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大气治理综合市场正文

【净零“新标”】化工企业 谁会被碳减排重点锁定?

2015-12-21 10:25来源:中国化工报作者:呼跃军关键词:净零排放碳减排化工行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顾宗勤则指出,煤制天然气、煤制油、煤制乙二醇、煤制甲醇及下游烯烃产品等新型煤化工行业也应该是碳减排的重点。60万吨/年煤制烯烃项目能效约为35.2%,CO2排放强度为10.8吨/吨;16万~20万吨级的煤间接液化能效水平38%~41%,CO2排放强度8~8.5吨/吨油品;煤制天然气项目按技术水平和建设方案测算,能效约50%,CO2排放强度为4.8吨/立方米。如果与石油路线对比,新型煤化工的能效仅为石油路线的50%左右,而碳排放强度是数倍的关系。

“可见,与石油化工相比,煤化工原料路线长,资源耗用量大。而且石油化工更多的是将原油和各种馏分加工利用,煤化工则是采用化工生产工艺将煤炭转化为石油替代产品,其技术路径决定了必然要通过更大的投入和资源支持,获得石油替代产品。”顾宗勤表示,未来新型煤化工若要得到长足的发展,必须从节能减排人手,努力提高能效水平,降低污染物排放,才能真正将发展机遇转化为发展动力,争取更好的发展前景。

化工下一步如何减排

就履行《巴黎协定》承诺,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解振华在巴黎气候大会上表示,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五大发展理念,其中之一就是绿色发展。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等方面,“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一些目标现在都已实现。目前,中国如何在顶层设计规划、具体的实施当中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都在进一步研究、论证中,特别是制度创新、政策创新,还要加强技术创新,通过创新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各项目标。

贾瑞霞告诉记者,国家先后出台的若干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为化工行业配合《巴黎协定》履约指明了方向,以后肯定还会有一系列政策措施陆续发布实施。新《环保法》《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能源行业大气污染治理方案》等提出的政策措施将带来系列技术进步、体制改革压力和能源效率的提升,从而推动2020年后能源消费和碳排放增长趋势。2017年我国单位GDP的CO2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41%,2019年下降45%,2020年下降48%,提前实现对外减排承诺。今年6月30日,中国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提交了《强化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国国家自主贡献》的文件,提出了节能减碳的行动目标和措施。按照规划,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CO2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

具体到化工行业,王亚雄建议:一方面国家需要出台差别化奖惩政策,鼓励企业重视节能减排的改造工作。从实际情况分析,现有装置的节能减排潜力还相当大,应鼓励企业在现有装置的基础上,进行以节能、环保为目的的技术改造,实现资源综合利用;同时落实和完善准入及淘汰机制,引导合成氨、甲醇、纯碱、电石、氯碱等行业结构调整。另一方面,企业加大能源管理力度。应加强调查和核算能源的品种、质量和价格,比较各种能源的经济性,核算热平衡和电平衡,进行能量使用的合理性分析;系统优化缩短流程,减小工艺流程的复杂性和设备和能耗装置的数量,合理利用动力和热能,减少无谓的损耗。

顾宗勤提出,化工行业碳减排措施还应外延到更深的层次,探索发展模式的升级与发展方式的转变。一是比如煤化工向煤炭深加工的转变,煤化工向煤化电热一体化的转变;二是要充分运用国家节能减排市场化机制,探索排污权和碳减排交易途径,要摸索合理的排污权交易价格、碳排放交易价格,通过市场化途径提高企业节能减排的积极性;三是挖掘CO2综合利用措施和潜力,推进我国CO2在化学品制造、CO2捕集与封存、CO2驱油、CO2生产藻类以及森林碳汇方面的综合利用新途径。

“化工行业应该积极承担减排责任。CO2是一种丰富的可利用资源,近年来已经在石油开采、化学工业、食品工业等许多领域大量应用,但目前全球CO2的利用量不足1亿吨。除了与技术不成熟有关,还主要受制于CO2捕集和利用的成本过高。新型煤化工项目具有副产高浓度CO2的优势,我国大型新型煤化工项目建设集中在煤矿坑口附近,开展CO2驱油和枯竭煤层储存CO2的研究具有地质条件和经济优势,并且国外已有成功案例,国家可加大相关技术的研发支持力度。”顾宗勤说。

相关评论

观 点

碳税可促化工转型升级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资深专家安福:碳税是指对化石燃料如煤炭、天然气、汽油和柴油等,按照其碳含量比例或碳排放量征收的一种税。碳税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众多手段之一,其对CO2排放的控制效果已经在一些国家得到验证。我国编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征求意见稿)》首次将CO2排放税纳入其中。

原标题:《巴黎协定》,化工减排新起点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净零排放查看更多>碳减排查看更多>化工行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