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生态经济”相关结果315

      来源:《财经界》2014-07-11

      一个符合生态经济要求的社会系统必然是可持续发展的,如果缺乏市场机制的正确导向,就会造成产业的不协调发展,引发社会不稳定的因素。...循环经济的理念和实践,就是生态经济最完美的注脚之一。因此,要鼓励引导全社会的力量,尤其要鼓励像葛天再生、浩昌环境这样的民营企业去发展循环经济,推动循环经济,宣传循环经济。

      来源:中国化工报2014-06-26

      生态经济使得济宁化工园充满了活力,也让国内大块头的化工企业接踵而至。

      来源:中国环境报2014-06-26

      优化产业布局,明确城市北部以工业经济为主导、新兴产业为特色,中部以服务经济为主导、都市经济为特色,南部以生态经济为主导、休闲养生为特色,努力打造全国转型升级试点示范区、长三角新兴产业培育先导区、长三角现代服务业综合功能区

      来源:中国水网2014-06-12

      要避免破坏自然环境就要发展生态经济,要减少资源的消耗就要发展循环经济,要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就要践行生态文明生活方式。不是先污染后治理,把废弃物处理掉;而是不产生污染物,一旦产生了就要想办法进行利用。

      来源:《中关村》杂志2014-06-11

      即将出现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未来城镇的发展趋势,经济模式从工业经济转向生态经济,社会结构变成人权主导。绿色产业应该成为一种人类的选择。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刘志刚2014-05-20

      将生态空间、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生活、生态制度和生态文化等内容纳入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考核范畴。五是建立环保目标责任奖惩机制。

      来源:中国水网 作者:谷林2014-05-12

      蓝色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是增长型经济。在这个生态系统里,每一个主体的动作都让别人受益,每一件事情都是共益的。在这个生态系统中,所有的东西都链接在一起,不互相挤压剥夺,而是互惠互利。

      来源:中国网2014-04-24

      从内容组成上看,生态文明是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三大部分共同组成,其核心内容,应当包括发达的生态经济、民主的生态政治、先进的生态文化、和谐的生态社会和丰富的生态产品这五个方面。...譬如,2013年12通过的《珠海经济特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在主体功能区管理、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人居、生态文化和保障措施等六方面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值得《环境保护法》借鉴。

      来源:中电新闻网 作者:彭源长 徐秋玲2014-03-07

      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副主任张孝德:我们要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大力 推进新能源革命。新能源的市场潜力非常大。比如今天的城镇化,如果按照生态能源来设计,我们城市的污染会大幅度的下降。

      来源:中国环境报2014-01-16

      一是制定实施包括生态空间、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生活、生态制度和生态文化等内容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体系,力争今年上半年报国务院审议。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2014-01-10

      要将生态空间、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生活、生态制度和生态文化等内容纳入其中,力争今年上半年报国务院审议。周生贤表示。

      来源:中国环保网2013-12-24

      尚未实施的《国家林业局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纲要》提出了包括生态安全、生态经济和生态文化3个方面12大类20个指标。这与小康建设的分阶段分地区推进一个道理。

      来源:中国环境报第2版2013-11-05

      环境问题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也只有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解决,才能优化经济增长,促进持续发展,同时,加强生态建设本身也是发展生态经济。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依存。进一步深化服务科学发展的意识。...构建区域、产业、企业,大、中、小不同层次的循环经济体系,对各类工业园区用生态经济理念进行项目设计、建设和运营,通过抓环境科技创新和技术集成,推动企业转型升级,达到经济与环境双赢。

      来源:搜狐理财2013-10-10

      截至今年8月末,兴业银行成都分行已累计为四川省节能减排领域提供融资75亿元,融资余额达53.39亿元,其绿色金融业务覆盖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生态经济三大领域,涉及提高能效、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以及国家重点节能工程等众多项目类型

      来源:金融时报2013-06-05

      商业银行是现代经济体系中资源配置最重要的枢纽,大力支持节能减排、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和生态经济,引导社会资金向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高效率领域流动,促进社会资源优化配置,从而保障绿色经济快速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