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大气治理综合评论正文

“迄今为止最准确的中国碳排放估算” 到底准不准?

2015-08-31 10:19来源:无所不能微信作者:腾飞关键词:碳排放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表6给出了刘文与国家温室气体清单研究在方法和主要参数选取上的对比,正如上文所说,无论是从方法还是数据上,国家温室气体清单的估计都比刘文更加全面。因此以刘文的估计为标准,断言包括国家温室清单在内的其他清单高估了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在科学上站不住脚。本文以上分析仅针对作者较为熟悉的国家温室气体清单,对于IEA、CDIAC等排放清单所采用排放因子与数据的合理性需要其他熟悉的专家予以进一步分析。

本文的分析表明,刘文存在对IPCC清单指南和国家温室气体清单的误读,由于这些误读导致其部分结论是错误的。排放因子的比较只有在同样的煤种定义下才有意义。

刘文将基于不同煤种平均的排放因子与IPCC给出的焦煤排放因子进行了比较,得出了“IPCC高估排放因子40%”的错误结论。由于我国煤炭分类的方式与IPCC采用的煤炭分类方式不同,因此难以断言IPCC的默认排放因子是否存在高估。但即便如此IPCC也鼓励各国采用各国的国别排放因子进行清单测算,我国的温室气体清单中正是基于详细的煤质数据库利用部门法和参考法对温室气体进行了仔细的测算,其中的参考法就是刘文中的基于表观消费量的方法。而刘文在水泥熟料排放因子及数据对比的口径上也存在其他一些错误。无论是从方法还是从数据上,国家温室气体清单基于IPCC清单指南的测算均比刘文更加全面,不存在刘文方法优于清单方法的问题。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刘文基于4342个煤矿和602个煤样计算出的平均排放因子确实与国家温室气体清单的平均排放因子存在约10%的差异。但由于两个结果均是基于丰富的煤质数据库和详尽的调查得出的,因此基于目前的分析无法对两个不同估计的准确程度做出评判。只有进一步对两个研究采用的煤质数据库进行对比分析才有可能得出这一差异的原因所在。断言该研究是“迄今为止最为准确的对中国碳排放的估计”不仅言之尚早,而且言过其实。

刘文作为一个独立的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研究有其价值所在,其从侧面证明了我国国家温室气体清单的测算在科学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了中国的实际情况,国家温室气体清单的关键数据经得起推敲和质疑。本文并不期望终结对中国排放数据的讨论和争论,这一讨论会一直持续下去,并且我们相信尊重科学与事实的争论对提高中国温室气体排放的透明度有益无害,但任何有益的讨论首先应建立在对现有研究正确的理解之上,而理解的方法只有一个,判断他们的时候不要急躁。

大家对碳排放量这件事怎么看?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中心副主任 邹骥:我觉得对于这件事情,我们应该以平常心看待,不必过度解读。我们的学者有我们的观点、我们的研究成果出来,就去多借鉴,我想经过长期努力,这种数据的差距会逐渐缩小。(摘自观察者网《邹骥:估准中国的碳排放不容易》)

清华大学教授 贺克斌:IPCC发布的气候变化科学报告等,依据的都是美国和欧盟提供的数据,“以前我们没有自己系统的数据,在这方面也就少有发言权”。这一成果发表在高影响因子的学术杂志上,也就意味着这两个数据库将被国际学术界广泛接受。(摘自观察者网《<自然>刊文:中国碳排放长期被高估 13年间被高估106亿吨》)

斯坦福大学能源资源环境经济学博士 于洋:我个人一直认为,基于核算而非监测的二氧化碳排放数值,用于碳税和碳交易的基础,是并不恰当和危险的。这不仅仅是准确与否亦即由此带来的扭曲问题,更重要的是,核算而非监测提供了天然的政策、制度和市场漏洞,可以让参与者钻空子、操弄市场。

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与管理研究所所长诸大建:如果此前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被高估,那么对中国年底参加巴黎会谈有利,也对2030城市化增加排放空间是有利的。但是有人反驳说,刘博士的文章把IPCC的煤炭排放系数取高值对比是误读。不管怎样,中国学者需要在碳排放系数研究上有话语权。

作者腾飞系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副教授

原标题:独家| “迄今为止最准确的中国碳排放估算”到底准不准?(评《自然》杂志发文)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碳排放查看更多>二氧化碳查看更多>温室气体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