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当前位置:环保热搜词立体观测

立体观测

北极星环保网为您提供立体观测相关内容,帮您快速了解立体观测最新动态。了解立体观测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北极星环保网。

北极星为您找到“立体观测”相关结果13个

类别:气体监测来源:中国政府采购网2021-01-20 11:00:04

2.招标用途:搭配在线测量进样口,既可用于实验室的模拟研究,又可用于长期大气外场观测或基于移动平台的立体观测实验,将其与颗粒物密度、吸湿性、挥发性、混合态、化学组成、光吸收及光散射等理化性质结合,可帮助研究二次颗粒物和大气重污染过程的形成机制

类别:气体监测来源:四川生态环境2020-03-26 10:25:18

指导德阳等5个大气重点防治区域新建大气复合污染监测站,全面提升全省大气污染物综合立体观测能力。继续在重点区域、臭氧超标城市及重点园区开展vocs组分监测。

类别:烟气脱硫来源:北京晚报2019-06-19 09:09:17

仅在观测方面,研究团队通过努力,建立起了一整套综合立体观测网,包括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系统的区域站、背景站、成分站,以及中国科学院的立体观测网、卫星遥感观测等,还有中国气象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单位的观测站点网络

类别:烟气脱硫来源:环保头条APP2019-06-12 14:27:10

今天有很多技术专家,我不讲技术问题,只说说作为一个区域来讲,怎么把不同的技术组合起来形成减排的技术路线方案,最后还能够实施、能评估它的效果,这一轮技术有立体观测、数字模拟排放源,核心讲大数据,成份数据、

类别:烟气脱硫来源:天津生态环境2019-04-08 08:21:05

其中,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京津冀区域空气质量综合观测与成因分析技术研究》项目首次在京津冀区域开展集地面、航空、系留气球、遥感为一体的综合立体观测研究,为区域大气污染防治提供了重要支撑;环保公益项目《固定污染源烟气细粒子监测技术方法与规范研究

类别:除灰除尘来源:中国环境新闻2019-02-28 09:21:52

22个区域站、2个背景站、38个成分站、15个cern站、4套走航观测设备、卫星遥感、16台max-doas和16台lidar立体观测设备、4个超级观测站……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中国科学院、中国气象局等单位联合建成了国内最大的区域天气空综合立体观测

【六五环境日特辑】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阶段成果总结

类别:综合来源: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2018-06-06 08:54:19

通过多要素大气环境综合立体观测研究表明,燃煤、工业、机动车排放是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秋冬季pm2.5重污染的主要来源,区域层面上燃煤和工业排放的贡献仍然比较显著,燃煤排放对秋冬季重污染过程pm2.5的贡献率可达...多要素大气环境综合立体观测网从宏观层面看,排放强度大是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秋冬季大气重污染的主因,气象条件不利是诱因;从中观层面看,pm2.5爆发式增长的成因可概括为本地积累、区域传输和二次转化三种类型,北京市

类别:来源:中安在线2017-11-20 16:31:18

立体观测大气给它照个ct张帅2011年中科院博士毕业,依托中科院创新工程院,他创立合肥光博量子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环境气象综合立体观测及相关技术咨询与服务。...实际上,治理大气污染是一个系统工程,流动检测、立体观测等新思想和新装备正在被引入治理之中。

大数据助力治霾—贺克斌院士:中国的雾霾污染治理进程与展望

类别:综合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17-05-09 09:07:04

在描述污染源排放特征上动用了各类技术手段,从卫星遥感、激光雷达、地面观测、模型预测等等,在整个地区捕捉这些污染的信息,大量的立体观测获得的信号和数据,把它在一个云的平台上处理和分析

刘建国:大气环境综合<mark>立体</mark>监测技术进展

类别:来源:中国环境监测2017-04-18 11:13:46

合肥物质院发展了大气污染立体观测技术平台,集成车载doas、激光雷达、风廓线雷达和地基max-doas,可进行区域源排放总量监测、颗粒物跨区域输送通量监测和气体污染区域输送与区域污染监测,具有高时空分辨率...我国的环境监测仪器产业技术发展战略中规划:到2020年,完成我国区域环境污染综合立体监测网络;到2025年,实现机载、星载大气环境污染业务化监测;到2035年,实现生态环境的智能化、立体化综合关联监测。

类别:气体监测来源:科学网2016-10-12 09:54:06

周斌表示:建立、健全规范化、统一化的立体监测网络成为大气污染及成分监测的迫切需求与必然趋势,发展天地空一体化的立体观测技术能很好适应当前对大气环境监测的需求。...据周斌介绍,该项目主要针对我国复杂地形条件下大气污染成因这一重大科学问题,以立体监测技术研发和应用示范为主要研究内容,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化立体观测设备并实现产业化。

类别:综合来源:中国能源报2016-03-02 08:25:16

贺克斌说,除了完善pm2.5污染源解析,还应强化大气立体观测技术平台,污染源头减排和区域调控技术等。

类别:综合来源: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6-02-03 14:52:29

副院长征文及研讨的主要议题:区域大气污染与空气质量管理与政策;区域联防联控减排机制;区域灰霾特征与治理技术;大气复合污染控制核心技术;大气污染物源解析;空气质量模拟与预报预警;大气复合污染预测监控技术;区域大气灰霾成因联合立体观测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