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循环经济发展论坛”相关结果153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4-09-01

      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在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形势下,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通过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促进经济发展,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4-08-25

      通过绿色开采、充填开采、保水开采方式,可减少煤炭开发对矿区环境的扰动;通过循环经济园区建设,发展煤矸石、矿井水、瓦斯等矿区三废综合利用,可提高矿区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在矿区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涌现出了神华神东矿区、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梧桐庄矿、山西大同塔山循环经济园区和山东能源新汶矿业新巨龙公司等一批典型。

      来源:中国环保在线2014-08-05

      我国工业废水重复利用率不足30%,国务院发布的《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要求到2015年,工业水重复利用率至少提高4.2个百分点。...其实早在2013年7月召开的中国环保产业高峰论坛上,环保部污染防治司处长王涛就曾表示,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投入资金预计达2万亿元,其规模将高于大气污染防治的1.7万亿元。

      来源:中国水网2014-07-25

      ---------------------------------------来源:于家伊:让人们找回小时候的味道嘉博文,是一家利用微生物技术致力于循环经济发展的高新技术企业。...------------------------------------------------来源:2014(第八届)环境技术产业论坛北京赛诺公司,是一家专业致力于水处理技术与膜材料技术的研发、生产与应用等的高新技术企业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2014-07-11

      中国是生物质资源的大国富国,且生物质能源技术成熟,可与农业现代化、绿色城市化、生态环保建设和发展循环经济、减少油气对外依存度等协同推进生物质能专业论坛于日前在京召开,业内众多专家与参会企业共同探讨国内生物质能的发展之路

      来源:厦门德能节能科技有限公司2014-07-07

      中国政府已认识到协调好、平衡好发展与环境关系的重要性,并正多方发力,以在促进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更好地保护环境。德能以创新行天下节能环保产业在中国拥有巨大市场,可以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14-07-06

      作为节能服务企业代表,盾安(天津)节能系统有限公司【简称盾安节能】在会上介绍了公司在鹤壁市进行的区域能源规划、工业节能改造、集中供热等方面的先进成果,并与各界代表就生态城市建设、循环经济发展、区域能源规划...绿色鹤壁高峰论坛的成功举办,进一步推广了鹤壁市发展循环经济与节能减排建设的示范效应,验证了盾安节能绿色模式的典型性、有效性与适用性,深化了政府、企业的多方合作,为美丽中国梦的实现注入了更多的动力与生机。

      来源:中国生态修复网2014-06-24

      :商洛市人民政府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中国水循环经济研究中心 西安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管委会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 中国检验检疫研究院中国碳排放研究会 国际节能环保协会西安市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科技成果转化协作工作委员会承办单位

      来源:中国环保在线2014-06-19

      在日前召开的北京科博会第九届中国循环经济发展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孟伟表示,水领域尤其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应围绕湖泊与河流的保护、污染治理、生态修复,城市水体、水环境建设,饮用水安全保障等方面构建水污染控制与水安全保障的技术体系

      来源:中国证券网2014-05-19

      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司长周长益在5月15日召开的北京科博会第九届中国循环经济发展论坛上表示,工信部将组织实施工业节水示范工程,以及节水技术装备产业化示范工程。...周长益称,加强工业用水节约和循环利用,是缓解水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工业节水最近三年累计节水量已达600亿立方米。

      来源:北极星电力网2013-11-27

      我们必须要大力推进节能环保技术的应用,要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要积极应用半导体照明、高效电机等产品,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副主任宋向东近日在中国-东盟绿色经济与可持续发展合作论坛发表演讲,以下是演讲内容。我来自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我今天汇报的主题是《可持续发展与绿色质量服务》,汇报内容分为三个部分。

      来源:北极星电力网2013-11-26

      中国和东盟在自然资源、生产能力和产业结构上各有所长,互补性强是天然的合作伙伴,希望双方继续一道努力发挥各自优势,深入发觉合作潜力,大力推进双方在循环经济、节能环保、绿色发展等领域的交流合作。

      来源:中国能源报2012-05-02

      在赛迪投资顾问日前举办的中国节能环保产业投融资与并购战略研究论坛上,有关学者表示。节能重在发展循环经济有专家表示,实现节能,重点之一在于发展循环经济,例如开展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