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节能工业节能市场正文

【解析】我国高效清洁发电技术创新发展机制分析与建议

2016-05-26 14:30来源: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关键词:节能减排燃煤发电高效清洁发电技术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在分布式发电技术方面,当前制约发展的关键因素在于:

(1)科研力量分散并缺乏核心设备制造技术,项目初投资大。

(2)行政体制障碍。分布式能源属于能源的综合利用,需要涉及燃气、电力、热力等多个部门,各部门缺乏统一协调,导致项目报批困难、手续办理复杂。

(3)售电障碍。目前国家电力法规尚不允许分布式能源项目成为售电主体。

(4)缺乏行业技术标准和规范。适用于分布式能源技术的热负荷计算标准、设备选型规范、燃气规范、电力并网规范以及施工、运维规范均尚未出台。

(5)社会效益未得到合理体现。当前的电、热、冷价格不能体现分布式能源的环境效益和贡献,业主承担的技术和资金风险大。

太阳能热与燃煤电站互补发电技术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及重大科研项目的推动下,相关理论研究已获得较大进展,但是相关的示范项目建设方面仍旧存在较大不足。目前,国外已有一些太阳能热与燃煤电站互补发电的示范电站,国内这方面的案例还很少,一方面是由于国内资金匮乏,另一方面相关学科的基础研究也相对国外差距较大。其中影响技术发展的主要因素有:①基础研究起步晚,发展慢:②示范项目匮乏,缺乏示范和带动作用;⑤政策倾斜不够;④光伏产业资源过于集中。

节能减排方面,目前普遍存在机组并网容量大、负荷系数低、利用小时少,严重影响机组运行能耗指标。在技术层面上,我国在役的热电联供机组仍普遍存在供热蒸汽参数高、损失大、效率低等问题。在标准层面,我国供热热网目前仍沿用20世纪60年代参数,住建部制定的一级热网供水标准为110~150℃;设计中常用的一级热网供水温度为120—130℃。但目前大多数地区,实际运行的一级热网温度已降至100℃左右甚至更低。一定程度上,目前的热网设计规范和标准与技术发展水平已不相适应。在管理层面,目前我国热源、热网分属不同行业部门,我国供热改造仍处于粗放型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发展阶段,基本上由热网侧和热源侧各自采取措施,缺乏对热源、热网和热用户进行系统地协同分析。

多联产系统发展的影响因素有人才资源紧缺、资金紧张、实验平台少等。多联产技术的发展不仅需要科研人员提出新理论,更需要新理论的实验与工程实践,以及工程技术人才解决运行中出现的问题以及保证多联产系统的安全高效运转。

我国CCUS技术在核心技术、关键装备研制、系统集成与全流程工程规模等方面仍有差距,尚没有百万吨等级的大规模示范。成本和能耗商、长期安全性和可靠性有待验证等问题仍然存在,需通过持续的研发和集成示范提高技术的成熟度。

三发展战略与建议

为促进我国高效清洁发电技术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劣质煤和准东煤高效清洁利用、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以及节能减排等方面取得进一步的发展,针对影响我国高效消洁发电技术发展的诸多因素,相应的发展战略和建议如下。

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方面,建议进一步支持和强化基础材料科学研究,完善600℃等级超超临界国产材料的应用示范机制,确立更加科学的高温材料许用应力及许用温度的选择规范。开展二次再热紧凑型超超临界机组技术研究,提高经济技术指标,提高机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降低建设成本。有效整合电站主机设备制造企业、科研院所、高校、冶金企业联合攻关,发挥各自技术优势,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自主知识产权700℃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技术。这需要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入才培养,从国家层面进行科学的部署和管理,设立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支持发电装备制造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和产品试验基地建设。

