提出促进可再生能源利用措施。日本政府发布了《绿色增长战略》,针对重点产业提出了具体的发展目标和重点发展任务。...》,更新了法国能源政策的目标,将2050年的温室气体排放量降至1990年的1/4,法国严重依赖核电,目前寻求加快发展低碳能源和可再生氢,同时力争到2022年逐步淘汰燃煤电厂。

      未来5年中国生物质能发电产业预测分析

      来源:中投顾问2021-08-18

      生物质能发电的地位不断上升,反映生物质能发电正逐渐成为我国可再生能源利用中的新生力量。...中国生物质发电产业链条生物质发电是利用生物质所具有的生物质能进行发电,是可再生能源发电的一种。生物质发电分为农林生物质发电,垃圾焚烧发电和沼气发电。

      碳中和背景下的水污染防治产业发展思考

      来源: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2021-08-13

      3污水处理厂迈向碳中和的路径创新从污水处理体系来讲,迈向碳中和,目前主要通过以下几个途径:节能(10%~20%):主要针对好氧处理环节,采用高效曝气、节能型发动机、风机和泵等,实现节能;可再生能源利用(...可以看出,很多典型的污水厂已经在向新生水源厂、有机肥厂、能源输出工厂转变。以荷兰为例,其针对城镇生活和工业废水,建立了面向未来的污水处理资源/能源利用模式。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印发《上海市低碳示范创建工作方案》的函

      来源:上海市生态环境局2021-08-10

      50%以上,碳源碳汇比达到2以下,可再生能源利用占比达到20%以上;创建区域均应在若干领域达到国际国内同类先进水平,在新技术应用、机制创新方面形成具有借鉴意义的经验。...(3)有明确的区域边界和低碳发展目标,创建期满后区域的碳排放强度应低于全市同类区域的平均水平或较创建基期下降20%以上,碳源碳汇比明显下降,可再生能源利用占比显著提升;对于申报近零碳排放实践区的,碳排放强度应达到全市同类区域的先进水平或低于创建基期的

      2021年垃圾填埋环保行业市场分析

      来源:尚普华泰咨询2021-08-04

      1、政策分析填埋气发电属于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的范畴,符合《“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十三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的要求,高度契合国家战略。...《可再生能源法》及《可再生能源发电全额保障性收购管理办法》等法规规定,填埋气发电项目上网电量由电网企业全额保障性收购,享有最高优先调度等级的行业政策,填埋气发电项目基本可实现“能发尽发、全额上网”。

      ACI第四届国际固体废弃物峰会将延期于10月28-29日在上海举行

      来源:第四届国际固体废弃物峰会2021-08-04

      (湿垃圾)& 老港再生能源利用中心二 期工程(垃圾焚烧)& 老港渗沥液处理厂线路二:某湿垃圾处置项目线路三:某危险废物处理厂(注:参观考察为可选环节,作为参会嘉宾的附加福利,不额外收取任何费用,名额有限.../制药企业的应用涉重危废资源化利用技术及其环境风险管控工业废盐处理处置及资源化利用危废活性炭再生及资源化利用技术固/危废焚烧飞灰处理技术研究及资源化利用危险废物焚烧设施协同处置医疗废物新型医疗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技术及设备新标准下危险废物填埋场的选址及规划建设危废填埋处置运营管理及风险防控往届演讲嘉宾住建部环卫中心

      来源:新华日报2021-07-01

      煤矿区将变成零碳/负碳清洁能源生产基地,地下空间碳固化、碳封存,就地处置煤炭利用产生的二氧化碳,地面可再生能源利用、零碳排放,矿区植被形成碳汇、负碳排放。...谢和平院士说,碳中和的战略意图是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控制化石能源总量;着力提高利用效能,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推进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

      来源:北极星垃圾发电网2021-06-15

      上海——上海老港再生能源利用中心上海老港再生能源利用中心由上海老港固废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建设运营,老港一期垃圾处理规模为3000吨/日,老港二期工程建设规模为6000吨/日,配置8条750吨/日的机械炉排炉焚烧线

      来源:中国化工报2021-06-03

      碳减排,途径是加大可再生能源利用力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碳转化,以co为原料生产化工产品,如co制合成气再进一步深加工为化工产品;或者利用再生能源对co进行活化,生产大宗化学品、精细化学品、环保新材料。

      北京市2021年清洁生产促进工作要点

      来源: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21-06-03

      提高数据中心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平,加强余热回收和自然冷源利用,提升用能设备能效水平。...推动实施能源智能精细管控、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替代等各类节能减碳措施,加强基础装备升级改造和运行维护管理,严控废水、废物和废气的排放,推进无害化处置,进一步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和二氧化碳排放

      不忘初心 再创未来——记2021年生物质发电企业生产技术交流会

      来源:陈成武2021-06-02

      2019年我国生物质能源累计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占可再生能源的比重分别上升至2.84%和5.45%。生物质能发电正逐渐成为我国可再生能源利用中的新生力量。...2021年全国生物质发电交流大会于4月30日在浙江宁波召开,特邀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国家发改委能源所可再生能源中心,宁波市能源局、宁波能源集团等领导及来自全国各地160余位生物质发电技术专家出席参观及交流

      来源:山东省科学技术厅2021-05-27

      (二)碳减排技术钢铁、电解铝、地炼等重点行业节能减排,新能源综合利用,可再生能源利用和储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碳减排技术。...(四)绿色降碳技术企业清洁生产改造、生态工业园建设、循环经济模式等污染源头防控、绿色生产相关技术,工业废物、农业废物、交通运输业废物的资源化与综合利用技术。

      来源:《瞭望》2021-05-10

      人类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埃斯皮诺萨认为,大幅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以实现能源部门脱碳,对实现《巴黎协定》目标至关重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最重要的任务是实现能源体系的绿色低碳转型。建设能源互联网是加速推进能源系统深度脱碳化进程的重要措施。近年,我国在能源生产、消费、配置等方面协同发力,中国能源互联网实现全面突破。

      来源:电力勘测设计2021-04-27

      2019年我国生物质能源累计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占可再生能源的比重分别上升至2.84%和5.45%。生物质能发电正逐渐成为我国可再生能源利用中的新生力量。...生物质能是可再生能源利用的一种形式,其中发电利用占比较高,包括沼气发电、直接燃烧发电、垃圾发电、气化发电,以及与煤混合燃烧发电等发电形式和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