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大气治理综合市场正文

新型煤化工发展趋势探索--身在寒冬 心向暖阳(四)

2015-08-18 08:33来源:卓创资讯新型煤化工微信作者:吴婷关键词:煤化工煤制天然气碳排放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3. 新型煤化工发展首选规模化、链条化和差异化

首先值得一提的是规模化。近几年新煤化发展迅速,其中不乏政府的的积极推动。但与此同时,政府也采取一系列措施来规范新煤化行业的发展,其中有一点就是提高产业项目的准入门槛,像煤制烯烃,发改委规定了CTO新建项目年产能需要达到50万吨/年以上,国家能源局公布《关于规范煤制油、煤制天然气产业科学有序发展的通知》也禁止建设年产20亿立方米及以下规模的煤制天然气项目和年产100万吨及以下规模的煤制油项目。按照要求,年产超过20亿立方米的煤制天然气项目和年产超过100万吨的煤制油项目需报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核准。一方面是为了防止行业再度出现过热的无序的发展,另外一方面也是为了防止小型项目的重复建设。同时按照要求,各地申报的示范项目必须符合产业政策相关规定,能源转化效率、能耗、水耗、二氧化碳排放和污染物排放等指标必须达到准入值。而这也使得能够进入该行业的企业都是综合实力较为雄厚的企业。

而作为企业,相对比而言,也比较青睐规模化。因为理论上而言,装置产能越大,开工负荷达到一定程度是,其生产的单位成本越低,从而其盈利空间也会有所提升。那么投产的新煤化项目,也基本遵循了这样的一个原则。

比如说煤制烯烃,传统的催化裂化或者蒸汽裂解装置,很多都是在20-30吨/年的规模,而新投放市场的装置在规模方面则有较大的变化,根据卓创资讯的统计,已投产的煤基甲醇制烯烃有8个项目年产能在50万吨以上,其产能达468万吨,占总产能的68%。煤制油方面,前期神华集团和陕西未能的间接液化项目,都是百万吨级别,已经符合国家的准入门槛,而后续在建的如新疆广汇、潞安合成油等项目,都是300万吨、500万吨的规模也可以看出企业对规模化发展的认可。

企业尤其是煤炭企业要发展煤化工,不要止步于初级的燃料,初级的燃料只能卖给石化企业,是给别人赚钱。所以规模化之外,应该引导煤化工企业做产业链延伸,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也会大。以当前已经投产的18套煤制烯烃项目来看,有86%的烯烃留给企业自用进行下游生产,只有14%的烯烃进行单纯的外销。而这18套项目之中,只有3套项目没有下游配套产品,占总煤制烯烃产能的6.61%,连1/10都不到。

延伸阅读:

新型煤化工发展迅猛--身在寒冬 心向暖阳(一)

新型煤化工遇冷并非偶然--身在寒冬 心向暖阳(二)

新型煤化工之越挫越勇--身在寒冬 心向暖阳(三)

原标题:新型煤化工之我思故我在——身在寒冬,心向暖阳(四)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煤化工查看更多>煤制天然气查看更多>碳排放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