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央企节能减排”相关结果323

      来源:北极星环保会展网2025-03-04

      展会将汇聚国内外1000余家环保企业、院士团队、科研院所等科技创新力量,重点展示节能减排、减污降碳、污染防治的新技术、新装备、新材料,展会期间召开2025生态环保产业创新发展大会和30余场分论坛、同期活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关心指导和北京市、天津市、辽宁省、湖北省、湖南省、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等各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北京已成功举办二十二届,累计22000余家国内外从事生态环保产业和经济社会各行各业污染防治、节能减排

      来源:北极星环保会展网2025-02-05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关心指导和北京市、天津市、辽宁省、湖北省、湖南省、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等各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北京已成功举办二十二届,累计22000余家国内外从事生态环保产业和经济社会各行各业污染防治、节能减排

      来源:北极星环保会展网2024-12-25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关心指导和北京市、天津市、辽宁省、湖北省、湖南省、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等各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北京已成功举办二十二届,累计22000余家国内外从事生态环保产业和经济社会各行各业污染防治、节能减排

      来源:中国中车2024-07-15

      宋鑫介绍,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是一家以节能减排、环境保护为主业的中央企业,自成立之初就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作为企业宗旨,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形成了“3+3+1”的产业格局,是我国节能环保领域规模大、专业全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24-01-24

      作为我国唯一一家以节能减排、环境保护为主业的中央企业中节能的下属上市公司,本次重组后,与主营业务环保装备制造形成协同效应,在年报业绩上体现的十分明显。...其中,中节能环境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权,作价107.56亿元;中节能(石家庄)环保能源有限公司19%股权、中节能(沧州)环保能源有限公司19%股权、中节能(保定)环保能源有限公司19%股权、中节能(秦皇岛

      工信部等七部门印发《石化化工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

      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2023-08-25

      《方案》指出,加强现代煤化工项目规划布局引导,依托现代煤化工项目开展关键材料、工艺技术装备攻关及应用推广,提升节能减排降碳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2023〕12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改革、财政、生态环境、商务、应急管理主管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供销合作社,有关中央企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23-05-04

      同时须采用绿色环保、固废利用、节能减排、智能生产等先进技术;规模要达到年产水泥100万吨及以上;水泥单位产品综合能耗须达到《水泥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16780-2021)能耗限额等级1级;须配置满足...无组织排放与大宗物料产品清洁运输管控达到浙江省超低排放要求;产业结构布局进一步优化,各区(县)水泥粉磨企业原则上不超过1家,全市水泥粉磨企业总数不超过7家;绿色建材产品比重稳步提高,质量水平和高端产品供给能力显著增强,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显著提升

      来源:全联环境商会2023-03-03

      源头就是能源和材料的替代,尽量使用非化石类的低碳材料,低碳燃料和能源,在过程中通过能源消耗的效益提高和监控以及对于排放的管控,来减少能源资源的消耗以及节能减排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末端实现资源循环利用。...“环保+新能源”“环保+低碳节能”“环保+新材料”“环保+资源化”,成为新业务探索的选择。

      “双碳”背景下 煤矸石与尾矿充填专题论坛将于2023年2月24-26日在京召开!

      来源:工业固废网2023-01-12

      工信部等八部门发布的《关于加快推动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的实施方案》中提到推广“尾矿和煤矸石原位井下充填等先进工艺”,矿山充填可以有效治理开采沉陷,实现节能减排,是实现矿山环境保护和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有效途径...(5)煤矸石等矿山固废煤矿井下处理技术发展与应用(6)煤矸石浆液高效充填采空区技术及装备五、参会人员会议拟邀相关相关科研院校、技术与设备企业、金属、非金属矿山、尾矿/煤矸石处理利用企业、矿山生态修复、央企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22-08-30

      开展在役机组及系统高效宽负荷、灵活性、提质增效、节能减排、深度调峰、机组延寿和智慧化等技术研究和应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印发加快电力装备绿色低碳创新发展行动计划的通知工信部联重装〔2022〕10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财政、商务、国资、市场监管主管部门,有关行业协会,有关中央企

      来源:中国环境2022-03-20

      中国黄金集团则制定了十四五”节能减排专项规划,明确“十四五”末万元产值综合能耗(可比价)较“十三五”末下降32%;开展了集团113家子企业的碳排放摸底调查,将在查明各企业碳排放路径、采选冶等工艺流程排碳具体情况以及分析存在问题基础上

