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水处理综合评论正文

BOT模式在自来水厂的应用

2016-03-25 10:15来源:中国环保产业杂志作者:周文萍关键词:BOT自来水厂污水处理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摘要:BOT(建设-经营-转让,build-operte-transfer)模式是将城市基础设施引进民间资本和市场化运作的模式,现已成为吸引国内外直接投资基础设施的有效手段。通过BOT融资模式在某公用事业自来水项目中的具体实践和应用,分析了BOT模式在运营阶段的运用,阐述了新融资模式在现代化水厂运营管理实践中的关键做法。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开始引进民间资本和市场化运作的模式。就水务市场而言, 是一个既封闭又垄断的市场,同时又是一个风险很小、持续盈利、现金流稳定的市场。推进城市供水企业的市场化改革,吸收外资和国内各种资金投入到城市供水、排水、原水建设事业,形成多元化投资主体、适度竞争、高效低耗的水务经营体制,是当前供水企业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

由于BOT项目的最终所有权属于政府,保证了国家对基础设施项目的主权,因此,BOT已经成为吸引国内外直接投资基础设施的有效手段。上海郊区率先实施推进的BOT模式经营的某自来水厂,经过几年的实践和磨砺,项目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已逐渐凸显。本文分析了该项目在实际运营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对策。

1 背景

1998年,随着地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要求, 城市化和环境污染等问题随之产生,早先建设的水厂存在分散,规模小、无水源保护、水质差、各项应急预案落后等问题,城市公共安全及供水形势矛盾日趋突出;居民和工业用水需求的极大增加,使得基础设施投资剧增,国家公共部门的投资已难以满足需求。上海作为国内城市供水集约化的试验点,在郊区率先实施了集约化供水模式。

2 BOT模式的应用特点

(1)减少了政府对项目初始投入筹措资金的压力。政府资本在项目融资中占10%(原是100%),因此,在为城市环保基础设施服务中,1元的政府资本就可直接拉动9元的社会资本,杠杆效应十分明显。政府只需与项目公司签订特许权协议,以经济活动的方式将涉及融资、建设、经营、维护设施的责任转移给项目公司。

(2)通过公开招投标,引入竞争机制,引进建设和管理的先进经验及新技术,提高了管理水平,降低了运营成本,减少了政府的财政补贴及财政压力,同时,通过委托专业运营公司进行规范化的运作,有利于项目的最佳选择及顺利实施。

(3)打破了长期以来市政公用基础设施由政府垄断经营的体制,解决了自来水覆盖率不高,水费不能补偿运行成本等问题,供水行业走向市场,实现了自身的良性循环,为自来水成为商品提供了借鉴。

3 BOT模式运作的关键问题

BOT模式的发展潜力巨大显而易见,关键问题是投资的风险判断及回报是否能使投资者和政府实现双赢, 即是否能让投资者及时回收成本并得到满意的投资回报,同时政府能够在不增加实际财政负担的基础上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与大多数BOT模式相比,公用事业自来水项目在运作模式过程中有着相同点,本文分析了上海某自来水项目的具体实践和应用。

3.1 积极与当地政府搞好协作

相对其他项目,BOT项目更多地需要依靠地方政府的支持,所以在建设过程中,项目公司要积极主动同地方政府建立良好的关系,寻求更多的支持和帮助。项目公司通过谈判,要求当地政府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予最大程度的优惠政策和保障措施,并配合解决诸如征地拆迁、公路地下管线协调,河道施工管理、各职能部门的审批报批、竣工验收等问题,缩减项目的前期费用和工程施工期。

在运营过程中,不断与地方政府沟通项目的经营状况。自来水行业属于市政公益事业,建设和运营期均可享受国家和地方的优惠政策,尤其是运营期间的税收政策应该给予明确,因为这将直接影响到投资效益的测算和项目风险的规避。本案例中,公司的补贴收入为税收返回,每年的税收返回政策会根据当地税务部门的确定相应调整。

原标题:BOT模式在自来水厂的应用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BOT查看更多>自来水厂查看更多>污水处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