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修复土壤修复市场正文

2016年我国土壤修复技术的现状与趋势

2016-10-10 08:03来源:中宜环科环保产业研究作者:李瑞玲关键词:土壤修复土壤修复产业污染场地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美国经验

回顾美国土壤修复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到,美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大规模实施土壤修复。1982-1986年,美国开始实施超级基金,但土壤处理技术的高频使用使得修复费用大幅上涨。

20世纪90年代后期,由于资金短缺,土壤修复更多地考虑了现实的因素,如经费来源、未来土地利用方式等,这使得修复技术的筛选更加灵活。同时人们认识到,在一些场地,采用非处理手段(如工程控制措施和制度控制)不失为一种有效而低廉的控制手段。因此,工程控制措施和制度控制在这一时期修复技术应用中的比例逐步提高。

整体而言,美国土壤修复技术的发展路径为:土壤修复初期(80年代初期)较多的采用了工程控制措施及较为昂贵的污染源处理技术;修复中后期,由于修复经费短缺和基于土地利用方式的风险管理等原因,工程控制措施和制度控制开始较多的被采用。

我国土壤修复技术发展现状

相较于欧美40年的发展,我国土壤修复技术研究起步较晚,仍属新兴行业,尚未有很好的基础积累和技术储备。2004年北京“宋家庄事件”是开起我国土壤修复的钥匙。到目前为止,我国已成功完成了多个土壤修复工作,如北京化工三厂、红狮涂料厂、沈阳冶炼厂、唐山焦化厂、重庆天原化工厂、杭州红星化工厂、江苏的农药厂等,这些案例为我国土壤修复提供了宝贵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根据环保部2014年发布的《污染场地修复技术应用指南》(征求意见稿),土壤修复技术按照处置场所、原理、修复方式、污染物存在介质等方面的不同,可以有多种分类方法。

按照处置场所,可分为原位修复(insitu)技术和异位修复(ex-situ)技术。按照“源-途径-受体”控制方式,可分为污染介质治理技术、污染途径阻断技术和受体保护技术,具体包括的技术种类见表1。

由于该表主要为污染场地修复技术,未包含矿山、农田等部分修复技术,如矿山生态恢复技术、农业生态修复技术等。本文在后续的分析中,将矿山生态恢复技术、农业生态修复技术并入到生物修复技术中去。

根据江苏省(宜兴)环保产业技术研究院及土盟对公开招投标项目的统计调查发现,2008-2016年,我国177个土壤修复项目中,土壤修复以污染介质治理技术为主,占比68%;污染途径阻断技术占比32%。在污染介质治理技术中,物理化学和生物技术成为主要技术,分别占比32%和27%;物理、化学单一类技术应用占比相对较小,分别为2%和7%(图1)。

从具体修复技术种类来看,填埋/阻控(32%)、固化/稳定化(23%)、矿山生态恢复(14%)成为土壤修复应用最广泛的技术,而水泥窑协同处置(5%)、氧化还原(5%)、微生物(4%)、植物修复(4%)与农业生态修复(4%)技术也是主要应用的技术。相比之下,抽提处理(3%)、土壤淋洗(1%)、化学改良(1%)、热解析(1%)、气相抽提(0.5%)与高温焚烧(0.5%)技术市场应用占比较低。

延伸阅读:

我国目前土壤污染治理工作的进展情况

原标题:中国土壤修复技术的现状与趋势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土壤修复查看更多>土壤修复产业查看更多>污染场地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