      元琛资讯 | 元琛科技与中国检验认证集团安徽有限公司签订双碳业务战略合作协议

      来源:元琛科技2022-01-17

      作为最早一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元琛科技正积极将技术优势、产业优势、区位优势尽快转化为发展优势、竞争优势、创新优势,为“双碳”战略的实施提供节能减排降碳和监测检测分析等服务。...中检集团安徽公司将充分发挥在体系认证领域的技术及资源优势,以“优势互补、共谋发展、互惠互利、成果共享”为原则,与元琛科技建立起稳定、全面的双碳战略合作关系,不断拓宽合作领域与合作思路,提升双方检测监测能力,创建起节能减排降碳的零碳经济生态格局

      上海竹园第一污水厂光伏发电一期项目实现连续168小时并网稳定运行

      来源:上海环境集团2022-01-06

      聚焦“双碳”目标,上海环境水务事业部长期积极探索将“水务”与“光伏”相结合,积极推动绿色清洁能源在污水处理上的应用,探索污水处理厂节能减排新路径。...反硝化滤池区域光伏设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通过竹园一厂光伏发电一期项目的合作和探索,在实现节能减排的同时,竹园一厂还可获得自发自用绿电价格优惠,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双赢。

      来源:阿拉丁控股集团2021-12-14

      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是一家以节能减排、环境保护为主业的中央企业,是国内节能环保领域最大的科技型服务型产业集团。...中环装备是中国节能旗下专门从事高端节能环保装备研发与生产的二级公司,拥有400多项专利,10个高端节能环保装备产业园,数十家子公司,业务分布在全国各省市及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

      连续三年 瀚蓝蝉联绿色供应链CITI指数行业首位

      来源:瀚蓝环境2021-11-05

      中国企业应高度重视双碳目标,完善治理和管理机制,采取切实行动,推进节能减排。...评价标准设计透明与沟通、合规性与整改行动、延伸绿色产业链、节能减排、责任披露五个方面。

      碳中和公司债、碳中和债务融资工具有哪些差异?该如何发行?

      来源:中证鹏元评级2021-08-20

      碳达峰是指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降低;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此外,综合来看,目前碳中和公司债券、碳中和债务融资工具发行主体信用资质为aa+、aaa级等高级别,属于央企、地方国企;碳中和债券均是公开发行;债券期限方面,以2年期、3年期短期限品种为主;募投项目以水电

      来源:中国石油报2021-08-20

      锦州石化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和碳减排工作,严管理、细考核、重落实。从2020年起,大力推行110项节能降耗项目,淘汰高耗能设备,实现热供料、直供料节能

      全国碳交易市场启动在即 对电力企业影响几何?

      来源:CGWS能源研究2021-07-23

      同时我国火电企业多为央企和国企,本身还有节能减排改造空间和大量ccer项目储备。因此我们预计碳交易市场不会在短期内形成一个过高的碳价,运行初期碳价有望保持2020年试点省份的平均水平。...与此同时,如果有企业通过采用节能减排技术,使实际碳排放低于其获得的配额,则可以通过碳交易市场出售多余配额。通常双方会通过碳排放交易所进行交易。

      世界环境日|雅居乐的绿色选择

      来源:雅居乐环保2021-06-04

      能源替代、节能减排、再生资源和生态碳汇将成为环保产业未来重要的发展路径。而雅居乐环保2019年便已前瞻性地进军了能源领域,并且迅速开始实现产能转化。...从央企到民营企业,涉猎的细分领域遍布水污染治理、固体废物处置等。以地产作为主业的雅居乐集团希望做成百年基业,需要在现有规模基础上实现高质量发展,同时开展多元化业务,寻找新的发展机会。

      来源:质量与认证2021-05-19

      注重节能低碳领域基础性研究工作,结合自身行业特点,积极参与节能减排领域的国家实验室、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有针对性地推进规模化储能、氢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重点低碳技术的发展。...对于已纳入交易的中央企业,可积极开展技术和管理节能、能源替代、原料替代、技术革新等降低自身碳排放量,盘点梳理企业碳资产并有效管理,开发符合自愿减排标准的项目获取收益;通过适当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