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固废处理垃圾处理工业固废评论正文

静脉产业园可补垃圾处理链之缺?

2015-07-08 08:40来源:新环境微信关键词: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垃圾焚烧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比如二噁英,不论是“布袋除尘法”还是“活性炭吸附法”,对我国的垃圾烟气成分适应吗?在别的国家,一个“布袋”可以用几年,我国用不了一两个月就报废了。频繁更换的高昂成本不是企业能够承受的。怎么办?只有绕过这个环节,验收检查的时候做样子用。有效监管怎么实现?外行人怎么去监管这些受利益驱动的行业内人?所以在中国,垃圾焚烧不是技术问题,是利益问题。

设备跟不上,监管更难到位。行业以外的监管面临技术壁垒,根本难以对话;行业内的监管,都是左手右手,谁管得了谁?在这种垃圾组分超级复杂、设备水土不服、监管缺乏有效机制的情况下,焚烧发电只是一个美好的童话,实质就是把地上的污染搬到空中的危险做法。调查一下垃圾焚烧发电厂垃圾与煤的消耗比,就清楚了到底是煤发电还是垃圾发电。国家明令取缔小煤电,但与垃圾焚烧结合后,小煤电又以“绿色能源”的面貌回来了,带来的污染也是叠加的,这样还能拿到政府的长期高额补贴。

关于焚烧产生的有害气体,我们经常提到的二噁英,只是垃圾焚烧产生的二十多万种气体之一。有专家曾经说:每位化学家都清楚,一个最简单的制造新物质的方法就是,把不同物质放在一起,然后加热。也就是说,如果将成分如此复杂的垃圾放一起烧,到底产生多少种有毒有害气体,我们无法掌握,更谈不上防控。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唯一可做的就是提高风险意识,尽量采用更稳妥的办法处理垃圾,也避免了因焚烧厂选址引起社会抗争事件的发生,消除社会不稳定因素。

除了烟气问题,垃圾焚烧发电厂还存在毒性较大的飞灰、炉渣等问题,这些物质很难无害化处理。高额的公共投资、长期的运营补贴,沉重的监管成本等,都不是一项真正的绿色技术应该有的。

垃圾分类,污染者付费能否行之有效?

解决垃圾问题,一定要回到源头,从垃圾产生源头寻找解决之道。根本出路在于垃圾分类。垃圾源头分类有没有难度?有难度。但并非不能解决。面对这项系统工程,要抓牛鼻子,找关键点。关键点是什么?政府要调整垃圾管理政策,明确并大幅度提高垃圾处置费的征收标准,坚定不移地落实“污染者付费”原则。也就是说,垃圾要计量收费——多产生多付费,少产生少付费。要理直气壮地让垃圾制造的主体——企业、单位、个人为自己行为买单,不能一味姑息迁就。不能让民众认为处理垃圾只是政府的事,是公益事业,而制造垃圾是自己的权利。从政府、企业、个人三方面落实各自应该承担的环境责任。

抓住“污染者付费”纲领,从各个方面为此创造条件,垃圾分类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污染者付费”落实了,个人、企事业单位、社区才有动力开展垃圾分类、垃圾减量。甚至不需要告诉大家怎么分,大家就会自己想办法。因为分类垃圾免征垃圾费,混合垃圾要征收高额处理费。在一个经济社会里,解决垃圾问题也要依靠经济手段。

垃圾分类,不只是教育问题,一定要两条腿走路,宣传教育与政策强制配合进行。只有教育太软,没有约束力;只有政策规定又太生硬,执行中容易出偏差。要为推行垃圾分类进行最广泛的社会动员,把垃圾不分类的危害讲深、讲透,让每个人都了解这个问题与个人的生活品质息息相关,与子孙后代的未来息息相关。动员所有的宣传力量和宣传手段参加这一场关于垃圾的宣传会战。明确要求单位组织去垃圾填埋场、焚烧厂参观,不掩盖问题,要真诚地把其中的危害和局限性摆出来,让垃圾制造者看到自己行为后果。为提高垃圾收费、落实“污染者付费”做好铺垫。

同时,要理顺整个垃圾管理链条,体制机制调整到位。要将垃圾管理整合到一起,权责明晰,才能做到有效监管,也便于问责。九龙治水的弊端在于有利大家抢,有责大家推。责权不清,赏罚难明。

怎样落实“污染者付费”?如何在落实政策的同时,避免增加城市低收入群体的生活负担?需要在推行相关政策前研究清楚,提前做好配套措施,如“给中、低收入者发放垃圾补贴”等。

静脉产业园,能否填补现有城市管理循环缺陷?

解决城市垃圾问题牵一发动全身,需要通盘考虑,合理运筹。有先有后,有主有次,计划周密,执行到位。

我们首先要做的是,把大宗垃圾分类收集、运输,比如生活垃圾、园林垃圾、建筑垃圾、餐厨垃圾。先进行大宗分类,各行其道,给下一步的分类处理打下基础。

在作政策调整、宣传发动之前,当务之急是尽快建立“静脉产业园”。因为在实现源头分类之前,一定要先搭建合格的产业群,消纳源头分类的资源。就像我们身体的肝脏、肾脏、淋巴一样,能够把城市分类回收的代谢物在产业群里合理消化,使之减量、无害、重新资源化。

没有产业群,垃圾分类就是空话。因为分类的垃圾无处可去,不能得到合理再利用,就是无效分类。垃圾分类最令人担心的“前段分、后端合”问题就是这样出现的。无效分类对民众的垃圾分类热情会有毁灭性打击,务必在产业链搭建起来后再推广分类。所以,静脉产业园是实现垃圾分类的前提,有了这个前提,才有可能大力推行源头分类,同时建立分类运输回收体系。让城市垃圾管理链成为一个健康运转的闭环。

也许有人说,城市不是有民间的回收体系吗?的确,中国民间有一个自发的废旧物资回收体系,这几乎是我国独有的传统。民间的回收体系功不可没,如果不是它的存在,我们很可能早就被垃圾埋葬了。那么,是不是有了这个体系,政府就不需要做这部分工作了呢?肯定不是。因为这个体系还存在不少问题,如废品的资源化程度低,二次污染严重,技术原始落后。这个体系并没有成为一个可以正常吸纳就业的行业。

原标题:静脉产业园,可补垃圾处理链之缺?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生活垃圾查看更多>焚烧发电查看更多>垃圾焚烧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