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固废处理垃圾处理评论正文

意愿与行为的悖离 城市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机制研究

2018-03-28 09:41来源:环卫之声作者:陈绍军关键词:垃圾分类垃圾分类回收宁波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本文基于宁波市6区2036户社区居民实地调查数据,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城市居民垃圾分类意愿和行为的因素及其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并进一步探讨垃圾分类的内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居民垃圾分类意愿和行为存在较大的差异,愿意参与垃圾分类的比例(82.5%)明显高于实际参与垃圾分类行为的比例(13%),较高的分类意愿并不必然会产生较高的分类行为;其次,影响垃圾分类意愿和行为的因素有差别,垃圾分类行为的实现取决于情境因素/便利性、认知和态度,垃圾分类意愿则主要受认知和态度、个体特征、推动措施的影响:第三,垃圾分类意愿和行为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有差别,垃圾分类行为受情境因素、便利性影响较大,垃圾分类意愿受个体特征等主观因素影响较大,认知和态度对分类意愿和行为都具有重要影响;垃圾分类试点的成效对分类行为影响更大,分类意愿影响不显著。根据实证结果,本文提出促进城市居民垃圾分类的一些建议:首先,垃圾分类设施的便利性是阻碍垃圾分类的首因,必须加快完善垃圾分类设施和服务供给体系;其次,通过加强居民分类知识普及和垃圾分类责任感/价值观培养,促进垃圾分类意愿;第三,通过建立垃圾分类行为短期激励和长期激励的关联机制,合并垃圾分类的内在过程和外部条件,共同促进垃圾分类行为习惯的形成和维持。

由于文章过长,小编摘取精华部分一起阅读。




01

个体的内在过程因素与垃圾分类回收

个体的内在过程因素的分析主要聚焦于识别与垃圾分类回收相关的个体特征,这些特征包括知识、态度、人格、人口统计等。

1.垃圾分类知识与分类行为相关;一般环境知识对垃圾分类行为影响较小,具体的垃圾分类知识对垃圾分类影响显著;人们知道的垃圾分类知识和信息越多,就越有可能分类。

2.垃圾分类回收的态度与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度影响垃圾分类;人们对环境问题约关注就越可能参与垃圾分类。

3.少量研究表明具有较高社会责任感的人更容易参与垃圾分类。

4.关于垃圾分类的研究,最常见的统计变量分别是年龄、性别、教育、收入;查询国内外相关研究结论,年龄、性别与教育程度与垃圾分类行为的关系是模糊的,只有收入水平与垃圾分类存在正相关,证明收入越高的人越追求品质生活。

02

外在的情景因素与垃圾分类回收

外在情景因素分析试图识别那些在特定环境中使垃圾分类回收更加便利的可操作化方面,即促进行为主体垃圾分类的外在环境因素,这些特征包括分类服务和设施、社会规范和推动措施等。


综上所述,对垃圾分类行为的理解和分析,必须把行为者和外在整体环境这两者结合起来考虑,从具体的实际情况出发,详细考察具体情景当中垃圾分类意愿和行为,以及两者之间的差异及原因。


原标题:意愿与行为的悖离,城市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机制研究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垃圾分类查看更多>垃圾分类回收查看更多>宁波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