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大气治理综合访谈正文

对话|“一带一路”转移污染?中央党校副教授这样回应

2017-05-15 14:49来源:中国环境新闻作者:郭婷关键词:绿色产业郭兆晖一带一路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正在北京举行。此前不久,环境保护部等四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指导意见》。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将对我国沿线地区和相关国家产生哪些影响?如何推动“一带一路”绿色发展?记者与专家进行了对话。

郭兆晖,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部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生态文明、绿色发展、低碳经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博士,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访问学者,兼任中国人民大学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研究所副主任。承担中共中央党校省部级、厅局级、中青班、县委书记班、民族班等班次课程的主讲工作。

“绿色“一带一路”将促进新兴绿色产业落地生根。新兴绿色产业伴随着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而逐步推广,绿色“一带一路”建设为新兴绿色产业搭建了环境信息共享平台、绿色产品标准与规范、生态环境风险评估与防范的咨询机制等一系列基础工作,这将大力推动新兴绿色产业的壮大与发展。

Q&A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取得哪些进展?

打造了绿色投资—绿色贸易—绿色金融的绿色发展全流程。

中国环境报:绿色“一带一路”建设有助于促进我国沿线地区和相关国家绿色发展。目前,我国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取得哪些进展?

郭兆晖:首先,绿色“一带一路”更广泛地传播了我国所倡导并实践的绿色发展与生态文明理念。此前,生态文明理念已经走向世界,获得了联合国高度肯定。2016年5月27日,第二届联合国环境大会发布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中国生态文明战略与行动》报告,联合国副秘书长、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施泰纳在会上指出,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是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有益探索和具体实践,为其他国家应对类似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挑战提供了经验借鉴。此次通过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将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绿色发展新理念与生态文明理念结合,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可持续发展。

其次,开展综合生态环境影响评估,识别并防范各国的生态环境风险。这实质上是我国实行了近三十年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国际升级版,为我国项目的对外推广与投资扫除了生态环境风险,把我国环境制度上升为“一带一路”国家通行的制度,并为世界环境治理体系提供中国解决方案。

第三,打造了绿色投资—绿色贸易—绿色金融的绿色发展全流程。由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等相关投资机构设立专项绿色投资基金,支持绿色产能输出,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绿色投资。将环保要求融入自由贸易协定,建立绿色贸易的标准体系,减少绿色贸易壁垒。加强绿色供应链国际合作与示范,可以推广由环境保护部和天津市政府共同主办的APEC绿色供应链合作网络天津示范中心的工作。此中心按照供应链模式推进绿色发展,以绿色标准、绿色设计、绿色采购、绿色贸易、绿色制造、绿色消费、绿色回收和绿色再制造的方式,建立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绿色管理和循环。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借鉴并引入“赤道原则”等绿色金融规则,推动企业绿色信用评估和征信体系建设,大力推进绿色信贷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环保企业和项目的信贷支持,开发专门的绿色信贷金融产品,开展环境金融服务创新,鼓励商业性股权投资基金和社会资金共同参与绿色“一带一路”重点项目建设。

第四,构建了环保合作平台,交流绿色技术与标准,共享绿色大数据。2016年4月,科技部建立了“绿色技术银行”,加强科技与金融资本等要素的融合,探索破解可持续发展领域科技成果转化难的核心问题,加快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安全高效等可持续发展重点领域成果转化应用,体现科技落实创新驱动发展、绿色发展的战略性和前瞻性,促进先进绿色技术向其他发展中国家转移,一方面以绿色技术“走出去”支撑科技强国建设,另一方面带动绿色技术国际转移转化,推动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目标,为全球科技创新驱动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第五,推动了绿色企业走出去,承担环境社会责任。我国绿色企业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的绿色企业1.0强调局部专项治理,以环保工程为抓手,初步形成了一批擅长不同类型治理的参与者,绿色产业初步形成;第二阶段的绿色企业2.0是本世纪初推广城市公用事业特许经营到当前升级版——PPP推广,基于突出从局部专项治理到跨区域扩张再到系统治理的转变,绿色产业形成了一批治理结构优良、资本实力雄厚的环保上市公司龙头,比如碧水源、北控水务、光大国际等;第三阶段是绿色企业3.0的战略机遇期,这时候一批在全球已经完成布局的优秀民企开始大举进军绿色产业,如全球最大的管业集团中国联塑,而这些3.0版绿色企业正在借助绿色“一带一路”建设,把我国优秀的绿色产品、优势的有效产能输送出去,同时也实现自身快速资本增值,从其他行业的全球龙头老大成为绿色产业主力军,也将逐步承担起世界绿色发展的重任。

第六,加大了对外绿色环保领域援助支持力度。一方面,我国可以积极为沿线发展中国家提供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环保技术与产业等领域的资金支持,规划一批各方共同参与、共同受益的生态环保示范项目,通过这些示范项目来扩大中国对沿线各国的影响力,提升国际形象。另一方面,在法律制度、人才交流、人员培训与教育等方面全面开展环保对外援助,把我国的“绿色智力”推广到沿线各国。对外绿色援助体现了中国负责任大国形象,为全球环境治理体系做出贡献。

第七,统筹协调了沿线国家与国内相关省份对接。以沿线省份的环保工业园区、循环经济工业园区、低碳经济试点园区作为桥梁,把我国在建设环保工业园区、循环经济工业园区、低碳经济试点园区的优秀做法与经验传播到沿线国家,进而对接沿线国家与沿线省份。比如苏州工业园区在中国人民大学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研究所的协助下,在2011年成为中国第一个用碳排放的“硬指标”制定低碳发展规划的工业园区。这些年来苏州工业园区按照规划大力发展,以学校教育、社区生活、能源应用、绿色建筑等为“钥匙”,解开一座国家级开发区的生态“密码”,走出了一条完全有别于传统工业开发区的“绿色发展”之路。像这样的沿线省份的绿色经验值得推广到沿线国家。

原标题:对话|“一带一路”转移污染?中央党校副教授这样回应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绿色产业查看更多>郭兆晖查看更多>一带一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