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入海污染物”相关结果37

      来源:生态环境部2023-10-31

      要坚持陆海统筹、系统治理,加强入海污染物综合治理,强化自然岸线保护和管理,多措并举巩固提升海湾生态环境质量。...他通过听取汇报、观看展板、实地察看等方式,了解桑沟湾美丽海湾建设、海水养殖模式创新、海草床生态修复、入海河流总氮治理等情况。黄润秋表示,当地近岸海域水质优良面积比例连续四年保持100%,值得肯定。

      来源:财政部2023-08-07

      (二)入海污染物治理。支持开展高于国家排放标准的直排海污染源治理、海岛海域污水垃圾等污染物治理(上述污染治理工作应与海洋生态保护修复直接相关)。

      来源:中国环境2023-04-24

      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海洋综合治理研究室副主任王权明解释道,这是由于海洋中80%的污染物都来自于陆地上,因此要管好管住入海河流、入海排污口两大污染入口不放松。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23-03-30

      (二)力争地表水国考、省考、市考断面优ⅲ比例均达100%,部分稳定达ⅲ类断面力争提升至ⅱ类;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含在用、备用)水质达标率达100%;近岸海域水质面积优良(一、二类)比例不低于63%,入海污染物削减达到省定目标

      来源:北极星水处理网2022-09-13

      (二)入海污染物治理。支持开展与海洋生态保护修复直接相关的因提高入海污染物排放标准的直排海污染源治理以及海岛海域污水垃圾等污染物治理。

      福州市“十四五”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22-07-29

      第一章 规划背景第一节 工作成效“十三五”期间,福州市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一以贯之地实施“海上福州”战略,高水平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以改善海洋环境质量、削减入海污染物总量、保障海洋生态安全为重点

      来源:珠海生态环境2022-07-28

      强化陆海统筹综合治理以“珠江口邻近海域综合治理攻坚战”为抓手,《规划》提出深化入海河涌及排污口治理、开展重点海域入海污染物通量跟踪监测及重点海域代表国控点位跟踪监测、实施总氮总量控制试点等工作任务,设置国控入海河流总氮削减目标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22-01-21

      、海洋生态环境监测仪、入海污染物通量原位在线监测仪、重金属在线监测仪、噪声声纹识别分析仪等环境监测专用仪器仪表的自主研发,开展镉等重金属大气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设备、土壤气采样设备、计量泵、ph计、超声波液位计

      《青岛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21-10-19

      首次完成全市入海排污口排查溯源,实施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全面完成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新建2个危险废物综合处置工程。守牢疫情防控“最后一道防线”,医疗机构及设施环境监管与服务实现全覆盖。

      来源:自然资源部2021-08-16

      海岸带地区受高强度开发干扰显著,海洋生态问题存量较多,海洋生态系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生境丧失及破碎化问题突出,入海污染物总量依然很大,赤潮、绿潮等生态灾害多发,生态保护任务仍然复杂艰巨。

      来源:审计署2019-09-05

      四、审计公告反映渤海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推进较慢,试点工作未实质推开,如何看待该问题?答:渤海是一个半封闭型内海,与其他海域相比,其环境容量较小,水体自净能力较差,污染治理难度也更大。

      审计署:环渤海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审计结果

      来源:北极星环境修复网2019-09-05

      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推进较慢,5省市相关试点城市至今未出台相关文件或实际执行。北京等3省市有45个专项规划或开发区未按规定完成规划环评。辽宁、河北有188个入河排污口未取得审批手续。...11座港口94个污水处理设施的在线监测率仅为21.28%,6座港口建成投用的岸电设施使用率仅为1.36%,5家企业向175艘次船舶虚开2870立方米污染物接收证明以应付检查。

      来源:节能环保观察2019-08-07

      建立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到2020年,大湾区内地森林覆盖率达到52%。完善区域环境保护合作和污染源管理制度。建立大湾区环保交流合作机制与平台。实施环保信用评价和环境违法企业“黑名单”制度。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19-07-05

      深入开展“蓝色海湾”整治行动,推进珠江口近岸海域综合整治,建立重点海域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大力整治不达标入海河流,建立海洋环境实时在线监测系统,建立健全跨境海漂垃圾信息通报和联合执法机制。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19-07-05

      建立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到2020年,大湾区内地森林覆盖率达到52%。完善区域环境保护合作和污染源管理制度。建立大湾区环保交流合作机制与平台。实施环保信用评价和环境违法企业“黑名单”制度。

      《近岸海域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第三部分 近岸海域水质监测(征求意见稿)》全文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19-07-05

      本标准适用于近岸海域水质、河口及咸淡混合水域水质监测(不包括入海河流入海断面的入海污染物监测)。用于容器准备和洗涤、样品采集、前处理、现场测试、实验室分析和质量控制。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19-05-23

      二、重点任务(一)陆源污染治理行动1.入海河流污染治理按“一河一策”要求,编制实施国控入海河流水质改善方案,加强汇入渤海的国控入海河流和其他入海河流的流域综合治理,减少总氮等污染物入海量。

      来源:天津生态环境2019-03-20

      加快渤海综合治理,启动湾长制建设,开展入海排污口溯源排查及达标整治,实行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统筹陆海污染防治,下大力气抓好入海排污口“查、测、溯、治”重点任务,大幅降低陆源污染物入海量,加快启动垃圾分类和“海上环卫”机制,推进水产养殖污染治理,实行近岸海域养殖区、限养区、禁养区三级管控,强化河口海湾等生态修复

      来源:新华社2019-02-19

      加强海洋资源环境保护,更加重视以海定陆,加快建立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和海洋环境实时在线监控系统。实施东江、西江及珠三角河网区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保障水功能区水质达标。

      来源:新华社2018-08-24

      此外,天津还将采取加快实施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海洋垃圾污染防治行动、健全近岸海域环境监测监控体系、全面落实河长制等措施对渤海进行综合治理。...2018年底前,制定不达标直排海污染源全面稳定达标排放方案;到2020年,工业直排海污染源全部实现稳定达标排放,且满足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加强港口船舶污染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