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大气治理综合评论正文

雾霾是如何走进民间话语和官方话语里的?

2016-12-22 10:10来源:南周知道关键词:雾霾PM2.5空气质量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在伸手不见五指的白天,我们更愿意待在屋子里,刷着防雾霾口罩哪家强的文章,去淘宝再剁一单。

这些年,“PM2.5”这么冷僻的科学术语居然在普罗大众间流传开来,不得不说,是雾霾的功劳。

让“知道”告诉你,雾霾是如何走进民间话语和官方话语里的。

2016年12月20日,摩天大楼顶部俯瞰北京CBD。(东方IC/图)

2016年还不到十天结束的时候,全国各地受到了雾霾的严重侵扰。华北地区持续雾霾,其中河北省石家庄市空气质量指数多次出现爆表,甚至有检测点PM2.5和PM10一度双双突破1000微克/立方米。北京、天津等地雾霾也极其严重。

雾霾的侵扰让人焦虑,而人们的焦虑也传达到了政府。正如南方周末在《那些年,官员治霾都说过哪些“狠话”》一文中所说,“如今,治理大气污染已成为最政治正确、最能凝聚共识的话语资源”。这说明,雾霾如今终于成为公众关注和讨论的最核心议题。而在过去,关于雾霾的议题,也曾有过一段回避的时期。

小时候的雾是霾吗?

“我小时候没有霾。”

关于什么时候有雾霾,人们的意见不一,上至政府下至民间,都曾进行过关于中国是否存在雾霾的一场大讨论。最初,雾和霾是难以区分的。初见雾霾时,一些人并不承认霾的存在,理由是,天灰蒙蒙很正常,你怎么知道那是什么?

一些语言学家建议用“灰霾”,或者干脆就是“霾”,用意就是将其和雾气分开。霾这个字,写法上就很形象,意指空气里不干净。但即使如此,还是过于抽象化,你只能怀疑空气里有灰霾,但无法以简洁的方式证明这个怀疑。直到有一天,PM2.5来了。

微克,质量单位,符号μg(英语:microgram)。1微克等于一百万分之一克。(作者供图)

PM2.5是一个科学话语,它是指细颗粒物,与此对应,PM10叫做可吸入颗粒物。(PM值的单位是毫克,万分之一克的意思)今天,很多人知道PM2.5是什么,但2010年底时,这基本上还是一个学术界的词汇。大多数国家开展空气检测时,最低标准时检测PM10。可以说,这个科学概念被引入公共领域,对中国环保的推动力绝对不能小觑。

终于,人们找到了更为科学、微观的表达方式。这个词汇引入公共话语,直接促使成了政府的积极应对。比如《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于2011年11月16日起征求二次意见时,就直接将PM2.5、臭氧(8小时浓度)纳入常规空气质量评价。2012年两会,它直接出现在了《政府工作报告》中。

雾霾成为政府重视的议题

在福柯那里,话语是一种微观的权力(power)。PM2.5起到最大的作用,就是让政府必须要置身这个语境里,解释为什么这样、要怎么办才好。当初雾霾的时候,反对看法可以轻易跳出这个语境,现在,职能部门必须直面这个现实。

话语经常结合在一起的一个词汇叫修辞。修辞的核心意义是什么?两个字:劝说。

延伸阅读:

“吹啊吹啊我的雾霾放纵”:中国每年释放的5亿多吨“原始霾”就是它!

原标题:雾霾如何成为一种正确的话语?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