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水处理综合政策正文

重庆市湖库生态修复适宜技术选择指南(2017版)

2018-02-05 16:51来源:北极星环保网关键词:生态修复水环境重庆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6.3重庆北部新区八一水库生态修复工程

6.3.1项目简介

重庆北部新区八一水库位于人和街道、天湖美镇社区,属嘉陵江水系,水库水面面积约4.2万m2,水库最深水深7.3m,库容12.5万m3。

八一水库治理工程由2015年12月开展,该工程重点为对八一水库来水的水质控制,通过生态梯田净化、水上森林强化、水陆生态交错带、沉水植物强化和兼性生物净化等综合措施,对八一水库来水进行强化处理,保障进入水库水质稳定的优于Ⅳ类。同时,在湖体表面通过设置水体兴波系统,利用机械作用保持表层水面的持续波动,避免藻类的持续生长。

6.3.2应用技术

(1)来水梯级湿地处理技术(人工湿地就地处理技术)

八一水库来水主要来自于其东北侧的照母山山系,由于水库呈纺锤型,其东北角具有较大的空地可用于来水的净化处理,因此,针对主要入库来水,设置生态梯田、水上森林等湿地处理措施,对来水进行深度处理,保障洁净源水进入湖体。

1)生态梯田净化区:

通过构建梯田形貌,形成“旱田--水田”组合的生态梯田系统,种植高植物密度的挺水植物,确保外来水与梯田土壤、填料和植物充分接触,增加水力停留时间。梯田净化区采用沸石为主要填料,利用填料粗糙的表面,促进微生物在填料表面的生长,增强系统的生物量,强化其对来水营养物质的去除。

2)水上森林净化区:

在前期生态梯田净化的基础上,利用水杉、池杉等高大乔木,营造灌-乔搭配的景观,此处填料基质仍为改性沸石填料,利用沸石的吸附性能与离子交换性质和植物根系的共同作用进一步去水体除污染物,净化水质。

图6-21水上森林净化区工程布局图

图6-22水上森林净化区设计意向图

(2)人工强化静滞水体循环流动技术

由于八一水库库容和水面面积相对较小,水环境容量小,生态系统脆弱,为避免适宜温度下的藻类爆发问题,在湖心建设有水面兴波系统1套,通过电机的持续运行,产生振动,促进湖体表层出现微小波浪,加大了表层水体的流动速度,为藻类的聚集生长营造了不利的环境,可从一定程度上避免藻类的聚集生长。

6.4重庆渝北区双龙湖生态修复工程

6.4.1项目简介

双龙湖位于渝北区双龙街道城区,集雨面积1.35km2,设计总库容为96.0万m3,有效库容74.0万m3,库面17hm2,平均水深4.4m(最深处13m,最浅处1m),属浅水型城市湖泊,是两路城区环境和风貌的核心组成部分,具有极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但双龙湖集雨面积小,汇水量小,交换水量少,环境容量小,调节能力弱,抗污染能力较低,容易发生富营养化,生态系统较脆弱。双龙湖作为渝北城区最大的水体,在治理前水体发臭,特别是夏天,水体气味较大,主要污染物为TN和TP,属于Ⅴ类或劣Ⅴ类水质。自各项措施施工完成以来,水中TN和TP含量大幅度降低。各项污染控制指标比治理前有显著降低:CODCr消减约61%,NH3-N消减约65%,TN消减约70%,TP消减约89%,双龙湖水体达到国家规定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Ⅳ类水质标准,在较短时间内基本上实现了双龙湖水体的综合整治目标。

为了改善双龙湖的富营养化状况,采用了湖底生态清淤、复氧措施和底层排水措施等工程措施,以及边坡护理、一体化浮岛技术、人工湿地技术和水生动物操纵等生态修复技术。

6.4.2应用技术

(1)生态护岸改造技术

双龙湖周围现有的临水植物以毛竹、阔叶落叶树木为主。季节更替,落叶漂浮到水面,遇风吹后,会在湖湾形成一层厚厚的膜,不仅破坏景观,而且大量落叶在水里腐烂后会成为二次污染源。考虑到强化水土保持功能,防止面源污染和美化景观,用固土强根的柳树逐步代替毛竹和阔叶落叶树。双龙湖周边护坡总面积达5000m2左右。

