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固废处理环卫垃圾分类评论正文

垃圾回收利用率42%——垃圾分类的深圳经验

2021-09-03 11:50来源:综合开发研究院作者:韦福雷关键词:生活垃圾分类垃圾分类回收垃圾焚烧处理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2020年9月1日,《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正式实施,深圳的垃圾分类由“倡议分类”进入“强制分类”时代。经过一年的实践,深圳垃圾分类处理成效显著,在诸多方面形成了可推广的示范经验,为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提供了支撑。垃圾分类回收处理将成为深圳超大城市治理的闪亮名片。

1.jpg

2020年9月1日,《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正式实施,深圳的垃圾分类由“倡议分类”进入“强制分类”时代。经过一年的实践,深圳垃圾分类处理成效显著,在诸多方面形成了可推广的示范经验,为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提供了支撑。垃圾分类回收处理将成为深圳超大城市治理的闪亮名片。

一、深圳垃圾“强制分类”一周年成效显著

实施垃圾“强制分类”一年来,深圳按照“大分流细分类”原则,从全链条管理出发,基本建立了覆盖全市的分流分类和收运体系,形成了“集中分类投放+定时定点督导”分类模式,以及“分类收集减量+分流收运利用+全量焚烧处置”的回收处理模式,推动生活垃圾从源头到末端的全过程治理,垃圾分类处理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目前,深圳生活垃圾产量约3.23万吨/日,全市生活垃圾分流分类回收量达到0.96万吨/日,其他垃圾量1.54万吨/日,市场化再生资源量达到0.73万吨/日,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42%,在住建部组织的46个重点城市垃圾分类考核中名列前茅。全市共建成5大生活垃圾能源生态园,垃圾焚烧处理能力达到2万吨/天,基本实现全量焚烧、趋零填埋。

通过垃圾分类回收,市民生活和居住环境得到很好的提升。

二、垃圾分类处理的深圳经验

当前,我国生活垃圾处理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垃圾围城”成为令很多城市头痛的“城市病”。深圳作为一个拥有2200多万人口的超大城市,垃圾处理压力也非常大。通过积极探索,深圳垃圾分类处理取得了很多值得推广借鉴的经验。2021年7月21日发布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推广借鉴深圳经济特区创新举措和经验做法的通知》,将深圳生活垃圾分类与处理设施建设模式纳入推广清单。

AA.jpg

1、推进垃圾分类处理法治化

2020年开始实施的《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以下简称“管理条例”),从垃圾分类工作要求、工作标准、技术路线、设施配置、激励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垃圾分类处理规范化操作的具体要求。除此之外,近年来深圳还围绕垃圾分类处理出台了1个政府规章、3个地方标准和7个规范性文件,1个规定(草案),形成了完备的规范标准体系。通过立法先行,深圳垃圾分类处理进入了法治新阶段。

2、构建完善的宣传督导和激励体系

深圳初步构建了涵盖公众教育、社会宣传、学校教育、家庭指引、现场督导等于一体的宣传督导体系,并配套奖励与惩罚相结合的激励体系。

通过实施“蒲公英公众教育计划”、聘请郎朗等名人担任形象大使、推动垃圾分类知识进校园、打造垃圾分类科普馆等措施,加强垃圾分类理念的宣传。

采取“集中分类投放+定时定点督导”模式,帮助居民做好垃圾分类。在管理条例实施初期,每天有1万多名督导员在分类投放点现场引导居民参与分类投放。

深圳还制定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激励办法,各区财政每年共安排生活垃圾分类激励补助资金6250万元用于奖励单位、小区、家庭和个人。对违反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规定的个人处以50-200元罚款。

3、实施社会化和专业化相结合的双轨战略

深圳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一直坚持社会化和专业化相结合的双轨战略,打通了分类处理的链条。

一方面,充分发挥政府管理部门和事业单位的作用,不断完善垃圾分类处理体系,引导和鼓励公众积极参与垃圾分类活动,做好前端的垃圾分类投放。另一方面,垃圾分类的收集、运输、处理等后端环节,通过市场化方式向专业化公司购买服务,以专用设备、专有技术和专业人员实现各类垃圾的集中收集、专车专运、专业化处理。有效解决了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前端分、后端混”的问题。

4、以“邻利效应”推动垃圾处理设施落地

焚烧发电是大中型城市垃圾处理的首选方式。但是,由于公众担忧生活垃圾焚烧产生的有害物质造成环境污染,所以垃圾焚烧发电站的选址和运营面临“邻避效应”的阻碍。深圳创新发展思路,以“邻利效应”化解“邻避效应”,增强公众接受度,解决了垃圾焚烧发电站选址难、落地难等问题。

深圳跳出“单一垃圾焚烧发电”的传统模式,打造集“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科普教育+休闲娱乐+工业旅游”四位一体的能源生态园,使其与周边环境、社区和谐共生。彻底改变了垃圾焚烧发电站在公众印象中“脏、乱、差”、臭气熏天的形象,提高了公众的接受度。

制定全球最严格的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深圳标准”关于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限值均优于欧盟标准。垃圾焚烧发电站运营过程中的烟气排放在线监测数据与国家生态环境部监测平台联网并实时同步更新,且通过电子显示屏向社会公开,通过公开、透明的信息披露提升公信力。

以共建共享的“邻利效应”化解邻避问题。垃圾焚烧发电运营企业按照57元/吨向所在社区支付生态补偿费,并通过提供低价能源、建设公共设施等方式回馈社区居民,有效地化解了邻避问题。

BB.jpg

三、跨界融合推动智慧化、市场化发展

垃圾处理通常被称为城市的“静脉”,每个城市背后都隐藏着一个价值巨大的“静脉产业”。我国的垃圾处理产业正处于转型升级阶段,其中蕴藏着万亿级的产业机会。深圳垃圾分类处理已经具备了扎实的基础,未来可以充分发挥科技产业和金融创新等优势,以垃圾分类回收应用为场景开展跨界融合,推动整个产业实现智能化、市场化发展,打造超大城市治理新名片。

1、软硬结合推动智慧化发展

引导和鼓励企业结合垃圾分类回收各个环节的需求开展硬件和软件研发,逐步形成垃圾分类处理智慧化的“深圳方案”。

深圳是世界智能硬件创新中心,具备完整的智能硬件供应链。可以发挥优势,研发垃圾清扫、分类、运输、检测等自动化设备。运用物联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开发从投放垃圾分类、转运到处理全链条的智慧化、平台化管理体系。

2、跨界融合助力低碳发展

充分发挥金融创新优势,鼓励金融机构开展跨界融合,与相关平台合作,探索以垃圾回收利用为场景开发积分、信用、碳币激励等应用,并以此为入口打造绿色金融和低碳消费平台。以绿色金融赋能低碳发展,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3、打通链条加快市场化发展

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作为准公共物品,普遍采用政府补贴的方式,成为财政的负担。但是,生活垃圾中的可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具有市场属性,可以通过引导形成市场化发展模式,形成“造血”功能。

目前,深圳已经夯实了垃圾前端分类的基础,但是后端回收能力还存在不足。导致在前端的分类环节,高值垃圾抢手,低值垃圾无人问津。可以探索开发“静脉产业园”,并出台相关政策引导企业打通垃圾分类和资源回收之间的梗阻环节,形成畅通的产业链条,并逐步实现市场化发展。

原标题:垃圾回收利用率42%——垃圾分类的深圳经验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生活垃圾分类查看更多>垃圾分类回收查看更多>垃圾焚烧处理查看更多>