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固废处理垃圾处理人物正文

徐海云:日本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与处理认识

2017-04-20 09:30来源:徐海云新浪博客关键词:垃圾分类生活垃圾徐海云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下图4:日本1983年生活垃圾处理比例


日本垃圾处理邻避充分体现了“囚徒困境”理论。

进入1960年代,日本生活垃圾管理进入复杂阶段,面临邻避与环境问题。1965年东京就发生了一场垃圾危机,东京最大的填埋场突然爆发大量苍蝇,生活在填埋场附近的居民阻止其他地区生活垃圾进入填埋场,同时其他地区也爆发了反对规划生活垃圾焚烧厂运动。情况变得复杂而严重,1971年,时任东京市长在市议会宣布爆发了“垃圾战争”。最后经过3年对话,以取消在原有垃圾填埋场附近建设新填埋场为条件,并采取“各区处理各自的生活垃圾”原则”,才结束这场垃圾战争。“各区处理各自的生活垃圾”原则一直沿用到现在。日本东京23个区建设了21座生活垃圾焚烧厂,几乎是每个区都建设一座生活垃圾焚烧厂,规模都不是很大,最小规模只有200吨/日(涩谷垃圾焚烧厂)。日本人在总结这一现象时把它归结社会困境(social dilemmas),它是囚徒困境(prisoner's dilemma )的延伸。当个人利益与团体利益不一致时,个人往往倾向短期个人利益,而忽视团体长期利益,也就是说个人最佳选择并非团体最佳选择。日本建设较分散且规模较小的垃圾焚烧厂是囚徒困境博弈理论实践验证,这样的做法既不值得学习,更不值得夸耀。

日本也曾有拾荒者,但在最终突然消失。

日本在1915年就制定了要求废旧物品回收场所配置防疫设备,二战后,随着经济恢复,到1952年,当时城市的大街上也随时可见到拾荒者,为有效管理这些拾荒者特别是性加入的拾荒者,1953年到1954年还要求拾荒者进行注册并获得许可。到1960年代,拾荒者快速消失,经济增长以及生活水准的提高是最大因素,这导致拾荒者有机会改变职业;此外,一些控制拾荒者的措施如要求形成协会、颁发许可证、禁止翻垃圾筒、废品回收场所强制搬迁等尽管有争议也起到了促进作用。

1964年东京奥运会对东京生活垃圾收运方式的改变也有显著影响。1961年为迎接奥运会到来,一个特别的举措是怕影响城市景观,取消垃圾箱,这一举措的来源主要是美国专家建议,美国专家建议如下:

1)采用带盖的塑料垃圾桶,禁止垃圾桶中翻检垃圾;

2)增加卫生巡逻人员或垃圾监管人员,打击街道上非法倾倒垃圾;

3)推行机械化垃圾收运,增加垃圾收运工人的职业自豪感;

4)通过加强居民、社区、学校宣传教育,增强垃圾收运与居民合作。

要求居民在固定的时间将生活垃圾投放在固定地点的垃圾筒中,这一要求对后来日本垃圾管理带来重大影响。首先,采取固定的时间将生活垃圾投放在固定地点的垃圾筒措施,使得社区在生活垃圾收集中的角色或作用得到延伸,社区成为落实生活垃圾收集服务要求的主体。社区在追求环境整洁、安全以及避免脏乱的过程中也提高了居民的环境意识;其次,与第一点密切相关,拾荒者在居民房屋前翻检垃圾筒变得不可能,因此,事实上,在1964年东京奥运会后拾荒者突然全部消失。

日本生活垃圾也曾有“两网”,但没有经历融合或衔接,其中拾荒者快速自行消失,有强制成分,但更多是经济发展水平使然,可谓水到渠成。东京在1964年开始推行定时定点倾倒垃圾,当时并没有分类要求,卫生整洁是第一位的,提倡垃圾分类资源化是30年后的事了。日本生活垃圾收集从垃圾箱到垃圾桶再到垃圾袋,完成三次蜕变,前两次都还没有分类收集,到最后一次才开始分类收集。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与垃圾桶既有关系也没有关系,有心分类,没有垃圾桶也可以,无心分类,有桶有何用。

延伸阅读:

数说|日本的垃圾分类世界第一 但垃圾产出你了解多少?

【视野】垃圾分类27种 13年“0废弃”生活 这个日本小镇是如何做到的

原标题:日本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与处理认识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垃圾分类查看更多>生活垃圾查看更多>徐海云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