(2)生态浮岛技术

根据双龙湖的形态及污染源现状,在双龙湖的湖中心、王家湾提污站、暨华中学内湖和个别污染源排污口处分别建设一个可移动一体化浮岛,总面积近6000m2。浮岛上种植大漂、水蕹菜等水生植物,可以定期进行打捞,底部挂生物膜和蚌、螺等水生动物,利用水生植物、水生动物、水生微生物3大类生物联合作用,可以更加有效地去除湖水中的营养盐,减少水体中的藻类数量,达到净化水体的作用。在其余主要湖湾,沿湖边布设了简易浮床,总面积4000m2左右。湖水中的营养盐经过水生植物吸收得到去除,增加了营养盐去除的途径。

(3)水生动物操纵技术

鱼类和蚌、螺等生物具有遏制蓝藻、减轻水体富营养化和净化水质的目的。为了增加浮游生物种群和生物量,提高除藻能力,通过计算,在湖中放养了80000尾左右的鲢鱼和鳙鱼以及50000只左右的贝壳类动物如河蚌、螺蛳。

6.5云南玉溪抚仙湖人工湿地修复工程

6.5.1项目简介

抚仙湖位于云南省玉溪市境内,面积212km2,蓄积水量189.3亿m3,占全省湖泊水资源蓄水总量的65.7%,平均每年有将近1亿m3的富余水量,水质良好,既是滇中地区最大的淡水水源,又是著名的风景旅游胜地。

抚仙湖环湖公路以下的乡村居住人口密集,居民年排放生活污水近百万吨。由于地处湖滨带,这些生活污水未经任何处理便流入抚仙湖,造成对抚仙湖水体的直接污染。同时,湖滨带附近的宾馆、度假村等旅游设施共计80余座,年排放污水约200万t,携带有TN49.4t、TP9.2t,对于抚仙湖的水质保护目标来说仍然是不可忽视的氮、磷污染源。水质监测资料表明,在旅游设施和居民比较集中的地段,湖水已经受到明显的污染,氮、磷含量达到Ⅲ类标准。

抚仙湖几乎所有的天然湖滨湿地都已经被开垦,甚至局部地段的沙梁也被开挖,湖滨带农田土质多为沙质,保水、固肥能力差,所施化肥大部分流失进入抚仙湖形成污染。在抚仙湖西岸,还有围垦湖滩湿地建造鱼塘和水田的现象,这不仅破坏了天然湖滩湿地的自然净化能力,而且还形成了新的污染源。

6.5.2应用技术

(1)人工湿地就地处理技术

为了恢复抚仙湖的滨岸带的生态缓冲功能,应用了复合人工湿地技术,包括窑泥沟和马料河2处人工湿地。

1)抚仙湖窑泥沟人工湿地

抚仙湖窑泥沟人工湿地位于抚仙湖北岸,占地面积2.2hm2,设计深度处理能力1万m3/d,初级处理(拦污、沉砂)能力为5万m3/d,主要接纳抚仙湖北岸污染最为严重的窑泥沟及与之相邻的农灌沟入湖污水,窑泥沟年入湖水量442万m3,来水包括上游澄江县城市生活污水、县城污水处理厂排水、沿途13个村庄的生活污水和农田径流形成的混合污水,采用拦污栅—沉淀池—生物氧化塘—潜流湿地—表流湿地的复合型人工湿地工艺流程,该湿地于2001年11月建成运行,工程吨水建设投资191元(不含租地费),吨水处理运行费0.10元左右,不使用化学药剂,主要产物可二次利用,并利用原有湖滩地的自然高差实现无能耗自流运行。

工程运行结果表明,COD、BOD、SS、TN、TP的去除率分别为50%、33%、93%、44%、37%,明显削减了窑泥沟入湖污染负荷。

2)抚仙湖马料河人工湿地

抚仙湖马料河人工湿地位于抚仙湖北岸,占地面积1.99hm2,工程投资333.5万元(含征地费),设计深度处理能力1.5~2万m3/d,初级净化(拦污、沉砂)能力5万m3/d,主要处理抚仙湖北岸马料河流域的农业面源及村落污水,采用独创的复合型人工湿地自流净化工艺,工艺流程为拦污栅—沉淀池—生物氧化塘—潜流湿地—表流湿地。

运行结果表明,COD、BOD、SS、TN、TP去除率分别为42%、6%、88%、60%、54%。

6.6无锡蠡湖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6.6.1项目简介

蠡湖原名五里湖,又名漆湖或小五湖,后因湖面形状如一只葫芦瓢,所以又名蠡湖。蠡湖位于无锡西南,是太湖伸入无锡的内湖,水域面积8.6km2,东南经十里长广溪连通太湖,以中部横卧湖面长300多米的宝界桥为界,分为东蠡湖和西蠡湖。蠡湖早年被实施大面积围湖造田,湖底大量积聚淤泥,水容量减少,降低了水体的自净能力,据相关资料分析,蠡湖湖底淤泥中,总磷、总氮、有机质含量高于太湖其他湖区的数倍,加之接纳入湖河道的大量污水,湖水水质常年劣于V类。

