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稀土矿区”相关结果11

      来源:龙南市人民政府2024-09-05

      2、项目建设地点:江西省赣州市龙南市东江乡新圳村料足段废弃稀土矿区(中节能(龙南)环保能源有限公司),中心位置地理坐标为东经114°50′51.276″,北纬24°49′49.779″。

      龙南市(三南)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EPC总承包二次招标公告

      来源:中国节能电子采购平台2022-07-08

      八、本次招标项目建设地点:江西省赣州市龙南市东江乡新圳村(废弃稀土矿区)九、工期要求:计划工期:预计开工时间2022年7月30日,预计完工时间2023年7月30日完成72+24小时试运(具体以项目实际为准

      来源:龙南市人民政府2022-04-02

      公示内容如下:一、建设项目概要项目名称:中节能(龙南)环保能源有限公司龙南市(三南)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性质:新建建设地址:江西省赣州市龙南市东江乡新圳村(废弃稀土矿区),拟建地地理坐标为东经114

      来源:中国有色金属报2020-02-10

      在原来的废弃稀土矿区,通过矿山生态修复,引进第三方经营管理团队,信丰县发展了脐橙、杨梅生态果园,寻乌县建起了光伏发电场,大余、定南、龙南等县还建起了工业园,开发工业建设用地1.05万亩,取得了良好的生态...可以说,通过赋予土地使用权等激励政策,鼓励稀土矿山综合修复利用,是政策措施含金量所在。例如,稀土矿山存量建设用地修复后的腾退指标可以流转使用。

      矿山治理案例:大余县滴水龙废弃<mark>稀土矿</mark>山治理

      来源:客家新闻网2019-10-11

      2006年受稀土价格上涨等利益驱动,不法分子开始对该稀土矿区进行非法盗采,造成严重的生态破坏,剩下一片废弃矿山。...治理前的滴水龙新华村滴水龙废弃稀土矿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开采,属国有矿山,上世纪90年代末停止开采。

      来源:客家新闻网-赣南日报2019-09-26

      为此,寻乌县政府和市矿管部门积极探索废弃稀土矿区治理新模式,选择石排废弃稀土矿,因地制宜开展废弃稀土矿山治理。...石排废弃稀土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示范工程的实施,减轻矿区下游地区农田及河流70%的尾砂淤积,减少矿区水土流失,遏制土壤沙化面积继续扩大;通过综治治理,原废弃稀土矿区的植被覆盖率,将由治理前的10%提高到80%

      国家科技惠民计划“定南县废弃<mark>稀土矿区</mark>生态修复示范”项目顺利通过验收

      来源:江西省科技厅2017-11-07

      图片来源于网络验收第一阶段,专家组对定南县废弃稀土矿区生态修复示范基地进行了实地考察,对矿区生态修复现状与取得的成果给予了高度肯定和评价。...科技部共立项支持了江西省4个国家科技惠民计划项目,定南县废弃稀土矿区生态修复示范是首个完成验收的项目。

      来源:中国恩菲2017-08-16

      近日,中国恩菲成功中标赣州大田稀土矿区重金属综合治理工程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epc)项目并签订合同。...本项目污染场地前期为采用落后的堆浸和原地浸矿生产工艺的矿山,生产过程中未能重视环境保护,导致土壤中重金属超标,矿区周边的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该项目作为一项民生工程,其实施将明显改善矿区生态环境条件,提高矿区周边人民生活质量

      来源:中国矿业报2016-06-12

      这几个月,广东省平远县仁居镇黄畲南龙村村民杨春兰每天都要到原黄畲稀土矿区的地里锄草。这片曾受严重污染的废弃地,因为华南农业大学教授陈晓阳的金属矿区污染土地生态修复技术示范推广项目而重生。...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稀土矿大规模开发中,他们的土地和房屋被征收。矿区停采后,原来的农田受到污染,水土流失严重。眼看曾经的良田变为不毛之地,杨春兰心痛不已。直到去年,事情终于有了转机。

      来源:中国稀土行业协会2016-05-26

      按照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水则水、宜工则工的原则,在全面调查生产矿山和废弃矿山基础上,按照稀土矿区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水土保持和土地复垦方案,达到投入最低的资金获得最大的环境治理与社会经济效益的目标。...生石灰拌合表土:对于受到酸性污染的地表土,包括尾砂堆积地,按平均每亩田用量0.4t生石灰的标准,采用人工或机耕播撒的方式将生石灰粉均匀拌入表土(地面以下30cm以内土层),使其充分与表层土混和反应,以中和稀土矿区土质的酸性

      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04-11

      可以说,稀土矿区土壤修复将面临较好的挑战和发展机遇。...近年来,国内对稀土矿区土壤污染防治的关注不断升温,一些先行区域已做出实际的努力。国家主管部委也在积极填补政策空白,多项污染防治的技术、政策法规、有望在近期出台。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