在IGCC发电技术方面,主要策略有:进一步发展适应多种原料的新型气化技术,探索以空气或以富氧为气化剂的气化炉以及高温干法除灰脱硫系统,简化系统,提高气化和系统效率、可靠性,降低投资和运行成本;通过单元技术的成熟和产品结构的多元化,走联产道路,提高IGCC技术的竞争力,降低造价和投资,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经济性,并改善系统调峰性能;自行开发适用于IGCC的燃气轮机及其底循环;开发适用于ICCC电厂的CO2分离、捕集技术研究,突破关键技术,开发系统工艺,完成示范研究,实现煤基发电的近零排放;在现有深冷空分工艺不断改进、提高负荷跟踪能力和安全可靠性的同时,发展空气的膜分离技术,简化空分装置并降低厂用电率;完普IGCC系统中各单元的集成技术、系统优化技术、先进的控制技术,提高系统运行可靠性、负荷跟踪能力与负荷适应性。

在劣质煤和准东煤高效清洁利用方面,在循环流化床商效低成本脱硫方面实现技术突破,单级炉内脱硫或两级炉内外脱硫实现二氧化硫<100mg/Nm3的目标。深入研究煤中取水褐煤发电技术,推动该技术在600MW等级褐煤发电机组上的工程应用,同时,完成超(超)临界设计技术集成研究,包括:褐煤预干燥、冷端优化、锅炉及热力系统优化、烟气余热利用、汽轮机热力系统优化等技术研究。对准东高钠煤的利用进行深入研究,开发合适的燃烧和控制技术,例如入炉前提钠技术、旋风炉液态排渣技术等。

在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方面,要加强燃气轮机核心技术的研发,建议从以下5个方面发展:

(l)要推动燃气轮机设计技术的发展,需全面开展燃气轮机总体设计、高性能压气机设计、商性能燃烧室设计、高性能透平设计、热部件冷却等关键技术研究,对能自足自身独立完成的关键技术,依托航空成熟技术优化集成,联合国内力量合力突破;对基础薄弱的关键技术,采用引进消化吸收、或国内外合作研究的方式加以掌握。在国家统筹安排下,形成以市场引领、企业主导、产学研用结合的技术创新体制,持续开展关键设计技术开发,依托于相关的产品和示范工程实现关键设计技术验证与改进,形成设计、制造、验证与改进的完善的体系,全面提升我国的燃气轮机设计水平。

(2)为提高我国重型燃气轮机高温部件制造能力和水平,坚持新型材料和新技术自主研发是未来燃气轮机高温部件制造的必然选择。一方面要加大对新型材料和制造技术开发的投资力度,加强材料制造基础研究和试验能力建设;另一方面,针对具有发展潜力的新材料、新技术研发项目,应保证项目研发资金的延续性。

(3)要推动我国燃气轮机高效低污染稳定燃烧技术的全面发展,需全面开展燃气轮机高效、低污染稳定燃烧技术的基础性研究。对上述技术的研发需制定相应的技术方案。在研究中,注重跟踪前沿再创新,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燃气轮机高效低污染稳定燃烧技术。对于开发的关键技术依托于燃烧试验平台及相关示范工程进行验证,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4)要推动热通道部件修复技术及产业化的发展,建立完善和成熟的热通道修复技术开发体系(包括修复平台、人才培养、创新机制)是关键。建议我国统一规划,集中国内研发力量,走自主研究和消化、吸收相结合的道路,以产业发展为导向、以关键技术研究为重点,以示范电站为依托,有机结合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验证研究,建立并完善热通道部件修复技术开发平台和创新机制,形成完善的热通道修复技术开发与服务体系,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跨专业复合型人才,全面提升我国的燃气轮机检修水平。

(5)在燃气轮机分布式能源系统集成优化技术方面,建议集中研发力量,加强多学科交叉的基础课题研究及人才培养;加快设备国产化步伐,出台相关政策,以多种形式鼓励企业研发分布式能源核心设备,提升装备自主化水平;研究并制定完善的系统优化集成标准和设计体系;制定鼓励分布式能源发展的产业和财税优惠的具体政策,推进示范项目的建设;以市场化为导向,推动多能互补、多联产的新型分布式能源系统研究及商业化发展。

延伸阅读:

【盘点】高效清洁发电技术最新研究进展

原标题:我国高效清洁发电技术创新发展机制分析与建议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节能减排查看更多>燃煤发电查看更多>高效清洁发电技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