根据蠡湖污染状况,制定了“清淤、截污、调水、修复生态”的思路,全面实施生态清淤、污水截流、退渔还湖、动力换水、生态修复、湖岸整治和环湖林带建设六大工程。

6.6.2应用技术

(1)水生动物生态恢复与生物操纵技术

工程采用先种植挺水植物和浮叶植物吸收湖中的氮、磷,提高水的清晰度、透明度;再种植沉水植物过滤、改善水质;同时放养鱼、螺蚬等对水进行生物净化。2003年至今,无锡市已经在西蠡湖区域种植各种沉水、挺水、浮水植物500多万株,沉水植物种子138kg,投放螺、蚬、蚌等50多吨,鲢、鳙鱼苗16万尾,修复面积达98.18万m2。根据相关检测数据,西蠡湖区域水质改善明显,生物多样性得到较好恢复。

(2)生态护岸改造技术

该技术主要以湖岸整治和环湖林带建设工程为主。结合湖岸整治,积极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并投资建设环湖生态林带,作为蠡湖的涵养林。2002年以来,无锡市累积搬迁沿湖企业289家、拆迁建筑35.6万m2,住宅1860户、拆迁建筑32.1万m2,建设环湖生态林331.4万m2。2004年以来,蠡湖地区完成了环湖路一侧约9km长、142hm2沿湖绿化带及湖岸整治,完成渤公岛生态公园、渔父岛、蠡湖之光、蠡湖广场、蠡湖公园等景观建设及西蠡湖沿湖岸线山体的亮化。蠡湖逐渐成为江苏省内最大的开放式免费大公园和夜公园。工程的顺利实施,有效控制了农业面源污染、工业废水污染和生活污水污染,其生态效益正在逐步显现。

目前,蠡湖水溶解氧和氨氮指数均处于I类水平,高锰酸盐指数达到了Ⅲ类水质标准,总氮和总磷指数处于Ⅲ类至Ⅳ类水平,富营养化指数呈总体下降趋势。

6.7昆山傀儡湖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6.7.1项目简介

江苏省昆山市地处苏州市域东南部、上海与苏州之间,傀儡湖是昆山市唯一饮用水源,湖面总面积673万m2,平均需水量2200万m3,承担着市域范围内100万m3/d饮用水的原水供给。昆山市域以沪宁铁路为界,南部为淀泖水系,北部为阳澄水系。傀儡湖西纳上游阳澄湖来水,阳澄湖水质直接影响傀儡湖水源地水质,同时,傀儡湖的周边环境及入湖河道均会对傀儡湖水环境产生影响。傀儡湖主要受到工业污染源污染、农药化肥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畜禽养殖场污染源污染、水产养殖污染等。

6.7.2应用技术

(1)水生动物生态恢复与生物操纵技术

利用生物操纵技术进行以水环境治理为目标的湖区生态修复,包括沿岸挺水植物、湖区沉水、浮叶植物的种植,以及贝、螺类底栖动物和滤食性鲢、鳙鱼的放养。通过恢复傀儡湖区的生物多样性促进其健康生态系统的建立,利用水生植物、浮游动物和鱼类的净化功能,削减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并有效控制有毒藻类水华的爆发,改善原水水质。

(2)引水生态修复技术

全面实施傀儡湖水源生态修复与重建工程,包括搬迁沿岸工厂农宅、退窑(塘、网)还湖、拆除堤埂围堰、清除湖底淤泥、修筑还湖沿河大堤、封闭隔断水源地、建造引水箱涵、营造人工湿地、种植防护林带、实行生态养殖等生态修复综合措施。傀儡湖39条入湖支流被切断;沿湖建成18km长的大堤防护林,种植面积约8.6万m2;累积建成13km环湖湿地、水生植物面积超过13m2;为提高傀儡湖进水量,增强傀儡湖北区水体流动性,2004年投入2500万元在阳澄湖与傀儡湖之间建成一条全长1450m的箱涵引水渠道。

经过湖区清淤、浚深和退窑、退塘、退网环湖工程,傀儡湖面积扩大了57.7%,需水量提高到2200多万m3,是过去的2.5倍。通过傀儡湖水源地全封闭管理,建立湖边人工湿地建设、环湖大堤绿化和抛石护坡四大工程,傀儡湖水质明显得到改善,湖体水质明显优于上游阳澄湖进水口水质,大部分水质指标达到Ⅱ~Ⅲ类标准。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生态修复查看更多>水环境查看更多>重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