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大气治理综合市场正文

煤化工“半拉子”项目停还是不停?

2016-02-01 08:55来源:《中国煤化工》作者:陈继军关键词:煤化工煤化工项目煤化工投资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对于煤化工企业乃至整个煤化工行业来说,目前的心情十分纠结:一方面,2015年不少项目差强人意的表现让众多投资者对煤化工的前景产生质疑和担心,至少没有前几年的热情爆棚,于是无奈地决定“十三五”期间大幅压缩煤化工建设规模;另一方面,已经选择的技术研发方向、规划甚至已经开工建设的煤化工项目何去何从,令人左右为难、举棋不定。《中国煤化工》编辑部在“十三五”开局之际,业内外迫切地想要知道,怎样对待那些已经开工建设的煤化工项目?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

延伸阅读:

环保部一份函件 为何在煤化工行业掀起波澜?

“十三五”缩水已成定局

“受油价、煤价、气价下跌,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煤化工投资效果低于预期,以及其他诸多因素影响,新疆‘十二五’规划的煤化工项目目标很难实现。‘十三五’期间,新疆将大幅压缩煤化工建设规模。”上月末,新疆自治区发改委能源处副处长陈伟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

他说,新疆“十二五” 煤化工本来的规划是:到2015年,建成煤制合成氨、煤制二甲醚、煤制气、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煤焦化七大产业链和具有一定规模的现代煤化工产业集群;形成年产煤制尿素260万吨、煤制二甲醚80万吨、煤制天然气600亿立方米、煤制油360万吨、煤制烯烃100万吨、煤制乙二醇100万吨生产能力。但截止2015年12月底,上述目标绝大多数未能实现,有些目标甚至干到“十三五”都很难实现。考虑到煤化工项目现在的经济性和未来的不确定性,新疆自治区在给国家能源局的“十三五”规划送审稿中,大幅压缩了煤化工规模。其中,仅煤制气产能就由“十二五” 规划目标的600亿立方米/年压缩至“十三五”的300亿方米/年。

事实上,压缩“十三五”煤化工规模的地方政府绝非新疆自治区一家。

陕西省工信厅公布的该省“十三五”将重点打造的产业中,煤化工产业虽然仍位列其中,却没有再提及“十二五”规划中所列的煤制气、煤焦化、煤制化肥和煤制二甲醚等项目;内蒙古、山西、甘肃3省区相关部门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问询时也明确表示,虽然目前还未最终敲定,但“十三五”煤化工规划的新增规模肯定要比“十二五”规划的小,投资额也将大幅压缩。

企业方面,大唐煤化工公司有关负责人近日透露,公司正全力推动集团旗下煤化工板块整体出售事宜,至于“十三五”期间是否还要新增现代煤化工项目,或者增加多大规模,目前并无明确说法。

另外,伊泰集团、潞安集团、兖矿集团、陕煤化集团、延长石油集团等企业负责人亦明确表示,虽然目前还不能透露企业“十三五”规划的具体内容,但煤化工建设规模肯定会被压缩。今后,企业绝不会一味铺摊子,而是要集中有限资金,选择那些技术先进成熟、市场容量大、目前情况下仍有一定盈利的煤化工项目,并经充分论证后再择机开工建设。

“相信全国其他产煤省份、更多能源化工企业乃至国家层面,在制定‘十三五’规划时,都会不同程度地压缩煤化工建设规模。”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常务副总经理尤西蒂表示。

他说,中国煤化工由高烧不退到降温,是众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调结构转方式应对环境约束、适应经济“新常态”以及国际能源格局新变化的现实选择,是当前国际石油价格暴跌冲击的短期直接结果,更是政府和企业的明智之举。

业内人士对煤化工降温原因的分析趋于一致。

首先,煤化工项目的经济性没有预期那么好。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经济调头向下。虽然中国、美国、欧盟等主要经济体均采取了量化宽松政策以刺激经济,但也只是防止了经济硬着陆,并未能彻底扭转经济下滑的态势。持续走软的全球经济,对包括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能源资源的需求强度明显减弱。再加上北美地区页岩气及致密油的大规模开发和国际地缘政治格局的改变,使得全球石油、天然气、煤炭等主要能源资源类产品由过去的供应偏紧转而供大于求,煤炭、石油价格分别自2012年和2014年下半年持续大幅下跌,继而拖累大宗商品和众多化学品价格断崖式下跌。在煤价、油价和产品价格均大幅下跌的情况下,不少煤化工产品出现了成本倒挂。一些煤化工项目甚至成了拖累企业健康发展的包袱,企业因此对煤化工的态度发生逆转。

其次,煤化工项目对地方GDP的拉动作用已经减弱。一方面,“十八大”之后,中央的政策导向发生了巨大变化。最显著的特点是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不再唯GDP论英雄。宏观层面的这一变化,使得地方政府主观上没有了为实现高速发展而竞相上马煤化工项目的冲动。另一方面,由于煤化工项目的表现差强人意,去年至今不少项目还出现了较大亏损,且亏损面正在扩大,投资煤化工项目不仅无法为地方政府增加财税收入,反而可能迫使地方政府为挽救亏损巨大的煤化工项目而“出血”,加重地方财政负担。加之大型煤化工项目的资金来源多以银行贷款为主,项目亏损后,银行贷款难以如期归还,有引发金融风险的可能,这种情况下,地方政府自然会对煤化工“变脸”。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煤化工查看更多>煤化工项目查看更多>煤化工投资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