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水处理综合政策正文

南京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

2016-08-02 14:50来源:北极星环保网关键词:海绵城市排水防涝水资源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近日,北极星节能环保网从南京市政府获悉,南京市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已经下发。详情如下:

市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

宁政办发〔2016〕95号

各区人民政府,市府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5号)、《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苏政办发〔2015〕139号)等文件精神,积极贯彻城市低影响开发理念,扎实推进我市海绵城市建设,进一步提高城市防涝能力,节约水资源,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结合我市实际,经市政府同意,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紧扣新型城镇化和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加快转变城市规划建设理念和城市发展方式,立足我市自然条件,着力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积极推广和应用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不断增强城市排水防涝能力,有效削减雨水径流污染,促进雨水资源利用,为我市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进美丽城乡建设做出新贡献。

二、基本原则

(一)规划引领。更新城市规划建设理念,坚持生态方法与工程手段并重,“绿色”措施与“灰色”设施相结合,实现城市排水由“快速外排、末端集中”向“慢排缓释、源头分散”的转变。在城市各层次、各相关专业规划编制过程中,全面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合理规划布局城市低影响开发系统,科学确定海绵城市有关控制目标及指标,并作为出让地块的规划管控条件。

(二)生态为先。严格城市蓝线和绿线管理,加强对河湖、绿地的保护和建设,积极采用自然排水方式,充分发挥城市自身对雨水的自然积存、渗透、净化作用,提升城市水生态的自然修复和循环能力;加强城市开发管控,积极推广应用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努力使城市开发建设后的雨水径流特征接近开发建设前。

(三)因地制宜。结合我市不同片区的城市功能布局、水文地质条件、水环境需求、基础设施状况等,在城市道路、广场、公园、绿地、建筑等建设过程中,综合考虑各类低影响开发雨水设施的功能、造价、景观效果,因地施策,合理采用不同工程建设措施和生态技术方法,安全经济高效地构建海绵型雨水系统。

(四)统筹建设。城市新开发片区及新建项目按照海绵城市控制目标及指标要求,严格落实低影响开发雨水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投用;老旧城区结合道路整治、棚户区改造、小区整治出新、排水达标区创建、积淹水片区改造、河道整治等项目统筹开展海绵城市建设。

(五)建管并重。加强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充分考虑海绵城市建设的全局性、复杂性和长期性,建立项目储备制度,科学有序推进城市相关基础设施建设,避免大拆大建。强化已建成雨水设施的移交养护,积极构建海绵城市信息化监管平台,完善考评体系,落实监管责任,充分发挥建成雨水设施的综合效益。

三、总体目标

统筹考虑排水防涝、水污染防治和雨水资源利用需求,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使70%以上的雨水得到有效控制,排水防涝、城市防洪标准达规划指标要求。逐步缓解城市雨天积水、水体黑臭、热岛效应等现象。现阶段我市海绵城市建设目标以内涝防治和面源污染削减为主,以雨水资源利用为辅。

——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

——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海绵城市查看更多>排水防涝查看更多>水资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